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国防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国防医药
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
西南国防医药

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

王国建;牛文忠

月刊

1004-0188

xinanguofang@126.com;minfsw@sina.com

028-86679082,86598516,86598539

610021

成都市锦江区天仙桥北路12号

西南国防医药/Journal Medical Journal of National Defending Forces in Southwest ChinaCSTPCD
查看更多>>《西南国防医药》杂志是成都军区卫生部主管,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73年,创刊时刊名为《资料汇编》,为不定期刊物,刊载内容以医学临床专题讲座、综述为主。1979年更名为《医学资料汇编》,定期季刊出版,刊载内容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变,主要以科研课题论文、临床研究论文为主。1985年原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后,改名为《西南部队医药》,仍为季刊。1991年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查批准《西南部队医药》更名为《西南国防医药》(双月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军各大军区、军兵种主办的同类期刊中第一个公开发行的医学刊物。2000年经国家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审查批准,《西南国防医药》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列为国家科技核心期刊。2009年1月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批准,《西南国防医药》改为单月刊,是全军同类期刊中第一本月刊。目前,《西南国防医药》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等国内外十余个主要期刊数据库收录,是万方期刊网、清华学术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上网期刊,是国家级核心刊物,也被多个省(市、区)列为A类期刊,作为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可刊物。《西南国防医药》以传递医学科技信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为宗旨,以各类医务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辟有专家论坛、论著、临床研究、高原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园地、医院管理、卫勤研究、基层卫生、综述•讲座等栏目,集学术性、技术性及实用性为一体,具有军事医学和高原及亚热带疾病防治等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溶栓胶囊对缺氧脱习服大鼠心肺超微结构的影响

    崔宇徐钢吴佩锋崔建华...
    913-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溶栓胶囊对缺氧脱习服大鼠心、肺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在模拟海拔5000 m的低压氧舱内常规喂养3个月,出舱后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高原对照组、复方红景天组、溶栓胶囊组各10只;另外10只SD大鼠(平原对照组)则在常氧下常规喂养3个月.溶栓胶囊组及红景天组分别按200 mg/kg剂量给予溶栓混悬液或红景天混悬液灌胃,1次/d,连续10d.处死大鼠取心、肺标本,观察比较各组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1)平原对照组心肌组织结构良好,肌丝排列整齐,线粒体结构正常;高原对照组心肌出现明显损伤,表现为血管扩张,内质网水肿扩张,线粒体嵴模糊,局部出现断裂和消失;红景天组核周隙扩张,轻度炎症,血管扩张,心肌纤维化及间质水肿;溶栓胶囊组细胞核形态正常情况优于红景天组.(2)平原对照组肺泡隔结构无异常,肺泡腔清晰;高原对照组肺泡隔结构异常,明显增宽,肺间质疏松,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肺泡腔部分区域可见粉红色渗出物;溶栓胶囊组肺组织血管内皮可见细胞核染色质聚集、核周隙扩张;红景天组某些区域可见肺间质增生.结论 溶栓胶囊和红景天对缺氧脱习服大鼠心肺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可促进机体脱习服;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溶栓胶囊优于红景天,而对肺组织,红景天优于溶栓胶囊.

    溶栓胶囊大鼠脱习服超微结构

    HPLC法同时测定生脉散配方颗粒中人参皂苷Rg1和Re的含量

    张加雄王凌苏永林杨正中...
    916-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生脉散配方颗粒中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含量的可行性.方法 运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生脉散配方颗粒水溶液进行分离、纯化,制备供试品溶液.HPLC条件为:Diamonsil TM C18色谱柱(5 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20∶80),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203 nm,进样量10μl.结果 人参皂苷Rg1在0.252~2.5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5%(RSD=1.01%);人参皂苷Re在0.249~2.49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7%(RSD=1.22%).结论 HPLC法同时测定生脉散配方颗粒中人参皂苷Rg1和Re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生脉散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生脉散高效液相色谱法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同时测定

