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赵心愚(兼)

月刊

1004-3926

028-85522071;85522577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4段16号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注重民族问题和民族学方面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化转型、技术陷阱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刘宁
    100-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旨在实现先进技术赋能微观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而非数字技术风险转嫁和成本转移.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效应后发现,企业盲目跟进数字化转型并不利于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从行业、所有制属性和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民营企业和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存在负面影响,其他类型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其核心竞争力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是通过稀释企业创新资源进而在短期内弱化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果仍然成立.研究结论揭示,虽然从长远来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革命的数字化会造福社会企业和个人,但是在短期却隐藏着陷阱,所以在数字经济基本秩序和市场机制尚待完善条件下,寻求跨周期生存发展的企业需要审慎权衡技术变革中的成本收益与风险控制.

    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核心竞争力技术陷阱成本转移

    数字经济发展对贸易网络地位的影响——基于PageRank中心度的分析

    钟晓龙李慧慧黄莎莎
    11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的发展引起世界贸易市场的变革,同时加速推进世界贸易网络格局的重塑.那么,数字经济是否能驱动一国的贸易网络地位攀升,如何驱动贸易网络地位攀升?本文基于2008-2015年108个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跨国面板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从数字基础设施水平、数字制度与创新环境、信息技术外向性竞争力三个维度构建世界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利用PageRank中心度测度各国贸易网络地位,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贸易网络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该国贸易网络地位,在通过内生性检验、稳健性检验后,本文核心结论不变;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高等依赖和中度依赖对外贸易的国家中,数字经济发展对贸易网络地位的影响更为显著,且随着一国贸易网络地位的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对贸易网络地位的积极影响会显著增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贸易成本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是数字经济发展作用于贸易网络地位提升的主要渠道.

    数字经济贸易网络PageRank中心度数字中国国内国际双循环

    中外比较视角下的对口支援制度研究

    杨明洪刘建霞
    126-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中国有无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争议由来已久.省市对口支援被认为是中国最为规范的对口援助形式,同时也是目前存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横向转移支付的主要形式.基于比较视角,将省市对口支援制度与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横向转移支付形式以及中国其他的对口援助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省市对口支援与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横向转移支付相比存在诸多不同.透过这些差异性,我们可以充分认识省市对口支援制度的性质与特征.

    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德国转移支付加拿大转移支付澳大利亚转移支付

    发现与处置:短视频平台在未成年人保护中对内容传播的管理义务

    彭桂兵胡钊涵
    136-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中"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专章进一步规范了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管理义务.未成年人易通过短视频平台接触到违法和不良信息,但短视频平台对未成年人内容管理权责不清晰.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定来源,短视频平台对未成年人内容管理义务包括发现义务、处置义务.而短视频平台未成年人保护内容管理义务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责与履行困境,包括平台民事归责标准存在争议、平台履行处置权边界模糊等.为纾解未成年人保护内容管理义务的实践困境,应进一步厘清短视频平台对涉未成年人内容的发现与处置权责,衔接未成年人模式构建短视频平台分级内容管理规范,同时强化民行协同共治,优化短视频平台未成年人保护行政监管对象与监管路径.

    短视频平台未成年人保护内容传播网络保护内容管理义务

    流动的情感:理解智能陪伴中的人机关系

    闫佳琦孙萍
    14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智能化社会关系变革的关键一环,智能陪伴贯穿于用户流动性的想象与实践,为理解人机关系提供了一个情感性的切面.连接、疗愈、折损、中辍、抵抗,构成智能陪伴中人机关系渐进流动的五个情感层次,也是用户基于个体感知差异而启用或弃用智能陪伴的关系节点.总体而言,当下情感陪伴型智能体更多被感知到"表层亲密""假性亲密",人机情感关系的想象有赖于用户乐观偏误的幻象.算法的生硬、情境的脱嵌和被物化的感知,使人机交往缺乏深层连接和情感交流,甚至陷入"情感温室"的抵抗与缠斗.在此语境下,想象可供性具备锚定关系方向与程度的理论潜力,可为描摹人机关系的情感流向提供更多可能性.

