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江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江月
西江月

吴华

旬刊

1003-2819

0774-3839498,2822282;2825431;3861466

543000

广西梧州市和平路28号

西江月/Journal Xi Jiang Y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动态对等原则下《圣经》汉译本的对比研究

    尚蕊
    276-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在尤金·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理论指导下翻译的圣经汉译本《现代中文译本》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圣经》不同译本进行对比和分析,考察了该理论在圣经汉译中的体现和应用,进而证明这种应用是可行且有效的。

    动态对等《圣经》汉译本对比研究

    韩语中与颜色相关的前缀活用及在汉语中的对应关系

    胡智珺
    278-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韩语中由于词缀繁多,所以韩语中有很多生产性很强的派生词。派生词可与基础词性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及派生词缀等结合产生数万的词汇,类型及功能也多种多样。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以韩语中与颜色相关的多样派生前缀为对象,描述在意义及使用上的差异点及在汉语中的对应关系。

    颜色前缀活用对应关系

    翻译中的借鉴之道--英语习语翻译对旅游公示语翻译的启示

    张赛董怡平王静杜淑萍...
    279-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语习语是人们喜欢的熟语类型之一。若习语得到恰到好处的运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公示语是一种常见的在旅游景区针对公众的特殊文体,可以达到某种特殊的交际目的。英语习语与旅游公示语有着相同的句型结构和类似的表达效果,因此在英语翻译时可以相互借鉴。

    习语旅游公示语翻译借鉴

    荆楚文化内涵与特征分析

    郭翔
    280-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荆楚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地域文化,具有独特的内涵和性质。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看荆楚文化,其有不同的含义。诚然,荆楚文化也有民族性、包容性等特点。

    荆楚文化内涵性质

    法语语法定义的历时性研究

    赵吉鹏
    281-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语语法学起源于中世纪,传承了古希腊及拉丁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从起初的“修辞或字母”到如今的“规则和教材”,法语语法的定义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发展和演变着。

    语法法语语法语法定义历时性

    岳阳方言中的“A是A”式量词重叠及其变式

    袁佳
    282-282,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量词重叠是汉语语法学的热点问题,目前对它的研究偏重于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的探讨,而对于范围与形式的研究还显得不够充分。岳阳方言中关于量词的研究少之又少,关于量词重叠的研究更是大大缺乏。文章旨在对共时语境下存在于湖南岳阳方言中的“A是A”式量词重叠及其变式的构形特点、语法意义、句法功能及语用效果等进行分析描写,大量的言语实例和翔实细致的分析,以求初步了解这种量词重叠形式的内在语言特点和规律,并尝试引起方言语法就方言量词重叠形式研究的更多关注。

    “A是A”量词重叠构成形式语法意义句法功能语用效果

    韩汉语主语的对比

    江雪飞
    283-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前人关于韩语主语和汉语主语的定义及其表现的研究概括和理论成果进行了归纳整理,使人们清楚的认识韩语的主语和汉语的主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全文主要内容包括:韩语主语的概念及其表现、汉语主语的概念及其表现、韩汉主语的功能类型对比。

    主语概念主语表现功能类型对比

    美式黑人英语语言特征探析

    董筠
    285-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美式黑人英语的本质的研究,其意义是多方面的。本文认为,美式黑人英语本质上是一种独立的体系。它与标准英语之间的关系远比一种方言与其标准语之间的关系复杂得多,应该将它作为二种独立的语言进行研究。

    美式黑人英语语言特征

    靖远方言动物词中的特殊表达方式

    张文娟冯玲萍
    286-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靖远方言动物词对于一些与动物有关的概念的表达方式颇为特殊,这篇文章将对照规范的现代汉语从表示幼畜、幼雏、幼鱼的方式,表示动物性别和生育的词汇,N+儿+N形式,重叠现象四个内容出发对靖远方言动物词特殊的表达方式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方言动物名称特殊表达

    韩汉语时体范畴对比

    赵贝贝
    287-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韩国语和汉语的时范畴和体范畴的词汇形式和语法形式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其中,韩国语的时范畴包含词汇形式和语法形式而且语法形式必定出现,体范畴只能借助语法形式来体现。汉语的时范畴可以由词汇来表达,也可以由语法成分来表达如“着、了、过”等,即使不出现也可以根据语义分析进行判断。汉语的“体”范畴则通过虚词“着、了、过”来表现。

    时范畴体范畴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