    相变蓄冷剂结合冰袋用于高原野战条件下血液的储存

    马艳娟郭鹏涛李宏方海晏...
    918-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原野战条件下采用相变蓄冷剂和冰袋改善血液储存条件的效果.方法 在海拔4300~4600 m、大气压力59.2~57.8 kPa、湿度32%~37%、温度9~61℃及昼夜温差20~23℃的野战帐篷内,采用标准运血箱作为储血设备,加以相变蓄冷剂和冰袋作为冷源,每24h更换相变蓄冷剂及冰袋;每6h测定箱内温度,并观察储存血液的理化、生物性质,连续监测35 d;同时记录储存血液的临床输血效果.结果 在高原野战条件下,使用标准运血箱,采用相变蓄冷剂结合冰袋的方法,在35 d内可维持箱内温度在2~6℃,且箱内储存血液的理化、生物性质稳定,临床输血后无不良反应发生.此外,采用相变蓄冷剂结合冰袋的方法储存血液的效果,优于单纯采用相变蓄冷剂的方法.结论 在高原野战条件下,采用相变蓄冷剂结合冰袋的方法,可有效延长血液储存的时间.

    高原野战条件血液储存标准运血箱相变蓄冷剂

    超声引导PMCT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评价

    伍松杨志明张君莉马明坤...
    92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肝癌损毁术(PMCT)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转移性肝癌患者4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接受PMCT治疗,观察组接受PMCT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检测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VEGF和MMP-9的含量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疾病控制率以及术后3和6个月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引导PMCT治疗转移性肝癌安全、有效,联合阿帕替尼可能在控制疾病进程及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阿帕替尼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微波肝癌转移阿帕替尼疗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

    电针对脑出血大鼠海马区Slit2表达的影响

    王风波唐明薇董海
    924-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电针干预对大鼠脑出血后同侧海马区Slit2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55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出血组,脑出血组采用Ⅶ型胶原酶脑内注射建立大鼠尾状核出血模型,脑出血组再随机分为非干预组和电针组.电针组于造模次日始行电针干预,非干预组不予任何干预.各组分别于术后24 h、7d、14 d及21 d,随机取5只大鼠,取出血侧海马区脑组织,石蜡切片行免疫组化Slit2检测.结果 脑出血组右侧尾状核区域有一直径约3 mm的血肿,光镜下见血肿区神经元变性坏死,大量红细胞渗出,血肿边缘有较多中性粒细胞与小胶质细胞浸润.对照组大鼠可见右侧海马区散在分布少量Slit2阳性细胞,而脑出血组Slit2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较之对照组,各时间点非干预组、电针组Slit2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多(P<0.01),而电针组又明显多于非干预组(P<0.01).结论 电针干预可显著增强脑出血大鼠脑内Slit2的表达水平,有利于脑出血后中枢神经轴突的修复与再生,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

    电针海马区尾状核出血Slit2大鼠

    小檗碱治疗大鼠癫痫作用机理的研究

    朱玉蓉
    927-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两方面探索小檗碱对大鼠癫痫发作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 匹鲁卡品诱导建立大鼠癫痫模型,小檗碱组(B组)分别给予[25或50 mg/(kg· d)]小檗碱灌胃.建模后3d,检测海马内多种细胞因子、酶、活性氧(ROS)及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建模后10d,录像观察大鼠癫瘸发作(≥4级)的时间、频率;连续观察10 d后,使用NeuN染色检测海马内神经元的丢失情况.结果 (1)发作时间和频率,B-50组显著低于B-25组(P<0.05),且两组均显著低于癫痫组(S组)(P<0.05).(2)与S组相比,对照组(N组)ROS、HO-1、caspase3、CTSD显著降低(P<0.05),GSH、CAT、Nrf2显著升高(P <0.05);B-25组GSH、CAT、Nrf2显著升高(P<0.05),caspase3显著降低(P< 0.05);B-50组GSH、CAT、Nrf2、HO-1显著升高(P<0.05),ROS、caspase3、CTSD显著降低(P<0.05).(3)与B-25组相比,B-50组Nrf2、HO-1显著升高(P<0.05),caspase3显著降低(P<0.05).(4)建模后20 d,S组CA3区神经元数目较其他3组显著降低(P<0.05),B-50组高于B-25组,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小檗碱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细胞凋亡来减少海马神经元的丢失,进而降低癫痫发作的时间和频率.

