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线粒体自噬调节雌性动物生殖功能的研究进展

    房晓欢李俊杰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粒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并为机体提供能量的细胞器,其自噬对于清除功能障碍的线粒体,维持线粒体的动态平衡和细胞稳态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线粒体自噬对雌性动物生殖的影响愈发受到关注.本文在线粒体自噬生理功能基础上,从雌性动物主要生殖器官与组织、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及胚胎等方面综述了线粒体自噬对雌性动物生殖功能的影响.

    线粒体自噬雌性动物生殖进展

    疱疹病毒ICP22蛋白研究进展

    李阳光吴英汪铭书程安春...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疱疹病毒(herpesvirus)是一类有囊膜结构的双链DNA病毒,典型结构由双链DNA基因组、衣壳(cap-sid)、皮层(tegument)和囊膜(envelope)组成.其家族庞大,迄今共发现了100多种,分为甲型(α)、乙型(β)、丙型(γ)疱疹病毒亚科.疱疹病毒宿主分布极其广泛,可感染两栖类、禽类、哺乳类、灵长类和人类,主要侵害皮肤、黏膜以及神经组织,严重影响着人类及其他动物的健康.感染细胞蛋白22(infected cell protein 22,ICP22)是US1或其同源基因编码的多功能蛋白,可与细胞和/或病毒成分相互作用而广泛发挥作用,如参与病毒潜伏感染期的建立、与RNA聚合酶Ⅱ(RNA polymerase Ⅱ,RNA Pol Ⅱ)相互作用影响病毒和宿主基因转录、影响病毒诱导分子伴侣富集域(virus-induced chaperone-enriched,VICE)区域的形成以及子代病毒粒子的核出芽、涉及细胞凋亡、自噬与抗病毒反应等.本文就疱疹病毒US1及同源基因编码蛋白ICP22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深入开展ICP22与病毒和宿主蛋白相互作用参与病毒复制和致病过程中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对动物疱疹病毒、特别是以ICP22作为靶标的新药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疱疹病毒ICP22转录调控核出芽凋亡自噬

    miR-186-5p与α-MSH互作对绵羊黑素细胞黑色素生成的影响

    许冬梅朱芷葳唐中伟李鹏飞...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色素合成受多种基因和miRNAs的调控,为了研究miR-186-5p与α-MSH协同作用对绵羊黑素细胞黑色素生成的影响.本研究在绵羊黑素细胞中转染miR-186-5p表达载体,同时添加α-MSH,通过实时荧光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MITF、TYR、TYRP1和TYRP2 4种可能与之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检测MITF蛋白在黑素细胞中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黑色素含量变化;利用划痕试验测定细胞迁移情况,试验分为miR-186-5p转染组、miR-186-5p+α-MSH互作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结果显示,miR-186-5p能够抑制绵羊黑素细胞中MITF、TYR、TYRP1和TYRP2的表达,并最终抑制黑色素的生成.而添加α-MSH能缓解miR-186-5p对MITF、TYR、TYRP1和TYRP2表达的抑制作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黑色素的含量.另外,miR-186-5p还能抑制细胞分裂,并阻碍细胞的迁移,而α-MSH无法抵消miR-186-5p产生的这种负面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在绵羊黑素细胞中,miR-186-5p和α-MSH均参与调控黑色素合成途径,其中,miR-186-5p主要起负调控作用,而α-MSH主要参与相关位点的正调控,并能部分恢复miR-186-5p导致的黑色素含量下降.值得注意的是,miR-186-5p还参与调控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而α-MSH不参与相关调控.

