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刘惠民

双月

2095-1914

swfubjb@vip.163.com

0871-63862787

650233

云南昆明白龙寺300号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系由西南林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出版,公开发行,面向全国组稿。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宗旨,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秉承“树木树人、至真至善”的校训,弘扬“乐山乐水、无怨无悔”的精神,开展学术交流,传播科研成果,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为美丽中国和森林云南建设搭建宣传及交流平台。主要刊登生态哲学、生态景观、生态经济、生态旅游、生态环境、生态法制等与生态相关的研究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金平马鞍底蝴蝶多样性与分布格局研究

    王珂杨宝顺高静静查云川...
    185-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云南金平县马鞍底乡选择不同生境设置了 21条样线开展蝶类物种的本底调查,对捕获或者探测到的蝴蝶进行鉴定与分类,比较不同生境类型的蝴蝶的物种多样性,分析不同采样区域和生境类型的蝴蝶物种组成差异.结果表明:共记录到165种蝴蝶,隶属10科97属,其中蛱蝶科的属和种的数最多,为26属37种,分别占总属数的26.8%,总种数的22.4%;个体数量最多的物种是白袖箭环蝶,占总个体数的66.1%;不同生境中蝴蝶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Chao1指数及区系组成均存在差异.蝴蝶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1 000~1700 m达到最高,呈现出中海拔高峰模式.物种替代,而非物种嵌套,是形成不同海拔梯度和生境类型间的蝴蝶物种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蝶类区系分析β多样性物种替代生境

    松瘤小蠹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及分析

    李兴艳梁文凯泽桑梓赵宁...
    194-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瘤小蠹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多国以及我国危害松科植物,但尚缺乏其分子鉴定和种群遗传结构方面的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该害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使用GetOrganelle软件组装得到了其完整线粒体基因组.结果表明:松瘤小蠹的线粒体基因组长17451 bp,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和2个rRNA,A、T、C、G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7.4%、33.45%、18.40%和10.75%.基于松瘤小蠹以及其他象甲科物种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松瘤小蠹与边瘤小蠹的亲缘关系较近,处于同一分支上,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相一致.该研究结果为今后筛选线粒体分子标记来开展松瘤小蠹分子鉴定和种群遗传结构研究奠定了基础.

    松瘤小蠹象甲科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

    一株侵染日本松干蚧的病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

    任雪敏徐志文杨斌展茂魁...
    200-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采集自然感染的日本松干蚧二龄若虫,分离纯化到一株定名为MM-2022的病原真菌.通过回接实验、形态特征观察、分子测序等方法,确定该菌株为Penicillium cairnsense.分离获得的自然感染致死日本松干蚧的原生病原真菌—P.cairnsense,其在PDA和SDAY培养基上的菌落颜色、质地和扫描电镜结果均存在差异.该菌株培养在PDA的菌落正面呈暗灰绿色,背面呈浅黄绿色,质地粉末状或颗粒状,分生孢子梗饱满,帚状枝显著双轮生,瓶状瓶梗每轮7~9个,分生孢子呈球形或近球形,数量多;然而,在SDAY的菌落正面呈鲜黄色,背面呈黄褐色或暗黄褐色,质地绒状,分生孢子梗不饱满、分生孢子和瓶梗数量相对较少.该菌株rDNA序列与GenBank中P.cairn-sense 序列相似性达99%,系统发育树上分在同一分支.

    日本松干蚧病原真菌Penicilliumcairnsense菌种鉴定

    施氮量对蚕豆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立浩李城佰万山平刘英超...
    208-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盆栽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以不施氮肥为CK,在不同生长时期,测定蚕豆干物质累积、根长,计算养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花期和结荚期相比,收获期蚕豆干物质分别增加180%~480%.花期和结荚期,与T1相比,T2和T3施肥量蚕豆根长增加了 30.64%、24.19%;21.32%、27.88%,T2和T3之间差异不显著.收获期,与CK相比3个施氮水平下,蚕豆养分阶段累积量分别增加33.01%~74.85%,T1和T2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幼苗期相比,3个氮水平下,蚕豆收获期养分吸收效率分别减少48.61%~63.54%.同一生育期内,与CK相比T3氮肥利用效率分别增加4.76%~20.74%,CK与T1、T2之间差异不显著.随施氮量增加,蚕豆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效率增加,蚕豆收获指数相差不明显.总之,施氮量影响蚕豆生长和养分利用,但并不影响收获指数,过量施氮对蚕豆养分吸收利用也无明显促进作用.

    蚕豆氮肥干质量根系养分

    硝及铵态氮对小麦蚕豆间作系统菌根侵染和氮磷吸收的影响

    李晔汤利肖靖秀罗威...
    214-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形态氮素施用对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氮磷吸收和菌根形成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硝态氮和铵态氮处理,测定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植株氮磷吸收量及菌根侵染率和根际土壤菌丝密度.结果表明:施用硝态氮促进了间作小麦地上、地下部生物量,蚕豆则相反.硝态氮处理下提高间作小麦地上、地下部氮、磷吸收量73.17%、76.27%和123.79%、65.51%,而降低间作蚕豆地上、地下部氮、磷吸收量;铵态氮处理下间作小麦与蚕豆的地上、地下部氮、磷吸收量呈相反趋势.硝态氮处理降低了间作小麦、蚕豆菌根侵染率22.71%、60.72%;铵态氮处理下间作小麦菌根侵染率、土壤菌丝密度增加40.05%、45.24%,蚕豆菌根侵染率增加17.63%.可见,在小麦拔节、蚕豆开花期,硝态氮施用下对间作小麦的生物量、氮、磷吸收量有促进作用,同时降低了间作小麦、蚕豆菌根侵染率.

    氮形态间作菌根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