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DNA甲基化调控牛AQP1基因的胎盘特异性印记

    刘晓倩靳兰杰董艳秋李冬杰...
    2181-2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牛AQP1 (aquaporin 1)基因在不同组织及胎盘中的印记状态,以及DNA甲基化修饰在印记中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采用基于SNP的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32头健康雌性成年荷斯坦奶牛心组织及15个自然分娩后的胎盘试验样本进行检测,确定了5头杂合子个体牛和3个杂合子胎盘,对其组织(心、肝、脾、肺、肾、肌肉和脂肪)和胎盘进行AQP1等位基因表达分析及印记状态分析,利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分析AQP1基因位于启动子和第一个外显子区的CpG岛在牛心、肝组织、2个胎盘和对应精子中的DNA甲基化状态.结果 发现,在杂合子牛被检测的7个组织中,AQP1基因呈现双等位基因表达;而在胎盘中,AQP1基因为单等位基因表达.通过分析杂合子胎盘对应的亲本基因型,发现AQP1基因为母源等位基因表达,即父源印记.进一步比较分析AQP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在牛组织、胎盘及对应精子中的甲基化状态,在双等位基因表达的心脏、肝脏组织中,该区域未发现差异甲基化区(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s,DMR);而在单等位基因表达的胎盘中,存在差异甲基化区,同时父源等位基因精子中为重甲基化状态.以上结果说明,牛AQP1基因为胎盘特异性单等位基因表达的父源印记基因,且AQP1基因位于启动子和第一个外显子区的CpG岛甲基化修饰参与调控牛胎盘的印记表达;在被检测的组织中为双等位基因表达.

    水通道蛋白1(AQP1)基因印记状态DNA甲基化

    高压均质鸡蛋卵黄对猪冷冻精子凋亡的影响

    汪俊跃戴建军张树山孙玲伟...
    2190-2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高压均质鸡蛋卵黄对猪冷冻精子凋亡的影响,本试验采集5头健康状态良好的杜洛克公猪精液,以普通鸡蛋卵黄+Tris柠檬酸葡萄糖(TCG)冷冻基础稀释液为对照组,以添加高压均质处理的鸡蛋卵黄+Tris柠檬酸-葡萄糖(TCG)冷冻基础稀释液为试验组;精液冷冻-解冻后观察精子活力、DNA完整性、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细胞凋亡率、多种Caspase活性;同时利用qRT-PCR检测相关凋亡功能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表明,经高压均质处理后,猪精子冻后活力、活率和顶体完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为87.64%、87.14%和66.61%,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58%、5.82%和12.48%;线粒体膜电位和DNA完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为0.74和61.76%;精子凋亡水平显著减少(P<0.05),为37.74%;试验组的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活性为17.15、11.19和15.18,较对照组分别减少了6.17、2.18和3.51 (P<0.05);对照组的Bax、TNF-a、Cas pase-9基因表达均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Bcl-2基因表达量较试验组降低(P>0.05).综上,高压均质鸡蛋卵黄能提高猪精子冻后质量,促进线粒体功能完整性、降低精子细胞早期凋亡水平和细胞内Caspase活性,同时降低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

