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张红丽

月刊

1007-8231

xlyszz@163.com

010-52580685,52580688,57462220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84—177信箱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Journal Xinli Yeshe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手术治疗探析

    王雪
    124-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并分析手术治疗对于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从2009年7月到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手术治疗的58例患者的治疗资料。在这58例患者中,有21例进行一期右半结肠切除手术及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手术,19例进行一期左半结肠切除手术及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手术,剩余的18例进行左半结肠切除和近端造口远端关闭手术。结果:58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除一例患者在术后三天死于多功能肾脏衰竭综合征,其余患者病情均有明显好转并痊愈出院,其中术后三天内,有3例患者手术后伤口轻度感染,2例发生吻痕口瘘,后都经治疗痊愈。患者手术的住院时间为17-41天,平均住院24天。结论:根据患者的患病程度和自身情况来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对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效果非常好。

    结肠癌肠梗阻手术治疗方法

    新生儿窒息产科临床治疗分析

    袁秀英
    125-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产科临床治疗情况,为临床抢救窒息新生儿提供方法参照.方法:对74例窒息的新生儿按照严格的抢救步骤及时进行抢救,并对抢救的效果和不良情况发生率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轻度窒息新生儿复苏率100.0%;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率96.7%;窒息新生儿总复苏率达98.6%;总不良情况发生率为4.1%,全部发生于重度窒息新生儿.结论:对窒息新生儿应尽快做好抢救,并保证抢救过程的科学性,以降低不良情况发生率.

    新生儿窒息临床治疗分析

    羟喜树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临床疗效分析

    李昊元
    126-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羟喜树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164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进行灌注预防复发的患者,按照所用灌注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分别采用羟喜树碱、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进行膀胱灌注,对患者均随访36个月,对灌注6个月、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的复发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并对灌注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复发情况统计显示总复发率为9.3%,对照一组为15.5%,对照二组为19.2%;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4%,对照一组为13.8%,对照二组为15.4%.整体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更为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羟喜树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临床疗效明显,术后用药后复发率较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羟喜树碱灌注浅表性膀胱肿瘤复发疗效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

    柳树芝
    127-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合理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年-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3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选择分娩方式的不同,将230例孕妇分为两组,对照组104例,采用剖宫手术分娩方式;观察组126例,选择阴道分娩.比较两组孕妇术后的母婴结局情况.结果:对照组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病死率与观察组选择剖宫产的新生儿病死率相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产褥病等指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产是剖宫产后在分娩孕妇的一个可选措施,阴道分娩与再次行剖宫手术相比更具优势,在孕妇能够较好的排除阴道分娩禁忌症以后应给予其试产机会.

    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老年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临床探分析

    朱晓松
    127-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主要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1996年9月—1996年6月确诊治疗的21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年龄均在65岁以上,其中有140例患者使用胆囊切除手术进行治疗,59例患者使用胆囊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11例患者使用胆囊造瘘术进行治疗,分析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在210例患者中,有181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86.19%,有21例患者好转,比例为10%,有6例患者自动出院,比例为2.86%,有2例患者死亡.术后有1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比例为8.1%,其中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9例,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5例,出现电解质紊乱的患者3例.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病情较难控制,容易恶化,所以应尽早的确诊并实施手术治疗,以确保手术疗效.

    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齐多夫定和司他夫定为主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临床疗效的比较

    周德忠
    12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我国现有的一线抗 HIV 治疗方案(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与司他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来我院门诊进行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两种方案的临床疗效效果.共有214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在得到所有患者的同意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够有107例患者,分别接受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 )+依非韦伦(EFV )治疗和司他夫定(D4T)+3TC+EFV 治疗.在治疗前,开始治疗后1、2、3、6、9和12个月后见车血浆中HIV 载量,CD4+T 淋巴细胞数量以及肝功能变化等,并对两组患者2内治疗方案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在治疗后 CD4+T 淋巴细胞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两组间之间没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治疗6个月后 AZT 组与 D4T 组的疗效均非常显著,分别为71.5%和76.3%(P>0.05),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治疗1年后 AZT 组与 D4T 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1.3%和55.1%,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整个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的血糖和三酰甘油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两组患者的血糖和三酰甘油升高的患者数量大致相同,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以齐多夫定为主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与以司他夫定为主的治疗方案相比,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相近,血糖以及甘油三酯升高的情况大致相同.

    齐多夫定司他夫定疗效

    再发性脑梗塞的临床分析

    杨昌杰
    12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再发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28例再发性脑梗塞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显效(生活基本自理)10例(35.7%),有效(症状改善,生活不能自理)15例(53.6%),无效3例(10.7%),无死亡患者.结论:治疗心脏病,积极控制血压,降低血糖、血脂浓度、血液粘稠度,戒除烟酒是预防再发性脑梗死的关键.

    再发性脑梗塞检查治疗

    伤椎置钉技术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34例胸腰椎骨折临床分析

    平如涛
    130-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伤椎置钉技术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在治疗胸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取的是伤椎置钉技术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技术,所有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随访中均采取 X 线和 CT进行检查,对椎管的容积率、伤椎楔变角、胸腰段后凸 Cobb 角、上下间隙角的变化、伤椎前后缘高度比、腰背疼痛 VAS 评分改善等指标进行观察,同时观察患者植骨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选取的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胸腰椎骨折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平均失血量为650mL;手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为120分钟.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术后各时间点伤椎楔变角、胸腰段后凸 Cobb 角、SI 及腰背痛 VAS 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置钉技术结合经椎弓根植骨等有效恢复伤椎高度,矫正后凸,在恢复脊柱之前、中柱力线结构,以减少后凸矫正角度丢失,减轻患者长期腰背疼痛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伤椎置钉技术经椎弓根植骨胸腰椎骨折临床应用

    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袁宝乾
    13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伤控制外科理念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2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和传统方式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后的整体效果,并对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死亡原因进行具体统计.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5.0%,死亡率7.1%,并发症发生率28.6%;对照组有效率40.5%,死亡率35.7%,并发症发生率52.4%.观察组住院时间较之对照组明显要短,整体效果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另外,观察组伤口感染6例,切口开裂2例,肺部感染4例,肠瘘2例,胆瘘1例,肠梗阻1例;对照组伤口感染9例,切口开裂3例,肺部感染5例,肠瘘2例,胆瘘1例,肠梗阻2例.观察组死亡患者2例因手术大出血,2例因发生重度感染;对照组10例因手术大出血,5例因发生重度感染.结论: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严重腹部创伤中应用效果理想,利于治疗效果的改善和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损伤控制外科理念严重腹部创伤应用价值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临床治疗分析

    吴强
    132-13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现在我院住院进行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治疗的患者56例,进行相关医学治疗,并总结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时间为8——15天.结果:56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经过治疗后,除两例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的54例患儿病情均有明显好转,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后,均已康复出院,治愈率达到了96.42%.结论:通过科学严谨的临床治疗,可以很好的控制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病情.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