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发展与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与教育

林崇德

双月刊

1001-4918

pdae@bnu.edu.cn

010-58807700

100875

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院内

心理发展与教育/Journal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儿童心理学方面的学术性刊物。主要为儿童教育工作者提供相关专业的理论文章及实验报告,介绍国内外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最新进展及最新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儿童心理与社会性发展,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家庭、学校与儿童发展,研究方法与测量工具,特殊儿童心理,心理健康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类比能力缺陷:执行功能还是类比策略?

    周海淳陈英和戚玥陈悦...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比能力是人类认知发展的驱动力.本研究利用眼动技术比较41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与46名智力匹配的正常发展(TD)儿童完成类比任务的表现及眼动模式的异同,揭示ADHD儿童类比表现及过程缺陷,并考察其缺陷是与执行功能还是类比策略有关.结果发现:(1)ADHD儿童的类比表现显著差于TD儿童,类比过程更多表现出仅围绕靶物体进行加工、容易受到干扰的特点;(2)ADHD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显著差于TD儿童,而两组儿童的类比策略无显著差异;组间差异的回归分析表明,只有抑制控制对组间差异有显著贡献.该结果说明ADHD儿童在类比表现和类比过程上均存在缺陷,且其类比缺陷与抑制控制而非类比策略相关.

    ADHD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类比能力眼动类比策略执行功能

    青少年语义错误记忆发展:学习测验因素

    郭滢陈晓丹刘文志刘雨彤...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以中文词语为材料,用3个实验考察青少年语义错误记忆的发展以及学习视听通道和测验间隔时间的影响.实验1比较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回忆.实验2对比高中生和大学生在立即测验和一周后延迟测验中的再认.实验3对比高中生和大学生在视、听学习后的再认.结果发现:初、高中生的错误回忆低于大学生,而初中生的真实回忆低于高中生和大学生(实验 1).测验间隔时间的延长会降低真实再认,增加错误再认,并且立即测验时,高中生的真实再认低于大学生,而错误再认无年龄差异;延迟测验时,高中生的真实和错误再认均低于大学生(实验2).高中生和大学生在视觉学习后的立即视觉测验中都比听觉学习后的真实再认高且错误再认低,该效应没有年龄差异(实验3).该结果反映了青少年字面和要旨记忆发展,支持了模糊痕迹理论,也便于我们更加深入理解青少年的记忆发展.

    记忆发展错误记忆中学生大学生学习测验

    基于远距离联想测验的聚合思维脑机制研究

    李文福王康程陈井婷刘传新...
    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合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形式之一,但其脑机制 目前还不清楚.采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技术和远距离联想测验,基于低频振荡振幅(ALFF)和局部一致性(ReHo)两种分析方法,研究聚合思维的脑机制.结果发现,远距离联想测验得分与楔前叶的ALFF值显著负相关,与右侧罗兰迪克岛盖区/脑岛的ALFF值显著正相关;同时与左侧额下回的ReHo值显著负相关.研究结合ALFF和ReHo两种指标探讨聚合思维的神经机制,为进一步揭示创造性的本质提供依据.

    创造性聚合思维远距离联想测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

    创造焦虑与日常创造力的关系:认知灵活性和创造性参与过程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硕琪李亚丹叶超群杨伟星...
    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注意控制理论和创造性过程理论,本研究探索了创造焦虑和日常创造力(创造活动;创造成就)的关系,并考察了认知灵活性(可选择性;可控性)和创造性参与过程(问题识别;信息搜索与编码;观点产生)在创造焦虑和日常创造力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以方便取样法调查了410名被试,通过AMOS软件进行路径分析,结果表明:首先,创造焦虑既与创造活动负相关,也与创造成就负相关;其次,在创造焦虑和创造活动之间,三条链式中介路径显著:可选择性与问题识别,可选择性与观点产生,可控性与问题识别;最后,在创造焦虑和创造成就之间,另三条链式中介路径显著:可选择性与信息搜索和编码,可选择性与观点产生,可控性与信息搜索和编码.本研究有助于揭示创造焦虑影响创造活动和成就的融合与分离机制,为探索降低创造焦虑负性影响的手段提供了启示.

