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NQ的一种衍生物对LPS体外诱导的牛卵巢卵泡颗粒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杨小峰秦小伟吕丽华
    2032-2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采用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提取物2-甲氧基-1,4-萘醌(MNQ)的衍生物D19消除体外暴露于脂多糖(LPS)中牛卵巢卵泡颗粒细胞(GCs)的炎症反应,并缓减由LPS引起的卵泡GCs功能性紊乱.本研究采集性成熟且健康的荷斯坦牛卵巢组织,分离并培养卵泡GCs.MTT法测定D19和LPS对卵泡GCs存活率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对照组、LPS处理组和D19联合LPS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qRT-PCR测定炎性因子和类固醇合成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TEM观察D19对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ELISA检测培养液上清中雌二醇(E2)和孕酮(P4)的含量.结果表明,D19对卵泡GCs作用12 h的最大安全浓度为64μmol·L-1.LPS浓度为10μg·mL-1时,作用12 h对卵泡GCs存活率影响不大,但炎性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D19+L组与LPS组比较炎性因子的相对表达量却显著降低(P<0.01).通过TEM观察表明D19对LPS引起的细胞器结构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ELISA结果表明,LPS处理后培养液中E2和P4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qRT-PCR检测到类固醇合成相关基因CYP19A1、CYP11A1、3β-HSD和STAR的相对表达量也显著降低(P<0.01).但D19联合LPS处理后,E2和P,分泌量以及类固醇合成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比LPS组显著升高(P<0.01).本研究证明MNQ的衍生物D19具有消除LPS体外诱导卵泡GCs炎症反应的功能,并能一定程度缓减LPS导致的卵泡GCs功能性紊乱.

    MNQD19LPSGCs炎症反应

    饲粮添加赖氨酸对肉牛粪便发酵参数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

    龙唐晖詹彦波廖观香陈新锋...
    2042-2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赖氨酸对肉牛粪便发酵参数、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4头健康、体重相近的锦江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2头,采用有重复的2×2拉丁方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组饲喂基础饲粮+0.20%赖氨酸.试验期30 d,分2期进行,每期前10 d为适应期,后5 d为采样期.采集粪便样品进行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多样性及菌群结构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1)饲粮添加赖氨酸显著提高了粪便中异丁酸、异戊酸和支链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P<0.05);2)饲粮添加赖氨酸对粪便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3)物种注释发现,饲粮添加赖氨酸显著提高了粪便中毛螺菌科NK4A136群(Lachnospiraceae NK4A136 group)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Christensenellaceae R-7 group)的相对丰度(P<0.05);4)主坐标分析(PCoA)和相似性分析(ANOSIM)均显示,添加赖氨酸对粪便微生物群落结构无显著影响.综上,饲粮中添加0.20%赖氨酸可以提高锦江牛粪便中异丁酸、异戊酸和支链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同时改变毛螺菌科NK4A136群和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的相对丰度,但对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无显著影响.

    赖氨酸粪便发酵参数微生物多样性菌群结构

    牛冠状病毒S1蛋白的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黄金李思远毛立蔡旭航...
    2050-2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一种检测牛冠状病毒(BCoV)的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BCoV的S1蛋白,并作为包被抗原,建立BCoV的S1蛋白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S1蛋白大小约100 ku,可表达于昆虫High5细胞培养基上清,经Western blot鉴定S1蛋白抗原性良好;经反应条件优化,确定抗原包被浓度为0.125 μg·mL-1,血清稀释度为1∶200;采用1%明胶,于37 ℃封闭3 h;血清样品于37 ℃孵育30 min;酶标二抗的稀释度1∶25 000,37 ℃孵育45 min;37 ℃避光显色13 min;临界值为0.297;经检验,该方法特异性良好;批间及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0%.当临界值为OD450 nm为0.297时,若以IFA为标准,ELISA的敏感性为96.88%(31/32),特异性为87.50%(7/8),与IFA具有很强的一致性(κ=0.844,P<0.01);若以中和试验为标准,ELISA的敏感性为100.00%(31/31),特异性为88.89%(8/9),与血清中和试验具有很强的一致性(κ=0.925,P<0.01).采用该方法对303份牛血清进行检测,BCoV阳性率为74.91%.由此说明,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BCoV的血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并可以应用于替代中和试验检测BCoV免疫后抗体水平.

