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粪便样本的野生犬科动物物种鉴别与棘球绦虫感染调查

    尚婧晔张光葭丹巴泽里王奇...
    3546-3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索粪便样本分析对犬科动物物种鉴别的方法及其可行性,同时对野外犬科动物棘球绦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哺乳动物线粒体DNA控制区通用引物对101份采集自野外环境的犬科动物粪便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核苷酸位点变异分析、BLAST相似性比对、遗传距离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对粪样来源物种进行分子鉴别.同时,采用粪-抗原ELISA检测,对粪样棘球绦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表明:粪样来源物种鉴别的检测成功率为73.27%,获得的74条序列共定义单倍型20个,所有单倍型序列均可在GenBank数据库中匹配到单一物种,序列相似度为98.52%~100%.单倍型根据序列差异可分为4个单倍型集,各单倍型集间平均碱基差异为17.83~70.10,各单倍型集内单倍型碱基差异在1~10个之间.各集合间遗传距离为0.068~0.342,远大于各集合内单倍型间遗传距离0.009~0.022.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同一集合的单倍型以高自展值聚集成一支.综合各项分析结果,可推测所检测粪样宿主来源分别为犬、灰狼、赤狐和红狐.粪-抗原ELISA检测发现阳性样本11份,样本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10.89%.综上表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可用于犬科动物的分子鉴别,可结合核基因等其他分子标记进一步提升检测准确率.研究区域野外犬科动物棘球绦虫粪抗原阳性率较高.

    犬科动物棘球绦虫终末宿主线粒体基因物种鉴定

    甘露糖修饰的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球作为口蹄疫病毒核酸疫苗递送载体的特性评价

    李显张中旺张富东吕建亮...
    3557-3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对制备的甘露糖修饰的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纳米微球作为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 DV)核酸疫苗递送载体进行评价.采用西佛碱反应和元素分析制备具有一定取代度的甘露糖修饰的壳聚糖衍生物(mannose modified chitosan,MCS),然后,经双重乳化挥发法制备得到甘露糖修饰的壳聚糖PLGA纳米微球(MCS-PLGA-NPs).采用纳米粒径仪检测MCS-PLGA-NPs粒径分布和表面电势(zeta)、扫描电镜考察其形态、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其对质粒的吸附和吸附质粒后抵抗核酸酶降解能力、CCK-8法检测MCS-PLGA-NPs的细胞毒性、激光共聚焦观察巨噬细胞对MCS-PLGA-NPs-质粒DNA复合物的摄取、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验证MCS-PLGA-NPs加载质粒DNA在细胞中的表达.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取代度为5%~10%的MCS.纳米粒径测定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MCS-PLGA-NPs的zeta为正值、粒径分布均匀且形态规则呈球形.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MCS-PLGA-NPs吸附质粒的能力随着其质量的增加而增强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核酸酶降解质粒DNA.在细胞毒性试验中,不同浓度的MCS-PLGA-NPs与RAW264.7细胞共孵育24 h后,细胞存活率仍在85%以上.在细胞摄取试验中,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以明显观察到质粒DNA结合到纳米微球表面被RAW264.7细胞摄取.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试验证明MCS-PL-GA-NPs加载质粒DNA可以在细胞中进行表达.综上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MCS以及具有递送核酸疫苗能力的MCS-PLGA-NPs,为FMDV核酸疫苗的递送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见解,也为该递送载体携带特定抗原靶向抗原递呈细胞表面甘露糖受体以及应用于动物免疫的研究奠定基础.

