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赵心愚(兼)

月刊

1004-3926

028-85522071;85522577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4段16号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注重民族问题和民族学方面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大国治理的特征看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地位的重要性

    张爱艾
    182-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基本国情体现在:人口多、疆域广的形式要素;多元化、复杂化、非均衡化的本质特征;国家强大的效能表征.大国的基本国情决定其治理的特殊矛盾为:统一性与有效性的矛盾,及由此衍生的政党的阶级性与公共性、发展战略的长期性与渐进性、治理结构的多元性与协调性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大国革命与大国建设的组织核心,也是大国国家能力建设的核心,更是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既能实现以中央权威为核心的统一性,从而为发展战略的可持续性与治理结构的协调性奠定基础;也能实现以党性与人民性、政党治理能力与国家能力辩证统一的有效性,从而为提升国家能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奠定基础.故此,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乃是大国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制度优势,它创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治理的"中国之治"成功经验,也将为人类现代化政治文明贡献出中国智慧.

    大国治理规模治理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

    以协商民主促进乡村治理可持续创新的强化机制与实践进路

    吴永江李志
    190-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协商民主是实现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形式,以协商民主促进乡村治理创新有利于弥合基层治理中"民主"与"有效"之间的张力.协商民主的导向价值、运作过程和实践效能为乡村治理创新提供了方向指引、内源动力和优选方案.典型实践中的乡村协商治理创新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在于从议程触发、资源整合和动力维持等方面建立了强化机制.通过治理创新的问题导向与多元选择主体内生需求的持续满足,治理创新的制度化发展与多种参与力量内在优势的持续积聚,以及协商治理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多主体理性协商意识的持续强化,促进了协商治理的可持续创新.面向未来,协商治理创新需要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促进民主和治理的互嵌共融,厚植协商民主的文化土壤,以数字技术赋能协商治理,接续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

    协商民主乡村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可持续创新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内涵、结构要素与行动路径

    陈林祝爱武
    200-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结构化嵌入、变革性赋能与功能性耦合,为教育事业的数字化转型、系统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契机.教育数字化转型由此成为适配人工智能技术"工具理性"与教育组织系统"价值理性"的系统性融合工程.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必须以厘清其目标价值导向为立足点,以明确其核心内容要素为着眼点,以优化其内部组织结构为落脚点,以强化其外部配套体系为保障点,进而强化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组织系统的全方位耦合、全过程升级、全系统优化与全领域发展.为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由理念创新走向全面建构,需突出目标导向,加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政策供给;明确核心要素,抓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性任务内容;优化内部结构,强化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生性动力机制;夯实外部保障,完善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配套性支持体系.厘清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机理和实践策略,将助力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

    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

    数字乡村建设研究的知识图谱: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

    杨秀勇徐成铭
    209-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乡村建设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数字乡村建设的 460 篇CSSCI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以理清数字乡村建设的知识进路与逻辑脉络.研究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乡村建设的价值和功能、动因和逻辑、结构和模式以及目标和路径方面.但既有研究存在理论建构薄弱、研究成果相对独立、实证研究成果偏少以及对知识体系和治理经验凝练不足等问题.凝练中国数字乡村建设的知识体系与治理经验、深化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协同推进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以及融合多学科视角,应该成为后续数字乡村建设的研究重点.

    数字乡村乡村振兴CiteSpace研究趋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学科视角、热点议题与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陈亚丽
    219-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纵览中华民族历史长河、顺应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趋势、彰显全国各族人民利益愿望和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理论创新性和实践指导性的时代命题.本文通过发文数量、作者共现、学科分布、发文机构、期刊统计、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时间线图谱、时区图谱、突现图谱,全面梳理和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科现状和热点议题.展望未来,提出从筑牢政治认同心理、抓好民族教育建设、聚焦民族地区发展、探源中华民族理路、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善用数字技术赋能等方面,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理论阐释和实践进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科视角热点议题未来展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教育改革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CNKI中文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数据

    刘烊铭张红伟
    230-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改革,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明确高等教育改革方向,极大促进了高等教育改革研究.本文基于文献计量理论与知识图谱方法,以2012-2024 年CNKI数据库中的中文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的文章为数据来源,在对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教育改革研究的发文数量、作者、文献特征和研究机构的知识图谱分析基础上,重点对高等教育改革研究文献的关键词频次与中介中心性、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性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教育研究具有十分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改革研究热点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高等教育供给之间非均衡的客观现实有关,集中在产教融合、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和职业教育治理三个方面;相关研究受国家政策影响明显,作者和机构间合作力度不足,研究视角单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教育改革研究存在的不足.聚焦高等教育分层分类管理、数字化转型和人才培养模式是未来高等教育改革研究的新议题.

    高等教育教育改革人才培养知识图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