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致脑膜炎猪链球菌2型的分子分型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李芃绪李世景孙骏项维...
    1192-1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了解猪源致脑膜炎猪链球菌2型的分子分型和致病性及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从患病猪的脑组织中分离到1株猪链球菌PX0923,通过电镜观察、16S rRNA基因测序、多重PCR、PCR-RFLP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等方法对其进行血清型和分子分型鉴定,毒力基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耐药基因检测、小鼠感染试验、抗生素和中药药敏试验分析分离株PX0923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分离菌株PX0923为革兰阳性菌,电镜下可见连续排列成链状的卵圆形菌体;PCR和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其属于猪链球菌2型;序列分型为ST7,与ST1型猪链球菌聚为一支;携带epf+/mrp+/sly+/gapdh+/fbps+/orf2+/sao+7种毒力基因,呈现a型溶血活性;感染小鼠可导致小鼠肺、脾和肝等多个器官不同程度的病变,出现了小鼠脑膜炎等与病猪类似的临床症状;半数致死量(LD50)为1.08×109 CFU/小鼠,提示PX0923可引起小鼠脑膜炎.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阿米卡星等12种药物耐药,携带耐药基因:aadA 1和bla-TEM,对中药全蝎和三七敏感.本研究分离到猪源猪链球菌PX0923为血清2型,MLST分型为ST7,其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感染小鼠可引起脑膜炎等多组织损伤;对多种抗生素和中药全蝎、三七敏感.研究结果为猪链球菌的流行和溯源分析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对致脑膜炎猪链球菌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猪链球菌2型分子分型ST7型生物学特性耐药性中药

    鹅源副鸡禽杆菌全基因组重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苏文楠刘佳琪钟嘉诚陈济铛...
    1208-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鹅源副鸡禽杆菌(Apg)与鸡源菌株的基因组差异,对3株鹅源Apg和4株鸡源Apg进行全基因重测序及基因组分析.全基因重测序结果显示7株菌株基因组片段大小为2.567 832~2.607 127 Mb,GC含量介于40.80%~40.93%之间.SNPs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3株鹅源菌株和鸡源C-AP3株聚集在p4chr1株的小分支上,另外3株鸡源菌株分布在其它国内菌株分支上.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鹅源菌株特有基因76个,鸡源菌株特有基因37个.对鹅适应性基因的筛查共聚类出79个基因,其中编码已知蛋白的基因有22个,其余编码假定蛋白;对鸡适应性基因的筛查聚类出39个基因,其中10个编码已知蛋白,29个编码假定基因.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发现与Apg宿主适应性有关的基因为118个,为进一步阐释Apg跨物种感染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奠定了基础.

    副鸡禽杆菌比较基因组学全基因重测序跨物种传播

    香柠檬精油抗伪结核棒状杆菌作用及机制研究

    符雪珍李鑫灿钱虹宇吕红...
    1217-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Cp)感染可影响家畜尤其是反刍动物羊的生产性能,本文旨在筛选对Cp有抑杀活性的植物精油并研究其作用机制,为Cp感染防控提供参考.通过纸片扩散法从4种植物精油中筛选出能高效抑杀Cp的香柠檬精油(bergamot essential oil,BEO),采用刃天青指示剂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BEO对Cp不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通过体外试验评价BEO对Cp感染J774A.1巨噬细胞的影响.通过测定脏器载菌量、脾抗菌肽基因表达量和存活率综合评价BEO对Cp感染昆明系小鼠的保护作用.采用扫描电镜观察BEO作用后Cp菌体形态变化,并检测BEO作用后Cp的DNA泄漏以及毒力基因表达情况,初步研究BEO抗Cp机制.结果显示:BEO具有较强的抗Cp作用,其MIC为0.78~1.56μL·mL-1.BEO可降低Cp感染小鼠肾、肝和腹水的细菌负荷(P<0.01),上调Cp感染小鼠脾中抗菌肽 Cramp、Bpifal 1、mBD2、mBD3 和 mBD4 的 mRNA 表达水平(P<0.01).BEO 处理可降低 Cp 对 J774A.1巨噬细胞的感染率,提高被Cp感染小鼠的存活率(P<0.05).BEO处理使Cp细胞膜凹陷,菌体内DNA外渗增加(P<0.05),以及下调毒力基因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的表达(P<0.01).BEO能抑杀Cp,改善Cp对小鼠的感染程度,其机制可能与BEO损伤Cp细胞膜造成DNA泄漏并降低毒力基因pld的mRNA表达,以及促进Cp感染小鼠抗菌肽Cramp、Bpifal 1、mBD2、mBD3和mBD4的表达有关.

