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之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

田跃鸣

月刊

1007-0125

hbxjzhjchina@163.com82976010@qq.com

027-87927022

430223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北路12-1号

戏剧之家/Journal XIJUZHIJIA
查看更多>>《戏剧之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类专业理论期刊。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关注当代戏剧发展,宣传新人佳作,培育青年观众(读者)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近年香港警匪片人物塑造策略

    解磊高梦雪
    160-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港警匪片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20世纪80年代日趋成熟,并凭借着"双重冲突""暴力美学""本土景观"等元素成为我国极具地区风格的影片类型.香港警匪片繁荣的背后包含香港电影工业作为华语电影先驱的成熟以及香港新浪潮运动等多种因素.然而,随着全球电影工业的普遍完善以及观众审美水平的日益提高,香港警匪片在创作上也出现瓶颈——被高度类型化所束缚,人物塑造陷入常模化与重复化.近年在大陆院线上映的部分香港警匪片在人物塑造上呈现出创新类型,可以看到香港影片也在力求突围.本文从近年香港警匪片在"英雄""反派""女性"三种人物形象塑造策略上的突破切入,以编剧心理学作为语境,分析香港警匪片在人物塑造层面的症候与路径.

    香港电影警匪片编剧心理学女性电影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的美学解读

    孙嘉铭
    163-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导演岩井俊二被誉为"映像作者",但《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这部电影不同于《情书》等作品,它在主题和影像上都有新的突破和尝试,并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向人们展示了青春更为残酷和阴暗的一面.为了更深入地分析这部电影,理解导演对生命和青春的哲学思考,本文将从剧作、配乐和影像三个方面对《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这部电影进行分析.

    美学剧情配乐影像

    情感共鸣与价值期待:《长相思》现实主义古装剧的破圈优势

    李佳静毕根辉吴诗雅
    16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影视行业、多元化平台和观众审美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国电视剧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数量减少但质量提高、传播方式变革创新、内容创作多样化、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的趋势.现实主义古装剧在电视剧市场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备受观众关注的一种类型.本文从《长相思》的优势出发,探讨在观众审美日趋个性化、小众化、极致化的大趋势下,现实主义古装剧如何成功破圈.

    价值期待《长相思》现实主义古装剧破圈

    谍战片的悬念叙事:反转结构、视角转换与情感构成——以电影《无名》为例

    张莹
    169-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谍战片中的悬念叙事既是通过反转结构的设置、叙述视角的变化生成并维持悬念的叙事手段,也是依托悬念背后的正、负情感深化悬念机制,牢牢抓住观众情绪的影像实践.《无名》延续了程耳电影一贯的悬念叙事特点,影片对反转结构、视角转化的频繁应用为重新理解悬念叙事机制带来了新的思考.然而,有着强烈情感指向的谍战片悬念叙事机制不能仅仅追求戏剧性的娱乐快感,还应寻求革命的诗意想象与崇高的美学特质,以呈现更有力度的表达效果.

    悬念程耳反转结构视角转换情感构成

    中美教育题材电影比较研究——以《死亡诗社》和《孩子王》为例

    苗艳
    17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样作为教育题材的电影,美国电影《死亡诗社》和中国电影《孩子王》尽管在整体故事情节上存在相似之处,但在教育主体、教育意义和教师形象等方面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二者进行比较,并试图从社会环境、传统价值观和问题导向等方面分析其中的不同之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教育电影死亡诗社孩子王

    竖屏时代微电影的革新与发展——以张艺谋微电影《遇见你》系列为例

    陈姝亦
    17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抖音、快手风靡网络平台的当今,竖屏视频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占领了人们的观看频道,受众的观看习惯也在默默被影响继而改变.微电影在竖屏视频的风口中催生出新的影视创作方式——竖屏微电影.本文将从叙事学角度对张艺谋导演的贺岁微电影《遇见你》系列进行解读,从传统叙事的解构、叙事视角的改变、叙事主题的表达上分析竖屏微电影,并挖掘竖屏美学的现实建构,浅析竖屏时代下微电影的革新之处与日后的发展.

    竖屏微电影张艺谋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贾志伟
    178-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通识课程在陶冶情操、提升审美素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高校音乐通识教育仍然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单一化、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学评价缺乏特色等问题,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没有发挥音乐通识教育应有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丰富音乐通识教育资源、科学设置音乐通识课程,以及加强师资力量、创新教学方式和构建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等建议,为高校开展好音乐通识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益帮助.

    三全育人音乐通识教育师资力量核心素养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琵琶教学课程模式研究

    董思彤王清涛
    181-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引擎,其旨在通过专业课程重组、文理交叉融合实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琵琶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重要课程,肩负着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的责任,有关人员要把握好新文科建设的基本要求,在提质增效、课程建设、模式优化上下功夫.文章简要论述新文科建设对高校琵琶教学课程模式的新要求,重点从加强视唱练耳训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体现学科交叉融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吸收西方音乐之长、打造艺术创意实践平台、优化教学评价方式七大方面阐述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琵琶教学课程模式的构建路径.

    新文科背景琵琶教学课程模式创意实践

    高校二胡精品课程建设的措施

    卫达
    184-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品课程建设与发展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二胡精品课程是集技术性、艺术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演奏教学课程,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演奏能力的增强有积极作用.本文首先对二胡精品课程的内涵进行了简要阐述,其次从课程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展开了深度剖析,以期为高校二胡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高校二胡精品课程

    二胡演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分析

    宿振华
    187-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二胡演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并分析其对学生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二胡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其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地位,其次探讨了审美教育在二胡演奏教学中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总结了审美教育在二胡演奏教学中的效果和挑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二胡演奏教学审美教育的建议.

    二胡演奏审美教育音乐素养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