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肉鸡腿病发生的遗传机制

    唐鑫鑫郑炬梅骆娜营凡...
    99-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揭示肉鸡腿病发生的遗传机制以降低肉鸡腿病发生率.采用我国自主培育的"广明2号"多品系、多世代共2 331只白羽肉鸡公鸡作为试验素材,于42日龄通过X光鉴定腿部健康状况,利用"京芯一号"55K SNP芯片对全部个体进行基因分型,使用plink运用二分类性状的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LR Model)对腿部健康表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 AS).将不同群体芯片数据合并进行质控后,保留2 330个个体(2 256只健康,74只患病)和30 414个SNPs位点用于后续分析.通过GW AS分析筛选到5个潜在SNPs位点,分布在6号和18号染色体上,分别注释到与腿病相关的3个功能候选基因TBCD、SIRT1和PBLD上.本研究为白羽肉鸡腿部健康表型提供了重要的遗传位点和候选基因,为推进肉鸡抗病育种进程提供遗传基础.

    白羽肉鸡腿病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候选基因

    湖羊与三元杂交绵羊夏杜湖、夏澳湖肉质特性比较研究

    王海波占今舜谷志勇陈新锋...
    110-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湖羊与三元杂交绵羊夏杜湖、夏澳湖肉质特性.本研究选择健康且出生体重相近的公羔((3.61± 0.65)kg)随母哺乳至45天后集中断奶.断奶后分成3个处理组(湖羊组、夏澳湖组和夏杜湖组),每个处理15只公羔,3个处理的45只羔羊混合饲养至6月龄屠宰,并分析背最长肌组织形态及背最长肌的肉品质及营养成分.试验期饲喂全混合基础日粮.结果表明:1)相对于湖羊,三元杂交绵羊背最长肌亮度(L*)显著降低,熟肉率显著提高(P<0.05),但其对背最长肌pH、剪切力、失水率、红度(a*)和黄度(b*)无显著影响(P>0.05).2)相对于湖羊,三元杂交绵羊背最长肌纤维直径和平均面积显著提高,但肌纤维数量和密度显著降低(P<0.05).3)相对于湖羊,三元杂交绵羊背最长肌中粗蛋白、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但对总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及微量元素(铜、铁、锌和锰)无显著影响(P>0.05).4)夏杜湖和夏澳湖在背最长肌pH、剪切力、失水率、熟肉率、肉色、肌纤维数量、肌纤维面积、肌纤维密度、常规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微量元素(铜、铁、锌和锰)、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总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三元杂交绵羊能够显著改善肉品质,增加背最长肌中粗蛋白和氨基酸水平,具有培育生产优质羊肉的潜力,且同一终端父本杂交后代在肉质特性中无明显差异.

    绵羊肌纤维微量元素氨基酸脂肪酸

    内蒙古绒山羊绒毛性状基因组育种值估计准确性研究

    严晓春习海娇李金泉王志英...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一步法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SSGBLUP)法应用于内蒙古绒山羊育种的选择效果,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积累的健康状况良好的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型)2 256只个体的70 K SNP芯片测序数据,收集整理1至8岁个体的绒毛性状(绒长、绒细和产绒量)生产性能数据和系谱记录,通过设定SSGBLUP法中H逆矩阵的不同矩阵参数(ω,τ)进行基因组育种值估计,并利用五倍交叉验证法评价基因组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随着ω的不断增加,SSGBLUP法用于内蒙古绒山羊绒毛性状的基因组育种值估计准确性越高.结合ABLUP和GBLUP的遗传参数估计结果可知,当τ为0.3、ω为0.9时,内蒙古绒山羊绒毛性状的基因组选择准确性较好.其中,绒长的准确性为0.702 8,绒细准确性为0.668 2,产绒量准确性为0.713 1.对SSGBLUP方法的H矩阵选择合适的尺度参数可提高内蒙古绒山羊绒毛性状基因组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加快种群的遗传改良,缩短世代间隔.

