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刘惠民

双月

2095-1914

swfubjb@vip.163.com

0871-63862787

650233

云南昆明白龙寺300号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系由西南林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出版,公开发行,面向全国组稿。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宗旨,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秉承“树木树人、至真至善”的校训,弘扬“乐山乐水、无怨无悔”的精神,开展学术交流,传播科研成果,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为美丽中国和森林云南建设搭建宣传及交流平台。主要刊登生态哲学、生态景观、生态经济、生态旅游、生态环境、生态法制等与生态相关的研究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南方松林地理替代分布规律及其气候主导因子研究

    李林霞何兰君席磊冯子航...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中国南方地区松林替代分布规律及其气候制约因素,以云南松、高山松、华山松、思茅松和马尾松5个树种为研究对象,收集物种标本数据和生物气候因子数据,采用MaxEnt模型预测松属树种的地理分布,并通过判别式分析、方差分析、核密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量化解析5个树种之间的生态位差异,从而去解释植被地理替代分布规律及其主导的气候因子。结果表明:5个树种的AUC值均大于0。9,说明适生区预测精确度较高;5种松林存在明显的地理替代分布;昼夜温差月均值、等温性、温度变化方差是造成5个树种生态位分化的主导温度因子,最干月份降水量和最冷季度平均降水量是5个树种生态位分化的主导降水因子。由5个树种在不同气候因子生态幅变化的差异看出,温度的变化、季节性降水等表征气候季节性差异的变量是造成中国南方地区5种松林地理替代分布的主要原因。

    松属南方地区生态位模拟气候因子地理替代分布

    南方典型红壤区马尾松生物量空间特征及驱动力研究

    丘丽萍张帆林嘉源徐伟涛...
    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长汀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估算马尾松地上生物量,使用全局Moran's I指数及热点(Getis-Ord G;)进行空间特征分析;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其影响因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阐明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马尾松林分地上生物量为53。563 t/hm2,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空间特征表现为研究区西部、北部的高值聚类和集中在中南部的低值聚类。郁闭度、海拔、林分年龄、年均气温、降水量、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为影响研究区马尾松生物量空间分异较显著的影响因子,双因子交互作用后解释力得到增强。结构方程模型表明驱动路径的主要因子为郁闭度、林分年龄、海拔和年均降水。郁闭度通过直接效应影响生物量,海拔通过影响降水和气温从而对林分生物量造成间接影响,林龄和年均降水量对生物量既有直接效应又有间接效应,林龄通过影响郁闭度产生间接效应,年均降水量通过影响土壤全氮产生间接效应。综上所述,长汀县马尾松地上生物量呈现显著的空间聚类分布特征,研究区中南部区域为今后马尾松林分质量和生态治理成效进一步提升的重点区域,今后长汀县马尾松的经营管理可以通过优化林分结构、提高郁闭度和改善土壤养分等措施提升马尾松林分质量。

    地上生物量空间特征地理探测器结构方程模型马尾松

    南方典型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立木生物量无人机遥感估测

    田上峰刘健余坤勇王瑞璠...
    116-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南方典型红壤侵蚀区长汀县河田镇为例,结合无人机与激光雷达产生的点云数据优势,通过局部最大值和分水岭算法反演单木树高(H)和冠层半径(Rc),拟合以H和Rc为变量组合的异速生长方程,得到以新冠层参数为底的马尾松立木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提取树高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93和0。49 m;计算冠层半径的R2和RMSE分别为0。88和0。64 m;估算立木生物量的R2和RMSE分别为0。89和3。37 kg。本研究通过无人机遥感影像定量参数并构建的异速生长方程中,以组合(H+Rc)为底的异速生长方程估测马尾松林立木生物量的精度较高,可以有效估测马尾松林立木生物量,可为南方典型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立木生物量准确估测提供参考。

    马尾松红壤侵蚀区立木生物量生长方程冠层半径树高

    森林食叶害虫空间分布格局遥感定量反演研究

    姜雪菲包广道翟畅刘婷...
    125-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Sentinel-2A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提取的受害树种空间分布和多时相PROSAIL模型叶面积指数反演差值确定的失叶率耦合的虫口密度,定量获取长白山南麓虫害空间格局。结果表明:2018-2020年共7个时相LAI反演整体精度在88%以上;红松的适宜参考时相为2019年6月,预测与实测拟合R2为0。82,其余树种及全样本2018年6月最佳;虫口密度与失叶率耦合采用线性函数,R2为0。755;落叶松遭虫害面积6174 hm2最大,云杉受害面积比65。19%最大。虫害导致失叶率计算采用的参考时相为受灾前一年6月;虫口密度与失叶率呈线性关系;不同树种受灾空间格局不同,常绿树种重度灾害比例普遍高于落叶树种。

    食叶害虫叶面积指数针叶树种遥感失叶率虫口密度

    桫椤叶蜂对2种寄主植物的选择性与适应性研究

    肖佳兴杨卫诚张冰晨何琴琴...
    1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养虫笼产卵法、叶碟法测定了桫椤叶蜂对不同植物的寄主选择性,观察幼虫取食不同嫩叶的生长发育情况,分析桫椤叶蜂与不同寄主植物的关系。结果表明:桫椤叶蜂成虫对小黑桫椤表现出显著的产卵选择性,在桫椤和小黑桫椤上的产卵量分别为(38。25±8。27)粒和(67。38±7。11)粒,2~5龄幼虫也均表现出显著偏好取食小黑桫椤。以2种植物为食的幼虫发育期、羽化率、成虫寿命无显著性差异,而以桫椤为食的比以小黑桫椤为食的老熟幼虫期、蛹期显著延长,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则显著降低。由此表明桫椤叶蜂在寄主植物间具有不同的选择性,成虫的产卵选择性与幼虫的取食选择性一致,与桫椤相比,小黑桫椤对桫椤叶蜂具有较高的适合度。

