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美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美域
新美域

王学辉

季刊

1009-7066

125421059@QQ.com

0351-4041173

030001

山西太原迎泽大街378号山西画院《新美域》

新美域/Journal NEW HORIZON
查看更多>>促进美术创作与美术理论研究,弘扬传统文化,推出新人新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绍兴古城文化在交互式地铁公共艺术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张学城广李枚株张佳滢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在绍兴古城文化视域背景下,通过交互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文化传播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找到文化内涵转化元素与方法,从而提出具有绍兴古城文化特色的应用策略方案.本文以即将开通的地铁一号线为例,通过在公共艺术作品中设置具有吸引力的交互过程,让地铁公共空间为行人旅客提供无形的引导、无言的服务,通过互动关系,提升公众对城市的满意度与文化认同感,从而传承和发扬绍兴古城文化.

    绍兴古城文化交互公共艺术地铁

    数字媒体艺术在城市公共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张继江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媒体艺术是旨在通过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来增强作品的观赏性.在公共景观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得到了设计师们的高度关注和应用,如墙体投影、音乐喷泉、艺术水景设计等.景观设计师们尽可能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解决公共景观设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创新设计理念、题设设计成果,力求区域文化和区域景观协调发展.

    数字媒体城市公共景观

    非遗传承视角下云南白族扎染纹样可持续设计研究

    李黄宇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云南白族扎染纹样非遗传承研究角度出发,探讨了时代发展对非遗传承的影响以及基于创新设计视角的解决方法,旨在为非遗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保护思路.本文首先简要梳理了可持续设计与云南白族扎染的理论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扎染的历史发展、艺术特色以及当前面临的发展困境.其次,结合实例深入分析了导致扎染技艺传承困境的深层原因与主要根源.最后,从理念更新和产品创新两个层面出发,探索总结了非遗传承视角下云南白族扎染技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途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扎染可持续设计

    红色文化乡村旅游下的公共标识设计研究

    赵明李卓凡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红色文化乡村旅游是传承红色文化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之一.现如今红色文化乡村旅游随着红色文化热度的提高而蓬勃发展,逐渐占据旅游文化产业的领导地位.科学视觉系统下的公共标识设计不仅能够改善红色旅游的环境,而且能够使游客产生更多情感共鸣,营造良好的视觉氛围.

    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视觉系统公共标识设计

    数字媒介冲击下的传统艺术革新与文化传承

    田怡楠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技术与艺术紧密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也必然会带来同期艺术形式的变化与创新.随着21世纪高科技的日益发展,数字技术与艺术两者呈现出更加紧密的态势,并走向新的整合.本文从技术和艺术的双重视角分析数字艺术,思考数字技术冲击下的艺术作品与艺术创作,展望未来技术与艺术相辅相成的新形势下,艺术革新与文化传播、艺术传承的相互融合并实现有机统一的现实意义.

    新媒介数字艺术艺术创作传统艺术文化传承

    生态美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实践应用研究 ——以仙游县乌石村为例

    彭子越王一旺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等元素分析生态美术在乡村振兴中的战略性地位和作用,探讨生态美术的艺术形式语言、内在含义及艺术表现力,并将这种理念运用到艺术实践中,把艺术和生活、社会联系在一起,并结合当代审美价值取向,将"美"的理念植根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有利于发扬生态美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性作用.

    生态美术乡村振兴生态文明

    课程思政背景下育人元素的探索 ——以《设计基础》课程为例

    胡晓欢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基础是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本文分别从基础理论、课程案例、创新实践等方面探索如何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育人元素进行分析阐述.

    课程思政育人设计基础

    从美育的人文性谈新时代职教美育的精神旨归与路径构想

    杨荣刘庆美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育的学科底色是人文性,这使得美育在课程性质上具有通识性的特点,甚至在价值导向上还具有普世性.一直以来,职业教育的美育工作处于薄弱一环,在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今天,职业院校尤其是艺术类职业院校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先行先试,率先开展"学生美育评价改革"试点,制定职教美育相关评价标准具有极强的时代和借鉴意义.本文拟从美育的传统人文性视角切入,以新时代美育精神内涵为旨归,构想和探索一条新时代职教美育实践的路径.

    美育人文性职教美育路径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探究

    张婷婷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正处于"拨节孕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要强化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红色种子,确保红色血脉代代相传.红色美术作品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朽的革命史、探索史、奋斗史、英雄史,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引领人生方向,催生前进动力的关键所在.

    红色文化红色美术作品思政教育

    20世纪中国红色美育发展历程研究

    李华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美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极具传承价值和影响力,其发展历史贯穿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从延安鲁艺时期开始,到改革开放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特殊的历史使命.

    红色美育美学艺术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