    创造焦虑认知灵活性创造性参与过程日常创造力大学生

    批评方式对初、高中学生行为改善意向的影响:师生关系亲密度的作用

    程亚华闫琳张锋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探讨了批评方式对初、高中学生师生关系亲密度和行为改善意向的影响,并检验了师生关系亲密度在批评方式影响行为改善意向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相对于结果性批评:(1)过程性批评和特质性批评均可降低初中生对师生关系亲密度的知觉,并进而削弱其行为改善意向;(2)过程性批评可提升高中生对师生关系亲密度的知觉,并进而增强其行为改善意向,但特质性批评可降低高中生对师生关系亲密度的知觉,并进而削弱其行为改善意向.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批评方式影响学生成长的心理机制,而且对寻求针对不同学段学生不良行为的批评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批评方式师生关系亲密度行为改善意向初中学生高中学生

    父母冲突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人际信任与共情的作用

    游志麒郭宇顺张陆李晓军...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问卷法对4-9年级的1612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研究,基于依恋理论与情绪安全感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人际信任和共情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关系中的中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冲突通过共情的单独中介作用和人际信任与共情的序列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而父母冲突与亲社会行为的直接路径不显著.研究结果拓展了相关理论,并为有效促进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干预提供了依据.

    亲社会行为父母冲突人际信任共情

    语义分类任务中词素位置概率在中文词汇识别中的作用

    曹海波兰泽波高峰王敬欣...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两个语义分类任务,考察词素位置概率信息在中文词汇识别中的作用.实验1以低频词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在反应时指标上词首词素位置概率效应显著,词尾词素位置概率效应不显著;实验2以高频词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在反应时指标上首、尾词素位置概率效应均不显著.结果表明,中文词汇加工过程中存在词素位置概率效应,表现为高词素位置概率的词汇加工快于低词素位置概率的词汇,且词首词素位置概率发挥了更大作用.同时,读者对词素位置概率信息的运用受词频影响,在低频双字词的识别中更依赖词素位置概率信息.

    语义分类任务词素位置概率词汇识别

    小学中年级儿童成语理解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

    谢瑞波方园园伍新春阮世芳...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283名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了历时两年的三次追踪,通过潜变量增长模型探索组合性成语、综合性成语和融合性成语的发展轨迹及语音意识、语素意识和阅读理解对三类成语发展轨迹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小学3~5年级期间,三类成语均随时间呈线性发展趋势,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且组合性成语和综合性成语的发展存在补偿效应;(2)组合性成语的起始水平同时受到语音意识和阅读理解的正向预测,综合性成语的起始水平同时受到语素意识和阅读理解的正向预测,而融合性成语的起始水平仅受到语素意识的正向预测;(3)融合性成语的发展速度受到语素意识的负向预测,以及阅读理解的正向预测.结果表明,语音意识、语素意识和阅读理解在三类成语的发展过程中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今后的成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成语理解发展语音意识语素意识阅读理解小学中年级儿童

    家庭氛围、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三年追踪研究

    李启明李琪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家庭氛围、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动态相互作用关系,对243名青少年进行了三年三次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1)从T1到T3,自尊水平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而家庭氛围和心理健康水平均呈现跨时间的稳定性;(2)T1家庭氛围能正向预测T2心理健康,T2家庭氛围能正向预测T3心理健康,但心理健康均不能预测家庭氛围;(3)T1自尊能正向预测T2心理健康,T2自尊能正向预测T3心理健康,结果仅支持易感模型;(4)T1家庭氛围以T2自尊为部分中介变量间接预测T3心理健康,不存在相互影响效应,以及交叉滞后效应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存在跨性别趋同效应.这一发现提示,家庭教育应更关注家庭氛围对青少年自尊和心理健康的作用.

    家庭氛围自尊心理健康交叉滞后分析

    留守儿童人际敏感性与问题行为的相互作用:个体间和个体内效应

    徐珊珊黄书珍崔秀敏陈慧...
    8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对545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连续3次追踪测查,同时采用交叉滞后模型(cross-lagged panel model,CLPM)和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random intercept cross-lagged panel model,RI-CLPM)分析方法,考察了留守儿童人际敏感性与内外化问题的个体间和个体内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1)CLPM分析发现,留守儿童人际敏感性分别与内化和外化问题存在显著的个体间相互作用;(2)RI-CLPM分析发现,留守儿童人际敏感性与内化问题存在显著个体内相互作用,人际敏感性与外化问题不存在显著个体内相互作用;(3)以上相互作用模式没有显著的留守类型差异.这一结果提示未来预防或干预研究要高度关注高人际敏感性、高内、外化问题水平的留守儿童群体,并从降低人际敏感性和减少内化问题的角度入手,着力打破二者的相互作用.

    留守儿童人际敏感性内外化问题个体间关系个体内关系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