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家畜育种新材料创制中的研究进展

    王欢邹惠影朱化彬赵善江...
    851-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规律性成簇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相关蛋白(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CRISPR/Cas)系统是最新一代能对细胞或生物体基因组进行精准编辑的基因工程技术,与前两代基因编辑技术ZFN和TALEN相比,CRISPR/Cas具有应用成本低、适用编辑范围广、打靶效率高、操作简单、可支持多位点操作等诸多优点.近年来,CRISPR/Cas系统尤其是TypeⅡ类、A型的CRISPR/Cas9系统已经作为最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提高家畜繁殖效率、生产性能、抗病性以及动物模型构建等研究中,并创制了一批基因编辑牛羊育种新材料.本文就其发展历程、技术改造和优化最新进展以及在家畜繁殖性状、生产性状和抗病性状等方面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该系统在家畜育种学研究中已取得的最新进展,并就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家畜育种应用中现存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进行简要论述.

    基因编辑CRISPR/Cas9家畜育种新材料

    母牛安静发情鉴定技术概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正义田莉田宏志李茹意...
    862-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静发情母牛无明显发情行为,但具有正常卵泡发育、排卵过程,尚无理想的发情鉴定方法,常常错过人工输精最佳时机,导致产犊间隔延长,饲养成本增加.为此,本文综述了安静发情的鉴定方法概况及母牛安静发情的可能诱因.并指出,科学的管理及合理的营养可尽量减少母牛安静发情.此外,深入挖掘粪便、尿液、乳汁等发情标志物,研究其化合物在发情周期中的变化规律,并借助物联网、生物信息等技术,研发更精准、高效的发情鉴定技术,就有可能彻底突破安静发情鉴定技术瓶颈.

    安静发情发情检测卵泡发育母牛

    生物节律对动物生理营养及物质消化利用调控的研究进展

    张春桃马涛屠焰刁其玉...
    872-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钟是生物的计时机制,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列所决定,使行为、生理和新陈代谢的内部循环与外界环境周期性同步.本文就生物节律系统、生物钟的调控基因、生物钟对营养生理代谢和消化器官的调控以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生物节律生物钟营养代谢营养调控

    蓝舌病在全球的分布概况

    李茂林张七斤徐青元
    881-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蓝舌病为OIE规定的需通报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已经给全球大部分流行地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国于1979年首次证明该病存在,且在我国流行初期即造成大量易感动物死亡,给我国畜牧业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但蓝舌病在我国仍属冷门研究方向,我国到底分离鉴定出多少个血清型的蓝舌病病毒,该病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到底有多广?许多畜牧兽医工作者对这些问题并不是非常清楚.特别是在近年来鲜有蓝舌病引起动物发病死亡报道的前提下,人们对蓝舌病的重视程度进一步降低.本文对蓝舌病在全球的流行概况进行简要阐述,同时,对蓝舌病在我国40年的流行情况进行回顾,希望该病在我国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

    蓝舌病疫病监测病毒分离疫病流行

    新城疫病毒M蛋白细胞核定位的机制与功能研究进展

    段志强谢玲玲周迪王燕碧...
    891-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M蛋白一种非糖基化膜相关蛋白,主要位于病毒囊膜内表面,构成了病毒囊膜和核衣壳连接的支架.研究表明,M蛋白是一种细胞核-细胞质穿梭蛋白.在NDV感染早期,M蛋白可通过自身携带的核定位信号进入细胞核.根据已报道的相关RNA病毒M蛋白功能的研究结果,推测NDV M蛋白早期的细胞核定位有利于细胞质中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转录,并且可能会抑制细胞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质合成.目前,国内外对M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蛋白与NDV毒力和复制的关系以及以M蛋白为核心的病毒样颗粒形成机制和利用方面,而对M蛋白细胞核定位的机制和功能研究相对较少.鉴于M蛋白细胞核定位在NDV复制和致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NDV M蛋白的细胞定位特征、M蛋白细胞核定位的分子机制和功能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NDV M蛋白细胞核定位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新城疫病毒M蛋白细胞核定位核定位信号基因转录

    抗球虫药物残留的免疫检测技术

    陈莹娴马月姣李建成
    899-9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球虫药物在畜禽业应用广泛,可预防治疗球虫病,提高家禽饲料转化率,提升肉品质.但是,随即会出现饲料交叉污染,对非目标动物产生毒性作用,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超标等问题.因此,建立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抗球虫药物残留极为重要.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的免疫分析检测技术能够完成快速检测,高通量筛选,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的优点.本文综述了不同基质中抗球虫药物残留的免疫检测技术进展,重点介绍了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免疫层析法、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检测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检测法和生物传感器检测法.并对免疫检测技术在残留检测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抗球虫药物的残留监控提供方法学上的参考,为新方法的建立提供思路.

