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农业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李跃建

双月刊

1001-4829

Jxuebao@sina.com

028-84504004

610066

成都市外东沙河大桥侧

西南农业学报/Journal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和重庆六省市农科院、所,共同举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牧业各个学科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区域综合开发和软科学方面的研究报告、专题论文、研究简报、学科进展述评等文章。本刊立足于大西南、面向全国、分学科地、及时地、有见地反映西南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新成果、前沿动态,以推动农业科研、教育和生产的发展。本刊热忱欢迎全国农业工作者投搞,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RSEI的徐州市区转型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分析

    焦凯雍新琴陈凯怿
    1087-1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寻徐州市区转型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为生态保护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0-2020年5期Landsat数据,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基于皮尔逊相关性系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徐州市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使用地理探测器探测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子.[结果]①2000-2020年研究区RSEI值在0.5~0.6范围内波动,生态环境质量不稳定;低等级生态环境质量,主要分布在云龙区、泉山区和鼓楼区,高等级生态环境质量主要分布在铜山区和贾汪区;②200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面积占比35.70%,恶化的面积占比23.23%,生态环境质量与其变化情况呈显著负相关.RSEI等级越高,生态环境质量越容易恶化,等级越低越容易改善;③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明显空间聚类特征,高-高聚类区域分布在铜山区,低-低聚类区主要分布在云龙区、泉山区、鼓楼区及贾汪区,20年来高-高聚类区标准差椭圆方向性明显,始终呈现"西北—东南"向分布格局,低-低聚类区标准差椭圆呈现"西南—东北"向分布格局;④地理探测器探测结果显示,所有影响因子结果均显著,主导因子为绿度,双因子交互作用明显.[结论]徐州市区转型后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RSEI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空间自相关性驱动因子

    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与健康风险空间分异特征研究——以重庆市巫山县笃坪乡为例

    刘力张传华王钟书张凤太...
    1099-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长江上游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来源及生态风险状况,进行人体健康风险空间分析,有助于提出有效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建议.[方法]以重庆市巫山县笃坪乡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壤样品(深度0~20 cm)45件,基于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PCA/APCS)受体模型进行土壤重金属(Cd、Hg、Pb、As和Cr)来源定量分析,通过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利用地统计法进行人体健康风险空间分析,得出不同区域的风险等级及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风险管控建议.[结果]①研究区土壤Cd、Hg、Pb、As、Cr平均含量分别是重庆市土壤背景值的10.67、3.18、1.03、2.05、4.22倍,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异常;②土壤综合环境质量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点位占比分别为2.23%、44.44%和53.33%,主要影响因子为Cd和Cr,土壤以酸性为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土壤生态环境的风险较高;③土壤Cd含量主要受到农业活动和成土母质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58.55%和30.30%,土壤Hg和Cr含量主要受到成土母质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71.55%和75.41%,土壤As含量主要受到农业活动的影响,贡献率为63.12%,土壤Pb含量主要受到道路交通的影响,贡献率为90.90%;④成人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HI>1的点位占比为6.67%,总体健康风险较低,高风险区集中在研究区北部和中部地区,主要影响因子为Cr;农业活动与道路交通贡献率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结论]建议研究区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测,积极开展有机肥代替等化肥减量措施,推广使用电动农用车,减少由于农业活动对土壤重金属的输入.

    土壤重金属地统计法来源解析人体健康风险评价风险管控建议

    优质肉鸡不同环境控制下的舍内参数分布规律及性能差异性研究

    王钱保黄华云李春苗黄正洋...
    1108-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不同饲养条件下优质肉鸡舍内环境参数变化及与生长发育的内在关联性,为优质肉鸡舍内环境参数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0 d龄健康的优质肉鸡L系母鸡48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20只,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Ⅰ、Ⅱ、Ⅲ试验组饲养于3间密闭式环控舱内,根据生长周期分别设计不同的温湿度环境控制模式.对照组Ⅳ育雏期(0~21 d)饲养于环控舱内,后转至半封闭式普通鸡舍,测定各组鸡舍内部环境参数和鸡只体重、体尺变化和性器官发育等生长性能.[结果]①处于环控舱内的Ⅳ组鸡温度相对较高,达32 ℃以上,湿度为55%左右,NH3、PM2.5和PM10浓度始终处于较低的状态,随着转入半封闭式普通鸡舍后与舍外温湿度差逐渐加大,各气体和粉尘浓度变化规律与舍外基本一致,均处于先降后升,O2浓度则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趋势.Ⅰ、Ⅱ、Ⅲ组舍内新鲜空气的交换使温湿度始终维持在预设范围内,NH3、CO2、O2、PM2.5和PM10等环境参数变化趋势基本与舍外一致,略低于普通半封闭式鸡舍.②舍外温度与O2、CO2和NH3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287、-0.7123和-0.6875(P<0.01),舍内温度与O2、CO2和NH3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71、-8427和-0.7221(P<0.01),都为中等相关或强相关,说明温度对气体浓度的影响较大,相比于舍外,舍内温度与气体浓度的相关性更强.③8周龄时Ⅱ组体重显著高于Ⅲ和Ⅳ组(P<0.05,下同),12周龄时各组鸡体况生长发育达到顶峰,Ⅱ组体重比Ⅰ、Ⅲ、Ⅳ组分别高84、144和126 g,此时Ⅱ组体斜长、龙骨长显著高于Ⅰ、Ⅲ和Ⅳ组;16周龄时第Ⅱ组输卵管长度达到23.25 mm,小黄卵泡和卵巢重量分别为6.25个和10.15 g,均显著大于Ⅰ、Ⅲ、Ⅳ组,表明了不同环境参数控制下优质肉鸡生长及性器官发育有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类型鸡舍环境参数存在一定程度的生长发育和性成熟差异,密闭式环控舱环控模式更适合我国优质肉鸡健康生长及福利养殖的发展需要,优质肉鸡在不同生长周期内对于温湿度的要求不尽相同,其中Ⅱ组环控模式在不同日龄段生长及性器官发育上更具优势,建议加大推广在家禽养殖上的应用.