    高压均质鸡蛋卵黄精子冷冻细胞凋亡

    甜叶菊绿原酸增强大肠杆菌感染蛋雏鸡免疫力研究

    卓春柳王方方钟翠红王斌...
    2200-2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评价甜叶菊绿原酸增强人工腹气囊感染大肠杆菌O78蛋雏鸡免疫力的作用效果,为功能性抗生素替代品研发提供基础参数支持.本试验随机将1日龄、体重无显著差异的健康海兰蛋鸡360只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C)、大肠杆菌O78处理组(EC0)、1.0g·L-1杜仲素+大肠杆菌O78处理组(ED1)、1.0g·L-1甜叶菊绿原酸+大肠杆菌O78处理组(EC1)、2.0g·L-1甜叶菊绿原酸+大肠杆菌O78处理组(EC2)、4.0g·L-1甜叶菊绿原酸+大肠杆菌O78处理组(EC4),预饲7d后开始正式试验.第7天时将大肠杆菌O78通过腹气囊感染蛋雏鸡,饮水投喂药物,每天1次,连用3d.随后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2、IL-6、IgM、IgA、TNF-α水平;RT-qPCR检测空肠和回肠IL-1β、IL-2、TNF-α、Claudin-1和ZO-1基因表达;高通量测序分析盲肠内容物微生物种类.结果 显示:1)腹气囊感染大肠杆菌OT8显著增加了蛋雏鸡死亡率(P<0.05),而甜叶菊绿原酸处理组(EC2、EC4)蛋雏鸡的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2)甜叶菊绿原酸对大肠杆菌O78感染蛋雏鸡血清IgA和IgM含量有提高趋势,可不同程度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其中EC1、EC2、EC4组血清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EC2显著降低大肠杆菌O78感染蛋雏鸡回肠促炎细胞因子IL-1p、IL-2、TNF-a的基因表达(P<0.05).3)甜叶菊绿原酸可促进蛋雏鸡空肠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改善腹气囊感染大肠杆菌O78对肠道屏障的损伤.4)腹气囊感染大肠杆菌O78导致鸡肠道特有OTUs增加,增加肠道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梭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而甜叶菊绿原酸处理组(EC2)蛋雏鸡盲肠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升高,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甜叶菊绿原酸可增强腹气囊感染大肠杆菌O78蛋雏鸡机体的免疫功能,抵御大肠杆菌O78对蛋雏鸡的侵袭,其中应用剂量为2.0g·L-1甜叶菊绿原酸的效果较好.这预示绿原酸具有抗生素替代品的功效,其对大肠杆菌感染蛋雏鸡机体免疫力的积极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免疫相关基因和维持盲肠微生物菌群稳态达到的,但其作用机制仍需深入的研究.

    蛋雏鸡绿原酸大肠杆菌O78腹气囊感染免疫功能

    副干酪乳杆菌KL1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鸡蛋中胆固醇含量的影响研究

    李昊刘慧张红星谢远红...
    2213-2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利用从藏灵菇中筛选的可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耐受胃肠道逆环境的副干酪乳杆菌KL1菌株制备微生态制剂,探讨该制剂在低胆固醇鸡蛋生产中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鸡蛋中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本试验将120只30周龄健康状态良好且产蛋率接近的农大3号矮小蛋鸡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蛋鸡,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5、106、107 CFU·(只·d)-1副干酪乳杆菌KL1微生态制剂,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连续饲喂10周.对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鸡蛋中的胆固醇进行测定和计算.结果 表明:1)中剂量组的蛋鸡饲养日产蛋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的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血清钙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蛋黄相对重有极显著提高(P<0.01);3)低、中、高剂量组的蛋黄胆固醇含量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分别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饲粮中添加副干酪乳杆菌KL1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提高蛋鸡生产能力和蛋壳品质,降低鸡蛋中胆固醇含量,总体来看,以106 CFU·(只·d)-1作为最终添加剂量效果最佳,在低胆固醇鸡蛋的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副干酪乳杆菌蛋鸡低胆固醇鸡蛋生产性能蛋品质

    放牧与舍饲饲养方式对小尾寒羊肉品质的影响

    于小杰王净白园园张雷...
    2223-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放牧和舍饲两种饲养方式对小尾寒羊肉品质的影响.将100只2月龄雄性断奶羔羊随机分为放牧组与舍饲组,至8月龄进行屠宰,比较两组羔羊肉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肉色、pH、嫩度及产肉性能.结果 表明,放牧组羊肉粗蛋白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组羊肉(P<0.05).舍饲组羊肉干物质显著高于放牧羊肉(P<0.05),粗脂肪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1).舍饲组羊肉蛋氨酸、天冬氨酸和丝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5),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和组氨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1),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也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1).放牧组羔羊背最长肌黄度值(b*)和亮度值(L*)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肌纤维直径极显著低于舍饲组(P<0.01),肌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舍饲组羊肉熟肉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眼肌面积极显著大于放牧组(P<0.01).综上所述,放牧饲养的羔羊其肉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肌纤维特性较好,舍饲饲养的羔羊其肉脂肪含量和氨基酸含量较高,肉色和产肉性能较好,生产中可结合两种饲养方式平衡养殖.