    伪结核棒状杆菌香柠檬精油抗菌作用机制

    表达外源基因SPAM1重组CAV-2溶瘤病毒的构建与拯救

    高龙常心怡李程赵晓亚...
    1228-1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犬腺病毒-2型(canine adenovirus type 2,CAV-2)作为溶瘤病毒的潜力并进一步探索精子黏附因子(SPAM1)协同CAV-2重塑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P15A-CAV-2反向遗传操作平台为基础,使用RED/ET同源重组系统构建携带SPAM1外源基因的中间载体,使用中间载体将CAV-2骨架载体E3区域缺失并替换SPAM1外源基因表达盒.再利用合成引物敲除kmccdB反向筛选表达盒构建P15A-CAV-2-mCMV-SPAM1-SV40 polyA感染性克隆质粒并在MDCK-E1A细胞系中拯救重组溶瘤病毒,对重组病毒体外溶瘤效应进行验证.根据测序与酶切验证结果证明,本研究成功构建并拯救出稳定表达外源基因SPAM1的重组溶瘤病毒1株;IFA试验证明,重组毒株能够高水平稳定表达外源基因且外源蛋白具有可弥散分布于细胞间的特点.缺失E3区域表达外源基因SPAM1的重组溶瘤病毒通过光镜观察和CCK8检测发现具有对犬癌细胞系A72强烈的杀伤效应.综上,本研究成功构建1株具有良好溶瘤效应的重组CAV-2,为后续应用于宠物肿瘤治疗奠定了基础.

    溶瘤病毒精子黏附因子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犬腺病毒-2

    ACE2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体外感染传代猪小肠上皮细胞的影响

    任莉鑫张静怡徐沙沙杨柳...
    1238-1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感染仔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转录组学分析仔猪肠道ACE2在PEDV感染前后表达的变化情况,然后利用猪小肠上皮细胞(porcine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PEC-J2细胞)模型,通过RT-qPCR、Western blot检测PEDV感染后ACE2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过表达与抑制表达ACE2后通过 RT-qPCR、Western blot、TCID5.检测 PEDV 复制水平.结果显示,PEDV 感染 IPEC-J2 后 ACE2 的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与转录组学结果一致.过表达ACE2组PEDV感染量显著上升,抑制表达ACE2组PEDV感染量显著下降.本研究在细胞水平上验证了 ACE2在PED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即PEDV感染能够使ACE2表达量下降,在IPEC-J2细胞中过表达ACE2能提高PEDV复制水平,抑制ACE2的表达可降低PEDV复制水平.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小肠上皮细胞

    猪腹膜间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初步应用

    黄媛媛王佳陈嘉瑜甘源...
    1249-1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建立猪原代腹膜间皮细胞(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PMC)的分离和体外培养方法,并将其初步应用于猪鼻支原体(Mycoplasma hyorhinis,Mhr)体外感染细胞模型.采用0.1%Ⅰ型胶原酶消化猪大网膜组织分离猪PMC细胞,通过形态学、免疫学方法鉴定细胞.使用Mhr感染PMC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利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法检测细胞活性损伤情况.结果显示,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显示,分离培养的细胞早期呈拉网状,5~8 d后生长可达融合状态,细胞大小均一,呈多边形铺路石状;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细胞波形蛋白、角蛋白-18抗原呈阳性,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白细胞CD45抗原呈阴性;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表面微绒毛.结果证实分离培养的细胞为猪PMC细胞,纯度达95%以上.Mhr感染后,光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发生明显皱缩,感染组细胞的LDH释放量较对照组细胞显著升高.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猪原代PMC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并初步用于Mhr体外感染,为研究Mhr等引起浆膜炎的病原与宿主的互作机制提供了体外细胞模型.

    腹膜间皮细胞原代培养猪鼻支原体

    尘螨诱导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和哮喘小鼠模型的构建

    罗承慧高江瑞陈俊威魏春洁...
    1257-1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构建尘螨诱导的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小鼠模型和哮喘小鼠模型.本研究利用3种主要尘螨螨种(屋尘螨、粉尘螨、热带无爪螨)的主要变应原Der p 1、Der f 1、Blo t 5等比混合,分别诱导AD小鼠模型和哮喘小鼠模型,并通过皮肤及肺组织的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IFN-γ、IL-4、IL-10、IL-17A)、血清总IgE水平等指标对AD小鼠的过敏程度进行评估;通过IgE水平、耳朵点刺试验、肺部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等指标评估哮喘小鼠模型.结果表明,AD模型中致敏区域皮肤出现破损后结痂现象,皮肤及肺组织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表明小鼠体内反应偏向Th2反应,IgE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哮喘模型组小鼠血清总IgE水平显著升高,变应原激发后模型小鼠体温下降明显,且90 min后仍未恢复初始温度,耳朵点刺试验中,抗原的攻击使模型组小鼠耳朵染料渗漏增加,肺组织HE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炎症细胞浸润增加.本研究成功诱导尘螨AD小鼠模型和尘螨哮喘小鼠模型.

