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过表达MyBPC1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洪倩倩郭宏高树新郭益文...
    3439-3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1 (myosin binding protein C1,MyBPC1)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成肌分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MyBPC1在细胞分化和肌肉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西门塔尔胎牛原代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诱导成肌分化模型模拟牛骨骼肌的生长发育过程.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yBPC1的细胞时序表达谱.试验分为两组.在RNA水平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 μL;在蛋白水平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μg.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牛骨骼肌卫星细胞转染MyBPC1的过表达效果,并进一步检测细胞增殖期标志因子Pax7、Ki67以及细胞分化期标志因子MyHC、MyOG的表达变化情况,观察牛骨骼肌卫星细胞肌管形成状态.结果 ,MyBPC1在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前后表达水平存在极显著差异,牛骨骼肌卫星细胞诱导分化后MyBPC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增殖期(P<0.01).过表达MyBPC1后,细胞分化形成的肌管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增殖标志因子Pax7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分化标志因子MyHC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过表达MyBPC1可以促进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成肌分化,为进一步开展MyBPC1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骨骼肌卫星细胞过表达MyBPC1增殖分化

    水牛附睾不同部位精子超微结构及荧光标记差异分析

    何翁潭张鹏飞黄愉淋肖凯...
    3449-3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哺乳动物精子经过附睾成熟后才能获得运动及受精的能力,为解释水牛精子在附睾中的成熟过程,本研究选用性成熟期的沼泽型水牛附睾,利用乙烯吡咯烷酮包裹的硅胶微小颗粒(Percoll)梯度离心纯化分别提取附睾头、体和尾部精子,应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检测精子活力,透射电镜观察附睾不同部位精子的超微结构,对精子进行荧光标记后,利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观察检测不同部位精子质膜完整率、线粒体鞘膜电位和顶体差异.结果 表明,Percoll分离得到附睾头、体和尾3部位精子的纯度达95%,不同部位精子活力分别为8.35%、20.21%和65.60%;附睾不同部位精子都存在着结构完整的精子以及相同的畸形类型,附睾尾部精子线粒体鞘高膜电位比率最高,精子质膜完整率从附睾头部到尾部逐渐升高,精子顶体完整率从附睾头部到尾部逐渐升高.本研究直观地展示了水牛附睾不同部位精子特征以及差异,为研究水牛精子成熟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附睾精子超微结构观察荧光分子探针顶体

    性成熟期辽宁绒山羊与子午岭黑山羊睾丸发育比较

    梁维炜李明娜罗玉柱王继卿...
    3461-3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性成熟期辽宁绒山羊与子午岭黑山羊睾丸发育是否存在差异,并对两品种繁殖性能进行比较.选取性成熟期健康的辽宁绒山羊和子午岭黑山羊各5只,采集睾丸组织,通过大体解剖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石蜡切片,比较两品种山羊睾丸组织发育及形态学差异;ELISA检测雄激素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两品种山羊睾丸组织中死盒多肽4(DEAD box polypeptide 4,DDX4)和类无精症缺失基因(deleted in azoospermia-like gene,DA ZL)的表达情况.结果 显示,辽宁绒山羊睾丸总重和睾丸长周径极显著高于子午岭黑山羊(P<0.01),而睾丸短周径、睾丸脏体比和睾丸胴体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辽宁绒山羊生精上皮厚度显著高于子午岭黑山羊(P<0.05),而两者精细管面积、直径和单位面积内精细管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品种山羊睾丸中雄激素分泌无显著差异(P>0.05);辽宁绒山羊DDX4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子午岭黑山羊(P<0.01或P<0.05),DA ZL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子午岭黑山羊(P<0.01),而蛋白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性成熟期辽宁绒山羊性腺发育程度与子午岭黑山羊一致,但生精上皮较子午岭黑山羊厚,生殖标记基因表达量存在差异,推测可能会影响两品种的生精能力.

