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之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

田跃鸣

月刊

1007-0125

hbxjzhjchina@163.com82976010@qq.com

027-87927022

430223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北路12-1号

戏剧之家/Journal XIJUZHIJIA
查看更多>>《戏剧之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类专业理论期刊。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关注当代戏剧发展,宣传新人佳作,培育青年观众(读者)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后现代语境下网络情景喜剧的破局之路

    陈佳昕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产情景喜剧的叙事风格受后现代思潮的影响曾成就了一批喜闻乐见的经典作品,但在喜剧观众期待视野不断拓宽的当下,大量脱离现实症结的情景喜剧使创作步入困境.而如今在网络喜剧市场里杀出重围的作品正是通过走出单纯想象性建构的桎梏、创造交互式的开放性叙事空间、抓住凝练主题立意的碎片化契机以及找好娱乐语境下书写现实的基点来实现其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平衡.探究这些作品的创新之处将为引导网络情景喜剧走向破局之路迎来一份新的积淀.

    网络情景喜剧娱乐语境人文关怀叙事创新

    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影像表达与文化传播——以《辛亥》为例

    陈立瑶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历史纪录片因叙事模式单一和宣讲方式枯燥失去了一定数量的年轻受众,年轻观众在还未进入历史故事的大门之前就已按下遥控的转换键.随着影视技术不断成熟,纪录片表达方式不断创新,叙事模式也愈加丰富,独特的影像呈现方式和叙事手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受众,《辛亥》这部历史文化纪录片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情景再现"的影像呈现方式和"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展现了与时俱进的独特风格,为历史传承和文化传播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辛亥》纪录片视听语言文化传播

    韩国电影复兴的方法与路径

    葛紫君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末,世界电影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好莱坞电影在世界市场上的霸主地位也日甚一日,其他民族国家的电影工业深受影响.韩国电影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韩国电影找到了一条快速崛起的道路,不仅实现了本土电影的复兴,还将韩国大片推向了海外市场,在商业和艺术方面都获得了认可.韩国政府为本土电影和市场制定保护政策,并辅以政治和经济支持.韩国电影工业内部也发生了重大转型,大企业以其雄厚的资金整合了电影生产的下游环节,建立了稳定的发行网和放映网.与此同时,韩国电影也积极模仿好莱坞的类型,将名人和大片的制作融入韩国电影的制作之中.

    韩国电影好莱坞电影产业

    歌舞片中歌舞场景的空间叙事——以《如果·爱》为例

    黄梦湉
    14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叙事是后台歌舞片的歌舞场景塑造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歌舞场景参与影片叙事是否得当,主要取决于创作者对现实空间与歌舞场景的处理.本文以 21 世纪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后台歌舞片之一《如果·爱》为例,分析歌舞场景内套层空间、心理空间、意象空间在影片中的呈现方式与作用,同时结合叙事时空的组合方式阐释不同空间进入歌舞场景的方式,总结歌舞场景的空间叙事方式.

    歌舞场景空间时空组合

    角色建构:电影《奥本海默》的视听语言分析

    尹丽娟乌日娜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 7 月,电影《奥本海默》在中国上映,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对影片中视听元素的安排极具个人特色.本文主要从视听角度的三个方面探究导演对奥本海默天才形象的建构,一是多样蒙太奇展现主人公命运的跌宕起伏,二是黑白两种色彩完成正反派人物形象的塑造,三是台词引用经典史诗构建多面化的角色人格,深入展现奥本海默矛盾的内心:武器研发的科学探索精神与实验结果出来后对人文情怀的考量,人物在保持理智的同时又在感性世界中不断挣扎,导演将这种微妙的心理意绪变得真实可感,使影片充溢着压抑、紧张、兴奋的基调.

    奥本海默非线性叙事视听语言人物形象

    东方美学视域下论《小城之春》的诗化表达

    张睦康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城之春》文本意义丰富,在中国电影史引起了学界关注,并且在诸多研究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理论水平.然而,从美学角度来看,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导演费穆在创作这部电影时留有许多独特的美学表达并潜藏着多样的话语空间.费穆在《小城之春》中以诗化表达架构起东方美学的意向,将留白手法熔铸于电影空气的理论,从视听语言和电影叙事方面进行了现代化的探索,将中国电影的民族化从一种社会性的宏大赋予转向个人化的情语书写,为中国传统精神的气韵赋格带来了开拓性的贡献.

    小城之春东方美学诗化表达费穆

    无声之声:《桃花泣血记》的字幕美学与意义生产研究

    王靖雯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 30 年代一直被誉为我国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有声电影开始出现,无声电影在社会政治环境与艺术创作新风中日趋成熟.字幕作为无声电影的"声音",使观众在观看无声电影时,面对"只见其人,不闻其声"的图像也能获得"声音"的享受.无声电影字幕究竟充当着怎样重要的角色?郑正秋为何将影戏中的字幕称之为"无声之声"?本文以无声电影《桃花泣血记》为例,通过分析字幕插图、字幕文本,以及二者如何构建出无声电影的视觉信息,实现其意义生产与传递,来考察无声电影中的字幕艺术.

    《桃花泣血记》字幕图文互动象喻

    时空之慢与极简主义:诗电影中的慢美学

    何言
    15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2年以来欧美学界兴起了一股慢电影研究思潮,"慢"作为诗电影的一种风格元素,在营造诗意和传达冥思上显得尤为关键.遵循慢电影研究思路,诗电影中的慢美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维度:一是建立在镜头时长、摄影机运动和剪辑上的"慢",二是由极简主义风格带来的运动信息量减少从而使人间接感受到的"慢",二者共同构成了"慢"在诗电影中的表意机制.

    诗电影慢美学极简主义

    中韩中小学影视教育比较分析

    李诗雨
    160-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政策倾斜与支持的利好条件下,我国中小学影视教育不断实现突破,但尚存在地方地区发展不平衡、影片选择的多样性有待提高、课业评价方式亟待丰富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韩两国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政策、培养理念以及教育体系,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地方特色、影片创作、考核方式层面总结可借鉴的韩国经验,以期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从而绘就我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发展的崭新图景.

    影视教育中小学影视教育韩国影视教育比较分析

    用原型批评方法解读《小二黑结婚》中小人物形象转变所展现的乡村社会变革

    盖千惠
    163-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旧社会的过渡,往往在乡村体现得尤为明显.生活在社会变革时期的赵树理,用作品道出了他对新旧交替的乡村社会的所看、所思、所感和所期待.《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关于乡村社会的代表之作,本文用原型批评的方法,解读作品中小人物形象的转变,分析他们代表的人物原型.

    封建思想新旧社会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