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金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金融
西南金融

罗望

月刊

1009-4350

scjr@chinajournal.net.cn

028-85261272/85261764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南二段15号人民银行四川省成都分行

西南金融/Journal Southwest Finance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坚持正确导向,发扬创新精神,繁荣金融科研,引导金融实践,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读者对象:面向金融机构广大干部职工,政府有关部门、科研部门、企事业单位管理和财务人员、财经院校师生和广大财经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推进我国高收益债券市场建设——基于国内高收益债券的实证分析

    刘翘楚刘颖
    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高收益债券市场是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缓和优质资产稀缺现状、优化我国金融市场风险层次结构不可或缺的策略路径.我国的高收益债券市场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在违约的常态化趋势下,伴随着国内高收益债券市场法规政策与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正展现出稳步向前的发展态势.本文首先系统性回顾了成熟市场中高收益债券的定义与界定标准,厘清贴合我国实际的高收益债券定义方法;其次,系统梳理全球高收益债券市场演变历程,剖析发展我国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必要性及紧迫性;而后,从技术角度出发,聚焦违约风险与回收价值这两大核心要素,利用分位数回归构建了一套高效的违约预警模型,探索并提出了适合我国高收益债的回收率评估方法;最后,基于我国高收益债券发展现状和最新监管趋势,结合海外成熟市场经验,提出了系列政策建议,为推进我国高收益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债券市场高收益债信用评级信用风险风险度量风险预警中小企业融资多层次资本市场

    绿色金融赋能循环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实证检验与对策建议

    郑丽朱小能
    1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综合评价指标定量评价各省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发现2013-2021年间我国各省份的绿色金融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从资金支持和产业结构优化两方面分析了绿色金融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机制,并进一步实证研究了绿色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我国东部地区尤为显著,且两者间存在显著的交互影响、空间溢出效应和阶段门槛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各地方政府应制定差异化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并分区域、分阶段推进绿色金融和循环经济相互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绿色金融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绿色信贷碳金融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双碳"目标

    中国农业土地经营模式探索与创新:利益联结与金融支持——基于四川实践的分析

    刘佳颖罗幼强李晴
    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强调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土地经营规模化是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但涉及农户、村社集体、社会化组织、农业企业等多类利益主体,其利益联结机制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成为农业规模经营可持续的关键,并对金融活动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对我国主要土地规模经营模式及其利益联结机制进行比较研究,结合四川实践深入分析了金融在土地规模经营利益联结关系中的角色作用,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农业强国土地规模经营利益联结土地经营权农村金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韩利曹俊勇何健诚
    4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其对城乡融合的推动作用愈发显著,如何利用数字经济加速城乡融合已成为当前亟待探讨的重要议题.数字经济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中,通过多维度的深度融合机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数字经济在促进人口流动与融合、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实现空间布局的均衡与协调、提升社会服务的普及水平,以及改善生态环境与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展现出显著的成效,为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然而,在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数字鸿沟、创新动力不足、人才短缺等挑战与问题.因此,应当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均衡化进程、提升全社会数字创新意识与能力、强化数字高端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入手,加快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的进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

    数字经济城乡融合数字鸿沟城乡差距产业转型升级消费升级智慧农业乡村振兴

    全球数字贸易的发展特征、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王少辉王方宏刘刚张贝尔...
    5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贸易概念范围随着数字经济发展逐步扩大,在贸易标的范围和主体、交付模式和运作环节、数据化平台和数据要素作用上与传统贸易显著不同,数字可交付服务贸易指标是现阶段度量数字贸易的合适指标.数字技术作为生产要素的特殊性决定了全球数字贸易呈现高增长、强韧性,细分行业领域分化发展,发达经济体绝对主导与发展中经济体高增长并存,美、英等国全面领跑,爱尔兰、新兴国家特定细分领域追赶等特征.中国数字贸易发展迅速,但综合竞争力不强,面临软硬件基础设施国际制衡、制度对接壁垒问题.需有针对性地挖掘细分领域数字贸易潜力,以技术创新提升数字贸易软硬件保障,发挥好在国内国际市场中的比较优势,加快制度型开放,减少数字贸易发展阻碍.

    数字贸易数字服务服务贸易国际贸易数据要素数据跨境流动全球价值链数字经济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深化改革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基于传统经典经济理论的分析

    陆岷峰窦博闻
    6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自实施以来已取得可喜的成绩.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体化战略目标不断提高,同时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体制与机制障碍依然是主要瓶颈.文章认为,在全面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断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层次,必须重塑促进其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即通过深化改革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保障.本文具体分析了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成就、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及其影响,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改革路径和措施,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借鉴价值.

    新质生产力长三角一体化体制改革区域协同发展产业协同科技创新资源配置高质量发展

    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比较评价与优化路径

    郭帅新
    7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立足国家中心城市开放合作平台、经贸交流合作、国际软实力等国际化特点,从开放载体、开放通道、对外经贸人文合作、国际化政策环境等四大类指标,构建城市国际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九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国际化水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后疫情时期国际经济社会交流合作尚处于恢复期,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明显分化,北京、上海等城市多数国际化指标领先;广州、重庆、成都、天津等城市部分国际化指标有一定优势;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多数国际化指标有一定劣势.根据对比结果,提出五个方面的国际化提升对策:明晰城市国际化功能定位,优化提升开放载体功能,提升国际开放通道功能,建设国际化现代产业功能体系,持续增强城市国际化软实力.

    国家中心城市城市建设城市国际化产业国际化对外开放全球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

    保险创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风险特征、实现路径与对策建议

    周雷殷凯丽车旻昌高敏...
    9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新时期保险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险创新主要通过科技保险、绿色保险、数字保险和保险资金运用四条路径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且这四条路径已在宁波保险创新实验区科技攻关保险、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人保资本设立科技保险创业投资基金等实例中得到初步印证.但是,保险创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需要完善监管与支持政策,开发和丰富产品体系,探索构建"保险元宇宙"生态,优化保险资金配置结构,以期进一步推动保险业守正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强劲支撑.

    新质生产力保险创新科技保险绿色保险保险科技数字金融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