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哈木拉提·吾甫尔

月刊

1009-5551

xjykdxxb@163.com

0991-4366313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393号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新疆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刊物,突出地方特点和我校的研究特点,做到报道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快速准确地传递医学信息,努力成为新疆医学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毛菊苣中活性物质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的实验研究

    叶银松雷毅马晓丽康金森...
    180-183,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新疆毛菊苣中活性物质进行抗肿瘤活性筛查.方法 采用CellTiter-Glo发光法,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358、人原位胰腺癌细胞BXPC-3、人胃癌细胞NCI-N87、人结肠癌细胞COLO-205、人乳腺癌细胞MDA-MB-453、MDA-MB-468、SK-BR-3、人乳腺导管癌细胞HCC1954肿瘤细胞株上检测毛菊苣中山莴苣素、山莴苣苦素、菊苣酸和绿原酸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菊苣酸和绿原酸对肿瘤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山莴苣素与山莴苣苦素分别对NCI-H358肿瘤细胞、MDA-MB-453人乳腺癌细胞、BXPC-3肿瘤细胞、NCI-N87人胃癌细胞、COLO-205人结肠癌细胞、MDA-MB-468人乳腺癌细胞、SK-BR-3人乳腺癌细胞和HCC1954人乳腺导管癌细胞活力的IC50为28.3μmol/L与5.9μmol/L、6.237μmol/L与1.082μmol/L、36.1μmol/L与8.7μmol/L、14.8μmol/L与5.4μmol/L、8.3μmol/L与2.9μmol/L、5.5μmol/L与3.3μmol/L、10.0μmol/L与1.5μmol/L、12.8μmol/L与5.6μmol/L.Cisplatin组对MDA-MB-453人乳腺癌细胞活力的IC50为15.94μmol/L.结论 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具有较强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其中对乳腺癌和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强,特别是山莴苣苦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毛菊苣山莴苣素山莴苣苦素乳腺癌半数致死量

    复方铁线蕨颗粒总黄酮对D-半乳糖致PC12神经细胞衰老的改善作用研究

    热孜艳木·亚森买吾拉尼江·依孜布拉祖丽菲亚·吾斯曼迪那拉·恰热甫汗...
    184-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铁线蕨颗粒总黄酮对PC12衰老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PC12细胞用16 mg/mL的D-半乳糖干预48 h以建造细胞衰老模型,分为空白组(给予完全培养基)、模型组(给予16 mg/mL的D-半乳糖)、低、中、高剂量给药组(给予8.5、17、34μg/mL的复方铁线蕨颗粒总黄酮)等5组.采用MTT法检测复方铁线蕨颗粒总黄酮对PC12衰老细胞活力的影响,利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衰老细胞数量,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C12衰老细胞周期、凋亡情况的影响,并利用酶标仪检测PC12衰老细胞中MDA含量、SOD、LDH活力.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C12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和G0/G1期细胞比例以及细胞中MDA的量和LDH的活力均明显增加,G2/M期和S期细胞比例以及细胞中SOD活力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的给药组PC12细胞存活率明显增高,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和G0/G1期细胞比例以及细胞中MDA的量和LDH的活力均明显降低,G2/M期和S期细胞比例以及细胞中SOD的活力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复方铁线蕨颗粒总黄酮通过抑制D-半乳糖导致的PC12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阻滞,降低氧化应激,促进细胞增殖,从而改善D-半乳糖对PC12细胞的损伤,起到抗衰老作用.

