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之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

田跃鸣

月刊

1007-0125

hbxjzhjchina@163.com82976010@qq.com

027-87927022

430223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北路12-1号

戏剧之家/Journal XIJUZHIJIA
查看更多>>《戏剧之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类专业理论期刊。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关注当代戏剧发展,宣传新人佳作,培育青年观众(读者)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音乐元素对西方作曲家艺术创作的影响探究——以克莱斯勒《中国花鼓》为例

    周宇宸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中国音乐风格"这一名词出现在大众视野之后,便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大量的中国艺术元素呈现在西方作曲家的视野中,使他们对于音乐的创作、音乐的理解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他们通过中国的音乐风格,发展出了自己创作之路上的全新篇章,"例如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在他的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中采用了《中国之笛》中的唐诗作为素材.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自己的作品《图兰朵》中,将中国故事作为自己音乐的题材.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在作品《胡桃夹子》中选用中国元素创作了《茶-中国舞曲》"①.这些作品足以说明中国音乐风格已经融入西方作曲家的写作中,并影响着他们的创作思路.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及西方作曲家眼中的中国元素入手,以克莱斯勒《中国花鼓》作为范例进行相应研究与分析.

    西方作曲家中国元素克莱斯勒中国花鼓音乐融合

    林声翕《苏轼回文词四首》之《春》音高分析

    谭宁远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轼回文词四首》是中国当代作曲家林声翕于 1965 年创作的艺术歌曲集.这部艺术歌曲集与中国同时代其他艺术歌曲不同的地方在于,林声翕以中国传统诗词为文本,运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对音高的组合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本文以《苏轼回文词四首》之《春》为研究对象,分析该作品的音高组织方式,探究其五声性调式及自由十二音创作手法,总结该作品在结构控制与布局、音高设计与组织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林声翕艺术歌曲民族调式回文词

    爵士音乐元素与侗族民歌的结合——以《爵士与油茶》为例

    张弛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爵士乐诞生于美国,自20世纪初被引入中国至今,国内的作曲家仍在不断尝试将这个"舶来品"与中国民族音乐结合,其中不乏各种体裁的优秀作品.爵士音乐元素与中国民族音乐结合的创作方式丰富了民族音乐创作的元素,打破了音乐地域的边界,不仅激发了作曲家对爵士乐的学习与探索,更提醒着作曲家对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提炼与再创作.本文聚焦于民族民间音乐元素与当代音乐创作的结合,通过对作品《爵士与油茶》在音高、节奏节拍、曲式结构等方面的分析,总结爵士音乐元素与侗族民歌在该作品中的结合方式,进一步探索不同风格音乐元素融合的可能性.

    爵士音乐元素侗族民歌不同风格音乐元素融合

    手风琴独奏曲《顿河狂想曲》的音乐与演奏分析

    杜怡静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风琴是一种既能独奏,又能伴奏的键盘乐器,无论是单声部的乐曲还是多声部的乐曲,手风琴都能够演奏出优美的旋律,具备较强的和声性和歌唱性.维阿切斯拉夫·谢苗诺夫是俄罗斯著名的手风琴演奏家,《顿河狂想曲》是他七首狂想曲中的代表作之一,深受手风琴演奏者及群众的喜爱.本文选择手风琴独奏曲《顿河狂想曲》展开分析,对其音乐结构、演奏技巧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演奏该作品.

    手风琴独奏曲《顿河狂想曲》音乐结构演奏技巧

    德彪西《月光》的意象描绘与创作技术研究

    邹飞扬邬娟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19 世纪后半叶,各类艺术在巴黎蓬勃发展.在音乐界,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将美术与音乐的艺术完美结合,对后来的作曲家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作曲理论技术出发,结合《月光》及三幅影响其创作的印象派绘画作品,以和声调性、音高组织、节奏织体、速度力度多方面从外在与内在联系分析德彪西如何将曲转化为画的过程,旨在找出音乐与美术的联系,从多角度审视作品,为作曲理论分析提供新的思路.

    作曲理论技术德彪西《月光》印象派意象

    论合唱的声乐技术训练

    刘成员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唱是一种古老而优美的音乐形式,需要多个歌手协同演唱.然而,要想让合唱演唱效果更加出色,需要歌手们具备较高的声乐技术水平.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合唱声乐技术训练的相关问题.本文将从合唱声乐训练的目的、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解析,以期能够为合唱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

    合唱声乐技术训练

    合唱艺术中审美素养的探究

    王瑶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唱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小学音乐教育可以为培养小学生的正确审美情趣奠定一定的基础.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也能使学生学会与他人配合、团结合作.如何提高小学生合唱的质量、更好地完成合唱曲目以提高审美素养,本文将对此提出几点对策.

    音乐教育审美素养合唱

    钢琴伴奏学习之见解

    洪烽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作为乐器之王,所弹出的伴奏更受大众喜爱.但对大多音乐生而言,他们并没有理解伴奏的真正内涵.一个钢琴伴奏者除了要勤奋练习钢琴外,还要了解各种类型作品的风格、感情以及背景,这样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歌曲.本文将探讨笔者学习钢琴伴奏之见解.

    钢琴伴奏音乐理论协作配合

    音乐表演中音乐美学的应用研究

    陈殷斌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音乐表演中音乐美学具有较大应用价值,其不仅可以完善音乐表演内容,也可以使音乐表演更加生动.为提升音乐表演水平,音乐表演者需要加强音乐美学的运用;否则,会对音乐表演的艺术表现力等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简要阐述音乐表演中音乐美学的应用体现,分析其应用价值,提出根据音乐美学解读音乐作品、按照音乐美学重构音乐结构等策略.

    音乐表演音乐美学应用

    扬琴在戏曲伴奏中的情感表达与审美依据

    邢瑞芳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戏曲伴奏中,扬琴以其独特的音色与技巧成为情感表达与审美表现的精妙工具.其音色柔和、表现力丰富,通过高低音调的变化刻画角色的性格与情感.扬琴在情感表达上可以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音律,巧妙处理节奏为戏曲增色.在审美上,扬琴在传统戏曲中通过对角色性格、情节发展等的刻画,形成一种既典雅传统又丰富多彩的审美效果.在音乐的动静之美的呈现中,扬琴为戏曲演出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戏曲伴奏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元素.

    扬琴戏曲伴奏音乐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