    miR-186-5p绵羊黑素细胞α-MSHTYR基因家族黑色素合成

    西农萨能奶山羊泌乳期产奶量、乳成分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研究

    耿亚楠翁玉楠罗军王平...
    2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索西农萨能奶山羊泌乳期生产性能、乳成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摄入量等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本研究选取15只体重、胎次、产奶量、分娩日期相近,体况健康的西农萨能奶山羊.单圈饲喂54周,试验期内准确测定个体生产性能、乳成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摄入量等,建立各项指标随泌乳期变化规律模型及泌乳期内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泌乳阶段显著影响奶山羊生产性能(干物质采食量(DM1)、产奶量、料奶比)、乳成分(乳蛋白率、乳脂率、总固形物率(TS))及营养物质摄入量(粗脂肪(EE)、粗蛋白(CP)、有机物(OM)、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等性状指标(P<0.05).2)Wood模型成功拟合了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随泌乳期变化的规律;CP可拟合二次曲线;DMI、料奶比、非脂乳固形物率(SNF)、TS和NDF可拟合三次曲线.产奶量、乳脂率和料奶比等拟合效果最佳,拟合度均高于0.94.3)生产性能—DMI、产奶量与料奶比间极显著相关(P<0.01);乳成分—乳蛋白率、乳脂率、SNF与TS间极显著相关(P<0.01);营养物质摄入量—DM1、OM、CP、NDF与ADF间极显著相关(P<0.01).显著相关指标可通过二次曲线、三次曲线、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和"S"型曲线模型等高度拟合.西农萨能奶山羊个体年平均产奶量为504.91 kg.奶山羊生产性能、乳成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摄入量等指标之间以及与泌乳期均显著相关,Wood模型拟合泌乳曲线为Y=1.233t0.414×e-0041t.根据拟合曲线可通过产奶量预测料奶比;乳脂率、乳蛋白率和总固形物率之间可相互预测.研究结果对了解奶山羊的基本生理状况及生产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奶山羊不同泌乳阶段合理安排生产,进而实现精准饲喂具有指导作用.

    西农萨能奶山羊泌乳曲线泌乳期变化规律

    河北省中国荷斯坦牛产奶和体型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彭朋李建明蒋桂娥杨晨东...
    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河北省中国荷斯坦牛产奶和体型性状的遗传参数,为育种提供参考.本研究收集了2012-2018年河北省133个牛场8 891头中国荷斯坦母牛第一胎次的3个产奶性状记录(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和26个体型性状记录,利用DMU软件,以场年季、产犊月龄、鉴定年季和鉴定员效应为固定效应,以个体的加性遗传效应为随机效应,采用AIREML结合EM算法并配合动物模型对产奶性状、体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产奶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范围为0.15(产奶量)~0.32(乳脂率),体型性状遗传力估计值范围为0.01(体型总分)~0.28(后乳房附着宽度).产奶性状与体型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估计值范围分别是-0.43(产奶量与骨质地)~0.31(产奶量与尻部)、-0.59(乳脂率与尻部)~0.20(乳脂率与前乳头位置)以及-0.34(乳蛋白率与前乳头长度)~0.23(乳蛋白率与后乳头位置).大部分体型性状与产奶量之间为遗传正相关,而与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为遗传负相关.加强对产奶性状及体型性状中的中高遗传力性状的选择,尤其对后乳房性状以及体型总分的选择,有利于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

    河北省中国荷斯坦牛产奶性状体型性状遗传参数

    调控牛CEBPA基因表达的miRNA筛选及对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黄明捷陈祥张勇陈伟...
    5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筛选并验证调控牛增强子结合蛋白A(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lpha,CEBPA)表达的miRNA及其对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本研究综合运用多个在线软件筛选与CEBPA基因具有潜在调控关系的miRNA,运用qRT-PCR技术检测CEBPA基因在关岭牛各类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构建CEBPA-3'UTR-WT和CEBPA-3'UTR-MUT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候选miRNA与CEBPA基因的结合关系;分离培养关岭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利用qRT-PCR、Western blot、油红O染色和CCK-8探究调控CEBPA的miRNA对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与增殖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bta-miR-23a、bta-miR-23b-3p、bta-miR-181a、bta-miR-181b、bta-miR-181c、bta-miR-181d与CEBPA 基因具有潜在结合关系;qRT-PCR结果表明,CEBPA基因在关岭牛内脏组织、肌肉组织、脂肪、下丘脑以及部分生殖器官中均有表达,在2岁牛背最长肌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1日龄犊牛(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结果表明,bta-miR-23a、bta-miR-23b-3p、bta-miR-181a能直接结合牛CEBPA基因3'UTR;细胞试验结果表明,CEBPA基因在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中的表达水平随时间逐渐升高,bta-miR-23a、bta-miR-23b-3p、bta-miR-181a在分化0d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1),整个分化时期bta-miR-23b-3p、bta-miR-181a与CEBPA 基因表达趋势相反;过表达miR-23a、miR-23b-3p、miR-181a均能极显著降低CEBPA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量(P<0.01),并降低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中脂滴含量;bta-miR-23a、bta-miR-23b-3p、bta-miR-181a能阶段性促进细胞增殖.结果表明,bta-miR-23a、bta-miR-23b-3p、bta-miR-181a能阶段性的促进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并通过直接负调控CEBPA的表达来间接影响该细胞分化.

