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镉致肝损伤机制及硒拮抗镉肝毒性的研究进展

    罗通旺吴亚王书杰宋厚辉...
    1456-1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镉是一种有毒重金属,能通过食物链蓄积于机体内,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严重威胁人类和畜禽的健康.肝是镉毒性损伤的主要靶器官,揭示镉的肝毒性机制以及如何抑制其毒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硒能够拮抗镉的肝毒性.本文主要对镉致肝毒性损伤机制以及硒拮抗镉肝毒性的相关研究报道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镉污染的防治以及硒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肝毒性作用机制

    植物活性成分对动物肠道屏障功能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牛晓雨邢媛媛李大彪
    1467-1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道不仅是动物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机体发挥防御保护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完整的肠道屏障可有效阻止抗原、细菌毒素和有害物质通过,对维持动物健康极为重要.近年来研究发现,天然植物活性成分(NPBCs)具有免疫调节、抑菌、抗氧化、改善肠道健康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畜禽生产及疾病防治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就NPBCs对动物肠黏膜形态结构、肠道屏障功能以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深入了解NPBCs对动物肠道健康的调控作用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天然植物活性成分肠道健康屏障功能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G和F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郭雪莲李永琴李瑞乾李昊...
    1478-1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BRSV)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的病毒性病因之一,主要引起1岁龄以下犊牛的严重下呼吸道感染.BRSV共编码9种结构蛋白,其中附着蛋白(G蛋白)和融合蛋白(F蛋白)是BRSV表面主要的包膜糖蛋白,参与病毒吸附、融合宿主细胞的过程.G和F蛋白含多种识别表位,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反应,常常是牛呼吸道合胞体病(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disease,BRSD)疫苗开发所关注的重点.探究G和F蛋白在BRSV侵染中的作用机理对于病毒致病机理分析、疫苗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G和F蛋白的结构功能及有关疫苗的开发加以综述,以期为BRSV疫苗的研制和BRSD的防控提供参考.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呼吸道合胞体病(BRSD)附着蛋白(G蛋白)融合蛋白(F蛋白)疫苗

    非编码RNA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刘伟烨黄雪伟
    1488-1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 virus,IBDV)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和免疫抑制性禽类疾病.近年来,随着新型变异毒株的出现,IBDV仍然威胁着全球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宿主和IBDV之间的"战役"似乎永不停息.因此,迫切需要制定一种更全面和更有效的策略来控制该疾病,而深入了解IBDV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有助于开发新型疫苗.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s)是一类丰富的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其中包括微小RNA(microRNAs,miRNAs)、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和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s).近年来,研究发现ncRNAs广泛参与IBDV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过程,在IBDV感染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阐述了宿主miRNAs、lncRNAs和circRNAs在IBDV感染中的作用,以期为IBDV的感染与致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新思路.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非编码RNAmiRNAlncRNAcircRNA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张少华王帅邹扬刘仲藜...
    1499-1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寄生于羊等小反刍动物皱胃内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嗜血性寄生虫病.病羊临床表现为消瘦、贫血和衰弱等慢性消耗性症状,严重感染者可致死.该病在我国牧区普遍流行,目前暂无安全长效疫苗可用,加之耐药性严重,放牧羊群感染率和发病率居高不下,极大地降低了羊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准确可靠的检测手段是诊断寄生虫感染、制定驱虫治疗方案、耐药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的关键环节.本文详细介绍了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检测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病原学、免疫学及分子检测等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未来检测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病新型检测方法的研发及综合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捻转血矛线虫病原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分子检测

    捻转血矛线虫对伊维菌素的耐药机制

    张艳敏赵东旭王文龙
    1511-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捻转血矛线虫病作为反刍动物最常见的消化道线虫疾病,已经给养殖业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该寄生虫对伊维菌素早已经产生严重的耐药性,为该病的防治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在捻转血矛线虫对伊维菌素产生耐药性的研究进展中,已报道了 3种可能耐药机制,分别为靶向GABA门控Cl-通道、降低谷氨酸门控Cl-开放频率和结合外排转运蛋白.调控型非编码RNA(miRNA和lncRNA)在不同病原耐药性研究中相继报道,发现miRNA和ln-cRNA与P糖转运蛋白、细胞色素P450和GABA门控Cl-通道等耐药机制相关.但是该非编码RNA在捻转血矛线虫对伊维菌素耐药性的研究中鲜有报道,所以要突破耐药性的问题,要将非编码RNA与已报道的可能耐药机制相关联,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关键的耐药靶点.本文主要总结了该病对伊维菌素耐药性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为耐药性后续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捻转血矛线虫伊维菌素耐药性非编码RNA

    5个贵妃鸡配套系生长发育规律、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比较分析

    雷艳茹胡晓玉许春红张晨曦...
    1521-1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筛选出生长性能好、屠宰性能优良、肉品质鲜美的贵妃鸡杂交组合,为贵妃鸡的品种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择体重接近的20周龄健康贵妃鸡为母本,与河南农业大学家禽种质资源场培育的同周龄的豫农D系、豫农L系、豫农SHj系、豫农C系和豫农H系进行杂交配套试验,杂交后代分别为D× HD、L× HD、SHj× HD、C×HD、H×HD.各组合按性别选取健康雏鸡各50只,常规饲养至12周龄,每两周固定时间测定体重,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lanffy 3种非线性生长曲线模型对其体重进行拟合,并随机挑选各组合12周龄健康试验鸡公母各6只进行屠宰,测定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等指标,对各指标进行生物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的拟合结果最优,拟合度均在0.998以上;在生产性能方面,C×HD组合的平均体重和体尺指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且母鸡饲料报酬最高(2.59),SHj × HD组合公鸡饲料报酬最高(2.39);在屠宰性能方面,除L×HD和H× HD组合中的母鸡之外,其它组合公母鸡均达到半净膛率70%以上,全净膛率60%以上,肉用性能良好;在肉品质方面,D×HD组合的肉质较优于其他组合,但各组合滴水损失无显著差异.基于以上结果,C×HD组合在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等方面大多表现优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外,研究结果也为贵妃鸡遗传资源的保护、进一步开发和品种选育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为贵妃鸡的高效养殖和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杂交组合贵妃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质性状

