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哈木拉提·吾甫尔

月刊

1009-5551

xjykdxxb@163.com

0991-4366313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393号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新疆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刊物,突出地方特点和我校的研究特点,做到报道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快速准确地传递医学信息,努力成为新疆医学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李前进拜合提亚·阿扎提王文光马惠斌...
    57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3年1月-2018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2例P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7例,女性25例,男女比例为1.88∶1.年龄(51.93±14.07)岁.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60岁和<60岁)、高血压(伴有和不伴有)、5项指标异常(血红蛋白降低、血清钙升高、血小板计数增高、乳酸脱氢酶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3项和<3项)、病理类型(Ⅰ型和Ⅱ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和无)、Fuhrman分级、体质指数、吸烟、饮酒、手术方式,通过门诊、住院、电话随访患者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72例患者年龄≥60岁25例,<60岁47例.伴高血压病17例(23.61%),实验室检查5项指标:血红蛋白降低12例、血清钙升高14例、血小板计数升高13例、乳酸脱氢酶异常13例、碱性磷酸酶升高9例,其中5项指标异常≥3项3例,<3项异常69例.PRCCⅠ型36例、Ⅱ型36例.临床分期:Ⅰ期61例,Ⅱ期9例,Ⅲ期2例;区域淋巴结阳性2例,阴性70例;均无远处转移.Fuhrman分级1级21例,2级20例,3级23例,4级8例,术后平均随访54.0个月,失访率2.77%(2/72).经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9)、高血压(P=0.014)、淋巴结转移(P<0.001)、5项指标异常≥3项(P<0.001)、病理类型(P=0.027)、临床分期(P <0.001)和Fuhrman分级(P=0.001)均为影响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5项指标异常≥3项为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HR分别为5.410(1.391~21.047)和35.704(2.481~513.861),对应的P值分别为0.015、0.009.结论 PRCCII型患者的预后差,年龄≥60岁、5项指标异常≥3项是影响PRC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乳头状肾细胞癌预后相关性病理特征临床特点

    Ph/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ET/PV患者的随访管理及羟基脲稳定剂量研究

    王林王捷哈力达·亚森蒲文...
    582-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Ph/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随访管理及羟基脲的稳定剂量.方法 对2014年1月-2019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中心收治的64例Ph/BCR-ABL阴性MPN患者进行随访监测,分析研究患者羟基脲稳定给药剂量,对稳定剂量亚组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随访的64例MPN患者中ET患者51例(79.69%),PV患者13例(20.31%),ET和PV患者羟基脲稳定剂量分别为(16.32士4.20)mg/kg体质量和(16.24±5.67) mg/kg体质量,均高于初始给药剂量.患者亚组分析中,羟基脲稳定剂量>16 mg/kg体质量组患者达到缓解期所需时间(6周)<16 mg/kg体质量剂量组患者(10周),稳定剂量<16 mg/kg体质量剂量纽红细胞计数(RBC)大于稳定剂量>16 mg/kg体质量组,白细胞减少和出血不良反应发生在>16 mg/kg组患者中更为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基脲达到稳定给药剂量时,对Ph/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ET/PV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羟基脲骨髓增值性肿瘤稳定剂量不良反应随访管理

    反复种植失败与辅助孵化的系统评价

    祁静王致辉宁冰雪范莹露...
    587-592,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辅助孵化(AH)对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再次助孕治疗的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外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限至2019年7月.纳入在RIF患者应用AH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提取资料,并对其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随机对照的文献10篇,共有研究对象2 256例,其中AH组1 106例,对照组1 1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对比,AH组的临床妊娠率[OR=0.13,95%CI(0.06,0.20),P=0.000 2]、每胚胎的种植率[OR=2.13,95%CI(1.33,3.41),P=0.002]、活产率[OR =2.16,95%CI(1.40,3.35),P=0.000 5]较高;但对于多胎妊娠率的比较,对照组的多胎妊娠率相对较低[OR=1.56,95%CI(1.06,2.31),P=0.02];流产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OR=1.26,95%CI(0.84,1.91),P=0.27].结论 AH可以改善RIF患者再次助孕治疗的某些临床结局,如提高妊娠率、每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AH不会增加流产率,但有增加多胎妊娠率的风险.此外,由于本研究的局限性,该结论尚需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辅助孵化反复种植失败系统评价