    辽宁绒山羊子午岭黑山羊睾丸DDX4DAZL

    绵羊miR-200b对卵泡颗粒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宋鹏琰锡建中张振红付强...
    3471-3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揭示miR-200b在绵羊卵泡颗粒细胞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在线工具(TargetScan、miRTarBase及miRDB)预测miR-200b的靶基因,并利用KOBAS对其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分离培养的绵羊卵泡颗粒细胞分为4组,分别转染miR-200b mimic、mimic NC、miR-200b inhibitor和inhibitor NC,每组6个重复.采用CCK8法分别检测转染24、48和72 h颗粒细胞的存活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00b、CDK4、CDK6、CC-ND1、CCND2、Bax和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利用3种在线工具预测到25个miR-200b的共同靶基因,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富集在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及生殖发育过程;转染miR-200b mimic、miR-200b inhibitor和NC后,颗粒细胞存活率随时间延长呈"V"型趋势降低,且48 h达最低(P<0.01);miR-200b in-hibitor与inhibitor NC组相比,miR-200b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mimic NC相比,miR-200b mimic组极显著促进miR-200b表达(P<0.001),显著下调CDK4(P<0.01)、CDK6(P<0.001)和CCND1(P<0.001)、CCND2(P<0.05)和Bcl-2(P<0.01)基因表达水平,Bax表达并无显著变化(P>0.05),且极显著下调Bcl-2与Bax比值(P<0.001).综上所述,miR-200b抑制绵羊卵泡颗粒细胞细胞周期和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miR-200b细胞周期凋亡颗粒细胞绵羊

    OPN5对鸭颗粒细胞凋亡、增殖及类固醇激素生成的影响

    刘付穗潘建秋江丹莉沈栩...
    3480-3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视神经蛋白(neuropsin,OPN5)对鸭颗粒细胞凋亡、增殖及类固醇激素生成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对鸭颗粒细胞进行OPN5过表达质粒和OPN5 siRNA处理72 h(n=6),应用EdU细胞增殖检测技术、流式细胞技术、Annexin V-FITC、RT-PCR、Western blot及ELISA技术系统地检测颗粒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及生殖相关基因的mRNA、蛋白水平及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 显示,OPN5过表达能促进鸭卵泡颗粒细胞增殖,抑制鸭卵泡颗粒细胞凋亡;能极显著地促进GnRHR、FSHR、LHR的表达,并抑制GnIH、GnIHR的表达(P<0.01);能显著或极显著上调StAR、CYP11A1、3β-HSD、CYP17A1、CYP19A1的mRNA水平(P<0.05或P<0.01);显著升高OPN5、3β-HSD及CYP19A1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和极显著升高E2、P4分泌水平(P<0.01),并极显著降低INHβ的水平(P<0.01).OPN5 siRNA能够显著降低OPN5的表达水平(P<0.01),抑制卵泡颗粒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极显著下调GnRH、GnRHR、FSHR、LHR(P<0.01),促进GnIH、GnIHR的表达(P<0.01);并极显著抑制StAR、CYP11A1、CYP17A1的表达(P<0.01);显著降低OPN5、3β-HSD及CYP19A1蛋白表达水平(P<0.05)及极显著降低E2、P4的分泌水平(P<0.01),并能极显著升高INHβ的水平(P<0.01).研究表明,OPN5能促进鸭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凋亡,促进颗粒细胞中类固醇激素的生成和分泌.