    牛冠状病毒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S1蛋白间接ELISA

    猪圆环病毒3型Rep蛋白的原核表达及酶活性分析

    韩阳关帅印李振周赛赛...
    2061-2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Rep蛋白对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的复制具有重要作用.为分析PCV3 Rep蛋白的核酸内切酶活性、ATPase活性和解旋酶活性,作者使用镍亲和层析法纯化相应的重组蛋白,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Rep蛋白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并探究Rep蛋白关键活性位点.结果表明,Rep蛋白在体外具有核酸内切酶活性、ATPase活性和解旋酶活性.当蛋白浓度为1.6 μmol·L-1,Mg2+浓度为1.0 mmol·L-1,37 ℃反应75 min时其ATPase活性达到最佳.当蛋白浓度为7μmol·L-1,Mg2+浓度为12.5 mmol·L-1,37 ℃反应60 min时其解旋酶活性达到最佳.Y89为Rep蛋白核酸内切酶活性的关键位点,K173、D210、N250为ATPase活性和解旋酶活性的关键位点.本研究建立了PCV3 Rep蛋白酶活性分析的方法,初步揭示了该蛋白的主要功能位点,为Rep蛋白的功能研究以及基于Rep蛋白活性的抗病毒药物研究奠定了基础.

    猪圆环病毒3Rep蛋白核酸内切酶活性ATPase活性解旋酶活性

    PCV4 Cap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宋晓晴邓瑞德李欣李姣...
    2072-2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建立一种猪圆环病毒4(porcine circovirus type 4,PCV4)Cap蛋白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对猪群中PCV4抗体进行检测,并与以往的关于PCV4血清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更全面地了解PCV4在猪群中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PCV4 Cap蛋白,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基于PCV4 Cap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采用建立的ELISA方法对中国18个省份的不同阶段的2 298份猪血清样本进行检测,以调查中国猪群中PCV4的血清学流行情况.同时将Cap-ELISA检测方法与之前建立的Rep-ELISA进行对比,平行检测845份血清样本.结果显示,在18个省份中,17个省的血清样本中检测到PCV4抗体.PCV4总血清阳性率为34.94%,母猪和育肥猪阳性率分别为59.95%和31.64%,仔猪阳性率为21.14%,保育猪中检出的阳性率最低,为4.20%.两种方法共同检测845份血清样本,符合率为82.84%,其中Cap-ELISA检测总阳性率为31.83%,Rep-ELISA检测总阳性率为35.03%.研究表明,PCV4在中国广泛传播,不同年龄阶段的猪只均能感染.Cap-ELISA和Rep-ELISA两种方法一致性高,从抗体消长规律来分析,两种方法都说明猪群感染PCV4主要在育肥猪和母猪阶段.本研究提供了中国PCV4的最新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和PCV4在不同阶段猪群中的感染情况,进一步证实了PCV4在我国猪群中有一定的感染率,其危害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关注.

    猪圆环病毒4原核表达间接ELISA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基于Nanopore测序技术的非洲猪瘟病毒全基因组测序方法建立

    周扬吴炜姿曹伟胜王福广...
    2080-2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疫病,近年来给我国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沉重打击.ASFV庞大的基因组导致人们难以及时掌握流行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本研究旨在利用Nanopore三代测序技术建立一种简便可靠的ASFV全基因组测序方法.设计覆盖ASFV全基因组的31对引物并分为4个引物池对样本进行扩增,通过Nanopore测序技术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进一步优化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最终成功建立了ASFV全基因组测序方法.应用该方法成功从某环境拭子样本中获取一株全长为189 416 bp的ASFV全基因组测序.经一代测序验证表明,在B646L、EP402R、E183L、MGF_360-12L、MGF 505-3R和I177L等关键基因及部分变异位点上,本方法结果与一代测序结果一致性100%;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本方法结果与二代测序结果一致性为99.94%.此外,在这项研究中,采用Nanopore测序技术发现了NP1450L基因与NP419L基因间区存在56 bp的重复序列插入(通过一代测序技术进行了验证),但是二代测序未能发现这一显著的变异特征.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基于Nanopore技术的ASFV全基因组测序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简便性和可靠性,为当前ASF的防控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