    复方铁线蕨颗粒总黄酮PC12细胞细胞衰老D-半乳糖

    湿寒证大鼠模型的构建及其评价

    穆妮热·排尔哈提古丽娜孜·肉孜买买提明·努尔买买提海力里·麦麦提...
    191-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选取湿寒证病因因素施加于大鼠,建立湿寒证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选用30只SD大鼠,随机分3组,即正常对照组、湿寒证模型组、药物反证组.正常对照组予室温下普通饲料饲养,湿寒证模型组给予湿寒证病因因素(湿寒环境+寒凉性饲料+冷水游泳).药物反证组在湿寒证病因因素下给予湿寒证对应方,观察实验动物外在生物表征并量化分析、测定体重、摄食水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观察舌体电镜下变化,运用以药反证法进行成模判断.结果 造模24 d,湿寒证模型组表现为蜷卧懒动,嗜睡,白腻舌苔,鼻、爪部色淡,尿色清,大便湿溏,外观表征评分80.10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湿寒证模型组摄食量增多、摄水量减少、体重增长缓慢,血清ACTH、CORT浓度升高(P<0.05),舌体组织角质化程度较严重;药物反证组大鼠外在表征接近正常对照组,舌体角质化程度较湿寒证模型组低.结论 通过湿寒膳食及环境的复合作用,可成功复制出湿寒证大鼠动物模型,模型动物呈现出的外在表征与临床湿寒证具有相似性,符合证候特点.

    湿寒证动物模型外观表征药物反证

    养阴清热固齿汤辅助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及对龈沟液IL-1β、IL-8、TNF-α表达的影响

    马晓华阚红军孙保中
    197-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养阴清热固齿汤辅助治疗牙周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1年2月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204例牙周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10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养阴清热固齿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牙周健康指数[牙龈指数(gum index,GI)、龈沟出血指数(gingival crevicular bleeding in-dex,S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龈沟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及生活质量(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OHIP-14)评分变化.结果 (1)临床疗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14%较对照组84.31%高(P<0.05);(2)中医证候积分:中医主症候群及次症候群积分治疗后两组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更低(P<0.05);(3)牙周健康指数:治疗后两组GI、SBI、PL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4)龈沟液因子指标:治疗后两组龈沟液IL-1β、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5)生活质量:治疗后两组OHIP-14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养阴清热固齿汤辅助治疗牙周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牙周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且可能与下调龈沟液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慢性牙周炎养阴清热固齿汤牙周病指数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生活质量

    祛邪化瘀方鼻腔冲洗联合糖皮质激素鼻腔雾化吸入在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的应用价值

    田晓芳刘瑛羊红梅
    202-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祛邪化瘀方鼻腔冲洗联合糖皮质激素鼻腔雾化吸入在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两组明确诊断,完善术前检查与评估后,均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术后常规抗感染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冲洗+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给予祛邪化瘀方鼻腔冲洗+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鼻窦CT评分系统(Lund-Mackay)及内镜黏膜形态评分(Lund-Kenne-dy)变化、治疗前后鼻黏膜组织炎症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变化、治疗安全性.结果 (1)临床疗效:治疗组愈显率89.80%较对照组高(P<0.05);(2)症状积分:治疗后两组鼻腔堵塞感、鼻呼吸困难与嗅觉障碍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3)鼻黏膜恢复评分:两组Lund-Kennedy、Lund-Mackay评分治疗后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4)炎症因子:治疗后两组鼻黏膜组织IFN-γ、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5)安全性: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或影响治疗的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应用祛邪化瘀方鼻腔冲洗联合糖皮质激素鼻腔雾化吸入有效、安全,可恢复鼻黏膜,缓解症状,且可能与下调局部炎症反应有关.

