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南石油大学

朱世宏 教授

双月刊

1674-5094

028-83035158

028-83035260

6105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中心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国际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4-5094;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51-1719/C(C为社会科学总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号已于2008年12月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了。《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设置的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石油天然气经济、理论与方法、语言及其他、探讨与争鸣等,主要刊登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管理学研究、文学研究、企业文化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内容。《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由我校党委书记朱世宏同志担任。《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由原《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变更事项而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晚清轮船招商局的品牌思维与品牌要素

    何一民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创办最早的民族企业之一,至今已有150年历史.轮船招商局能够从最初的单一轮船运输企业发展为今天集轮船运输、金融、房地产等多元化经营于一体、享誉海内外的大型企业集团,重要原因就是时刻具有品牌思维,始终坚持品牌建设.轮船招商局企业品牌构成有三大要素:以与外资争利的爱国民族企业品牌塑造为核心要素,高举爱国大旗,在险象环生的竞争中击败对手获得成功;以官督商办特殊体制为基本要素,充分利用政府资源,积极为政府提供优质服务,重视向商民提供优质服务;以规模经济为支撑要素,突出主业做强做大,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轮船招商局通过不断完善品牌思维与品牌要素铸就了辉煌发展历程,其中的宝贵经验需要继续传承和发扬.

    轮船招商局品牌思维品牌要素官督商办核心竞争力

    绿色能源国际合作的法治障碍与纾解路径

    吴应甲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再生能源生产与应用国,推动绿色能源国际合作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随着世界上130多个国家陆续提出碳中和目标,绿色能源国际合作蓬勃发展.在绿色能源国际合作中,法治是规范合作程序、解决合作争端和保护合作成果的重要方式,但是在实施中存在着缺乏推动合作的国内法依据、合作过程中灵活性与规范性难以平衡、第三方政策不明导致利益冲突、救济制度缺位导致争端难以解决等问题.绿色能源国际合作给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可以通过夯实绿色能源国际合作的国内法基础、构建软硬兼备的国际合作法治体系、依托多边平台完善第三方政策查明机制、持续推进绿色能源纠纷解决平台建设等措施予以解决.

    绿色能源碳中和法治障碍国内法国际合作法治体系

    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的路径探索

    程强傅益霖彭春刘玥...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业、产业等园区是碳排放集中区域,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是四川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当前,四川省碳排放的主要特点是:碳排放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工业是碳排放的核心产业领域;煤炭消费碳排放量占据主导地位;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正在逐年提高.为了推动和优化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可持续的动力,应通过实施园区差异化建设、推动产业低碳转型、重视降碳技术研发应用、数字赋能碳排管理、积极布局生态碳汇等举措,不断推动四川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碳达峰碳中和低碳近零碳排放产业园四川省

    边缘企业网络位置跃迁的机理研究——以商汤科技为例

    吴义爽张松松
    2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位置跃迁是新创边缘企业实现成长的重要手段.以商汤科技为研究对象,探究边缘企业实现网络位置跃迁的内在机理,结果发现:网络位置跃迁是资源情境和企业战略相互匹配、协同演化的结果;边缘企业实现网络位置跃迁的关键在于正确感知自身资源情境,选择、制定并执行适配的发展战略,实现资源情境、战略导向、资源行动及网络能力的有效适配;资源行动和网络能力在不同资源情境下的交互适配与优化升级,使网络位置的关键构成要素呈现动态演化,推动边缘企业呈现出"边缘型网络位置—局部中心型网络位置—全域中心型网络位置"的演化态势.

    资源情境战略导向资源行动网络能力网络位置跃迁

    电子商务对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以乡村振兴为背景

    王辉李瑞黄杏子
    3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识别电子商务技术对农村居民增加收入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对于在农村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以2018年中国农村电商发展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电子商务对农村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效应,发现参与电子商务的农村居民的家庭人均收入比未参与电子商务的农村居民高83.6%.使用分位数回归和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分析电子商务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效应,发现电子商务对低收入家庭的增收效应远远大于中高收入家庭.政府应通过积极在农村地区推广电子商务、为农村居民电商创业提供政策支持、提高农村电子商务红利等措施,不断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质量.