    口蹄疫病毒甘露糖修饰的壳聚糖壳聚糖接枝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球递送载体核酸疫苗

    基于马赛克HA序列的H9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分析

    李丽唐国毅冯贺龙薛玉涵...
    3569-3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H9亚型禽流感在我国家禽中广泛流行,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严重威胁着公共卫生安全.H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具有高度遗传变异性,导致流行株和疫苗株之间抗原匹配性差,从而影响疫苗的临床保护效果,急需研发一种高效、具有交叉保护性的通用型H9亚型禽流感疫苗.马赛克疫苗是针对遗传多样性病原体设计,通过整合所有抗原序列获得一条抗原表位覆盖最广泛的嵌合蛋白,并制备疫苗.本研究参考mosaic疫苗设计原则,设计、优化并合成了一条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mosaic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序列,采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以H1N1亚型流感病毒PR8株为骨架,以mosaic H9 HA序列替换PR8株的HA片段,获得重组病毒rPR8-HAm/H9.将其制备为灭活疫苗并免疫SPF雏鸡,监测抗体水平、攻毒保护效果,评价其交叉保护效果.结果 表明,重组病毒rPR8-HAm/H9灭活疫苗免疫SPF雏鸡,可诱导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HI抗体和中和抗体,可显著抑制攻毒后病毒的脱落,对H9N2 AIV JM0305株的攻毒保护率为80%.rPR8-HAm/H9灭活疫苗可以对异源H9N2 AIV JM0305株产生较好的交叉攻毒保护,为研发基于马赛克技术的禽流感通用疫苗提供了前期基础.

    禽流感病毒H9亚型mosaic疫苗交叉保护性

    猪脾转移因子提高LaSota株鸡新城疫弱毒疫苗的免疫保护率

    徐磊钟佳莲余勋信刘毅发...
    3578-3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了解猪脾转移因子(TF)对新城疫病毒(NDV)弱毒疫苗LaSota株的免疫增强效果及机制.本研究分别采用不同剂量(10-2、10-3、10-4、10-5羽份)LaSota疫苗株单独(单独免疫组)、LaSota疫苗株与TF联合(联合免疫组)免疫SPF鸡,14 d后以NDV F48 E9强毒攻毒,同时设立对照组(非免疫攻毒)和空白组(非免疫非攻毒),并采用ELISA方法与蛋白质芯片技术分别测定外周血IL-4、IFN-γ与IL-12 P40浓度.结果 显示,鸡免疫10-2、10-3、10-4、10-5羽份时疫苗攻毒保护率和半数保护量(PD50)如下:单独免疫组分别为100%、55%、0%、0%和0.0008羽份,联合免疫组分别为100%、75%、0%、0%和0.0005羽份,对照组和空白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0%.免疫10-3羽份疫苗后,联合免疫组IL-4和IFN-γ含量均高于其他组,并于第7、14天差异极显著(P<0.01);攻毒后,联合免疫组IL-4、IFN-γ和IL-12 P40含量均高于其他组,IL-4于第1、14天,IFN-γ于第1、3天,IL-12 P40于第1天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表明,TF可增强IFN-γ、IL-12介导的细胞免疫和IL-4介导的体液免疫,提高LaSota株弱毒疫苗的免疫保护率,降低疫苗PD50;在抵抗NDV F48 E9强毒攻击时,联合免疫组的免疫保护率明显高于单独免疫组.

    猪脾转移因子鸡新城疫弱毒LaSota株鸡新城疫强毒F48E9株免疫保护率细胞因子

    鸡Ii结合Rab5a和Rab7b分子的分析

    陈芳芳桂亚萍于凤梅张俊...
    3588-3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明鸡恒定链(invariant chain,Ii)与内吞体转运蛋白Rab5a和Rab7b结合的结构域和在细胞内共定位的特征.首先,用PCR和基因突变技术将Ii胞浆区与跨膜区[Ii(Cyt-Tra)]、Ii CLIP(classⅡ-associated invar-iant chain peptide)-三聚体区[Ii(CLIP-TRIM)]和Ii突变体[Ii(M81-87aa)、Ii(M91-99aa)和Ii(M81-99aa)]分别插入pET-32a和pEGFP-C1构建相应的原核和真核重组质粒.其次,将构建的含有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质粒与实验室保存的含有红色荧光Rab5a和Rab7b的重组质粒共转染至人胚胎肾细胞系293 T,观察它们的共定位.将构建的原核重组质粒进行表达和纯化,最后用拉下法和免疫印迹检测Ii与Rab5a和Rab7b的结合域.结果 表明,成功构建Ii结构域及Ii突变体的重组质粒.Ii(Cyt-Tra)及Ii突变体均能与Rab5a和Rab7b在细胞内共定位,而Ii(CLIP-TRIM)与空载体却不能.Ii的胞浆区和跨膜区是与Rab5a和Rab7b结合的功能结构域,而不是CLIP与三聚体区.综上所述,鸡Ii与Rab5a和Rab7b共定位和结合的区域是其胞浆区和跨膜区,而不是内质网腔区.这些结果提示Rab分子参与了Ii在胞内细胞器的转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Ii及其载体在细胞内的转运机制和功能提供了新的途径.