    放牧舍饲小尾寒羊肌纤维特性产肉性能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通过miR-133c-3p/BCL2L2轴调控细胞凋亡

    郑红青吴旭锦朱小甫尹宝英...
    2233-2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讨miR 133c 3p在猪流行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细胞凋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探讨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以PEDV感染MARC-145细胞为模型,检测PEDV感染过程中细胞的凋亡情况以及6个与凋亡相关mi-croRNAs的表达差异,RT-qPCR检测PEDV感染过程中与凋亡相关microRNAs的表达差异,合成miR-133c-3p的模拟物和抑制剂,转染MARC-145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EDV感染MARC-145细胞的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和敲低miR-133c-3p后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33c-3p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了miR-133c 3p和靶基因的结合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了过表达miR-133c 3p对BCL w和PEDV蛋白表达水平的调控,用siRNA敲低BCL w蛋白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显示,PEDV的感染可以诱导MARC-145细胞凋亡(P<0.05),与凋亡相关的microRNAs,如miR-133c 3p和miR-1495p的表达上调(P<0.05;P<0.001),miR-138-3p的表达下调(P<0.05).其中,miR-133c-3p在病毒感染后升高了约5倍(P<0.01).过表达miR-133c-3p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敲低miR-133c-3p后,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33c-3p与BCL2L2的3'UTR区域有结合位点,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显示miR-133c-3p可以和BCL2L2基因靶向结合(P<0.01),过表达miR-133c-3p后细胞内BCL-w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且病毒的感染可以降低BCL-w的表达水平,敲低BCL-w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PEDV感染后可以通过上调miR-133c-3p的表达来下调BCL2L2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的凋亡.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微小RNA133c-3pBCL2样蛋白凋亡

    蓝舌病病毒群特异性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李占鸿朱沛宋子昂李卓然...
    2244-2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建立针对中国流行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检测方法.根据我国分离BTV毒株Seg5基因序列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及反应体系,进行特异性及灵敏度验证,建立BTV RT-LAMP检测方法;对46株中国分离的12种血清型BTV (BTV-1、-2、-3、-4、-5、-7、-9、-12、-15、-16、-21与-24)代表毒株进行检测,进一步对120份BTV核酸阳性血液样品及60份2020年采集自监控动物的临床血液样品进行BTV的RT LAMP及qRT-PCR检测,验证建立的RT LAMP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RT-LAMP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64℃,扩增45 min;反应体系中外引物∶内引物:环引物的最佳浓度及比例为0.2 μmol·L-1∶0.6μmol·L-1∶0.4 μmol·L-1.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中国流行的12种血清型BTV核酸,与动物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中山病毒(CHUV)、阿卡斑病毒(AKAV)、口蹄疫病毒(FMDV)及非洲马瘟病毒(AHSV)核酸均无交叉扩增现象;最低可检测4.5拷贝·μL-1的BTV核酸.对46株分属12种血清型的BTV代表毒株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120份BTV核酸阳性血液样品的检测结果与qRT-PCR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别(McNemar检验P>0.05),符合率为95.0%;60份临床血液样品的检测结果与qRT-PCR结果完全一致,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RT-LAMP方法准确可靠,对中国分离的BTV毒株及临床血液样品均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本研究建立的BTV RT-LAMP检测方法具有反应快速、结果可视化、特异性强和敏感度高等优点,为我国开展BTV检测诊断与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蓝舌病病毒群特异性RT-LAMP应用