    抗球虫药残留检测免疫分析动物性食品

    铁蛋白纳米载体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

    苏恺范葶莉宋勤叶
    909-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蛋白是广泛存在于几乎所有生命体中的储铁蛋白,具有储存和转化铁、维持细胞铁代谢平衡以及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等功能.铁蛋白亚基能够自组装成纳米笼,装载和运输各种金属、药物、显影剂等多种物质,并且铁蛋白具有易被修饰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靶向性等特点,使其成为生物医学领域应用潜力巨大的非病毒天然纳米材料.本文重点综述了铁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以及基于铁蛋白搭建的纳米载体平台在疾病检测、纳米疫苗和药物载体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旨在为基于铁蛋白纳米颗粒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铁蛋白纳米载体结构与功能生物医药应用潜力

    运用SNP芯片评估马身猪保种群体的遗传结构

    蔡春波张雪莲张万峰杨阳...
    920-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马身猪保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家系结构.本研究利用Illumina CAUPorince 50K SNP芯片检测39头保种马身猪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采用Plink软件计算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析保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Plink软件构建状态同源(identity by state,IBS)距离矩阵和分析连续性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采用Gmatix软件构建G矩阵,分析保种群体的亲缘关系;采用Mega X软件构建群体进化树,分析保种群体的家系结构.结果显示,39头保种马身猪中共检测到43832个SNPs位点,平均基因型检出率为0.9801;通过质控的SNPs位点有28859个,其中72.4%具有多态性,该款SNP芯片适用于分析马身猪的遗传多样性.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634,多态信息含量为0.412,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258,表明马身猪保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354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499,说明马身猪保种群体出现了分化;平均IBS遗传距离为0.2842,其中公猪为0.2852,IBS距离矩阵和G矩阵结果均表明部分种猪之间存在亲缘关系;ROH共有8131个,其中46.15%的长度在400~600Mb之间,平均近交系数为0.237,说明保种群体的近交程度高;群体进化树结果表明,马身猪保种群体来源于3个家系,各家系的个体数量差异明显.马身猪保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但近交程度高,家系少,各家系的个体数量差异大,容易引起遗传多样性的丢失,因此,需从原种场引入新的血统,扩大保种群体数量,降低近交系数.

    马身猪保种群体SNP芯片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家系结构

    冷应激后民猪背脂中差异lncRNA的筛选与分析

    马骏杰汪亮刘娣张冬杰...
    932-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分析冷应激对猪脂肪组织内lnc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冷应激下lncRNA与靶基因的改变对脂肪代谢及机体的影响.本研究以6头6月龄雌性民猪为试验材料,随机分为2组,一组置于正常舍内饲养,温度控制在(18±2)℃,设为对照组;另一组置于室外半敞篷舍内饲养,温度控制在(-18±5)℃,设为试验组.处理24h后,屠宰,取背部皮下脂肪为试验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受低温诱导的lncRNA及其靶基因,并对差异基因开展生物学功能分析,构建两者间的调控网络.结果发现,166个差异表达lncRNAs和269个基因受到冷应激诱导,其中仅有2个为已知的lncRNAs.差异基因中有多个与机体免疫相关,如干扰素刺激基因、DHX58、PTX3和OASL等,与呼吸、氧化应激和血液循环相关的基因有KCNK3、CCDC38、GAS2L2、KNDC1、LIPG和C1QL3等,与脂类代谢相关的基因有ANGPTL4、KLF11、NUPR1和HERC5,它们均发生了显著上调.而与神经系统相关的基因,如SLIT1、MAP6、TREM2和IRFN2等则发生了显著下调.差异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防御反应、对生物刺激的反应以及病毒的反应等.通过相关系数分析发现,144个lncRNA与208个靶基因共表达,并以反式调控为主,两者间存在着复杂的调控关系,所筛选出的靶基因显著富集到真核生物的核糖体生物发生和基底细胞癌通路.据此推测,冷应激下机体的先天免疫系统、呼吸、氧化应激、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的敏感性等生理过程均受到影响,脂类代谢发生了改变.

    民猪lncRNAmRNA冷应激调控网络

    鸡繁殖性能近交衰退相关CpG岛差异甲基化基因的筛选

    薛倩李国辉殷建玫张会永...
    943-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鸡繁殖性能近交衰退是地方鸡遗传资源活体保种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全基因组CpG岛(CpG island,CGI)区DNA甲基化在鸡繁殖性能近交衰退中的作用.分别从狼山鸡高近交组和低近交组中各选取健康母鸡3只,即试验分2个组,每组3个重复,然后采用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WGBS)技术,检测分析两组个体性腺轴组织(包括卵巢和下丘脑)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差异,筛选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并对CpG岛区差异甲基化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结果表明,狼山鸡高近交组和低近交组比较,其卵巢和下丘脑基因组整体甲基化水平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低近交组间差异甲基化区域检测发现,下丘脑和卵巢中分别检测到5948和4593个差异甲基化区域,其中1798和995个差异甲基化区域位于基因组CpG岛区,分别注释到1020和552个基因;下丘脑中,这些CpG岛区差异甲基化基因显著富集在信号转导、神经系统发育、生殖系统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调控等繁殖相关的GO条目,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乙型肝炎、脂肪酸代谢、胰岛素信号通路等19条KEGG信号通路(P<0.05);卵巢中,CpG岛区差异甲基化基因显著富集于12条信号通路(P<0.05),包括慢性骨髓白血病、流感A、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粘着连接等,一些与卵子发育和性激素分泌相关的信号通路也被富集到,如黄体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GnRH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其中包含CDC27、ADCY8、AKT3等10个差异甲基化基因.因此,本研究在狼山鸡高、低近交组间检测到了大量差异甲基化区域,并发现大量差异甲基化基因与繁殖性状相关,推测这些基因CpG岛区DNA甲基化可能在狼山鸡繁殖性能近交衰退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索鸡繁殖性能近交衰退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为物种资源保护和家禽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狼山鸡DNA甲基化繁殖性能近交衰退差异甲基化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