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哈木拉提·吾甫尔

月刊

1009-5551

xjykdxxb@163.com

0991-4366313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393号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新疆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刊物,突出地方特点和我校的研究特点,做到报道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快速准确地传递医学信息,努力成为新疆医学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治疗方式对合并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李霞依力米努尔·阿布拉宁冰雪巩晓芸...
    992-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反复种植失败合并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治疗反复种植失败后经宫腔镜检查合并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再次移植前对子宫内膜炎的处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3组:组1(n=30):搔刮微创治疗组,给予宫腔镜下息肉切除及子宫内膜搔刮术;组2(n=26):搔刮+多西环素抗炎治疗组,在宫腔镜下息肉切除及子宫内膜搔刮术的基础上加用多西环素口服治疗;组3(n=24):仅服用多西环素抗炎治疗组.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月经血中促炎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变化及治疗后3组患者再次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前3组的IL-6、IL-1及TNF-α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2、组3的IL-6、IL-1及TNF-α浓度低于治疗前,且组2的IL-6、TNF-α低于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仅IL-6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移植后,组2的临床妊娠率(61.53%)高于组1(43.33%)和组3(54.16%),活产率(53.84%)高于组1(36.66%)和组3(36.66%),早期流产率(6.25%)则低于组1(23.07%)和组3(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3的临床妊娠率(54.16%)高于组1(43.33%),活产率(41.66%)高于组1(36.66%),其早期流产率(15.38%)低于组1(2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微创联合足程抗生素规范治疗在合并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两者单独使用,可以有效改善这类患者的助孕结局.

    慢性子宫内膜炎反复种植失败多西环素宫腔镜妊娠率

    PD-1、LAG-3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刘颖詹凌波王蕾王新有...
    998-10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LAG-3)在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17例初治DLBCL患者作为病例组,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病例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外周血CD8+T细胞上LAG-3、PD-1的表达,同时收集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指标,分析DLBCL患者CD8+T细胞上PD-1、LAG-3的表达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PD-1+LAG-3-、PD-1-LAG-3+及PD-1+LAG-3+CD8+T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上述指标均下降(P<0.05);PD-1+CD8+T细胞比例与DLBCL患者B症状具有显著相关性(r=0.598,P<0.05).结论 DLBCL患者CD8+T细胞上PD-1、LAG-3的比例较高,经治疗后表达降低;DLBCL患者CD8+T细胞上PD-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B症状具有一定相关性,提示PD-1、LAG-3参与了 DLBCL疾病的发展.

    免疫抑制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棘球蚴感染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的应用价值探讨

    张雪吾布里塔里甫·达吾提毕晓娟吕国栋...
    1004-10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棘球蚴感染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检测,探索棘球蚴感染不同阶段外周血免疫特性异常的关键细胞因子及其复杂网络相关性.方法 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肺泡性棘球蚴病(AE)患者建立随访,收集患者信息及临床资料,获取同一患者AE术前及AE术后的外周血标本,同期来自同一医院的2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并获取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标本,使用流式微珠阵列技术对收集的血清标本进行标记检测,分析正常对照组与AE术前术后的13种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与差异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E术前血清中IFN-α2、IL-12、IL-18、IL-6、IL-33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AE术前比较,AE术后外周血中IL-10、IL-18水平较AE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7A、IL-23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Th1(IFN-α2,IL-12,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33(r值分别为0.877、0.595、0.807)表现出密切的相关性,且IL-12与IFN-α2显著相关(r值为0.772);IL-17A和IL-12、IL-23和IFN-γ、IL-23和IL-12表现出密切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621、0.548、0.613);趋化因子 IL-8 与 IL-17A 及 IFN-α2 显著相关(r 值分别为 0.533、0.548,P<0.001).与AE术前比较,AE术后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球蛋白含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LMR)较AE术前降低(P<0.05),且LMR与IFN-γ及Th17型(IL-17、IL-23)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细胞因子相关性与差异性可能与包虫感染不同阶段密切相关,这可能为监测疾病进展的免疫学识别标志物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细胞因子流式微珠阵列技术棘球蚴病

    HR-HPV阳性宫颈病变锥切术后病理变化及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

    贾小平李韵霞姜敏周静...
    1010-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HR-HPV阳性的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行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变化及术后宫颈HR-HPV持续阳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0年6月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妇科因CINⅡ、CINⅢ及宫颈微浸润癌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患者359例,分析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诊断的变化,锥切术后HR-HPV持续阳性的情况,探究术后HR-HPV持续阳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359例患者中,锥切术后病理升级率为14.48%,降级率为37.33%;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率为48.19%,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353(P<0.01).锥切术后HR-HPV持续阳性率为18.99%,HR-HPV转阴率为81.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宫颈活检CINⅢ、病灶累及腺体及锥切术后病理升级与锥切术后HR-HPV持续阳性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宫颈活检CINⅢ、病灶累及腺体及锥切术后病理升级是锥切术后宫颈HR-HPV持续阳性的风险因素(OR=13.377、2.314、45.215,P<0.05).结论 宫颈病变锥切术前后病理诊断有一定变化,锥切术对指导宫颈病变的进一步治疗意义较大,锥切术后部分患者仍存在HR-HPV持续阳性,术后不容忽视宫颈癌的筛查.