    SP-D与MBL水平检测在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赵骏达肖金宝马俊旗
    593-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肺表面活性蛋白(SP-D)与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在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8月-2017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门诊进行孕中期产前检查的孕妇,因其他因素需进行羊水穿刺,具备羊水穿刺指征的患者1 29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血清人巨细胞病毒(HCMV-IgM)、血清HCMV-DNA,羊水HCMV-DNA,以及血清中SP-D与MBL表达水平.结果 1 291例孕妇中有HCMV感染孕妇46例.46例HCMV感染孕妇中有18例为HCMV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组孕妇血清SP-D和MBL水平显著高于非宫内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HCMV感染组孕妇血清SP-D和MBL水平均显著低于宫内感染组和非宫内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孕妇血清SP-D与MBL水平显著上调,对于辅助临床确诊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研究.

    SP-DMBL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临床价值

    妊娠期高血压与维生素D、微量元素水平的相关性

    阿依努尔·赛买尔王登兰夏提古丽·斯坎旦尔
    597-600,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D、微量元素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乌鲁木齐市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定期产检的152例孕妇,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50例)、子痫前期组(50例)和正常妊娠组(52例).采用化学光法测定血清维生素D及微量元素水平,分析以上指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血清维生素D水平均显著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组与子痫前期组,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之间维生素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妊娠期高血压组铜水平下降较子痫前期组和正常妊娠组明显,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铁水平最高,正常妊娠组最低,妊娠期高血压组和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铁水平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锌水平下降较其他两组更明显,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锌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钙水平最低,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镁水平最高,妊娠期高血压组其次,正常妊娠组最低,3组镁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妊娠期高血压与镁、钙、维生素D水平变化有关,而子痫前期组与镁、铁、铜、钙水平变化有关,其中钙、镁、铜显著性明显.(4)3组维生素D与钙比例子痫前期组最小,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维生素D水平下降以及微量元素水平变化有关,尤其是镁、铁、钙、锌等微量元素水平改变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维生素D与微量元素共同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维生素D微量元素妊娠期高血压预测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与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相关性分析

    彭新涛朱筱张丽杨雪花...
    601-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抑郁的临床特征,分析透析患者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医医院和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2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将研究对象分为抑郁组(轻度、中度、重度)和非抑郁组,采用患者自评-主观全面评定(PG-SGA)量表测评蛋白质能量消耗(protein-energy wasting,PEW),比较各组间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PEW检出率等之间的差异.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抑郁患者的检出率为60.6%,抑郁组PEW检出率为77.3%,非抑郁组为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抑郁组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血肌酐水平均高于不同程度的抑郁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低白蛋白血症、低水平血肌酐、PEW为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较为常见,而PEW、低血清白蛋白、低水平血肌酐与MHD患者的抑郁密切相关.

    维持性血液透析抑郁蛋白质能量消耗

    DNA错配修复蛋白缺失与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覃军王耀明郑广才马鑫...
    607-610,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DNA错配修复蛋白(MMR)缺失与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94例结肠癌患者手术标本的MMR表达,回顾性分析其表达对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和分期是影响MMR表达状态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分化程度、T和N分期是影响患者复发转移率、总体生存率的危险因素;仅有N分期是影响患者复发转移率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仅有肿瘤分化程度、N分期和MMR缺失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性危险因素.220例DNA错配修复缺陷蛋白完整(pMMR)患者中,69例出现复发转移(31.4%),48例死亡(21.8%);74例DNA错配修复蛋白缺失(dMMR)患者中,13例出现复发转移(17.6%),9例死亡(12.2%).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P=0.034)、总体生存率(P=0.0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和分期与MMR表达状态密切相关;MMR表达缺失患者预后明显较差,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一个潜在标志物.