    电子商务增收效应收入分配倾向得分匹配法乡村振兴

    智能社会中人的自由实现困境与出路

    汪怀君刘卫东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历史变迁与生产力发展不断变革着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的自由的实现.今天,随着信息技术革命浪潮的不断推进,以大数据、算法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得到快速发展与深度应用,人类社会正在步入智能社会,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然而,智能社会也面临着人类劳动职责被人工智能替代、人工智能对人实行算法桎梏、"人-机"关系伦理陷入困境等诸多挑战,导致智能社会中人的自由实现成为时代难题.人类必须认真审视智能社会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以共有、共建、共享的制度机制为指导,促进人人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利,规制算法设计对人的禁锢,构建新型"人-机"关系,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自由困境社会形态智能社会人工智能算法规制

    准确把握习近平"五新"重要论断的丰富内涵

    吴永刚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战略问题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方向.在2022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提出的"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重要论断系统回答了目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凸显出我国发展新的战略机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我国发展新的战略任务,"两个关键期"的交汇重合反映出我国发展进入新的战略阶段,坚定不移走好"五个必由之路"构成我国发展新的战略要求,"两个大局"同步交织和相互激荡展现出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战略环境.准确把握习近平"五新"重要论断,可以有效增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战略性有利条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期必由之路两个大局

    延安时期工合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从镜像偏差到理性建构的跃迁

    赵晓刚赵鑫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尽管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政策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国际社会中几乎处于失语状态,但中国共产党仍然积极采取措施塑造国际形象.由于经验缺乏,中国共产党当时只能采取一种"自塑"的方式,但不免陷入有理说不清的镜像偏差窘况.直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工合运动的传播途径,最大化地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声音,在国际社会建构了良好的政党形象.考察延安时期由国际友人创办的工合运动基本情况、工合建构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动因以及工合建构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方式,可以破解当前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过程中的理论局限和解释困境,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塑造提供策略参考.

    中国共产党工合运动形象塑造镜像偏差国际形象

    大学生朋辈影响力发挥的三维探赜

    陈圣军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发挥大学生朋辈影响力,激发优秀朋辈群体的示范、感染、激励和引领作用,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特殊价值.从价值逻辑看,发挥大学生朋辈影响力是深化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张的客观体现,是延展贴近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现实需要,是促成三全育人格局的实践所需.从理论逻辑看,发挥大学生朋辈影响力有着深厚的学理支撑和实践依循:人的本质理论是其根本学理依据,内隐学习理论是其主要学理支撑,群体参照效应是其重要学理参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则为其夯实了现实基础.从实践逻辑看,搭建平台和有效激励可为发挥朋辈影响力铺平实践之路,开辟长效之路,保证朋辈影响力有效发挥.

    大学生朋辈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隐性教育

    论个人信息知情同意规则的强弱模式——兼论劳动关系场景中的选择与适用

    王文文
    8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情同意规则虽内涵了知情规则和同意规则,但其规则重点并不相同,前者侧重于信息提供和获取,后者侧重于意愿表达与选择.《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知情同意规则适用呈现为"强知情+强同意""强知情+弱同意""弱知情+弱同意"三种模式.劳动关系场景是检验个人信息保护知情同意规则的重要场域,采取"强知情+弱同意"模式符合理论原则和现实需要:为减少弱同意的损害后果,需要以利益一致原则为基础对涉及劳动者个人信息处理的劳动规章制度和合同内容进行实质审查;为确保强知情规则的落实,需从用人单位信息处理告知义务履行、知情规则中知情权请求权的实现机制构建以及劳资信息处理沟通、理解与共识机制形成三个方面实现劳动者个人信息保护和利用的平衡.

    知情规则同意规则"强知情""弱同意"劳动者个人信息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