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后生素调控动物肠道健康的作用机制及应用进展

    张吉贤范定坤付域泽焦帅...
    1926-1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生素是指由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无生命的微生物和/或菌体成分/代谢物组成的制剂.有效的后生素,必须包含无生命的微生物细胞或菌体成分,且菌体成分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脂磷壁酸、脂多糖、细胞外囊泡、菌毛和细胞表层蛋白等.本文从后生素调节肠道菌群、增强肠道屏障功能、调节免疫反应、调节机体代谢和调节神经传导等五个方面的益生功能综述其作用机制,并总结了乳杆菌源、酵母源等不同来源的后生素在动物中的应用,以期为后生素后续的分类、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后生素作用机制肠道健康免疫动物

    大白猪生长、繁殖和体尺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康佳威黄宣凯王志鹏张爱珍...
    1936-1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对法系大白猪生长、繁殖和体尺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为育种实践中目标性状选择及指数模型权重系数设定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收集了黑龙江某原种猪场2020-2023年法系大白猪生长性状信息8 751条,繁殖性状信息12 762条,体尺性状信息7 407条.使用DMU软件,基于动物模型估计法系大白猪生长性状达100 kg体重日龄(D100)、100 kg日增重(DG100)、100 kg体重活体背膘厚(BF100)、100 kg体重眼肌面积(LMA100);繁殖性状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健仔数(NHB)、初生窝重(LBW);体尺性状体长(BL)、体高(BH)、管围(CBC)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大白猪生长性状(D100、DG100、BF100、LMA100)遗传力分别为0.232、0.220、0.334、0.390,均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繁殖性状(TNB、NBA、NHB、LBW)遗传力分别为0.081、0.065、0.060、0.090,均属于低遗传力性状;体尺性状(BL、BH、CBC)遗传力分别为0.677、0.877、0.227,BL、BH属于高遗传力性状,CBC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大白猪生长性状D100与DG100之间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分别为-0.999、-0.994,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繁殖性状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呈正相关,NBA与NHB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最高,分别为0.995和0.977.体尺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分别在-0.345~0.246和-0.057~0.125,BL与BH之间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均为负相关,且表型相关程度不高.以上结果表明,在育种实践中需要针对上述生长性状、繁殖性状和体尺性状遗传参数的不同特点,制定合理的育种方案,本研究估计的大白猪群体遗传参数,可以作为制定育种方案的依据,提高育种工作效率.

    大白猪生长性状繁殖性状体尺性状遗传参数

    利用GWAS和DNA甲基化共定位鉴定猪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

    崔晟頔王凯赵真坚陈栋...
    1945-1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肉质性状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使用基于基因型填充的测序数据进行了GWAS分析并与之前的发表的EWAS结果进行共定位分析.该研究发现了515个全基因组水平显著的SNPs位点和4 134个达建议显著阈值的SNPs位点,这些位点共涉及406个基因,其中包括26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最终确定了6个可能与肉质性状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同时,与EWAS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有12个显著的CpG位点与显著SNP位点存在重叠.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为改善猪肉品质的育种工作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SNPs肉质性状