    智能陪伴情感智能人机关系人机交往想象可供性

    人工智能性别歧视的伦理治理——基于AI从业者技术性别价值观的实证调查

    赵宇超周旅军
    155-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负载着伦理判断和道德选择,其中,性别平等作为重要的价值观之一,体现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设计过程中.目前,有关研究大多聚焦于剖析人工智能应用后带来的性别偏见和歧视问题,对处于技术开发端从业者的性别立场、价值倾向及其伦理实践的后果都还缺乏深入细致的讨论.通过考察475位人工智能从业者对算法性别伦理的理解,研究揭示出"向善"态度与"为善"实践之间的矛盾与挑战:在"向善"方面,尽管大多数技术人员对性别歧视现象和技术解决方案并不熟悉,甚至呈现出技术发展实用主义倾向,但整体上认可性别平等和技术公平的理念;而在"为善"实践中,即便许多从业者愿意承担确保技术公正和"纠偏"的责任,却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和组织支持,难以将理念付诸行动.这一发现为人工智能性别歧视的伦理治理提出新的视角.研究据此呼吁企业和政府积极行动,通过提供工具性资源、扩充技术方案、加强社会规范教育等举措,引导和形塑价值观,在日常、有序、重复的"实践伦理"过程中,培养技术从业者的性别敏感性,以期在人工智能技术生产的源头减少不平等.

    人工智能从业者技术性别价值观伦理实践伦理责任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当代云南民族文学的发展现状及其建构路径

    徐俊六
    164-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云南民族文学是当代中国多民族文学集体合唱中重要且不可分割的部分,富含多重性特征,这是推动与落实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重要内容.在推进中国文学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不可忽略对其研究,但因学界认知上的偏差与固化、创作人才不济等问题,当代云南民族文学一直是研究视界的盲区.因此,应探索突破与超越传统文学视野、题材、审美、价值和人才培养等路径,破除发展中的不利因素,持续提升作品内涵与创作质量,才能更好地进入经典文学系列和写入中国文学史.

    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文学认知瓶颈

    民族融合与北朝少数民族墓志书写

    谢霞
    172-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族源谱系以及人物形象是墓志书写的重要内容.在民族融合的进程中,北朝少数民族墓志通过族源谱系的遗忘、重新回忆乃至虚构,书写华夏血统,确认与华夏旧族的共同起源;少数民族墓志还主动靠近汉族文化记忆,借鉴汉族话语资源,将男性塑造成名士,将女性塑造成列女.无论是族源谱系还是人物形象书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少数民族汉化的真实情况,也体现出少数民族基于华夏认同心理的自我展演.

    少数民族墓志民族融合族源人物形象

    "润"与中国文化治理

    季乃礼尹剑
    179-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既是治理的对象也是治理的手段.在社会治理框架内,文化作为一种治理方式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离不开文化治理的作用.中国的文化治理以"润"点题,其背后是文化的力量,"润"也成为理解中国文化治理的关键.以"润"为逻辑的文化治理在"文化润疆"和"乡村文化振兴"中得到了实践."润"在主体上强调党的领导、政府负责和社会参与的统一;内容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具体形式;技术上强调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目的上要同时实现"文化治理"与"文化繁荣"的任务.

    中国文化文化治理治理文化社会治理

    面向共同富裕的新质生产关系建构研究——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分析

    刘方平李昕
    18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生产关系的"四环节"说.面向共同富裕的新质生产关系以马克思生产关系"四环节"说为基础,涵盖了新质生产关系、新质分配关系、新质交换关系和新质消费关系.新质生产关系在四大关系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做大共同富裕"蛋糕"根基;新质分配关系具有相对独立性,通过完善三次分配制度体系赋能共同富裕,分好共同富裕"蛋糕"份额;新质交换关系是新质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客观上要求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效能流通体系,更快做好共同富裕"蛋糕"质量;新质消费关系对新质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引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牵引性、平衡性、协调性特质,实现共同富裕"蛋糕"的健康消费.这四大关系组成了新质生产关系的"总体",从狭义上构建起了新质生产关系的直接理论内涵.

    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