    恒定链Ii结构域Rab5aRab7b共定位结合

    制动应激对孕猪海马结构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

    陈思彦孙维婧王子旭陈耀星...
    3598-3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限位栏饲养造成的制动应激对妊娠母猪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6头8~9月龄配种成功的巴马小型母猪,随机分成两组,应激组(n=3)限位栏饲养,对照组(n=3)自由环境饲养,其余饲养管理一致.于妊娠第18天处死孕猪,取其海马和血液,使用ELISA、放射免疫法检测相关激素水平,制作海马石蜡切片进行尼氏染色和镀银染色后观察神经元丢失率、树突复杂度以及树突棘数量等,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水平.结果 显示,应激组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冰平均显著上升(P≤0.05),齿状回(DG)和CA3区出现神经元丢失现象,CA3区锥形细胞树突复杂度下降,神经元成熟树突棘和未成熟树突棘数量均显著降低,DG的成熟树突棘数量显著降低,且海马内的BDNF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70.6%(P≤0.01).因此,制动应激减弱了孕猪大脑海马中CA3区和DG的神经元可塑性.

    制动应激孕猪海马神经元可塑性

    热应激对小鼠相关神经行为学影响

    张萌胡亚婕曹禹甄莉...
    3609-3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34℃条件下不同时长的热刺激对小鼠神经行为学影响及在此条件下小鼠血液生理指标的具体变化.选择40只8周龄小鼠,平均分为4组,每组10只.分组后将小鼠分别置于34℃环境下进行时长0、2、4、6h的热刺激.刺激结束后立刻对小鼠进行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试验,观察并记录小鼠5 min内运动情况,并采取小鼠血液样本对其血液生理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小鼠热刺激2h组探索行为显著增加,而热刺激4h组及热刺激6h组小鼠焦虑样行为显著增加,探索行为减少;小鼠热刺激2h组肾上腺素(EPI)、皮质醇(CORT)水平都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并且具有显著性;热刺激2、4、6h组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极显著增加,并在热刺激4h时达到峰值,6h时略有回落趋势;小鼠热刺激4h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水平极显著增加,6h时略有回落趋势.综上表明,34℃热刺激2h时对小鼠自发运动和探索行为有促进作用,小鼠自发运动和探索行为随着刺激时长的增加,被显著抑制,焦虑样行为显著增加,表现出时间依赖性,并提示小鼠热刺激后情绪和行为异常可能由中枢神经系统进行调控.

    热刺激神经行为学旷场试验高架十字迷宫血液生理

    土曲霉对小鼠肝氧化损伤及铁死亡相关指标的影响

    向益张桦王利魏勇...
    3619-3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土曲霉引起小鼠肝损伤的机制.将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腹腔注射0.3 mL(5×107 CFU·mL-1)土曲霉MSF2菌株孢子悬液,试验周期为7d.采集小鼠肝用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 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试剂盒检测肝氧化损伤相关指标;铁检测试剂盒检测肝铁离子含量;制备肝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和普鲁士蓝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及铁沉积;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qPCR检测肝铁死亡相关基因mRNA相对转录水平.结果 表明:土曲霉可引起试验组小鼠肝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GSH含量、GSH-PX活力和T-SOD活力极显著降低(P<0.01),铁离子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肝细胞肿胀、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中可见蓝染的铁离子沉积,肝细胞线粒体萎缩、嵴减少和膜密度增加,转铁蛋白1(T FR1)、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M T1)、铁蛋白重链1(FTH1)和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3 (VDA C3)基因mRNA相对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0.05),过氧化物酶4(GPX4)和胱氨酸/谷氨酸转运受体11(SLC7A11)基因mRNA相对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综上表明,土曲霉MSF2菌株致小鼠肝损伤的机制是铁死亡,为深入研究土曲霉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资料.