    DNA错配修复蛋白结肠癌无病生存率总体生存率

    单胎顺产后尿潴留发生特点及其与产科参数的相关性

    万秋园赵艳冯晓姗吴晓玲...
    611-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单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尿潴留(Postpartum urinary retention,PPUR)发生特点及其与产科参数的关系,以期为PPUR的临床护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155例阴道分娩的产妇,排尿后膀胱残余容积(postvoid residual urine volume,PVRV)≥150 mL的患者纳入PPUR组,<150 mL的患者纳入非PPUR组,比较组间的人口学资料和产科参数之间的差异,考察上述参数与PVRV的相关性.结果 经阴道顺产产妇PPUR总发生率为7.7%,其中显性(不能自主排尿)和隐性(能自主排尿但排尿后PPUR≥150 mL)PPUR发生率均为3.35%.对于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初产、第二产程>1h、硬膜外麻醉、会阴切开术、器械分娩和会阴疼痛评分>2分是发生产后尿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如产妇属于初产且分娩过程中出现第二产程延长、硬膜外镇痛、会阴切开术、器械分娩和会阴疼痛中的1种或几种情况时,要进行B超排查隐性PPUR.可采用音乐、心理、流水声刺激等无创的干预方式,避免患者发生产后尿潴留.

    产后尿潴留排尿后膀胱残余容积产后并发症

    呼吸睡眠暂停患者发生慢性咳嗽与喉咽反流的特征和相关性研究

    邓国民谢世良邓彩云黄琳惠...
    615-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与非OSA患者慢性咳嗽症状、喉咽反流(LPR)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并研究LPR与慢性咳嗽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7月收集临高县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疑似OSA的18岁以上患者.在进行睡眠呼吸监测之前完成莱斯特咳嗽问卷(LCQ)、反流症状指数(RSI)、Epworth嗜睡量表(ES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问卷调查.然后患者使用便携式EmblettaTM X100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家庭睡眠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诊断为OSA.比较发生OSA患者和未发生OSA的患者组间LCQ、RSI、ESS和PSQI评分差异以及AHI、RSI和LCQ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52例受试者中33例(63.5%)被诊断为OSA.有OSA组和无OSA组的受试者的ESS评分(6.43 vs 6.88,P=0.691)和PSQI评分(9.22 vs 8.77,P=0.6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OSA组的受试者的LCQ评分显著低于无OSA组(120.1 vs 129.8,P=0.022),而RSI (11.2 vs 3.2,P<0.001)评分显著高于无OSA组.LCQ总分与AHI呈显著负相关(r=-0.398,P=0.007),RSI总分与AHI呈正相关(r=0.551,P<0.001),而LCQ总分与RSI之间呈负相关(r=-0.466,P=0.002).有OSA组的RSI各条目评分均高于无OSA组,除“声嘶或发音障碍”、“吞咽食物、水或药片困难”、“烧心、胸痛、胃痛”3个条目外,其余各条目得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OSA患者慢性咳嗽和LPR的症状负担明显增高.慢性咳嗽和LPR症状与CSA的存在和严重程度有关,慢性咳嗽和LPR之间也存在相关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喉咽反流慢性咳嗽

    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急性心力衰竭伴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

    韩秋颖冼少芳余健文靖...
    620-623,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在急性心力衰竭伴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CCU)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伴低氧血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文丘里面罩吸氧,观察组使用HFNC吸氧.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6和24 h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4 h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CCU停留时间及机械通气使用率,并分析其护理措施.结果 治疗后2、6和24 h,两组患者的HR、RR逐渐下降而动脉血氧分压(PaO2)逐渐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24 h,观察组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的CCU停留时间及机械通气使用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心衰患者的低氧血症,改善呼吸功能及心脏功能,减少机械通气使用率,缩短重症监护时间,患者使用舒适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经鼻高流量氧疗急性心力衰竭低氧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