    藏猪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多态性及其表达与免疫性状的关联分析

    孙雯莉王浩奇泽里磋高雨樊...
    1958-1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约克夏猪为对照,旨在分析藏猪和约克夏猪的血液生理指标和免疫相关器官组织表达谱方面的差异,结合藏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在LPS刺激下,促炎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情况,探究IL-1β、IL-6及TNF-α对藏猪免疫性状的影响.试验选择180日龄的藏猪和约克夏猪各40头按品种分为两个试验组,采集新鲜血液用于检测血液生理指标;采集猪外周淋巴血用于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随机选取藏猪和约克夏猪各8头按品种分为两个试验组,前腔静脉采集新鲜血液、屠宰后采集黄豆样大小的肝脏、脾脏、下颌淋巴结组织Trizol法提取RNA.每个个体样品设置3个重复,借助RT-qPCR和一代测序技术检测IL-1β、IL-6、TNF-α基因表达情况和基因多态性.设置4组浓度的LPS(0、1、10、100μg·mL-1),每组设置3个重复去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于0、24、36、48、72 h收集细胞,用RT-qPCR检测促炎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藏猪的WBC、RBC、HGB、HCT和PLT水平极显著高于约克夏猪(P<0.01),同时,平均MCV和PCT也在藏猪中显著高于约克夏猪(P<0.05).2)RT-qPCR结果表明,在藏猪的血液、脾脏和肝脏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基因的mRNA表达量也均显著高于约克夏猪(P<0.01);在藏猪的下颌淋巴结中,IL-1β和TNF-α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约克夏猪(P<0.05),IL-6基因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约克夏猪(P<0.01).3)SNP位点筛选结果发现,在IL-1β基因3'侧翼区存在5个突变位点,其中G690T、C1383 G、C1480T、A1497G位点在藏猪和约克夏猪群体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C1454T位点在藏猪和约克夏猪群体存在显著差异(P<0.05);IL-6基因3'侧翼区存在1个有义突变位点C265T,两品种间呈显著差异(P<0.05),在5'侧翼区存在1个有义突变位点A-72G,两品种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TNF-α基因在5'侧翼区存在1个有义突变位点,但两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4)不同浓度LPS刺激藏猪外周血淋巴细胞试验结果表明,10 μg·mL-1浓度的LPS对藏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效应最为显著.在1、10 μg·mL-1浓度LPS刺激下,IL-1β基因作出较明显应答,在100μg·mL-1浓度LPS刺激下,IL-6基因作出较强应答.综上所述,和约克夏猪相比,藏猪在血液生理指标、免疫组织器官中促炎因子表达以及基因多态性方面表现出更强的抗病能力.其中IL-6基因的A-72G位点可能与免疫性和抗病能力密切相关.在藏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试验中,IL-1β和IL-6基因对LPS的显著应答突显了它们在免疫调控中的关键作用.

    藏猪LPS促炎因子血液生理指标SNP

    不同出生季节对天津地区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陈丽丽赵康夏敏芦娜...
    1970-1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出生季节对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影响.本研究收集筛选天津市2020-2023年5个牧场9 515头奶牛的128 346条DHI测定记录,包括出生日期、胎次、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305天产奶量等数据,运用SPSS22.0软件中的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不同出生季节、不同胎次、不同场、出生年份等效应对泌乳性能的影响;使用wood模型拟合不同出生季节不同胎次的泌乳曲线,以出生季节为自变量,以泌乳曲线拟合所得参数计算二级参数:泌乳高峰日、高峰产奶量、泌乳持续力为因变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出生季节对各胎次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不同出生季节、不同胎次、出生季节×胎次互作对泌乳性能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冬季出生牛只1胎及2胎时日产奶量较其它季节出生牛只高,差异显著(P<0.05);夏季出生牛只不同胎次时平均乳脂率及平均乳蛋白率较其它季节出生牛只高,2胎、3胎及以上时差异显著(P<0.05);冬季出生牛只1胎次时305天产奶量和成年当量显著高于其它季节出生牛只(P<0.05),秋季出生牛只2胎次及3胎次时305天产奶量和成年当量显著高于其它季节相应胎次牛只(P<0.05);秋季出牛只不同胎次时泌乳高峰日到来最早,秋季出牛只2胎、3胎及以上牛只高峰奶量最高.天津地区荷斯坦牛出生季节、胎次、出生场及出生季节×胎次互作效应对泌乳性能均有极显著影响;秋季出生牛只2、3胎次时305天产奶量最高、泌乳高峰到来最早、高峰奶量最高.

    荷斯坦牛出生季节胎次泌乳性能泌乳曲线

    基于转录组测序研究绿光影响鹅胚心脏早期发育的候选基因

    陈哲曲小露郭彬彬孙雪峰...
    1978-1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通过分析鹅胚心脏在绿光光照刺激下的基因表达差异,挖掘心脏发育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将512枚鹅种蛋,随机均分在正常黑暗孵化以及补充绿光的两台孵化机中,每台孵化机内放置4层(64枚·层-1),绿光孵化机提供15 min开灯和15 min关灯的间歇光照.在孵化第13、16、20、24、28和30天时,每组随机挑选种蛋8枚,称取胚胎重量,分离胚胎心脏组织并称重;采集孵化第13天的胚胎心脏组织(每组各3),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鉴定与绿光促进心脏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并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验证测序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绿光显著提高16和30胚龄胚重比例(胚胎重/入孵蛋重×100)(P<0.05),以及13和16胚龄心脏指数(心脏重/胚胎重×100)(P<0.05).心脏转录组测序分析共筛选出1 643个DEGs.随机选择7个DEGs进行RT-qPCR验证,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功能富集分析表明,DEGs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等通路,最终筛选出GATA4、GATA5、Smad4和GHR这4个候选基因.对它们在不同胚龄阶段心脏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进行分析,其表达模式进一步表明了其在绿光调控心脏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发现,鹅蛋孵化期绿光处理促进了胚胎和心脏发育,进一步通过心脏组织转录组数据分析,鉴定到了4个鹅胚心脏发育候选基因GATA4、GATA5、Smad4和GHR,为鹅胚心脏组织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线索,并为绿光应用于鹅种蛋孵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绿光孵化心脏转录组GATA4

