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江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江月
西江月

吴华

旬刊

1003-2819

0774-3839498,2822282;2825431;3861466

543000

广西梧州市和平路28号

西江月/Journal Xi Jiang Y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俄语静态空间前置词剡匮语义结构的图例描写

    韩彦伟杨佳鑫
    281-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们利用图例对现实中的空间关系进行描述,对俄语实践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前置词剡匮的用法从新的角度提供解释。

    空间前置词图例分析剡匮的语义辨析

    经济发展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楚雄市彝族为例

    程梦琪
    282-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谁拥有成熟繁荣的文化市场,谁就占有竞争优势。不断激活文化发展活力,繁荣文化事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就是提升文化竞争优势的基石。随着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保护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楚雄彝族为例,浅谈经济发展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经济民族文化彝族保护

    山西潞城贾村赛社活动的历史与地位

    王丹
    283-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西潞城贾村有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其特有的迎神赛社文化源远流长,它表达了远古先民对土地神灵的崇拜,并于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与地位。

    贾村赛社历史地位

    言语理解过程中对语义的理解

    邵林
    284-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言语理解的过程中,语义的理解是交际过程最终的目的。本文从神经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去探究从词汇识别到语义图示建立的整个语义理解过程,并试图找到言语理解的神经机制。

    语义理解言语理解过程神经机制

    英语认同型小句中价值/标示探析

    史玮璇焦会阳
    285-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语中的认同型关系过程的功能是识别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其两个参与者是被认同者与认同者。认同型关系涉及价值与标示,价值是指表示概括性或者一般性的范畴,标示则是这些范畴的具体体现形式,价值反映了作者自身的观点与价值,本文通过对美国总统林肯的就职演讲为从价值与标示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林肯是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观的。

    认同型关系过程价值标示价值观

    《兰亭集序》的传播及其影响

    张玲
    286-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兰亭集序》的影响涉及文学、哲学、民俗学、美学等诸多方面。《兰亭集序》作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一,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某种文化形态的标志,它不仅是晋代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而且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侧面。

    兰亭序民俗流传人生态度

    浅析汉武帝的弊政

    邢晋姣
    287-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武帝刘彻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有为君主,是他将西汉王朝一手推到了巅峰时期。他在位期间,出台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这些政策中的一些“短视”行为,以及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给西汉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到了武帝晚年已是“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严重局面。本文就将系统探讨武帝时期的弊端,以及它们与后世昭宣元政策调整的关系。

    汉武帝弊政轮台诏

    墨子--夜色中的侠士

    李鹤春
    28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的思想史多数情况之下是以儒家为核心的,因为它切合了统治者的需求,所谓的百家争鸣只不过存在一时就被历史的烟尘掩盖,每一种存在都有其合理性,历史的经验让我们学会了“辩证”,那个被边缘化的墨家忽隐忽现正如黑夜中一身黑色衣服的侠士,往往会被人们所忽略,但是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里为沉睡的老百姓们播下了一粒粒安全的种子,因为终于有人可以替他们说话了。

    墨子思想侠士精神

    浅析非范畴化--从非范畴化角度阐释网络新词的产生

    丁莉莉
    289-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围绕非范畴化展开论述,介绍非范畴化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基础,分析其含义、特征及其解释,举例说明非范畴化的语言现象,并以非范畴化理论阐释网络新词产生的原因。非范畴化丰富了范畴化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非范畴化前提含义特征意义边际效用网络新词

    关于中日色彩语的对照研究--以“黑”所体现的感情色彩为中心

    盛楠
    290-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颜色词无论是在文化生活中还是语言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通过不同国家语言中颜色词含义的差异,也体现出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差异。本论文旨在从语言中颜色词所表达出的感情色彩来探讨中日两国通过某一颜色词所表达出的文化差异。通过整理归纳中日字典中“黑”的字义,对其所表达的感情色彩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从分析结果可知,“黑”在中日两国语言中都带有强烈的负面感情色彩,但在日语中,也存在褒义的义项,汉语中却没有能够体现“黑”正面感情色彩的义项。而在两国文化之中,黑色在褒贬两方面都有所运用。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今后可通过扩大研究对象范围,以及结合历史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更深的研究。

    色彩语日语感情色彩中日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