    OPN5颗粒细胞凋亡增殖类固醇激素

    饲喂PRL抑制剂对燕山绒山羊毛囊发育的影响

    张乐超段春辉刘月琴张英杰...
    3492-3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绒山羊毛囊生长期饲喂催乳素(PRL)抑制剂对毛囊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选择3月龄体重相近(《23.01±4.82) kg)、健康良好的燕山绒山羊公羊2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饲喂PRL抑制剂(0.06 mg·kg-1),试验期90 d.试验结束时采集羊绒纤维、血液和皮肤样品,分析饲喂PRL抑制剂对山羊绒长度、细度、血液指标、毛囊性状及皮肤组织PRL、MTNR1a和RORα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表明,饲喂PRL抑制剂显著提高了绒山羊初级毛囊数量、次级毛囊数量和S/P值(P<0.05),并显著提高了活性初级毛囊占比和活性次级毛囊占比(P<0.05),对山羊绒伸直长度和细度无显著影响(P>0.05).饲喂PRL抑制剂3个月对绒山羊血清中PRL、MT、IGF-1、COR、GH、T4和T3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皮肤中PRL和MTNR1a mRNA表达水平(P<0.05),对RORαmRNA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在绒山羊毛囊生长期抑制PRL分泌可能是通过降低皮肤中PRL和MTNR1a基因的表达来促进毛囊发育.

    绒山羊PRL次级毛囊血液指标MTNR1a

    饲粮不同比例青贮玉米对仔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王猛李尚民沈丹韩国锋...
    3501-3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全株青贮玉米对仔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全株青贮玉米在肉鹅养殖上的应用提供依据.试验选取健康、平均体重为982~985 g的28日龄三花鹅2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仔鹅.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8%、16%、24%全株青贮玉米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2 d.记录28、42、56、70日龄时鹅的体重(BW)和耗料量,计算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及料重比(F/G);70日龄时,每个重复选择2只接近平均体重的仔鹅屠宰,测定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28~42日龄时,16%试验组的仔鹅ADG和ADFI显著升高(P<0.05);在42~56日龄时,8%试验组的仔鹅ADFI显著升高(P<0.05);在56~70日龄时,试验组的仔鹅ADG、ADFI和F/G均无显著差异(P>0.05);28~70日龄的ADG和添加水平呈二次曲线关系(P<0.05),达最高ADG水平的添加量为9.01.与对照组相比,70日龄时,24%试验组的仔鹅体重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的全净膛率和屠宰率显著降低(P<0.05);屠宰率和添加水平呈二次曲线关系(P<0.05),达最低屠宰率的添加水平为14.93%;各试验组仔鹅的肉品质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8%试验组的仔鹅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适量添加全株青贮玉米可提高仔鹅的生长性能,降低血清中的甘油三酯含量,对肉品质无显著影响,对屠宰性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根据饲粮中添加全株青贮玉米的水平对ADG的最高限量和对屠宰性能的最低限量,建议在饲粮中的添加水平为9.01%~14.93%.

    青贮玉米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

    葛根素对饲喂氧化大豆油肉鸡小肠黏膜屏障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余应梅施璇欧阳经鑫刘三凤...
    3512-3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葛根素对饲喂氧化大豆油饲粮黄羽肉鸡小肠黏膜形态结构、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因子包括油脂质量(新鲜大豆油和氧化大豆油)和葛根素添加水平(0、750mg· kg-1).选取健康1日龄雌性黄羽肉鸡36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分别为新鲜大豆油饲粮组、新鲜大豆油+葛根素(750 mg·kg-1)饲粮组、氧化大豆油饲粮组和氧化大豆油+葛根素(750 mg·kg-1)饲粮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在28和56日龄时,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鸡,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检测小肠形态结构和测定小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及抗氧化指标.结果 表明:1)间喂氧化大豆油显著降低28日龄肉鸡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回肠V/C和claudin-1 mRNA表达量以及56日龄肉鸡3个肠段的绒毛高度及V/C(P<0.05),显著升高56日龄3个肠段的隐窝深度(P<0.05).饲粮中添加葛根素显著提高28日龄肉鸡空肠绒毛高度和V/C、回肠闭合小环蛋白1(ZO-1) mRNA表达量和56日龄肉鸡十二指肠V/C、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及V/C(P<0.05),显著降低3个肠段的隐窝深度(P<0.05).2)饲喂氧化大豆油显著升高28日龄十二指肠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空肠还原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并显著降低28日龄回肠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饲粮中添加葛根素显著提高28日龄肉鸡十二指肠GSH-Px活性(P<0.05).饲喂氧化大豆油显著降低56日龄回肠SOD活性和T-AOC(P<0.05),饲粮中添加葛根素显著提高56日龄肉鸡十二指肠SOD和回肠SOD、GSH-Px活性(P<0.05),显著降低56日龄肉鸡空肠GSH含量、SOD活性、T-AOC和回肠T-AOC(P<0.05).综上所述,饲喂氧化大豆油破坏肠道黏膜形态结构、降低紧密连接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和抗氧化能力,添加葛根素可提高肉鸡小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改善氧化损伤条件下肠道黏膜形态结构,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而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葛根素氧化大豆油肉鸡黏膜形态结构抗氧化能力紧密连接蛋白基因