    保种场涪陵水牛及西南地区水牛品种间遗传结构与ROH分析

    屠芸曾雅楠张蒸豪洪瑞...
    1989-1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对保种场涪陵水牛及西南地区其他沼泽型水牛品种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和连续纯合片段(ROH)分析,为涪陵水牛保种与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保种场26头涪陵水牛以及1头杂交水牛(FM_HY)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从NCBI下载了68头西南地区沼泽型水牛和7头河流型水牛的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基于所有的基因组数据获得的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进行遗传结构、ROH以及近交系数的分析.全基因组重测序结果显示,涪陵水牛平均测序深度为10×,质量控制后共鉴定出14 326 437个SNPs.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显示,保种场内涪陵水牛与毗邻区域的宜宾水牛、贵州水牛、贵州白水牛、盐津水牛间具有明显的遗传结构差异,德宏水牛和滇东南水牛与上述5个品种区别均明显;当分群数量为K=6时,涪陵水牛可划分为2个类群,与毗邻区域水牛品种相比具有一类独特的群体结构.涪陵水牛、宜宾水牛、贵州水牛这3个品种间共检测到2 722个ROHs,其中涪陵水牛检测到1 593个ROHs,且1~2 Mb的短ROH片段占比达78.15%;仅在涪陵水牛群体中检测到8个大于16 Mb的长ROH片段,最长为24.56 Mb.基于ROH计算的保种场涪陵水牛平均近交系数为0.056 8,其中7头个体近交系数较高(0.062 5~0.125 0);贵州水牛和宜宾水牛的平均近交系数分别为0.034 6和0.041 0.综上,涪陵水牛保种群可分为2个类群,与毗邻区域水牛品种相比具有一类独特的群体结构;保种场内7头涪陵水牛个体存在近交风险,迫切需要加强涪陵水牛的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

    涪陵水牛群体遗传结构SNPROH近交系数

    细胞松弛素B改善冷冻引起的猪卵母细胞皮质颗粒迁移障碍

    李婉君徐皆欢何孟纤孔钰婷...
    1999-20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揭示冷冻后的猪GV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细胞骨架与皮质颗粒迁移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所采集猪卵巢样品来自上海市嘉定区五丰上食屠宰场的健康经产母猪,每次采样选用体重70~90 kg、生产性能良好的浦东白母猪300头左右采取卵巢样品,采集卵巢数量120~150枚·次-1,挑选胞质分布均匀且紧密的GV期卵母细胞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组至少30枚细胞,利用细胞骨架稳定剂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CB)冻前处理猪GV期卵母细胞,冷冻解冻后经体外成熟培养,检测卵母细胞存活率、各时间点微丝与皮质颗粒荧光共定位情况、卵丘扩散程度、第一极体排出率、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和发育能力等指标.结果显示,冷冻前用CB处理可有效提高GV期卵母细胞解冻后存活率(44.11%vs.27.91%,P<0.01).在新鲜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可观察到皮质颗粒与微丝存在共迁移.冷冻会引起皮质颗粒-微丝迁移异常,而冷冻前CB的添加会缓解冷冻引起的迁移障碍,表现为CB处理组的微丝与皮质颗粒均成功迁移至质膜的比例更高,迁移均匀分布于质膜效果更好.冷冻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CB预处理的第一极体排出率((26.79±2.37)%vs.(8.13±0.30)%,P<0.01)、GSH 水平(23.12±2.65vs.7.27±0.79,P<0.01)和孤雌激活后的卵裂率((20.91±2.84)%vs.(5.64±0.37)%,P<0.01)与囊胚率((5.00±0.03)%vs.(0.41±0.01)%,P<0.05)均有显著提高.本研究表明,微丝细胞骨架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胞内皮质颗粒由内部向质膜迁移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且两者存在一定共定位关系,通过冻前添加CB孵育可有效影响细胞微丝骨架与皮质颗粒的迁移程度,减轻了冷冻引起的细胞骨架异常分布,缓解了由冷冻引起的皮质颗粒-微丝迁移障碍,进而提升细胞抗冻能力,表现为促进胞质成熟的同时,提高了冷冻卵母细胞存活率、核成熟率与胚胎体外发育潜能.

