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哈木拉提·吾甫尔

月刊

1009-5551

xjykdxxb@163.com

0991-4366313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393号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新疆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刊物,突出地方特点和我校的研究特点,做到报道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快速准确地传递医学信息,努力成为新疆医学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免疫性PTR的HPA基因交互作用研究

    梁静范娜王瑶刘雯...
    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s,HPA)交互作用与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发生的相关性,建立免疫性PTR的多基因预测模型预测PTR风险.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对190例免疫性PTR患者进行HPA1-17等位基因分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HPA等位基因与免疫PTR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子降维法GMDR0.7软件建模分析不同HPA分型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1)病例组HPA-3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A-3多态性与免疫性PTR高发具有关联性;(2)GMDR分析HPA不同分型交互作用模型,产生了1-9阶交互模型.其中第3阶(HPA-3,5,15)模型测试准确度最大(testing accuracy:0.625),交叉验证一致性最好(CVC=8/10).第4阶(HPA-2,3,5,15)及第5阶(HPA-2,3,5,6,15)模型次之,在对照组和病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A系统基因-基因交互作用模型图显示第3、4、5阶正向得分最高均为5.2.结论 第3、4、5阶模型为输注血小板患者评估免疫性PTR发生风险的最佳模型.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基因交互作用

    AJUB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KYSE150细胞中的功能

    路子扬季敏苏丽萍刘丽...
    13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AJUBA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迁移与增殖的作用.方法 用慢病毒转染AJUBA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至KYSE150细胞系,实验分为对照组与敲降组,其中对照组包括KYSE150组(未转染的KYSE150细胞)和KYSE150shnon组(转染随机序列),敲降组为KYSE150shAJUBA组(分别转染KYSE150shAJUBA-1、KYSE150shAJUBA-2、KYSE150shAJU-BA-3),并用实时荧光定量法(qRT-PCR)与Western blotting实验共同筛选出敲降效率最高的细胞株进行后续实验.采用细胞计数(Cell Counting Kit-8,CCK-8)增殖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AJUBA不同表达水平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慢病毒转染敲降AJUBA在食管鳞癌细胞中表达,通过qRT-PCR与Western blotting实验表明,对照组与敲降组相比,敲降组中AJUBA在食管鳞癌细胞中表达水平降低,且敲降组中KYSE150shAJUBA-3的AJUBA表达水平最低(P<0.0001);CCK-8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与敲降组相比,敲降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受抑制(P<0.001);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与敲降组相比,敲降组的迁移能力明显受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 AJUB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能力有促进作用,这有望为食管癌的临床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食管鳞状细胞癌AJUBA增殖

    Cajal间质细胞自噬参与儿童原发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发病及机制研究

    李凯叶尔登阿布都赛米·阿布都热衣木叶尔番...
    137-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儿童原发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与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自噬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初诊为UPJO且入院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患者20名(UPJO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匹配,因肾脏肿瘤行肾切除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组织的患者15例(对照组).手术沿纵行方向切取患者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组织.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c-kit)和Masson染色分析Cajal间质细胞数量和肌纤维变化,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qPCR)分析自噬相关基因和蛋白变化.结果 Masson染色显示UPJO连接部ICC数量减少,肌纤维明显减少,胶原纤维增多;免疫荧光显示c-kit阳性细胞LC3表达升高;P62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LC3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儿童原发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与Cajal间质细胞自噬水平异常密切相关.

    Cajal间质细胞自噬原发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整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宫颈癌的关键预后生物标志物

    王小燕李虎玲林丹丹张晶...
    143-149,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的潜在诊断、预后基因.方法 下载GEO数据库中GSE90738数据集和TCGA数据库中的宫颈癌转录组数据用于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R软件中"Limma"包分别鉴定GSE90738数据集和TCGA数据库中宫颈肿瘤组织与宫颈正常组织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使用Venny识别出共享差异基因并使用R软件"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共享差异基因的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筛选Hub基因.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多元逐步Cox回归分析识别和构建预后Hub基因风险标识(HGRS).通过GEPIA2工具进一步验证Hub基因的转录表达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Kaplan-Meier曲线分析评估HGRS对宫颈癌诊断及预测价值.结果 总共识别出了319个上调共享差异基因和167个下调共享差异基因.染色体分离和细胞周期是主要的生物学过程.确定了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病机制高度相关的16个基因.通过多元逐步Cox回归分析构建由4个基因[包括CENPM(HR:0.633,95%CI:0.421~0.952)、ANLN(HR:1.753,95%CI:1.241~2.476)、CHAF1A(HR:0.573,95%CI:0.338~0.970)、HELLS(HR:0.604,95%CI:0.325~1.124)]组成的HGRS,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HGRS的高风险组相较于低风险组总体生存较差(P<0.001);ROC曲线显示HGRS预测宫颈癌的1年AUC为0.67(95%CI:0.53~0.81),3年AUC为0.72(95%CI:0.64~0.81),5年AUC为0.76(95%CI:0.66~0.85).结论 通过整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了4个Hub基因,这些Hub基因可能是宫颈癌早期诊断的潜在分子生物标志物.