    Nanopore测序非洲猪瘟病毒生物信息学分析

    不同猪源受体菌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保护性抗原S1诱导免疫应答的比较研究

    马茹梦赵玉梁马明爽国桂海...
    2090-2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比较猪源副干酪乳酪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罗伊氏黏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作为口服疫苗载体,表达外源蛋白刺激仔猪产生免疫能力的强弱,以期选取合适乳酸菌作为受体菌载体.本研究首先体外鉴定表达PEDV S1蛋白的重组猪源副干酪乳酪杆菌(pPG-T7g10-S1/L.paracasei 27-2)、猪源罗伊氏黏液乳杆菌(pPG-T7g10-S1/L.reuteri J 31)、猪源约氏乳酸杆菌(pPG-T7g10-S1/L.johnsonii 6332)的耐酸耐胆盐能力,考察3株重组菌的抗逆性.结果表明,3株重组菌均能够耐受酸和胆盐环境,且与其野生型菌株没有显著差异.接下来为比较3株重组菌的免疫效果,口服免疫初生仔猪后,利用间接ELISA和中和试验检测仔猪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及其中和活性;并测定免疫后仔猪血清和肠黏膜中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口服免疫后,与对照组相比,3株免疫组仔猪血清IgG抗体和鼻拭子、肛拭子、肠黏液中SIgA抗体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可持续至第28天左右,其中pPG-T7g10-S1/L.paracasei 27-2组诱导产生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免疫组(P<0.05);仔猪产生特异性的IgG和SIgA对PEDV均具有中和活性.仔猪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10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但3株重组菌组间细胞因子水平未见明显差异;仔猪空肠黏膜中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5、IL-6、IL-17、IL-21、TGF-β、APRIL和BAL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升高,且 pPG-T7g10-S1/L.paracasei 27-2 组 IL-4、IL-5、IL-6、TGF-β、IL-17、IL-21 和 BALL 相比其他组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分别将质粒组成型表达PEDV主要保护性抗原S1的重组猪源副干酪乳酪杆菌、猪源罗伊氏黏液乳杆菌和猪源约氏乳酸杆菌口服免疫仔猪,结果显示能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PEDV的黏膜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且相较于其他2株重组菌,重组猪源副干酪乳酪杆菌pPG-T7g10-S1/L.paracasei 27-2的口服免疫效果最好.该试验结果为构建更为有效的乳酸菌口服疫苗提供了科学数据.

    猪流行性腹泻S1蛋白副干酪乳酪杆菌罗伊氏黏液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口服疫苗免疫分析

    C8orf4基因编码蛋白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体外复制的抑制效应

    徐红商红旗张雪钱嘉莉...
    210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C8orf4,也称为甲状腺癌1(thyroid carcinoma 1,TC1),最初是从甲状腺癌及其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克隆而来,在脊椎动物中普遍表达,具有跨物种的序列保守性.研究表明,C8orf4在肿瘤中高表达,参与各种癌细胞间信息通讯,是一种与癌症和炎症有关的新型调节因子,并通过调节NF-κB的转录增强炎症反应,但对病毒的影响知之甚少.为研究C8orf4编码蛋白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复制的影响,将PEDV接种于Vero细胞,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时间点PEDV对C8orf4表达的影响;设计并合成表达C8orf4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8orf44-His和特异性siRNA,通过过表达和抑制C8orf4表达,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8orf4对PEDV复制的影响;进一步,通过过表达C8orf4编码蛋白,明确C8orf4编码蛋白对PEDV复制周期各阶段的增殖变化.随着PEDV感染时间的增长,细胞中C8orf4表达呈上升趋势;过表达C8orf4显著抑制PEDV复制,而干扰C8orf4表达促进PEDV复制,并且C8orf4编码蛋白主要作用于PEDV复制周期的生物合成阶段.本研究表明C8orf4编码蛋白具有抑制PEDV复制的作用,为C8orf4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为抗PEDV复制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C8orf4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病毒复制