    皮质颗粒微丝玻璃化冷冻猪卵母细胞

    线粒体tRNA-Lys(T7719G)基因变异影响绵羊颗粒细胞凋亡生理机制研究

    吕世琪周荣艳田树军陈晓勇...
    2011-2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团队前期研究发现小尾寒羊线粒体tRNA-Lys基因(T7719G)变异与产羔数显著相关,并降低了颗粒细胞凋亡率,为此,开展了该变异影响颗粒细胞凋亡生理机制的研究.本研究选取G、T基因型绵羊各3只,屠宰后取卵巢组织培养颗粒细胞,颗粒细胞生理指标检测试验分为两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检测线粒体基因组拷贝数,线粒体呼吸酶复合物Ⅰ、复合物Ⅱ、复合物Ⅲ、复合物Ⅳ、复合物Ⅴ活性,线粒体耗氧量和胞外产酸能力、ROS产量、ATP水平和膜电位,以及tRNA-Lys总量和氨酰化水平,13个mtDNA编码多肽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G基因型颗粒细胞线粒体拷贝数与T基因型差异极显著(P<0.01),为T基因型的1.78倍.G基因型细胞线粒体复合物Ⅲ活性是T型细胞的1.25倍(P<0.05),表明G基因型细胞氧化呼吸功能增强.G基因型颗粒细胞线粒体耗氧量、ATP偶联耗氧量比T基因型细胞分别提高了6.84%(P<0.05)和15.46%(P<0.01),G基因型细胞糖酵解能力显著降低(P<0.01),活性氧含量水平显著降低了34%,ATP含量明显上升,为T基因型的1.25倍(P<0.05),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上升,为T基因型的1.24倍(P<0.01);G基因型细胞tRNA-Lys总量显著提高50%(P<0.01),氨酰化tRNA-Lys比例较T型细胞提高33.4%(P<0.01).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的13个多肽(ND1、ND2、ND3、ND4、ND4L、ND5、ND6、CtyB、COⅠ、COⅡ、COⅢ、ATP6、ATP8)表达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初步解析了线粒体tRNA-Lys(T7719G)变异影响绵羊颗粒细胞凋亡的生理机制,即tRNA-Lys(T7719G)变异影响tRNA-Lys稳态和氨酰化水平,影响mtDNA编码的多肽翻译效率,同时引起拷贝数、ATP水平、ROS含量和部分酶活性变化,进而改变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和细胞凋亡.

    线粒体tRNA-Lys基因颗粒细胞生理功能

    雄激素受体抑制剂恩杂鲁胺对山羊卵泡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董书餐毛帅翔伍翠莹李耀坤...
    2022-2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通过使用恩杂鲁胺探究雄激素受体(AR)对山羊卵泡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对山羊卵泡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然后利用显微镜观察和CCK8探究颗粒细胞的恩杂鲁胺适合培养浓度;之后将试验分为3个组,即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阴性对照组(DMSO处理)和试验组(恩杂鲁胺处理),每个组均设置3个重复;然后利用EDU检测颗粒细胞的增殖情况,使用Caspase3活性与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颗粒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R抑制剂恩杂鲁胺能够显著地抑制颗粒细胞的增殖和降低颗粒细胞中CCND1、PCNA和MKI67基因的mRNA水平,并且还能够显著抑制CCND1、PCNA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此外,恩杂鲁胺还能够促进山羊卵泡颗粒细胞的凋亡,显著提高山羊卵泡颗粒细胞中BAX和BCL2的mRNA水平,但不影响BAX和BCL2的蛋白表达,另外恩杂鲁胺虽然没有影响CASP3基因的mRNA水平但能够提高Caspase 3的活性.这些结果表明,恩杂鲁胺抑制AR活性后能够影响颗粒细胞中β-catenin、PCNA、CCND1、Caspase 3等的表达,参与调控颗粒细胞的增殖凋亡.

    山羊颗粒细胞AR恩杂鲁胺增殖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