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江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江月
西江月

吴华

旬刊

1003-2819

0774-3839498,2822282;2825431;3861466

543000

广西梧州市和平路28号

西江月/Journal Xi Jiang Y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前景化理论的《雪夜林边小驻》文体分析

    王爽
    1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景化理论是文学文本分析的重要文体学理论。《雪夜林边小驻》是美国杰出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的代表作之一,其文字虽简短却意味深长。本文将从过分规则和变异两方面对其进行前景化分析,以期为其赏析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雪夜林边小驻》前景化过分规则变异

    《碧鸡漫志》的作家作品论

    王茜
    1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碧鸡漫志》在论词方面独树一帜,提出不少新观点;在品作家方面,所坚持词的审美标准亦独出心裁,为后人效法。

    王灼作家论作品论

    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乌托邦式的中国形象

    周帆帆
    15-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乌托邦式的中国形象频繁的出现在十七、十八世纪的英国文学作品中,具有寄托希望、质疑现实以及颠覆现存秩序的功能和意义,但这一形象却并非是中国的现实呈现。英国文人把中国塑造为一个“文化构想物”,一个与自身文化相异的“他者”。这种文化“他者”的构想,实际上是英国形塑者自我欲望的投射。

    英国文学中国形象乌托邦“他者”

    “冤死”的裘德

    汤晓敏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叙事学关注叙述文本、叙事行为、叙述内容及叙述形式所表现出的意识形态。叙事学认为有什么样的叙述形态便可能有什么样的叙事内容,有什么样的叙事内容便反映出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文本与作者个人意识形态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虽然近些年来不断有学者发表论述强调哈代作品所表达的并非悲观主义,这些学者大多是基于哈代自己发表的言论声称自己并非悲观主义者,亦或分析哈代前期和中后期主要小说如《还乡人》及《德伯雷家的苔丝》,以证明哈代所持思想乃社会向善论,甚至认定哈代乃乐观主义者。笔者承认哈代在其部分作品中体现了社会向善论,但是哈代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则是哈代对于19世纪维多利亚社会彻底的悲观主义意识的产物。

    叙事学《无名的裘德》悲剧意识形态

    论《上帝的宠儿》中风言与风语的功能

    李翔
    1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帝的宠儿》是一部著名的探讨人类心理状况的戏剧,风言与风语这两个角色的运用是该剧的一大显著之处,并被认为是一次成功的戏剧形式创新。风言和风语虽然在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连个具体的姓名都没有。他们提供足够的信息,使整部戏剧情节变得协调通顺,同时极其丰富的展示了萨列瑞的心理世界,刺激了他心中隐藏的原罪。

    情节戏剧形式心理原罪

    女性缺席在《鲁宾逊漂流记》中的艺术体现

    马剑瑛
    2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女性缺席也是一种有力的表达方式,通过特有的场景与题材创造,文学作品对于女性的解读也有多种方式,而女性的缺席正好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有效解读。其中,在《鲁宾逊漂流记》的作品中,这种孤岛文化中正好缺少了女性,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围绕《鲁宾逊漂流记》进行深入研究,将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鲁宾逊漂流记》中女性的缺席进行研究,并分析这一部作品的综合应用方式与文学价值。

    女性缺席《鲁宾逊漂流记》艺术体现

    心灵净土的守望--论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回归情怀

    张定启
    2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饱含真情和悲悯写成的一部长篇力作,荣获茅盾文学奖。她通过一个年近九旬的老人之口向我们诉说了鄂温克这一弱小民族不断迁徙与斗争的百年沧桑。是一曲荡气回肠、悲怆哀婉的文化挽歌;也是一曲诗意隽永、饱蘸深情的民族赞歌。而本书中所渗透的回归主题和情怀亦不禁令人深思。字里行间不仅叙述了对鄂温克族人顽强生存和精神坚守的颂扬,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作者深切的回归情怀表达了对文明变迁的深重忧虑和反思。在这部作品中,对自然家园的回归、对人性的回归以及对人类精神的回归诉求无不时时萦绕其中,本文就此三方面对《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回归情怀进行探讨。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回归情怀

    Psychoanalysis and the Detective Story---A Reading of A Premeditated Crime

    刘贻伟
    2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Gombrowicz’s detective story A Premeditated Crime relates how H., the investing magistrate manages to fabricate a“muder”that actually does not exist at all by his imagin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ason why such a“case”could be done in terms of the death drive, and the oedipus compex, and concludes that the psychological element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story contribute much to fabrication of the case.

    《一件有预谋的犯罪》死亡冲动俄狄浦斯情结

    浅析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潘英敏
    2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顺应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创业教育必须通过一些具体的实践形式来实现,不能够通过单一的形式进行传统的教育。创业教育是培养开创性的个体和开创性的群体的教育,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学问。

    高职院校素质培养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辽宁地域特色旅游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陆慧孙建竹
    2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仍然滞后于行业要求,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十分缺乏。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在分析了辽宁省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辽宁地方特色实用旅游人才培养策略。

    地域特色旅游人才策略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