    CEBPAmiRNA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细胞分化

    水貂酪氨酸酶(TYR)基因克隆、SNPs筛查及其皮肤组织mRNA差异表达分析

    宋兴超刘琳玲潘虹军赵家平...
    6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克隆和分析水貂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基因编码区,揭示该基因编码区SNPs及其皮肤组织mRNA差异表达规律与水貂毛色表型的关系.本研究采集7月龄雄性金州黑水貂、名威银蓝水貂和红眼白水貂共计301个样本的血液,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水貂TYR基因5个外显子进行分段克隆,并拼接获得其完整编码区序列(coding sequence,CDS);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筛查3种毛色水貂外显子1、4和5中的SNPs;采集9只7月龄雄性水貂(黑、灰与白色被毛各3只)背中部皮肤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检测TYR基因mRNA在3种毛色水貂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克隆的水貂TYR基因序列长2 391 bp,由5个外显子组成,编码区长1 596 bp,编码的531个氨基酸中包括信号肽(18个氨基酸)和成熟肽(513个氨基酸),该序列已上传GenBank(KJ716783).SNPs筛查发现,3种毛色水貂TYR基因外显子4和5不存在突变位点,外显子1发现2处变异:c.441G>A和c.138T>A,c.441G>A为同义突变且仅存在于金州黑水貂群体.qRT-PCR分析显示,TYR基因mRNA在3种毛色水貂皮肤组织中均表达,且在金州黑水貂中的表达极显著高于银蓝水貂和红眼白水貂(P<0.01),在银蓝水貂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红眼白水貂(P<0.05).研究结果提示,TYR基因c.138T>A位点及其皮肤组织mRNA差异表达水平与水貂毛色显著关联.

    水貂酪氨酸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毛色性状差异表达皮肤

    基于瘤胃转录组探究双峰驼沙漠适应性分子机制

    方艳周俊文关伟军蒋琳...
    7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比较胚胎期和成年期双峰驼瘤胃在组织形态、编码基因表达上的变化,挖掘影响双峰驼瘤胃发育的关键基因和通路,从消化系统探究双峰驼的沙漠适应性机制.本研究选取3峰10~12岁健康状况良好的成年期阿拉善双峰驼,以及3峰9~10月龄健康状况良好的胚胎期阿拉善双峰驼,采集瘤胃组织样品,制作石蜡组织切片,观察成年期与胚胎期双峰驼瘤胃,比较其组织结构之间的差异.分别提取成年期和胚胎期双峰驼的瘤胃组织总RNA,利用Illumination Hiseq 2000测序平台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对转录组数据进行质控、比对、差异基因筛选、GO、KEGG富集分析.随机选择6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荧光定量试验,关联转录组数据与荧光定量试验的表达趋势.结果表明,胚胎期瘤胃组织中上皮细胞和肌纤维细胞清晰可见,分布密集,在成年期的瘤胃组织中,可见明显的肌纤维,肌纤维直径较宽,肌纤维间的空隙较大.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每个样本获得至少10G的数据量,各样本的质控率都在90%以上,Q30数据都在88%以上.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以胚胎期为对照组,成年期为试验组,筛选到1 20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456个,下调基因751个;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成年期的3个个体(M1、M2、M3)表达模式接近,胚胎期的3个个体(T1、T2、T3)表达模式接近.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上调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62条显著的GO条目,下调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366条显著的GO条目,73条显著的KEGG通路.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代谢过程的负调控、RNA生物合成过程的负调控、基因表达的负调控等GO条目中,KEGG主要富集到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胰岛素信号通路、醛固酮的合成与分泌等通路中.同时筛选到MAPK12、MA PK13、FABP5、PPARγ、CaMKl等与双峰驼沙漠适应性相关的基因.荧光定量结果显示,差异基因在成年期和胚胎期瘤胃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与RNA-Seq的结果一致.上述结果表明,双峰驼的瘤胃组织可能与脂肪细胞分化有关.在沙漠环境中,双峰驼可能降低瘤胃组织代谢效率、通过胰岛素抵抗作用提高血糖耐受性以及促进醛固酮的合成与分泌以调节血压平衡,以更好地在沙漠干燥缺水的环境中生存.