    癫痫小檗碱海马神经元

    MMP-3和MMP-9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下肢浅静脉曲张易感性探究

    朱龙柏陈峰兰铭杰罗奎...
    930-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启动子区域基因多态性与下肢浅静脉曲张(VV)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纳入95例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95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取研究对象外周血并提取DNA,利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技术检测分析MMP-3与MMP-9启动子区基因的多态性,比较两组不同基因型的构成比.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MMP-3启动子区-1171 5M6A位点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MMP-9启动子区1562C/T位点多态性基因频率比较,观察组C/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MMP-9 1562 C/T位点C和T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MMP-3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VV的易感性无密切关系,而MMP-9 1562 C/T多态性与VV的易感性关系密切.

    下肢浅静脉曲张易感性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多态性

    血浆DNA水平对慢性白血病疗效及其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

    张大林
    933-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DNA水平检测对慢性白血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50例(CML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70例(CLL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浆DNA水平;同时以患者1年预后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入院时、化疗结束时、化疗结束后6个月时的血浆DN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ML组、CLL组化疗前后血浆DNA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CML组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化疗后血浆DNA水平均显著高于化疗前和慢性期化疗后(P< 0.05);CLL组完全缓解(CR)患者化疗后的血浆DNA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化疗前和部分缓解(PR)、未缓解(NR)患者化疗后(P<0.05);存活组不同时间点血浆DNA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 检测血浆DNA水平对慢性白血病患者的化疗效果评估和预后预测有重要价值.

    慢性白血病血浆DNA疗效预后

    皮肤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的研究

    瞿新
    936-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皮肤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64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30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均留取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1)、原癌基因蛋白(c-myc)、肿瘤抑制因子p53(TP53)、凋亡抑制基因蛋白(survivin)、核蛋白Ki-67(Ki-67)、免疫调节因子CD25 (CD25)、膜联蛋白-1(ANXA-1)等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c-myc、cyclin B1、TP53、survivin、ANXA-1、Ki-67自身抗体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Ⅲ~Ⅳ期皮肤恶性肿瘤患者c-myc、cyclin B1、TP53、survivin、ANXA-1、Ki-67自身抗体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结论 皮肤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myc、cyclinB1、TP53、survivin、Ki-67、ANXA-1的自身抗体均呈高表达,且肿瘤恶性程度越高,上述各抗原自身抗体表达水平越高.因此,可通过检测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表达水平,辅助诊断肿瘤的恶性程度.

    皮肤恶性肿瘤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

    CT灌注成像对宫颈癌血管生成及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研究

    刘亚斌余建群
    939-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宫颈癌血管生成及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分析价值.方法 收集医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直接手术治疗的45例,进行新辅助化疗的41例.对比不同病理类型患者CT灌注成像参数、与血管生成相关性、新辅助化疗前后以及不同临床疗效患者的CT灌注成像参数.结果 鳞癌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均显著高于腺癌,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显著低于腺癌;FIGO分期高、分化程度低、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的BF、BV、PS均高于FIGO分期低、分化程度高、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而MTT显著降低(P<0.05).CT灌注成像中,BF、BV、PS与微血管密度(MVD)呈正相关,MTF与MVD呈负相关(P<0.05).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的BF、BV、PS均明显降低,而MTT明显升高;临床有效组的BF、BV、PS高于无效组,而MTT均低于无效组(P<0.05).结论 128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从血流动力学方面提供肿瘤信息,对于宫颈癌血管生成及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较高的分析价值.

    宫颈癌血管生成新辅助化疗螺旋CT灌注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