    小黑桫椤桫椤叶蜂寄主偏好性适合度生长发育

    黔中山地麻栎天然林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

    姜丹丹徐明杨云礼张健...
    142-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亚热带山地麻栎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特征,选取黔中山地麻栎天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的鉴定方法分析其多样性。结果表明:共鉴定27个EMF OTUs,隶属2 门 4纲8目9科10属,其中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的OTUs丰富度占比分别为86。05%和13。95%,显示了担子菌丰富度明显高于子囊菌。红菇科和革菌科为优势EMF类群,红菇属和棉革菌属为优势属类群,绒盖牛肝菌属、黏滑菇属、革菌属、蜡蘑属和块菌属5个类群OTU种类最少。

    外生菌根真菌麻栎多样性分子生物学形态学

    酚醛树脂/蒙脱土浸渍改性杉木工艺及密实化研究

    贺磊魏信义黄慧邓涛...
    149-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酚醛树脂和蒙脱土混合后溶液为改性剂,正负压仿呼吸环境下浸渍改性杉木板材,探讨了负压压力、负压时间、正压压力、正压时间对杉木板材增重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处理工艺,在最优工艺浸渍杉木板材基础上进行压缩密实化处理,分析改性后杉木的密度、增重率、表面硬度、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和阻燃性,并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木材微观形貌、官能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负压压力-0。095 MPa、负压时间20 min、正压压力1。5 MPa和正压时间1。5 h,改性杉木的增重率最大。在此浸渍工艺处理下,压缩密实化处理后的杉木密度由0。328 g/cm3提升至0。784 g/cm3,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表面硬度分别提升了 34。7%、38。4%和85。6%;尺寸稳定性结果表明改性杉木的吸水率和体积膨胀率明显降低。扫描电镜表明改性剂主要通过管胞、射线细胞和纹孔渗透,且木材内部孔隙被很好地填充。红外分析表明木材内部游离羟基减少,缔合羟基和醚键数目增多,木材内部引入Si-O-C键,耐火试验结果表明改性材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

    杉木酚醛树脂蒙脱土溶液真空加压浸渍密实化

    烟秆粉和咖啡壳粉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邸亚森汤正捷苏艳炜李晓平...
    157-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烟秆粉和咖啡壳粉代替桉木粉生产木塑复合材料的可行性,采用范式法分析比较烟秆粉、咖啡壳粉和桉木粉的化学成分,以烟秆粉、咖啡壳粉及桉木粉为增强相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熔融共混,采用两步挤出成型法制备了不同木质纤维原料及配比的木塑复合材料。通过测试不同木塑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动态热力学性能(DMA)、氧化诱导时间(OIT)和氧化诱导温度(OIT*),观察不同木塑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和官能团,分析不同木质纤维原料及配比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综纤维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桉木粉、烟秆粉、咖啡壳粉,木质素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桉木粉、烟秆粉、咖啡壳粉;桉木粉/HDPE复合材料(TS0)的综合性能优于烟秆粉/HDPE复合材料(TS100)和咖啡壳粉/HDPE复合材料(CS100)。在混合纤维原料木塑复合材料中,随着桉木粉用量的减少,木塑复合材料的集中载荷、弹性模量、静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先增加后降低,OIT和OIT*降低,20%烟秆粉80%桉木粉/HDPE复合材料(TS20)的综合性能最佳,其集中载荷和冲击强度比TS100分别提高27。5%和22。5%,OIT和OIT*分别增加9。9 min和 10。7℃。

    烟秆咖啡壳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分析

    澳洲坚果壳活性炭载锌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张建珠杨正芳潘源江张彬...
    166-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澳洲坚果壳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粉末活性炭作为抗菌材料载体,通过浸渍法将Zn2+负载于活性炭的表面和微孔中,得到活性炭载锌复合抗菌材料。利用碘吸附值、氮气吸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及抗菌实验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炭材料具有多孔结构,比表面积达644。118 m2/g,平均孔径为2。289 nm,碘吸附值为1018 mg/g。以硫酸锌为锌源,炭锌接触时间7 h、炭锌浸渍比1∶25、锌溶液浓度1。0 mol/L时,制备的活性炭载锌复合抗菌材料具有较好的杀菌性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能达到99。9%的抗菌率。活性炭载锌复合抗菌材料与织物浸渍得到的抗菌织物也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可为拓宽废弃生物质资源的应用范围提供参考。

    澳洲坚果果壳活性炭Zn2+抗菌性能抗菌材料

    基于UHPLC-Q-Orbitrap HRMS雀嘴茶醇提液的成分及活性研究

    王文博袁甜甜吕玉秀刘桢...
    176-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快速分析雀嘴茶醇提液的成分,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雀嘴茶醇提液中鉴定出1321个代谢物,其中有1085个代谢物包括11个超类匹配到人类代谢数据库中,含量较高的活性代谢物,包括新甘草苷、扁蓄苷、醋硝香豆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桂皮鞣质B1等苯丙素类和芳香聚酮类、咖啡因等有机杂环化合物类、阿糖腺苷等核苷酸及其衍生物以及1-咖啡酰-β-D-葡萄糖、3-O-阿魏醜奎尼酸、绿原酸、2-O-咖啡酰熊果苷等咖啡酰类。雀嘴茶醇提液的DPPH。清除率可达93。56%,ABTS+。清除率可达99。04%,OH·清除率可达94。82%,总还原能力随着醇提液中总多酚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且效果极为接近阳性对照抗坏血酸;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的抑制率分别可达81。50%和 58。58%。

    雀嘴茶醇提液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抗氧化酪氨酸酶活性代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