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之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

田跃鸣

月刊

1007-0125

hbxjzhjchina@163.com82976010@qq.com

027-87927022

430223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北路12-1号

戏剧之家/Journal XIJUZHIJIA
查看更多>>《戏剧之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类专业理论期刊。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关注当代戏剧发展,宣传新人佳作,培育青年观众(读者)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戏剧化视角下的现代少儿读物育人功能研究

    仇晗菲
    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戏剧化视角为切入点,探讨其对现代少儿读物育人功能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戏剧化视角可以丰富少儿读物的情感内涵、道德隐喻和想象空间,使其认知启发、品德熏陶和审美培养功能更加立体丰富.在具体育人路径的选择上,语言戏剧化、结构戏剧化和人物戏剧化均可发挥上述作用.三种路径需综合运用,以全面提升少儿读物的育人功能.本研究为编辑改编少儿读物提供了戏剧化视角下的育人路径选择参考.

    戏剧化视角少儿读物育人功能路径选择

    清代女性剧作家吴兰徵的导演意识初探:以《绛蘅秋》中的《情原》为例

    董曼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导演"这一称呼是近代由国外传入,但"导演意识"早已在剧作家创作剧本时,就渗透其中.吴兰徵是现存清代红楼戏的唯一女性剧作家,也是具有代表性的清代女性剧作家之一,她的剧作中也渗透着导演意识.本文试以吴兰徵《绛蘅秋》中的《情原》一出为例,从舞台形象、舞台调度以及舞台时空三个方面来分析吴兰徵的导演意识.

    《绛蘅秋》吴兰徵导演意识舞台调度舞台时空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沉浸式戏剧本土化实践及发展探析

    杨慧滢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数字媒体艺术与沉浸式戏剧的结合,并对国外沉浸式戏剧的发展和中国的本土化实践进行了对比研究.首先概述了数字媒体艺术在戏剧中的应用,阐述了沉浸式戏剧的叙事模式和空间特征.然后,分析国外沉浸式戏剧的演进路径及其代表作品,为中国本土实践提供借鉴.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了沉浸式戏剧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揭示了本土化沉浸式戏剧的独特属性,并通过案例分析凸显其独特优势.最后,从叙事模式、技术应用、艺术表现和社会影响等角度,对中国本土化与国外沉浸式戏剧进行了比较,并对中国本土化沉浸式戏剧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戏剧叙事模式叙事空间本土化实践

    意大利木偶戏历史与现状研究

    方鸣飞欧小元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大利作为欧洲木偶戏剧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其偶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意大利木偶戏经历了由表现宗教题材到表现世俗生活的转变,表现了意大利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展现出意大利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见证了民族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本文通过梳理与探讨意大利木偶戏的历史发展流变及当代传承现状,促进中外偶戏艺术的对比研究与交流互鉴.

    意大利木偶戏历史流变当代现状

    跨文化视角下莎士比亚戏剧改编论略

    张红玉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莎士比亚戏剧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改编策略.鉴于莎士比亚作品的世界文学价值,跨文化改编不仅强化了作品的文化传递作用,还满足了现代受众的审美需求.研究指出,语言风格的差异、戏剧结构的转换及文化语境的隔阂是改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具体策略,包括语言风格的当代化、戏剧结构的重构以及文化语境的互文处理,旨在为莎士比亚戏剧的当代改编提供理论指导.

    莎士比亚戏剧跨文化改编戏剧结构文化语境互文性

    传统戏剧文化在音乐创作中的实践探索

    康红英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保持生命力的精神支柱、保持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传统戏剧文化是传统文化王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与喜爱.在 21 世纪的今天,广大音乐人应当继承和弘扬传统戏剧文化,并积极将其应用于音乐创作中,使古老灿烂的传统戏剧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新的魅力.基于此,本文将以京剧和黄梅戏为切入点,以《赤伶》《探窗》《唱脸谱》《黄梅戏》和《牡丹亭外》四首歌曲为例,试图分析传统戏剧文化在音乐创作中的实践策略.

    传统文化戏剧文化音乐创作实践探索实践分析

    川剧《变脸》中写意手法的运用

    杨增慧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写意性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固有特征之一,这种写意性的表现方式,不仅使戏曲艺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强烈的夸张性和丰富的表现力,而且还使戏曲艺术达到了传神的表演效果.川剧《变脸》在反封建这个主题下,融入了巴蜀之地特有的文化意蕴,借由江湖艺人水上漂和身世凄苦的女孩狗娃悲欢离合的故事,批判了社会的黑暗以及封建思想对人的侵蚀,感叹了命运的无奈.本文以川剧《变脸》为例,从舞台美术、戏剧结构设置以及情感表达三个方面阐述其中写意手法的运用.

    写意川剧《变脸》舞台美术戏剧结构

    尤金·奥尼尔《奴役》中"家"的空间意象与女性困境探究

    苗萌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尤金·奥尼尔早期剧作《奴役》中,可以看到剧作家初期对"家"的空间意象的探索.在这部早期剧中,两位女性角色都面临着家庭危机,一位已经离家出走,一位也做好了离家的准备,虽然在剧尾二位主人公都重新归"家",放弃了出走之路,但这一早期著作中仍可以看到"家"这个困住女性身体的空间与女性精神困境的关联.

    认知偏失权威妥协

    再论歌剧《秦始皇》的艺术价值——中国元素的西方歌剧作品

    程怡然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始皇》是谭盾受约创作的歌剧作品,该作品自 2006 年 12 月于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演出以来,受到西方观众的热爱;但该歌剧在中国,因为中西融汇的形式,并没有获得中国观众的认可.本文重新审视该歌剧,发掘该剧的可取之处,讨论它的艺术价值,这是本文进行音乐批评的目的.

    中西融汇争议艺术价值

    论戏剧性

    吴欣儒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戏剧性的概念及其在所有艺术中的审美特征入手,分析了戏剧性、戏剧冲突和人物动作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结合经典作品和笔者的个人剧本创作经验,探讨了事件对剧中人物性格和命运产生的影响,以及事件如何产生戏剧效果.本文比较分析了戏剧冲突与"自觉意志冲突"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戏剧性反转"作为戏剧性生成的艺术手段在剧本创作和戏剧表达中的支撑作用.另外,笔者还重点论述了戏剧性与剧场性之间的异同之处.

    戏剧性戏剧冲突事件意志冲突戏剧性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