    三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优势流行毒株全基因组分析及其致病性

    熊挺何献铭赵希雅庄婷婷...
    2109-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调查研究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流行及优势毒株致病特性,本研究对实验室分离的IBV毒株进行了遗传演化研究和致病性研究,旨在了解我国当下IBV流行毒株基因型、生物学特性以及为新疫苗的研制提供借鉴参考.首先对56株IBV分离毒株S1全长核苷酸序列进行遗传演化分析,从中挑选了MH20、KC和JS963株优势基因型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然后选取毒力较强的JS96毒株进行了SPF鸡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GI-19是我国主要流行毒株,占比约53.57%,同时变异毒不断涌现,GVI(新基因型)明显的流行增多.3株优势基因型分离毒株的全长基因组与QX-like毒株相似性最高,达到97%以上,但与国内外疫苗株、经典毒株的相似性低,仅为77%左右.抗原表位分析同样表明了分离株与疫苗毒株、经典毒株的B细胞抗原表位数量和序列都存在差异.3株分离毒株均可导致SPF鸡胚矮化和致死,其中JS96对1日龄SPF鸡的致病率高于15日龄SPF鸡,1日龄SPF鸡100%死亡率,15日龄SPF鸡出现生长显著迟缓和个别鸡症状明显,发病鸡剖检均可见"花斑肾".本研究表明,QX-like基因型IBV毒株是现下IBV的主要流行毒株,对低日龄鸡致病性强,易发生基因重组,与疫苗毒株、经典毒株S蛋白相似性低,适配性较差,急需选择合适疫苗及研发新型疫苗,才能控制当下IBV疫病流行,减少养禽业的损失.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基因测序演化与相似性分析致病性

    共表达膜结合型与可溶性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重组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评价

    吕亚迪杨洁谢文婷徐婷...
    212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构建能高效稳定表达H9N2 AIV的HA蛋白的重组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有望开发抗新城疫和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二联疫苗,为控制H9N2 AIV和NDV提供新的防御思路,对NDV疫苗载体的构建和优化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利用反向遗传技术,以rDHN3-mF为骨架,在病毒基因组的P和M之间的非编码区插入全长膜结合HA和另外一个带有截短跨膜结构域的可溶性HA蛋白,获得了能高效稳定表达H9N2 AIV的HA蛋白的基因Ⅶ型NDV减毒株重组病毒rDHN3mF-HA和rDHN3mF-2HA.通过鸡胚接种、Western blot、血凝效价(H A)及平均鸡胚致死时间(MDT)等试验来检测重组病毒的稳定性以及生物学特性,将重组病毒以106 EID50.只 剂量免疫7日龄SPF鸡并测定血凝抑制(HI)抗体,在免疫后28 d对各组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重组病毒在鸡胚中连续传至十五代后HA基因无突变发生;Western blot证明重组病毒可稳定高效地表达特异性的HA蛋白;重组病毒的生长曲线说明了重组病毒与亲本毒株具有相似的复制特性和低毒力特征;重组病毒免疫组的SPF鸡均能产生针对NDV或者H9N2 AIV的特异性HI抗体;攻毒保护试验结果:重组病毒均能对攻毒后的鸡产生100%保护效果;喉、肛拭子检测结果说明重组病毒可显著减少NDV与H9N2 AIV的体外排毒;气管与肺qPCR检测结果显示攻毒后3 d,rDHN3mF-2HA较rDHN3mF-HA更显著地降低了脏器中H9N2 AIV含量.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共表达膜结合型与可溶性H9N2亚型禽流感HA蛋白的基因Ⅶ型重组NDV,为H9N2 AIV和NDV的一种新型重组基因工程二联活载体疫苗的研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新城疫病毒免疫原性载体疫苗免疫保护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