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理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理论
学理论

旬刊

1002-2589

Xuelilun2008@163.com

0451-876575063

150010

哈尔滨市道里区兆鳞街125号

学理论/Journal Theory ResearchCHSSCD
查看更多>> 《学理论》杂志创办于1959年,本刊为旬刊每月分上、中、下三期出版,是社科综合类学术期刊,拥有国内统一刊号,国际标准刊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曾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期刊(社科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类十佳期刊和全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先后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等国内知名网站收录。本刊着重突出学术性、探索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刊载具有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的学术精品,充分发挥学术研究载体的功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群众路线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功能价值与实践原则

    白冰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群众路线已从党的一般工作方法、克敌制胜武器、独特理论创新演进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长期执政法宝和治国理政制度。群众路线之所以拥有如此崇高的功能定位,是因为其内在的价值逻辑,即群众路线蕴含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之基、力量之源和工作之方。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的问题和任务,中国共产党需要科学正确地贯彻群众路线,切实做好三个层面的相结合,方能不断稳固人民立场、净化政治生态、提高执政水平,方能带领全国人民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群众路线中国式现代化价值逻辑实践原则

    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创新

    钱燕娜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第二个结合"视野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有助于我们把握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原则和方向,增强文化自信,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精神支柱与道德传承,凝聚了中华文明的活力与创新能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同时也面临着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以及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挑战与考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与方法,促进文化交流与互鉴,成为我们在新时代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致思理路,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路径创新

    共同富裕与美好生活的辩证关系研究

    喻春森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深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日益丰富,推动共同富裕踏上新征程。为了不断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兼具政治和理论高度的新方略,扎扎实实科学地推进共同富裕。因此,为了充分理解、认识共同富裕与美好生活,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分别阐释两者的内涵,探讨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共同富裕美好生活辩证关系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陈鹏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凸显了新时代东北抗联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价值。东北抗联精神源自"九一八"的硝烟,形成于东北抗日的战场,壮大于世界反法西斯阵线,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东北抗联精神过去是抗敌的精神武器,现在是新时代发展建设的思想动力,将来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将永不磨灭、历久弥新,成为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不竭的前进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东北抗联精神东北全面振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探微

    李雷通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交方式的最新表达,是对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是中国新时代推动国家间谋得共赢发展的智慧体现、话语表达和殷切期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是我国的和平外交、共谋发展和共建环保理念在国际上的话语表达,也是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而提供的中国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话语表达

    以科技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刘海军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情况新特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在梳理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要素做了系统归纳,其中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是重要抓手和着力方向。结合未来发展趋势与政策走势,从把握正确方向、构建发展环境、增强动力支撑与打造治理格局等方面,提出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创新科教兴国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正义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

    臧豪杰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命题。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要坚持马克思的正义观引领,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提升制度效能。马克思的正义观不但实现了对历史上既有正义理论的继承与超越,而且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具体来看,马克思正义观坚持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立场,不但蕴含着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价值批判,而且对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批判与建设的双重价值,最终旨归于共产主义社会。将马克思正义观融入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国家治理现代化坚定社会主义道路与方向、紧扣时代和历史进程,并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正义批判与建设功能的相统一。

    马克思正义国家治理现代化

    马克思"美好生活"概念的生成逻辑及实践启示——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杨玉连张婷婷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美好生活"概念的建构离不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类"概念的把握。马克思的"类"概念是对费尔巴哈感性的"类"的超越。马克思的"类"是对象性的、社会性的,是证明人的本质的"类",是人的真正意义所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理论阐述了在资本逻辑操控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对立,正是这种对立性存在,使得人的自由活动本质丧失,失去了自由以及全面发展的前提;由此必须消除异化,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和解,重新确证人的社会性本质,还原人的"类"自由,才能把握"美好生活"。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好生活"类"概念

    马克思视域下资本逻辑的再认识

    冉洁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逻辑是马克思剖析、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重要线索。在马克思的视野中,资本是一种以生产资料为载体,追求价值增殖的社会生产关系。而资本逻辑是资本无止境追求价值增殖的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主导逻辑,是一种历史性存在。资本逻辑的存在既发挥了推动生产力发展、创造人类伟大文明的积极作用,也引发了生态危机、贫富分化和人的发展危机,带来深重灾难。资本逻辑最终将由于资本的自我矛盾以及科技发展底线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而退出历史舞台。

    马克思资本逻辑资本价值增殖

    试析萨特在现象学本体论视域中对交互主体性问题的理论建构——兼谈萨特他人理论的合理性与限度

    赵桂梅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思前的我思作为一种同时蕴含自为存在和为他存在结构的纯粹意识,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和他人理论的切入点。在反思前我思的层面上,我与他人在原初意义上处于一种尚未分化的整体关系中,而注视与羞耻现象揭示出异在性他人是作为具体的、不容置疑的主体向我显现出来的。其中,他人作为注视—注视者从对象—我之中构建出一个与我自身保持距离的为他的自我,而这一鲜活的动态性建构过程深刻且形象地揭示出我与他人之间具有一种存在性、冲突性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有必要在德法现象学哲学的整体视域中考察萨特对他人问题之解决方案的合理性与限度:一方面,萨特相较于胡塞尔进步性地从认识论视角转向存在论视角来探究主体间关系,并较于海德格尔合理性地从意识与世界的原初关系中挖掘他人的他异性;另一方面,列维纳斯对他者之他异性以及我与他人之伦理关联的细致关切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有助于弥补萨特他人理论的缺憾且丰富其理论视野。

    他人反思前的我思注视我的为他的自我存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