    鼻息肉鼻内镜手术糖皮质激素祛邪化瘀方症状积分鼻黏膜恢复炎症因子

    儿童尿道下裂修复术后行为改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罗子靖王磊高景宇郝晓东...
    208-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尿道下裂修复术后不良行为改变(NPOBCs)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7月接受尿道下裂手术的177例患儿.术后第14天和30天采用术后行为学问卷(PHBQ)评估患儿NPOBCs.收集的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麻醉细节、手术细节、入院细节、儿童焦虑、儿童气质、疼痛和出现谵妄情况.主要结果为术后第14天和30天NPOBCs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考察与NPOBCs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60.5%(107/177)的患儿术后14 d出现了NPOBCs,46.5%(79/170)的患儿术后30 d出现了NPOBCs.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6岁[OR:2.354;95%CI:(1.244~3.478),P=0.004)、情绪化气质(OR:1.112;95%CI:1.011~1.224)和母亲接受过大学教育(OR:2.227;95%CI:1.093~4.536)与术后14 d NPOBCs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术后30 d,年龄<6岁是患儿术后发生NPOBCs的影响因素[OR(95%CI):2.056(1.423~3.665),P=0.013].结论 尿道下裂修复手术的儿童在术后出现行为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持续数周.除了患儿年龄小和母亲教育程度较高外,情绪化气质也与NPOBCs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尿道下裂修复术儿童术后不良行为改变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

    黄月佳肖静何桂香马国芳...
    214-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奎屯市2016—2020年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现况,分析高血压的流行趋势,为有效开展高血压管理、提高控制率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2020年该市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档案,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体质指数、随访记录、血压控制、生活方式等信息,组间分析采用χ2检验;趋势性检验采用Mantel-Haenszel卡方检验,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线性判断相关的强度和方向.结果 2016-2020年该市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患者管理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管理率从2017年51.4%上升至2020年的74%;血压控制达标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达标率从2016年72%上升至2020年的96.8%.高血压管理人群合理饮食行为明显改善,吸烟人数占比从2016年6.8%下降至2020年4.1%,经常或每天饮酒的人数占比从2016年6.7%下降至2020年0.8%,超重的人数占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16年的49.5%下降至2020年的46.8%.不同年龄、性别高血压患者控制率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次以上随访的高血压控制达标率上升最为明显(R=0.708,P<0.01).结论 该市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社区在管理中应加大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式,进一步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

    高血压健康管理社区效果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非计划拔管因素分析及探讨

    濮英娜马丽娟王娜尹哲...
    219-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期间非计划拔管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行PICC置管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026例,收集患者PICC带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非正常拔管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随访1年,入组1026例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00%(236/1026),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5.26%(54/1026),置管相关感染及血栓形成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比例占77.78%.研究显示,置管时间长及体质指数高是导致血栓形成从而造成PICC非计划拔除的影响因素(P<0.05);置管时间是引起置管相关感染而造成PICC非计划性拔除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因素为置管相关感染、血栓的形成,加强置管期间的专业置管维护及健康宣教是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有效护理对策.在临床护理中,给予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同时对体质指数过高、置管时间超过6个月的患者应密切关注和预防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肿瘤化疗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拔管

    SBAR联合MEWS管理模式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安全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陈琼妍辛若梅潘雪晖
    223-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结合现状及背景的评估建议(SBAR)方案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模式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管理的效果.方法 以2019年10月—2021年3月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首次入院的时间顺序进行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不同编号患者分配至不同组别,其中对照组100例,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患者评估、交班汇报的管理模式;观察组100例,采用MEWS评分对患者进行住院期间评估和安全管理,在汇报病情时采用SBAR方案进行沟通.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质量评分情况,调查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以及医生、患者分别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褥疮、给药错误、尿管脱落、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和危重患者护理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医护人员在诊断和病情、异常化验结果、治疗、潜在风险和护理重点等方面的患者病情掌握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家属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AR联合MEWS模式对呼吸内科患者进行评估管理,可减小医疗过程中人为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医护、护患交流沟通,增强医嘱执行力和患者的依从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结合现状及背景的评估建议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呼吸内科临床效果不良事件

    微课联合翻转课堂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苏来曼·卡斯木马彩玲德丽娜尔·乌尔肯别克
    228-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八年制学生400名,按照学生所在班级,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00名学生.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实施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模式.观察比较两组学生自我评估水平、期末考试成绩及带教教师对学生能力评价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及学习态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学生理论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带教教师对研究组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沟通、解决问题及操作能力方面的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自我评估能力、学习能力及成绩,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微课翻转课堂传统教学妇产科学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