    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宫颈锥切术高危型HPV

    降低管电压和对比剂浓度对双下肢CTA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季文超田蔚莉朱玉才刘文亚...
    1015-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降低管电压及对比剂浓度对双下肢CT动脉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自2021年1-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进行下肢动脉CTA检查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管电压为100 kV,造影剂为碘海醇300 mg/mL,对照组管电压为120 kV,造影剂为碘帕醇370 mg/mL,分析并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下肢动脉血管CT值、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有效辐射剂量以及造影剂碘摄入量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所得的图像都能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两组间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肢动脉血管CT值、CNR、SNR均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有效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 在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管电压与对比剂浓度,能有效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降低肾功能损害的风险,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下肢动脉管电压造影剂辐射剂量X线计算机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连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

    陈雯雯拜年管娜谯明...
    1020-1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研究黄连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连主要活性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和TargetNet数据库,获取黄连活性成分对应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和Drugbank数据库筛选高脂血症相关靶点.使用Venny2.1汇总化合物靶点和疾病靶点交集基因并绘制韦恩图.运用Cytoscape 3.8.2绘制"黄连-成分-靶点-高脂血症"的网络图.通过STRING构建黄连-高脂血症核心靶点的PPI网络.采用R软件与Bioconductor工具包进行关键靶基因GO与KEGG功能富集分析,通过文献分析黄连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最终对黄连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获取黄连14个活性成分,关联138个作用靶点.黄连主要涉及脂质代谢过程的调节等生物过程,通过作用核心靶点AKT1、TNF、EGFR等并通过调节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脂肪细胞中脂解的调节等信号通路来发挥降脂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证明黄连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潜能较好.结论 本研究证明黄连治疗高脂血症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其所作用的多条信号通路均存在直接或间接关联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新的参考价值.

    黄连高脂血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经筋刺血疗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杨森曹云祥孟阿磊王征...
    1029-1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筋刺血疗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 hand syndrome,SHS)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太和县人民医院确诊的156例SH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治疗组,各52例.3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康复期基础治疗与功能康复锻炼,在此基础上,对照Ⅰ组患者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照Ⅱ组患者给予经筋刺血疗法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经筋刺血疗法,治疗4周后,观察3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病损评分(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ore,SHSS)、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关节活动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的变化.结果 (1)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Ⅰ组患者(82.35%)与对照Ⅱ组患者(80.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3组患者S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患者最低,与对照Ⅰ、Ⅱ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4周后,3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患者最低,与对照Ⅰ、Ⅱ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4周后,3组患者关节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患者最高,与对照Ⅰ、Ⅱ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4周后,3组患者SS-QOL活动能力、心情、自理、上肢功能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患者最高,与对照Ⅰ、Ⅱ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未见与治疗直接相关的不良反应与事件.结论 经筋刺血疗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SHS安全、有效,有利于减轻病损程度,缓解疼痛,改善患者功能状态与生存质量.

    肩手综合征低频脉冲电刺激经筋刺血疗法功能康复疼痛评分生存质量

    芪参益气滴丸辅助利拉鲁肽治疗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周婷段咏梅刘静
    1035-1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芪参益气滴丸辅助利拉鲁肽治疗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CHD合并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CHD西医基础治疗及T2DM降糖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利拉鲁肽,治疗组患者给予利拉鲁肽+芪参益气滴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心排血量(CO)、心电图QT离散度(QTd)]、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胰岛素抵抗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R-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生活质量[CHD生活质量(SAQ)、T2DM生活质量(A-DQOL)]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LVEDD、CO、QT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LVEF、CO较对照组患者高,LVEDD、QTd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HbAlc、FPG、2 hPG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FINS、HOMR-IR、HOMA-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FINS、HOMR-IR较对照组患者低,HOMA-β较对照组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8+、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CD4+、CD4+/CD8+较对照组患者高,CD8+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SAQ、A-DQO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SAQ较对照组患者高,A-DQOL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84%)与对照组患者(6.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辅助利拉鲁肽治疗CHD合并T2DM可取得良好效果,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胰岛素抵抗与免疫功能,稳定血糖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冠心病2型糖尿病利拉鲁肽芪参益气滴丸胰岛素抵抗免疫功能生活质量

    职业性噪声性听力损伤与高血压的关联

    冀芳荣利丁晓文郑昀...
    1041-1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高频听力损失与高血压的关系,为制定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和高血压的防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某飞机维修企业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为调查对象,按统一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高频听力损失组(394人)和听力正常组(738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职业健康检查、作业场所噪声强度检测并计算累计噪声暴露量(CNE).对计量资料进行 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使用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NIHL与高血压患病之间的关联.结果 在1 132名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中,任意耳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34.81%,高血压的检出率为26.06%.高频听力损失组人群高血压检出率(39.09%)高于听力正常组(1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混杂因素影响后,高血压是高频听力损失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2,95%CI:1.59~2.84,P<0.001),同时CNE、听力防护用品佩戴情况、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也是影响NIHL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高频听力损失与高血压存在关联,高血压、CNE增加、不经常佩戴听力防护用品、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已婚是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NIHL和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噪声性听力损失高血压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二级医院开展日间手术效果的评价

    沈艳玲通耀威王于强马杰...
    1047-1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某二级医院开展日间手术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实施日间手术的患者资料,探讨其病种分布、手术时间、住院花费、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并与非日间手术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该院开展日间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共计纳入实施日间手术病例1 034例,年龄4~91岁,平均年龄(37.43±13.88)岁,其中男性217例,占比20.99%,全身麻醉235例,局部麻醉799例,均采取集中式管理模式.主要科室专业分布为:妇科、耳鼻喉科、普外科、眼科及骨科.日间手术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2 687.95(2 288.94,3 219.11)元,住院天数(1.22±0.19)d,均低于非日间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手术组与非日间手术组患者相比,常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手术组患者无延迟出院,无术后院内死亡,无术后30 d再住院,无非计划再次手术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该院开展日间手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能够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在严格遵守制度与流程前提下,日间手术模式亦适合在基层二级医院推广.

    二级医院日间手术住院花费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