    土曲霉氧化损伤铁死亡

    余甘子多糖的结构表征及免疫增强作用

    孟祯孙梦珂许永得秦韬...
    3627-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制备余甘子多糖(Phyllanthus emblica polysaccharide,PEP),通过对其结构表征进行分析,探索PEP对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利用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oscopy,UV)、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分析PEP结构;选取175只1日龄河田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35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疫苗对照组,PEP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用ND疫苗进行免疫,7日龄首免,并于28日龄二免.在免疫的同时,PEP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照10、20、30 g·L-1的剂量给药PEP溶液0.5mL,疫苗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3d.分别于7、14、21、28、35、42和49日龄时,测定血清中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特异性抗体水平以及γ-干扰素(INF-γ)和白介素4 (IL-4)的水平;于28和49日龄时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T淋巴细胞CD4+/CD8+的比值;于49日龄剖杀后采集脾、法氏囊、胸腺和肝进行组织学观察以及检测免疫器官指数.结果 表明,PEP为白色棉絮状,糖含量为(86.70±1.05)%,结构分析结果表明,PEP是含α型糖苷键的多糖,其组分均一,不含核酸和蛋白质,呈片状分布,总体结构规整且致密,单糖组成为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GlcA)、葡萄糖(glucose,Glu)、木糖(xylose,Xyl)和岩藻糖(fucose,Fuc),其摩尔比为0.5∶ 8.3∶1.8∶ 0.3.动物试验结果表明,PEP能显著提高鸡血清中NDV特异性抗体、INF-γ和IL-4的水平(P<0.05),还能显著促进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T淋巴细胞CD4+/CD8+的比值(P<0.05),提高免疫器官指数(P<0.05),激活脾、法氏囊、胸腺和肝等器官的免疫功能.PEP糖含量高,结构稳定,可提高机体免疫活性,具有较良好的佐剂活性,对ND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余甘子多糖结构表征新城疫疫苗免疫佐剂

    MCU在低氧诱导肉鸡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中的作用

    庞聪颖乔娜陈汉明马欣艳...
    3641-3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讨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itochondrial calcium uniporter,MCU)介导线粒体Ca2+转运是否参与低氧诱导的肉鸡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试验通过分离白羽肉鸡鸡胚原代心肌细胞,在低氧条件下(3%O2,5% CO2,92% N2)培养24、48、72 h,同时使用RU360抑制MCU的表达并在低氧条件下处理72 h后,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Ca2+浓度、线粒体Ca2+浓度、线粒体活性氧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MCU及其调节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显示,通过差速贴壁方法培养的心肌细胞纯度可达90%以上;低氧培养24 h,诱导心肌细胞MCU、MICU1 mRNA表达增加(P<0.05),胞浆和线粒体内Ca2+浓度显著上升(P<0.05),线粒体膜电位增加(P<0.05);低氧培养48 h,诱导MCUR1和MICU1 mRNA表达减少(P<0.05),细胞Ca2+浓度上升(P<0.05);低氧培养72 h,诱导MCU mRNA表达增加(P<0.01),细胞和线粒体内Ca2+增加(P<0.01),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活性氧增加(P<0.01).低氧处理72 h后,与低氧组相比,RU360预处理组细胞和线粒体内Ca2+减少,线粒体膜电位上升,活性氧生成减少(P<0.01),MCU mRNA表达减少(P<0.01).结果 表明:低氧诱导MCU上调导致线粒体钙超载,促使线粒体功能降低并发生损伤,进而心肌细胞发生损伤;抑制MCU表达可以减轻低氧诱导的心肌细胞线粒体钙超载,保护线粒体.

    钙稳态低氧MCU心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