    内蒙古绒山羊SSGBLUP绒毛性状基因组选择尺度参数

    CRISPR/Cas9技术高效制备山羊SOCS2基因编辑胚胎

    张晨俭李隐侠丁强刘伟佳...
    12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设计、筛选高效编辑山羊胚胎生长负调控因子SOCS2基因的sgRNA,为通过SOCS2基因编辑创制快长型山羊奠定技术基础.本研究利用在线网站对山羊SOCS2基因SH2结构域保守序列设计2条sgRNA,构建表达载体,体外转录获得sgRNA及Cas9 mRNA;体外检测sgRNA+Cas9蛋白切割靶DNA的效率;在此基础上将屠宰场山羊卵巢分离培养的442个孤雌胚胎进行分组,2个试验组显微注射sgRNA和Cas9 mRNA混合物,对照组注射超纯水,以单个囊胚全基因组DNA扩增产物为模板,PCR扩增靶区域并测序鉴定,发生编辑的样本进行T-A克隆测序检测编辑形式;根据在线网站预测,每条sgRNA选择5个错配数最少的潜在脱靶位点进行脱靶检测.结果表明,在SOCS2基因83和96号氨基酸密码子附近区域获得2条sgRNA并成功构建表达载体,体外转录获得高质量sgRNA和Cas9 mRNA;两条sgRNA均可引导Cas9蛋白在体外完全切割靶DNA;SOCS2-sg-83对胚胎的编辑效率为94.1%,160个T-A克隆中有152个在靶位点出现插入、缺失或替换,概率为95.0%,其中81.3%发生了移码突变,9.4%的克隆缺失83号氨基酸密码子,累计90.6%的克隆实现了 SOCS2基因功能性敲除;SOCS2-sg-96对胚胎的编辑效率为50.0%,80个T-A克隆中有70个在靶位点出现插入、缺失或替换,概率为87.5%,移码突变概率为75.0%,5.0%的克隆缺失了 96号氨基酸密码子,累计80.0%的克隆实现了 SOCS2基因功能性敲除.另外,在所有已编辑胚胎中均未发现脱靶.综上,SOCS2-sg-83可实现山羊胚胎SOCS2基因的高效、精准编辑和敲除,为高效制备SOCS2基因敲除山羊,培育快长型肉用山羊奠定了技术基础.

    山羊胚胎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2CRISPR/Cas9基因编辑

    亮氨酸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牛成肌细胞的增殖

    苗舒安济山王祚肖定福...
    142-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外源补充亮氨酸(Leu)对牛成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本试验以牛成肌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CCK-8法和EdU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Leu对牛成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Leu的最佳添加浓度;以最佳浓度Leu为处理组、0 mmol·L-1 Leu为对照组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筛选Leu调控牛成肌细胞增殖的关键通路.利用qRT-PCR验证关键通路中的关键调控基因,并通过添加抑制剂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显示,添加Leu可提高牛成肌细胞活力,其中0.5 mmol·L-1 Leu显著提高成肌细胞活力和EdU阳性率(P<0.05).Leu组和对照组差异表达基因有1 290个,其中688个上调,602个下调.KEGG富集分析,所注释的309个上调基因涉及47条显著富集通路,其中与骨骼肌生长发育相关通路中最为显著的是PI3K-AKT信号通路,包含34个上调基因.随机挑选PIK3R1、FOXO3、IRS1、RPTOR、MTOR和MET等6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与RNA-Seq 一致.添加PI3K-AKT信号通路中PI3K的抑制剂LY294002后,阻断了 Leu对牛成肌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Leu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牛成肌细胞的增殖.

    亮氨酸骨骼肌成肌细胞增殖RNA-SeqPI3K-AKT

    基于转录组数据挖掘牦牛皱胃发育代谢的关键候选基因

    刘益丽唐娇闵奇杨露...
    153-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比较不同年龄段牦牛皱胃指数测定、转录组表达谱的变化,挖掘影响牦牛皱胃发育代谢的信号通路和关键基因,为进一步探讨牦牛皱胃发育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对1日龄、20日龄、60日龄、15月龄与3岁的牦牛皱胃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对转录组数据进行质控、比对、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为进一步验证测序数据的可靠性,随机选取5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显示,在发育过程中,瘤胃重的增长最快,其次是瓣胃、网胃和皱胃.转录组结果显示,以1日龄组为对照,在20日龄、60日龄、15月龄和3岁组中分别鉴定到1 310、1 715、1 931和2 199个差异表达基因,4个组共有基因565个;以前一个时间点为对照,20日龄、60日龄、15月龄和3岁组分别鉴定到1 310、861、569和597个差异表达基因,4个对比组共有基因9个.GO功能注释发现,以1日龄组为对照,20日龄、60日龄、15月龄和3岁组分别富集到1 191、2 578、1 117和2 835条显著条目,不同年龄组的前10条显著性GO条目中有共有的,也有各年龄阶段特有的条目.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20日龄、60日龄、15月龄和3岁4个年龄段的前30条显著通路中特有信号通路分别为4、1、3和4条,包括ECM受体相互作用、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性物质的代谢和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等与皱胃发育相关的通路.qRT-PCR结果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测序结果可靠.通过对牦牛不同发育阶段皱胃组织的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到与皱胃发育相关的差异表达候选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参与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分化和免疫调控等过程,其中GKN1、CXCL17、SCNN1B、SCNN1G、CCL5和IGF2BP3等基因可能在牦牛皱胃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进一步筛选到参与皱胃葡萄糖代谢、葡萄糖转运、脂肪酸转运、肽转运等过程相关的信号通路和候选基因,其中GANAB、GBA2、SLC2A1、SLC2A3、SLC2A4、CPT1B、SLC15A1等是与牦牛皱胃组织营养代谢和吸收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