    特应性皮炎哮喘细胞因子动物模型

    牛支原体兔体攻毒模型的建立

    武文英夏青胡萌婕赵逸轩...
    1268-1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牛支原体是引起牛呼吸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BRD)的重要病原之一,对养牛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牛支原体对大多数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目前没有较好的药物可以进行治疗,因此疫苗免疫是最有效的防控方法.缺乏小动物评价模型是牛支原体疫苗研发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建立小动物攻毒模型,为后续疫苗的研究与制备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并降低后续试验的科研成本.为建立牛支原体小动物感染模型,本研究以2月龄日本大耳白兔作为研究对象,分为4组:1)单独攻击HB0801株牛支原体,2)注射地塞米松后攻击HB0801株牛支原体,3)攻击HB0801株牛支原体后注射KLH和巯基乙酸盐培养基;4)空白对照组.通过PCR检测牛支原体排菌情况,检测血清中抗体水平,第31天后取肺制作病理切片.研究结果显示,注射地塞米松后攻击HB0801株牛支原体组的牛支原体检出率和抗体均最高,牛支原体检出率为42.11%,91.67%的动物被检测为抗体阳性.显著高于其它各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它攻毒组均出现了肺泡壁增厚,巨噬细胞浸润以及肺部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性渗出,符合牛支原体导致的间质性肺炎的病变特征.本研究建立了牛支原体HB0801株攻毒日本大耳白兔的感染及评价模型,地塞米松造成免疫抑制后攻毒HB0801株具有最好的造模效果.

    牛支原体动物模型地塞米松

    常山散对雏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不同发育阶段的防治效果

    王贺郭志廷李建喜张景艳...
    1278-1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中药常山散对雏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不同发育阶段抗球虫效果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设置6大组,分别为攻虫前1天、攻虫当天、第2天、第3天、第4天和第5天给药时间点设计组,每个设计组包括3个处理组,分别为Ⅰ组(健康对照组)和Ⅱ组(感染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Ⅲ组(常山散推荐剂量组),按照0.1g·kg-1在基础饲粮中拌料饲喂,连续给药4 d,每组10只鸡,共180只.16日龄时,Ⅱ组和Ⅲ组每只鸡口服5×104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结果表明:与Ⅰ组相比,Ⅲ组的日均增重(average dialy gain,ADG)在球虫发育前期(攻虫前1天、攻虫当天)差异不显著(P>0.05),发育后期显著降低(P<0.05),Ⅱ组在球虫发育的整个时期ADG均显著降低(P<0.05),降低幅度大于Ⅲ组.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的日均采食量(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ADFI)有所下降,其中Ⅱ组下降最为明显,Ⅲ组有所改善.与Ⅱ组相比,中药常山散显著(P<0.05)降低感染雏鸡每克粪便卵囊数(oocysts per gram,0PG).球虫感染破坏盲肠黏膜的完整性,使盲肠肌膜增厚.中药常山散可减轻球虫感染引起的肠黏膜损伤.与Ⅱ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常山散可降低盲肠病变评分(P<0.05).攻虫前1天、攻虫当天和第2天试验组中Ⅲ组的抗球虫指数(anticoccidial index,ACI)分别为198.83、190.23、165.49,攻虫第3、4和5天试验组中Ⅲ组的ACI分别为150.53、155.00和146.18,说明在球虫发育的前期给药,常山散具有良好的抗球虫效果,后期随着球虫在鸡体内的发育,常山散的治疗效果降低.与Ⅱ组相比,常山散增加血液中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含量,提高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综上所述,常山散可改善感染雏鸡的生长性能,显著降低感染雏鸡OPG和盲肠病变评分,增强感染雏鸡免疫功能.

    中药常山散柔嫩艾美耳球虫

    黄芪多糖对HD11鸡巨噬细胞转录组和代谢组的影响

    陈富斌徐国伟王磊刘琴...
    1290-1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通过分析黄芪多糖对鸡巨噬细胞HD11转录组和代谢组的作用,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鸡巨噬细胞HD11的免疫调节机制.设置空白对照组(CONT组)和APS处理组(A50组),其中,A50组用含50 μg·mL-1 APS的完全培养液培养HD11细胞12 h;CONT组用完全培养液培养HD11细胞12 h.采用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技术分析CONT组与A50处理组细胞中差异基因和差异代谢物,并进行2个组学的联合分析.结果显示:在A50处理组与CONT组的转录组分析比较中,共检测到差异基因845个,其中上调基因415个,下调基因430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吞噬体、AGE-RAGE等信号通路,其中,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Toll样受体信号2条通路最为显著性;在A50处理组与CONT组的代谢组分析比较中,共筛选出差异代谢物89个,其中,下调差异代谢物为70个,上调的差异代谢物为19个.在A50处理组与CONT组的转录与代谢组联合分析中共同富集到可信度排名前十的通路有嘌呤代谢、碳代谢、磷酸戊糖途径、谷胱甘肽代谢、组氨酸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a同亚麻酸代谢、ABC转运体、铁死亡和酪氨酸代谢.APS可能是通过TLR2受体信号通路、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径的代谢重编程,进而发挥对HD11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黄芪多糖巨噬细胞转录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