    犬弓首蛔虫感染比格犬不同阶段肝circRNAs表达模式的分析

    邹扬郑文斌张金鹏路义鑫...
    3524-3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终末宿主肝环状RNA (circRNAs)在犬弓首蛔虫诱导致病过程中的潜在调控作用.18只6~7周龄的比格犬被平均分为3组(感染后0.5d组、感染后1d组和感染后36 d组),每组包括感染和对照各3只,分别于感染后对应的时间点收集肝样品.提取感染和对照组肝的总RNA,利用高通量RNA测序,构建circRNA文库,对差异表达的circRNAs进行分析,并对差异表达circRNAs的亲本基因进行GO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随机选取9个差异表达circRNAs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感染后0.5、1和36 d分别有94、103和84个犬肝的差异表达circRNAs.Venn图显示,3个感染阶段没有共同表达的差异circRNAs;GO和KEGG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circRNAs参与了宿主肝免疫与炎症的相关通路,其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 novel_circ_0016108、novel_circ_0016184和novel_circ_0027468与犬弓首蛔虫引起的天然免疫相关;novel_circ_0002212参与了犬弓首蛔虫引起的肝炎症反应;novel_circ_0002212和novel_circ_0019907在宿主肝抵抗犬弓首蛔虫侵袭的过程中发挥作用.RT-qPCR验证结果显示大多数差异表达的circRNAs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结果 表明,肝circRNAs在犬弓首蛔虫感染终末宿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进一步探究犬弓首蛔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信息,并且也为促进疾病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犬弓首蛔虫比格犬RNA测序环状RNA

    基于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环形泰勒虫对宿主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李霞李志曹天行殷宏...
    3535-3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形泰勒虫感染宿主淋巴细胞可使其获得类似肿瘤细胞样的无限增殖能力,而细胞转化现象会伴随虫体的消失而终止,该寄生模式为人们更好地理解环形泰勒虫和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个理想模型.本研究通过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环形泰勒虫感染对宿主细胞能量代谢相关代谢物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揭示其转化机制奠定基础.以环形泰勒虫转化细胞为试验材料,设置布帕伐醌(buparvaquone,BW720c)药物处理组、DMSO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观察不同处理对环形泰勒虫感染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并在72 h时收集细胞样品,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的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不同处理组的细胞样品进行能量代谢相关代谢物检测,再运用能量数据库对检测到的代谢物变量进行化合物种类鉴别,使用最小判别二乘分析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筛选差异代谢物.通过对转化细胞的药物试验发现,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在24 h内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从36 h开始试验组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在72 h时两组间的活细胞数量相差最大.PLS-DA分析发现,代谢物变量可将药物处理组及DMSO对照组之间聚类区分,并筛选到21种组间差异的代谢物,药物处理组中有8个代谢物上调,13个代谢物下调.经富集分析发现这些代谢物主要是与能量代谢相关的代谢物,如谷氨酰胺、L-乳酸、苹果酸、丙酮酸、异柠檬酸等.同时用相应的试剂盒检测后发现,谷氨酰胺、L-乳酸及丙酮酸的含量在药物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变化趋势与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的结果一致.本试验通过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环形泰勒虫感染细胞的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途径,说明环形泰勒虫感染可显著影响感染细胞的能量代谢,为进步阐明环形泰勒虫转化细胞的机制提供思路.

    环形泰勒虫转化细胞靶向代谢组学能量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