    不同年龄段牦牛皱胃转录组发育代谢

    miR-24-3p对猪颗粒细胞雌二醇合成的作用

    时胜洁王立光高磊蔡传江...
    169-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miR-24-3p对猪颗粒细胞雌二醇合成的影响.本试验收集180日龄健康母猪的卵巢组织,每次试验取20对卵巢进行颗粒细胞的分离培养,将miR-24-3p的mimics及inhibitor转染进颗粒细胞,通过ELISA、RT-qPCR、Western blot、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等技术探究miR-24-3p对猪颗粒细胞雌二醇合成的作用.结果表明,过表达miR-24-3p可显著促进雌二醇的合成(P<0.01),并加快StAR、CYP19A1和CYP11A1的转录和翻译(P<0.05);而干扰miR-24-3p则显著抑制雌二醇的合成(P<0.05),并显著下调CYP11A1、CYP19A1的mRNA和蛋白水平(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TOP1是miR-24-3p的直接靶基因,过表达miR-24-3p可显著抑制TOP1的表达(P<0.05),干扰miR-24-3p可显著上调TOP1的表达(P<0.05).而过表达TOP1则可减弱miR-24-3p对颗粒细胞雌二醇合成的促进作用(P<0.05).综上所述,miR-24-3p通过靶向TOP1抑制其mRNA和蛋白水平,促进雌二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促进颗粒细胞的雌二醇合成.鉴于颗粒细胞的雌二醇合成能力直接影响卵巢卵泡的发育状态,因此本研究为筛选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miRNA提供理论依据.

    miR-24-3p颗粒细胞雌二醇

    L-半胱氨酸对绵羊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凋亡和类固醇激素分泌的影响

    段香茹康佳杨若晨单新雨...
    179-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讨L-半胱氨酸(L-Cys)对体外培养绵羊卵巢颗粒细胞(GCs)增殖、凋亡和类固醇分泌的影响.本研究采集1~1.5岁龄体重相近饲养条件相同的30只健康性成熟小尾寒羊母羊新鲜卵巢,从优势卵泡(2~8 mm)中收集GCs,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各组添加L-Cys浓度分别为0、100、300、500和700 μmol·L-1,培养48 h后用CCK-8试剂盒进行细胞增殖活力测定,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仪检测GCs的凋亡情况,采用ELISA检测GCs培养液上清中孕酮和雌二醇的分泌水平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析L-Cys对绵羊颗粒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CCND2、CCNB1)、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3、Bcl-2)和类固醇分泌相关基因的(STAR、3β-HSD、CYP11A1、CYP19A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100、300和500 μmol·L-1组的L-Cys均可显著促进绵羊GCs的增殖活力(P<0.05),并显著抑制其凋亡率(P<0.05).添加300 μmol·L-1的L-Cys显著抑制了孕酮(P4,P<0.05)的分泌.进一步研究发现,300 µmol·L-1和500 μmol·L-1组的L-Cys可以上调增殖相关基因(PCNA、CCND2、CCNB1)mRNA表达水平,其中300 µmol·L-1组的增殖蛋白(PCNA、CC-ND2、CCNB1)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100 μmol·L-1和300 μmol·L-1组显著下调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3)mRNA(P<0.05)及其蛋白表达水平(P<0.05).添加300 µmol'L-1 L-Cys显著降低了类固醇相关基因(STAR、3β-HSD)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添加 100 μmol·L-1 和 300 μmol·L-1 L-Cys 显著升高了类固醇相关基因(CYP11A1、CYP19A1)mRNA(P<0.05)及其蛋白表达水平(P<0.05).综上,L-Cys通过上调基因PCNA、CCNB1、CCND2、Bcl-2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基因BAX、Caspase-3 mRNA及其蛋白表达,促进绵羊GCs增殖,抑制其凋亡;L-Cys通过下调基因STAR、3β-HSD mRNA及其蛋白表达以及上调基因CYP11A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抑制P4的分泌.