    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

    张自强王佳佳任玉莹朱慧杰...
    2254-2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兔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和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后,常引起兔多发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危害家兔养殖业.作者剖检河南省某兔场疑似病死兔,并采集组织分离鉴定病原菌,然后进行药敏试验,以期确定引起兔呼吸困难、腹泻的病原.结果 显示,经细菌分离培养得到1株革兰阴性、两端钝圆的小杆状可疑致病菌及1株革兰阴性、卵圆形的可疑致病菌;其16S rRNA基因序列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1492和1494 bp,与B.bronchiseptica AU 12671和K.pneumoniae菌株F5feb.57相似性分别为99.85%和100.00%,即该兔场患病兔为B.bronchiseptica和K.pneumoniae混合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分离的B.bronchiseptica和K.pneumoniae同时对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唑啉3种药物敏感,对其他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综上表明,此次分离的细菌为B.bronchiseptica和K.pneumoniae,本试验为家兔B.bronchiseptica和K.pneumoniae混合感染的分离鉴定及科学用药提供参考.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腹泻呼吸道疾病耐药性

    赤芍黄柏制剂对致病性大肠杆菌人工感染雏鸡的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郭双蔡小利胡宗福牛化欣...
    2265-2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不同浓度赤芍黄柏制剂对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感染的雏鸡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对240只15日龄健康雏鸡随机编号后分为空白对照组(CON)、感染组(BC)、低剂量治疗组(TL)和高剂量治疗组(TH)4个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BC、TL、TH)均使用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感染,感染0.5d后,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赤芍黄柏制剂对TL组(4 mL·L-1灭菌水)和TH组(12 mL·L-1灭菌水)进行饮水治疗,治疗5d后统计各组发病率及死亡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雏鸡十二指肠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 显示,与感染组相比,TH组显著降低了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P<0.05).菌群分析显示,赤芍黄柏制剂处理改变了雏鸡肠道菌群多样性组成,提高了乳杆菌属的丰度.CON组优势菌群以厚壁菌门、肠球菌属为主;BC组肠道优势菌群主要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肠球菌属、大肠杆菌属及葡萄球菌属;TL组优势菌群以厚壁菌门、乳杆菌属、肠球菌属及葡萄球菌属为主;TH组优势菌群以厚壁菌门、乳杆菌属为主.热图分析显示,乳杆菌属与发病率和死亡率呈负相关,大肠杆菌属与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正相关(P<0.05).综上,大肠杆菌感染及赤芍黄柏制剂治疗改变了雏鸡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而这种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对雏鸡腹泻发病及抗病力产生重要影响.

    赤芍黄柏制剂雏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

    大黄酸对伪中间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及作用机制

    宋军周志新付琳清王晗晟...
    2275-2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伪中间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pseudintermedius)是犬脓皮病主要致病菌,具有多重耐药性,严重威胁犬及人类健康.本研究从脓皮病患犬中分离20株伪中间葡萄球菌,并揭示大黄酸对伪中间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理.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抑菌曲线和黏附抑制试验分析了大黄酸对伪中间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检测大黄酸对伪中间葡萄球菌细胞膜完整性、通透性,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等,结合电镜观察细菌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从而探究大黄酸的抑菌机理.结果 表明,大黄酸对伪中间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2.5 μg·mL-1,亚抑菌浓度能够显著抑制伪中间葡萄球菌生长和黏附;经大黄酸处理后,伪中间葡萄球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胞外β-半乳糖苷酶活性增加(P<0.05);ROS测定结果显示,大黄酸处理后细菌细胞ROS水平增高3.9倍(1×MIC)和6.4倍(2×MIC);大黄酸处理后,电镜观察伪中间葡萄球菌表面存在大量分泌物、皱缩,胞壁破裂、电子密度降低、内容物泄漏等.综上,大黄酸可通过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破坏膜完整性,诱导细菌细胞产生大量ROS等作用机制达到抗菌目的 .

    大黄酸伪中间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抗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