    鸡FGF6基因生物学特性及其多态性与经济性状的关联分析

    曹玉珠邢雨欣马乘霖管宏波...
    1536-1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鸡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6(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6,FGF6)基因的生物学特性,挖掘FGF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分析其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为后续研究鸡FGF6基因对生长性状的影响提供参考.本研究对FGF6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基于768只固始鸡-安卡鸡F2资源群的GBS数据及相关经济性状表型数据对FGF6基因包含启动子2 kb区域SNP位点进行筛选,并进行连锁不平衡和关联分析,探究FGF6基因SNP和单倍型与鸡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鸡FGF6氨基酸序列与火鸡同源性为91.26%;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鸡FGF6与火鸡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绿海龟,与斑马鱼遗传距离最远;保守性分析显示不同物种间FGF6保守性较高.鸡FGF6蛋白为亲水性蛋白、存在1个跨膜区,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其二级、三级结构相符.鸡FGF6蛋白被22个磷酸化位点和1个N-糖基化位点修饰;与其受体家族FGFR1~4和EGF存在互作关系.鸡FGF6基因启动子区域筛选到6个SNPs位点,均位于1号内含子上;多态性分析显示6个SNPs位点存在高多态性,其中5个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呈强连锁状态(D'=1,r2=1).关联分析结果显示,rs73399071位点与F2资源群不同阶段体重(BW)、胫长(SL)、胫围(SG)、体斜长(BSL)等17个生长性状指标显著相关(P<0.05),与全净膛重(EW)、半净膛重(SEW)、屠体重(CW)、胸肌重(BMW)等10个屠体性状指标显著相关(P<0.05),与肉质性状的关联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胆碱酯酶(ChE)显著相关(P<0.05),CC基因型个体的大部分性状表型均值高于GG基因型个体;单倍型组合分析显示不同阶段CCTTCCTTCC组合个体的体重均高于其他单倍型组合个体.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鸡FGF6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参考,筛选到FGF6基因存在5个与固始鸡-安卡鸡F2资源群体重、体尺、屠体性状和血液生化指标显著关联的SNPs位点,为鸡育种提供候选的分子标记,为地方鸡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新的思路.

    FGF6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连锁不平衡分析单倍型经济性状关联分析

    绵羊MYL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组织表达分析

    杨杨余乾刘昱成杨华...
    1551-1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MYL)基因家族在绵羊中的分子进化关系及表达变化,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绵羊MYL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系统分析.各选取了 3只军垦白肉羊、新疆细毛羊和湖羊成年公羊各组织样品,采用qRT-PCR方法验证家族成员MYL1、MYL6B和MYLPF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2个MYL基因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编码由147~211氨基酸组成的亲水性蛋白质,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根据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和基序分布等特征,可以将这些基因家族成员分为3个组.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MYL2和MYL10、MYL2和MYLPF存在片段复制,且这些片段受到较强的选择压力.蛋白互作网络显示MYH10与绵羊MYL家族成员均存在互作关系.MYLs的组织表达模式差异较大,其中MYL1、MYL2、MYL6B和MYLPF在骨骼肌组织中高水平表达.基因克隆测序结果显示,扩增得到目的基因的CDS全长,qRT-PCR结果表明,MYL1、MYL6B和MYLPF在军垦白肉羊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00 1),并且在军垦白肉羊骨骼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湖羊和细毛羊(P<0.000 1).以上结果为深入研究绵羊MYL基因家族的功能以及优化绵羊肉用性能提供了线索.

    绵羊MYL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

    固原黄牛不同部位肌肉组织代谢组学分析

    王中波刘爽贺丽霞冯雪...
    1565-1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与固原黄牛肉风味形成相关的关键代谢物、代谢途径和酶,为深入解析固原黄牛肉肉品组成提高肉品质量奠定基础.本研究选用同一生长条件下,24月龄的6头健康雄性固原黄牛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眼肉、肩肉和臀肉3个组进行代谢物分析鉴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对筛选结果进行富集分析.随后,利用FELLA分析调控不饱和脂肪酸合成代谢相关的途径以及潜在的关键代谢物,同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WGCNA分析.代谢物分析结果显示,固原黄牛眼肉、肩肉和臀肉3个组共鉴定出689个代谢物,其中脂质和类脂分子占比32.08%,脂肪酸类代谢物49种,聚类分析肩肉组和臀肉组样本聚为一类,眼肉组样本单独为一类.N6,N6,N6-三甲基-L-赖氨酸(N6,N6,N6-trimethyl-L-lysine)和麦芽三糖(maltotriose)是眼肉、肩肉和臀肉组与组之间共同的差异代谢物,二者含量均在眼肉最高.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嘌呤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代谢通路.通过WGCNA分析筛选出与3个肌肉部位相关的模块,并鉴定出了各模块中的关键代谢物.本研究通过对固原黄牛不同部位肌肉组织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鉴定到与肉品质差异和风味形成相关的10种关键代谢物和17种关键酶,为今后探究固原黄牛肉风味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其他肉牛的品质性状育种提供参考.

    固原黄牛非靶向代谢组学风味不饱和脂肪酸分子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