    绵羊卵巢颗粒细胞L-半胱氨酸增殖凋亡类固醇激素生成

    基于TMT技术的牦牛妊娠期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

    姚颖周应聪杜培岩李一娟...
    192-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妊娠期内牦牛血清的蛋白质组特征,筛选并分析差异表达蛋白质(DEPs)在牦牛妊娠维持中的作用.本研究选择9头4岁半至6岁龄健康状况良好且当年未产犊的自然发情母牦牛进行人工授精(AI).在AI后第30、60及90天采集其血清样品,并对授配母牦牛进行妊娠诊断.依据诊断结果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回顾性分组,即妊娠第1、2、3月组及未妊娠组(未妊娠组样品来自AI后90天经妊娠诊断确诊为未孕的牦牛个体),每组样品3个生物学重复.利用串联质谱标签(TMT)技术对牦牛血清样品的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蛋白,并对其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等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筛选与牦牛妊娠维持相关的潜在蛋白.结果显示,在4组牦牛血清蛋白样品中共获得497个蛋白,以差异倍数≥1.2或≤0.83,且P<0.05为条件筛选,共筛选到68个差异蛋白.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显示,这些DEPs在代谢、免疫系统、粘附、生物调节等生物学过程以及补体与凝血级联、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与炎症和免疫途径相关的通路有明显富集.值得注意的是,妊娠期各组间差异蛋白富集通路中均包含有PI3K-Akt、Rap1、MAPK等与生殖相关的信号通路.DEPs中IG-FBP2、FGG、B2M、PDIA4、AZGP1的表达具有随妊娠时间的延长而连续上调的趋势,且这些蛋白在妊娠第3月表达量显著高于未妊娠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妊娠早期存在明显的血清蛋白组的变化.这些DEPs分别在促进细胞粘附与增殖、母胎血管生成、维持母体代谢与免疫平衡等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IGFBP2、FGG、B2M、PDIA4、AZGP1可能通过参与调节胎盘生长发育、免疫应答和脂质代谢等过程,在牦牛妊娠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明牦牛维持妊娠过程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TMT蛋白质组学牦牛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妊娠维持

    ET-1/eNOS表达差异在牦牛隐睾发生中的作用分析

    张颖袁莉刚陈国娟张芳...
    207-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比较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在牦牛正常睾丸与隐睾组织中的分布,分析其表达差异在牦牛隐睾发生中的作用.本研究采集健康和病理性成年(4岁)雄性牦牛睾丸共20对,分为3组:正常组(10对)、单侧下降组(6对)及隐睾组(4对),应用H.E染色、Mas-son's 三色染色、Gomori's染色结合形态计量学统计软件比较正常睾丸与隐睾的组织化学特点;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免疫组织荧光技术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ET-1和eNOS在正常睾丸与隐睾中的表达量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较,牦牛单侧下降组间质面积/管腔面积之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隐睾组管腔面积明显减小,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含量增多.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ET-1表达于间质细胞、各级生精细胞,隐睾组上皮未见明显表达,主要表达于间质细胞,正常组ET-1的平均光密度与单侧下降组差异显著(P<0.05),与隐睾组差异极显著(P<0.01);eNOS表达于生精小管、间质细胞,正常组eNOS的平均光密度与单侧下降组差异极显著(P<0.001),与隐睾组差异显著(P<0.05).qPCR结果显示,ET-1在正常组中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单侧下降组(P<0.01)和隐睾组(P<0.01),eNOS在单侧下降组中的相对表达量相比于正常组升高(P<0.05).高原低氧环境下,牦牛隐睾睾丸生精小管皱缩,间质细胞减少,局部分泌调节受到抑制,最终导致精子发生阻滞.ET-1和eNOS共同作用于间质细胞,在单侧下降组和隐睾组间质细胞中表达失衡,应是间质细胞及血管分布异常引起.

    牦牛内皮素-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睾丸隐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