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江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江月
西江月

吴华

旬刊

1003-2819

0774-3839498,2822282;2825431;3861466

543000

广西梧州市和平路28号

西江月/Journal Xi Jiang Y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王国维“境界”说的当代阐释--以新诗为语境

    袁飞
    3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境界”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以独特的视角创立了新的词学理论。但“境界”说又不仅仅在词论方面发挥着作用,其所提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的观点,不但对文学评论有着积极的影响,就是在人生意义及哲学玄思层面也有着不同凡响的作用。在诗歌创作渐渐式微的当下,“境界”说的启示意义不容忽视,在对“境界”做出当代阐释的同时,探讨其对当代诗歌创作的意义也至关重要。

    境界说诗词创作当代阐释

    从《第十二夜》女性形象看莎翁女性主义意识

    杨季行
    4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十二夜》是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他早期的喜剧创作中充分体现了他的女性主义意识。本文主要从《第十二夜》中作者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来对莎士比亚的女性主义意识进行分析和总结。

    《第十二夜》女性形象莎翁主义女性意识

    情绪表达在诗歌中的运用--以《琵琶行》为例分析

    王昕昕
    4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歌是心灵的窗口,情绪与诗歌创作是相辅相成的。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诗歌的创作、研究诗人的情绪过程,以及如何将那些心理展现表达出来的。所以在这里将结合心理学的知识分析诗歌的创作和情绪过程,以及结合情绪表达的理论来分析琵琶女的情绪变化,以此间接表达作者的情绪情感。

    《琵琶行》诗歌创作描写方式情感表达

    暗夜里自我燃烧的小虫--贾平凹小说《带灯》女主人公形象浅析

    谢榕
    4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贾平凹新著《带灯》第一次以女性为主要叙述对象,讲述乡镇女干部“带灯”在处理基层社会问题中的坚守与抗争,反映了中国基层社会在改革开放以后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弊端。虽然最终带灯的坚守与抗争均以失败告终,但那一片萤火虫般微弱的光芒依然宣示着社会中积极向上的因素,在人们心中传递着生生不息的正能量。

    带灯乡镇干部基层社会萤火虫

    “我是一个牧师的儿子”--简论陈梦家的诗歌与基督教文化

    李欣然
    4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梦家是后期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和主要理论家之一。他出身于牧师家庭,有着极为深厚的基督教背景。宗教的熏陶和现实的触发,使得陈梦家在诗歌创作中呈现出浓厚的宗教意识和虔敬的生命体验,这种与众不同的精神指向,构成了梦家诗歌的独特魅力。

    陈梦家基督教诗歌

    『コウヤヒジリ』におけるみっつの「ドア」

    胡翔
    45-46页

    泉鏡花「ドア」分かれ道ヘビとヒルの森

    浅论卡夫卡小说与安部公房小说中死亡意识书写的异同--以《变形记》和《他人的脸》为中心

    陈腊梅
    4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卡夫卡和安部公房都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作家,二者在行文风格和写作内容上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尤其是二者都喜爱在作品中进行死亡意识书写。本文将以二者的两部具体作品《变形记》和《他人的脸》为中心展开论述,分点剖析二者在死亡意识书写上的相似和相异之处。

    卡夫卡安部公房死亡意识异同

    《怜悯》中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

    谢婷
    4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从后殖民主义理论去解读托尼莫里森小说《怜悯》。文中所描述的黑人女性,在父权制及奴隶制的双重压迫下,其生存状态令人心酸。梦魇般的悲惨命运毫无疑问地降落在这个群体身上,她们所承受的一切都是血和泪的混合体。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获得身体与精神独立的双重独立,才是通往自由的唯一出路。

    双重殖民后殖民主义黑人女性生存状态《怜悯》

    从“冰山理论”解读《太阳照常升起》中的精神困境

    赵丹
    5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明威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完美的叙述技巧和对事物的深刻洞见享誉世界文坛。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体现了他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一代青年精神困惑的深刻思考,因而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之作而备受关注。本文试图借助“冰山理论”这一写作手法,对小说结构进行详尽的文本分析,从而准确把握小说中精神困境的深刻主题。

    海明威冰山理论《太阳照常升起》精神困境

    招聘实践、招聘情境、招聘战略和招聘绩效的实证研究

    谭佳李蕾
    5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人才竞争的加剧使得招聘实践日益丰富多样,但相比企业招聘实践的发展而言,招聘领域的研究尚待完善,尤其是在中国,组织层面的实证研究很少。本研究立足于权变理论等招聘实践研究中所应用到的相关理论,运用实地调研和探索性研究的方法对我国企业的招聘实践进行分类,得出了五种企业普遍采用的招聘实践的类型;对招聘实践和部分组织层面的招聘绩效指标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公司规模与企业所采用的招聘实践的多样化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具有更多样化的招聘实践;企业在招聘高级、中级和初级职位时运用的招聘实践的类型是不同的;企业在招聘时强调的战略导向不同,那么其运用的招聘实践和招聘绩效也不同。

    招聘实践招聘实践多样性招聘情境招聘战略招聘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