首页期刊导航|西江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江月
西江月

吴华

旬刊

1003-2819

0774-3839498,2822282;2825431;3861466

543000

广西梧州市和平路28号

西江月/Journal Xi Jiang Y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吉尔·维森特:葡萄牙戏剧文学的奠基人

    侯潇英
    322-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葡萄牙本国文学研究伊始直至今天,吉尔·维森特作为最早从事戏剧创作的文学家,一直被文学研究者视作葡语文学的灵魂领军人物。研究吉尔·维森特的作品对于了解葡萄牙航海大发现时代的史实,研究葡萄牙戏剧文学作品都大有裨益。

    葡萄牙戏剧文学

    浅谈朴实文风的实用性--读《毛泽东选集》有感

    肖玉
    323-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社会中,各种貌似文笔优美,外表华丽,读来似行云流水,深奥不解的文章已是铺天盖地,但也有很多人很赞赏这样的文章,把它们奉为掌上明珠,爱不释手,以为只有那些让人都不懂的才堪称经典。然而,当今世界已是信息化世界,我们要的应该是朴实的,实用的,经世致用的文字。

    外表华丽深奥不解朴实经世致用

    从《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略谈江淮一线

    李小泉
    324-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逐渐显现,而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主要是在南北对峙时期。政治军事的对峙主要以地理位置和习俗的差异性为基础的,这就集中在江淮一线。本文依据饶胜文先生著作《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浅谈一下江淮一线的防设布局。

    东南江淮布局

    晋东南地区炎帝信仰的历史记忆

    段早青
    325-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晋东南地区是炎帝信仰遗迹的集中分布区域之一,这里遍布着炎帝庙宇、碑刻,还流传着很多与炎帝有关的传说、民俗,这些传说大约在隋唐以前就已经在当地百姓中口耳相传,并记诸典籍。此后这一地区的人们在上千年的历史中,不断辩证或者是宣传这些传说的真实性,强化了后人对于这些传统的认同。炎帝信仰成为了晋东南地区人们的历史记忆,深刻的影响着这一地区的历史。

    晋东南地区炎帝信仰历史记忆

    审美与文化

    方君
    326-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对艺术的追求,中国与世界接轨,不光是经济的接轨还有文化的接轨,然而近现代中国很少有世界闻名的美术家与美术作品,为什么中国的艺术不为西方人欣赏,中国的美术作品之所以不为西方人欣赏,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西方人并不是很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作品的时代背景。欣赏一幅美术作品首先需要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背景,只有了解了作品和作者的背景才能看懂和了解作品。艺术的物质性就是指艺术家、欣赏者和艺术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社会关系。中西文化差异造成审美差异,中国的艺术家首要做到的是坚持中国的文化,弘扬中国的文化,中国是人口大国,每个人都坚持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不一味的模仿西方。

    艺术的物质性自我意识文化背景差异艺术加工

    浅析“谁在翻译”

    陆文
    327-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论文对于谁是翻译的主体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且分析了译者的主体性表现等问题。

    主体性主体间性译者

    目的论视角下的新闻翻译研究

    肖燕
    328-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信息来源,新闻英语是国家的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基础。它的成功翻译不仅增进了不同国家间的相互了解,消除语言障碍,而且促进了不同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本论文以目的论为切入点来探讨新闻英语的翻译。目的论突破了传统翻译对等理论的限制,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翻译的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译者应该根据译文不同语篇的预期功能,抓住原作的意图,灵活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

    目的论新闻英语翻译策略

    幽默语言中的预设研究

    王琳
    329-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预设(presupposition)的概念源于哲学领域,它一般分语义预设和语法预设两种,通常情况下指语义预设。幽默则是以其非同寻常的逻辑思维模式来组织和呈现语言。从汉语语用学角度,幽默与预设存在很大关联性,比如可以从预设的单向性、非共知的可能性、预设触发语和预设的文化性等角度分析幽默语言的制造和发生原理。本文拟从以上这些角度对二者之间的关联进行阐述。

    预设幽默语言汉语语用学

    韩非功利主义思想的反思与超越

    徐晗溪
    331-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韩非的功利主义思想是建立在仁与利对立统一的基础之上,而核心观点便是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有趣的是,立足于对功利的追求,法家最终为什么会走上一条否定个人利益与个体道德的国家道德道路?而这与现代人追求个人至上的功利主义有何区别?个人至上的功利主义认为人是在“苦”与“乐”的支配下行为,快乐即是最大的功利,而社会利益便是社会个体利益的总和,人性即是利己,但这种利己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不排斥道德,只是对道德规范进行重新的解释和正当性评价。而韩非的功利主义思想是从人性的角度对人性进行把握,强调社会状态人“趋利避害、好乐恶苦”的人性本质,而在韩非治国思想中,则将这种人性自私自利的本性推演到极致,变成人性极端自利的本性认识。

    韩非功利主义人性

    伊斯兰的全球伦理与当代价值

    马忠库
    33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界的发展伴随出了许多世界性的问题,这些新问题给我们带来了新挑战,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解决共同的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而伊斯兰文化中的许多具有世界性视域的伦理文化给了我们答案,所以我们此情况下挖掘伊斯兰伦理中的全球伦理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伊斯兰文化伦理文化对话全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