    宫颈癌生物信息学生物标志物GEOTCGA

    不同抗凝药物在双重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对肝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张洁赵成燕郑嵘炅邓泽润...
    150-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抗凝药物在双重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Dual plasma molecule adsorp-tion+Plasma exchange DPMAS+PE)治疗肝衰竭中抗凝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肝病中心2020年9月30日—2021年3月31日收治的83例次各种疾病所导致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使用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钠抗凝进行双重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组不同抗凝药物在人工肝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及出血和血栓风险.结果 两组不同抗凝模式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均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CRP)(P<0.05).普通肝素组较低分子肝素钠组更易形成血栓(P<0.05).低分子肝素钠组较普通肝素组对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时间改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钠组较普通肝素组对于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下降水平改善明显(P<0.05).普通肝素组下降较低分子肝素钠组对于CRP下降水平改善明显(P<0.05).结论 两组不同抗凝模式非生物型人工肝对肝衰竭治疗均有一定疗效,低分子肝素钠组较普通肝素组更能降低患者转氨酶水平.普通肝素组较低分子肝素钠组患者易导致血栓形成.

    低分子肝素钠人工肝支持系统肝衰竭抗凝方式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短期疗效分析

    李新婷姚瑶邓家玉姚磊...
    15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Plasma exchange,DPMAS+PE)对肝衰竭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中心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28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DPMAS+PE)治疗的68例患者为试验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入院7 d后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r-谷氨酸转肽酶(GT)、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PT活动度(PTA%)、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炎症指标包括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90 d,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存活率.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治疗后WBC水平升高,ALB、DBiL、IBiL水平均下降,PCT、IL-6、CRP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PTA%、FIB、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出院7 d内死亡6例,14 d死亡13例,28 d死亡15例,90 d死亡18例,失访1例.试验组治疗后出院7 d内死亡10例,14 d死亡11例,28 d死亡16例,90 d死亡16例,失访2例.结论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能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水平,提高患者存活率.

    肝衰竭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存活率生化指标

    低分子肝素预防肺癌化疗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meta分析

    唐乐李宏蔡倩佟玉珊...
    160-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低分子量肝素(LMWH)预防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和CBM数据库,搜集有关LMWH预防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VTE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由建库至2021年7月4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个RCT,包括444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抗凝治疗的肺癌患者更少发生VTE事件[RR=0.57,95%CI(0.45,0.73),P<0.01)];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的肺癌患者较对照组出血风险增加[RR=2.31,95%CI(1.42,3.75),P<0.01)],但不增加大出血事件的发生[RR=1.38,95%CI(0.84,2.27),P=0.21)];应用LMWH预防性抗凝和对照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RR=0.97,95%CI(0.94,1.01),P=0.12)].结论 分析结果表明,在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中,预防性使用LMWH可以有效降低VTE发生率,且不增加大出血发生率及患者死亡率.对于接受化疗且VTE风险高的肺癌患者,建议使用LMWH进行VTE的预防.

    低分子量肝素静脉血栓栓塞症肺癌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甲状腺囊性结节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候雪琴刘怡彬
    16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PEI)囊性与囊性为主的甲状腺结节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57例患者共57枚经细胞病理诊断为良性的甲状腺囊肿,采用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并同时评估患者疼痛感,分别在术后3、6、12个月进行超声随访观察.囊肿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初始体积、囊液粘稠度、囊实性比例、血供情况进行分类.疗效评价按囊腔体积缩小<50%为无效,缩50%为有效,缩小≥90%为治愈.结果 囊肿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的体积分别为(22.09±22.01)cm³、(5.48±5.94)cm³、(2.90±3.15)cm³、(1.77±2.01)cm³;平均囊腔体积缩小(85.9±14.7)%;累积有效率高达100%,治愈率达66.7%,各次随访囊肿体积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不同时间点之间体积缩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治愈率的主要因素是初始体积大小(HR=3.307,95%CI:1.505~7.262)、囊液粘稠度(HR=3.590,95%CI:1.001~12.869)、囊实性比例(HR=1.882,95%CI:1.134~3.121).在PEI期间,70.3%的患者几乎没有疼痛,29.7%轻微疼痛.仅有1例因术后按压不当引起乙醇外渗导致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穿刺乙醇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甲状腺囊肿是一种有效、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一线治疗方法.对于初始体积小、囊液稀薄、囊性成分比例高的囊肿治疗效果最佳.

    超声引导良性甲状腺囊肿无水乙醇硬化治疗

    18F-FDG PET/CT显像在卵巢癌定性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邬海霞李肖红秦永德李毓斌...
    171-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显像(PET/CT)在卵巢癌定性诊断及术前临床分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73例卵巢肿瘤患者手术(探查)前PET/CT显像及其病理学报告结果.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卵巢癌的准确性为94.52%,Kappa值0.769,一致性较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73例中58例确诊为卵巢癌的患者行PET/CT术前临床分期,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对照,PET/CT对卵巢癌分期、网膜种植及远处转移病灶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4.48%、87.93%、91.38%,Kappa值依次为0.748、0.593、0.807,具有较强的一致性(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卵巢癌定性诊断及术前分期评估的准确性较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全面精准的信息.

    卵巢癌PET/CT诊断术前分期

    老年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马双钰凯买尔丁·阿布都艾尼陈巍周晓辉...
    176-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82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期164例健康体检为对照组,对两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泌尿系结石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血管疾病史、痛风病史、前列腺增生病史、慢性肾脏病史、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尿酸、尿素、血镁、血钠水平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血钾、血钙、血磷、血脂、白蛋白、肌酐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低钾[OR=0.346,95%CI(0.153~0.787)]是泌尿系结石发生的保护因素,高磷[OR=9.347,95%CI(2.525~34.605)]、高血脂[OR=1.443,95%CI(1.016~2.050)]是泌尿系结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通过分析发现血钾、血钙、血磷、血脂、白蛋白、肌酐水平升高与泌尿系结石发病相关,血磷、血脂是泌尿系结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泌尿系结石老年患者高血脂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