    双峰驼瘤胃差异表达基因适应性转录组测序

    类乌齐牦牛全基因组RNA编辑位点预测及剖析

    王嘉博舒涛柴志欣王吉坤...
    8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牦牛不同组织间受RNA编辑导致转录产物发生的差异变化,进而为牦牛的组织分化、系统遗传调控等研究提供候选基因.本研究以3头4.5岁类乌齐母牦牛的大脑、小脑、臀部脂肪以及肌肉组织作为试验材料,通过Illumina 4000测序平台对各组织表达产物进行扫描,利用SPRINT和JACUSA筛选差异的RNA编辑位点,分析RNA编辑位点的分类、注释以及变异风险评估等.结果发现了总计24 784个RNA编辑位点,其中在4个组织中均发现存在编辑事件的有4 015个位点;4个组织中的RNA编辑位点主要以A-G和T-C编辑类型为主;发现其中一个高风险编辑位点位于SON基因中,使该基因的翻译提前终止,这将导致该组织一些特定位点的RNA与DNA结合出现问题.本研究预测并分析了类乌齐牦牛大、小脑和臀部肌肉、脂肪组织中RNA编辑差异位点的类型和分布,为进一步研究牦牛组织分化和生长发育中重要的调控基因提供了新的参考.

    类乌齐牦牛RNA编辑位点SPRINTJACUSA

    微囊藻毒素-LR对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氧化损伤与凋亡的影响

    石凤垚李文慧赵红宇王阳...
    9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讨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对体外成熟猪卵母细胞的毒性损伤及其潜在损伤机制.本研究从屠宰场所获得的猪卵巢中收集GV期卵母细胞,将其随机分为4组,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20、40和60μg• mL-1 MC-LR,研究MC-LR对卵母细胞第一极体(Pbl)排出、纺锤体结构以及细胞内活性氧(ROS)、早期凋亡蛋白(Annexin V)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并采用RT-qPCR分析氧化应激和凋亡相关基因SOD1、SOD2、CA T、GSH-Px、Bax和Bcl2 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试验重复3次.结果发现,MC-LR处理导致猪卵母细胞PbI排出率呈浓度依赖性下降,当MC-LR添加浓度达40 μg •mL-1以上时,卵母细胞成熟率极显著下降(P<0.01),且纺锤体结构异常率极显著升高(P<0.001);进一步研究发现,MC-LR处理后卵母细胞ROS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而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并伴随着抗氧化相关基因SOD1、CA T及GSH-Px mRNA表达极显著下调(P<0.01);细胞凋亡检测表明,MC-LR处理可导致卵母细胞早期凋亡率极显著增加(P<0.01),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比值极显著升高(P<0.001).研究结果表明,MC-LR可诱导猪卵母细胞纺锤体结构异常,并引发氧化损伤与细胞凋亡,最终导致卵母细胞成熟能力下降.

    微囊藻毒素-LR卵母细胞纺锤体氧化应激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