    优质肉鸡密闭式环控舱半封闭式普通鸡舍环境参数生长发育

    不同益生菌对亚东鲑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何文佳王万良张忭忭
    1116-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对亚东鲑(Salmo trutta)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初始体质量为(84.57±1.83)g的亚东鲑鱼种630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实验组分别添加不同益生菌(酵母菌、EM菌、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至基础饲料,饲养3个月.[结果]添加不同益生菌对亚东鲑都具有促生长作用,试验组体长增长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食物转化率和摄食率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肝胰脏蛋白酶、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均升高,其中EM菌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酵母菌组血清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总蛋白、甘油三酯、葡萄糖、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补体C3和溶菌酶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而其他菌组之间均有不同程度影响.[结论]综合考虑存活率、生长特性、消化酶活性和血清生化指标,添加EM菌对亚东鲑健康养殖效果较好.

    亚东鲑益生菌生长性能生化指标

    四川省不同流域日本沼虾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露周剑柯红雨黄志鹏...
    1124-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四川省河流众多,野生日本沼虾资源丰富,深入了解四川省日本沼虾种质资源现状,开展不同流域日本沼虾遗传多样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线粒体Cytb序列,对四川省巴河(BH)、涪江(FJ)、嘉陵江(JLJ)、岷江(MJ)和思蒙河(SMH)5个日本沼虾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群体的201尾日本沼虾中共检测出36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值为0.345~0.959,Hd均值为0.802,其中JLJ群体的Hd值最高(0.959),而MJ、SMH和BH群体的Hd值相对较低,Hd值均小于0.5.所有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Pi)值为0.002 25~0.015 47,Pi均值为0.015 83,其中JLJ群体的Pi值最高(0.015 47),BH群体的Pi值最低(0.002 25).日本沼虾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间(68.20%),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所有群体呈现3个较明显分支.单倍型MJ网络图显示所有单倍型也呈现3个明显谱系,其中谱系A包含优势单倍型Hap 14,谱系B包含优势单倍型Hap 16,谱系C包含优势单倍型Hap 1.[结论]日本沼虾群体遗传多样性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但不同流域的群体间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较大,其中MJ、BH和SMH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对这些流域内日本沼虾种质资源的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本研究为四川省日本沼虾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利于促进四川省日本沼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日本沼虾细胞色素b基因遗传多样性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结球甘蓝叶片水分监测

    宋忠厅王帅李增李建设...
    1131-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实现对结球甘蓝叶片含水量的无损检测,为结球甘蓝田间水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结球甘蓝的整个生长季设置 23.33 L/株(CK)、11.33 L/株(W1)、15.33 L/株(W2)、19.33 L/株(W3)、27.33 L/株(W4)、28.33 L/株(W5)共 6 个灌水量处理,收集结球甘蓝莲座期和结球期各99个结球甘蓝叶片样本光谱数据,采用卷积平滑法(Savitzky-Golay)、移动平均法(Moving average)、归一化法(Normalization)和多元散射矫正(Multiple scattering correction)进行预处理,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 algorithm)进行特征提取,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进行建模.[结果]在波段400~1000 nm,不同灌水量的结球甘蓝叶片含水量模型的预测精度差异明显.经过预处理的原始光谱建立的预测模型精度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其中Savitzky-Golay预处理效果最好.特征提取方法提高了光谱数据质量和准确性;在结球甘蓝莲座期和结球期优选出连续投影算法进行特征波段提取最佳,分别筛选出5和6个特征波长,2个时期筛选出的特征波长基本都在一定的水分敏感波段范围.在结球甘蓝莲座期和结球期,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建模方法建立的结球甘蓝叶片含水量预测模型都取得了比主成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更高的预测精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校正集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在莲座期为0.8927和0.8757,在结球期为0.9167和0.9014.[结论]高光谱技术可成功监测结球甘蓝叶片在不同生育期的含水量,为农田水分管理提供依据,为精准灌溉提供技术支撑.

    高光谱结球甘蓝叶片含水量建模分析精准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