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建筑
新建筑

袁培煌

双月刊

1000-3959

newarch@mail.hust.edu.cn

027-87543856 87544492

430074

武汉珞瑜路1037号

新建筑/Journal New Architec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介绍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新作品以及建筑教育改革的新尝试。多次荣获省级国家奖项。作为一份建筑科学类的学术期刊,新建筑带给读者的是新鲜学术空气的广角视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造与遗产

    李海清李新建
    1页

    元价值可能——建造视野下遗产保护理念再思考

    李海清
    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建筑遗产价值认知的讨论少有涉及终极意识的思考.基于对人类建造活动的基本认知,论述建造何以可能承载建筑遗产的元价值,包括客体性的、特定环境中可步入尺度空间的物性,主体性的意图乃至意志,以及二者间的桥梁,即人的劳动.后二者从根本上指向人的存在及其意义,正是人创造了建筑遗产的物性本体并做出价值认知和判断.建筑遗产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等只能由此元价值派生而来,属于次生价值.建造所可能承载的元价值具有前置性、基础性、决定性乃至某种超越性.基于此认知,检视当代建筑遗产保护理念,指出实践中存在的若干误区,以及即使是元价值也难以规避的有限性.

    元价值次生价值建造建筑遗产保护理念

    "建造的遗产化"和"遗产化的建造"——基于建造的中国建筑遗产保护传承对策

    李新建李岚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建造的遗产化"和"遗产化的建造"两个相互衔接的历时性视角,建构了基于建造的中国建筑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框架.详细阐述了建筑遗产的历史建造信息挖掘和历史见证价值评估方法,明确以增强当代传承价值为目标的当代建造工作要点,并提出了传统建造技艺的保护传承及创新对策.

    建造遗产化建筑遗产保护传承

    "价值变化"视角下近代建筑的建造特征、价值认知与修复理念

    侯实赫永皓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近代时期开始,中国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建筑师参与到都市建筑的建造活动中,而这些近代建筑保留的丰富史料又使得对其建造过程的追溯和相关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考证变得可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近代建筑的价值认知.由于遗产价值的主观性,近代建筑的价值认知也具有"动态变化"的属性,其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等会因历次建造活动而变化,纪念性价值会随历史事件发生而变化,且受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从"价值变化"的视角来看,可以将近代建筑的修复理念归结成"以艺术价值为导向""以纪念性价值为导向"和"艺术价值与纪念性价值兼顾"三种.

    近代建筑价值变化建造特征价值认知修复理念

    近代天津怡和洋行仓库营建技术及其价值保护研究

    徐苏斌吕志宸张文正王若然...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天津怡和洋行仓库E座是天津最早采用无梁楼盖体系的仓库建筑之一,是工业遗产的典型代表.基于一手档案与实地调查,从营建技术出发考察其在全球技术传播背景下引进的理念、材料、设备及构件,剖析营建价值保护在遗产化过程中的困境与方法.研究表明:该仓库在卫生、通风、采光等方面均具有时代领先性,并影响了天津近代营建制度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对相关遗存营建价值的评估为进一步开展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基础.对天津乃至全国遗产营建信息的系统化调查发掘亟待深入,以期为全球化与地方性的技术传播过程提供更为多元的佐证.

    近代工业遗产天津营建技术无梁楼盖仓库建筑技术传播

    技术转移与本土响应——广州工人新村规划与建造的两条线索

    刘晖郭嘉陈子卓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伴随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推进,广州规划建设了一大批工人新村.回顾其设计建造模式的阶段性演变,可见建筑材料构造、平面和空间形态,以及工业化、标准化体系等方面受到苏联等国家技术转移的明显影响.其中不仅有吸收、响应,也有反思和扬弃,体现了对气候适应性和岭南传统的强烈追求.这对我国住宅建筑、住区规划和城市风貌,都产生了持久的潜在影响.广州工人新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呈现的外来技术吸收和本土适应性响应之间的互动,是其多元遗产价值的重要体现,应在遗产认定时予以特别关注.

    工人住宅技术转移建造气候适应性遗产价值

    建成遗产的结果呈现、建造历史与价值评估之审思——以上海三一教堂为例

    郑红彬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成环境是建造的物质性行动过程的结果呈现,对建造的物质性行动过程的历史考查则是建造史研究的核心内容,而经过价值评估及筛选后的建成环境则被纳入建成遗产的范畴.因此,建成遗产的结果呈现、建造历史与价值评估三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三者又均与遗产保护修缮工程息息相关,有必要进行深入讨论.以上海三一教堂为例,深入考察其遗产现状,分析其在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的价值评估,挖掘其建造历史,并基于此对其价值进行重新评估,进而反思其保护修缮工程.研究旨在通过对该案例的反思来凸显建造史研究对于遗产价值评估和保护修缮工程的重要意义.

    建成遗产建造史价值评估修缮工程上海三一教堂

    仿写、建造、传统——从遗产价值的角度看大禹陵禹庙大殿钢筋混凝土仿木构建造的传承

    胡石郑蒨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建于1933年的绍兴大禹陵禹庙大殿是一座完全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写仿的"传统木构建筑".它不仅在梁架系统上完美模拟了木构结构,还运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来制作斗栱、筒瓦屋面和脊饰,并由文人主导进行梁栿彩画的绘制.这种巧妙组合融合了传统建筑形式与新型钢筋混凝土建造技术,并通过乡土工匠对建造过程的参与延续了当地对大禹祭祀传统的承袭.从建造与遗产价值角度来看,固有形式与新材料之间的结合源于对当地历史与文脉的传承和追求.通过对该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可以发掘传统地方建造系统所具有的巨大惯性和灵活兼容性.

    大禹陵禹庙大殿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现代建造技术传统建筑形式遗产价值

    建造行为对乡土建成遗产保护与再生的有效回应——以意大利南蒂罗尔省马宁科葡萄酒庄为例

    许可钱翔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乡土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乡土建成遗产具有独特的价值.基于科学原则引入建造行为既能促进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又能盘活乡土文化资源,为我国乡村振兴赋能.文章以乡土建成遗产实践的建造行为与原则为基础,以保护乡土建成遗产的三重价值属性为核心,围绕原生性保护和适应性再生两个维度探讨建造行为中设计和生产的互动关系,并聚焦欧洲传统葡萄酒庄这一代表性的乡土遗产类型,对意大利南蒂罗尔马宁科葡萄酒庄的保护与再生项目展开解析,识别其在遗产保护中的建造引入措施,以期为我国的乡土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实践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乡土建成遗产建造保护与再生意大利

    遗产价值的建造维度——从云南近现代三例建筑谈起(1900-1950年代)

    唐莉姚正沙曹谨韵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近现代建筑具有开放包容、因地制宜等实用理性特征.既往研究多认为地处边陲的云南近现代建筑实践存有先天缺陷,价值乏善可陈.文章关注其建筑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地域性,从建造维度探讨其建筑遗产价值认知,聚焦1900-1950年代云南三次发展契机下的三例代表性建筑.基于现场测绘、原始图文档案及口述访谈等资料,结合结构设计、力学分析等方法,分析其建造技术及策略,探讨云南近现代建筑在受限的物质环境下的自我探索.研究旨在回归建筑学科基本问题,揭示有关建造历史过程及结果的研究在建筑遗产价值评估中的不可替代性,拓展及深化中国近现代建筑保护及历史研究视域.

    建筑遗产云南地区建造技术实用理性价值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