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南石油大学

朱世宏 教授

双月刊

1674-5094

028-83035158

028-83035260

6105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中心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国际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4-5094;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51-1719/C(C为社会科学总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号已于2008年12月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了。《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设置的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石油天然气经济、理论与方法、语言及其他、探讨与争鸣等,主要刊登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管理学研究、文学研究、企业文化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内容。《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由我校党委书记朱世宏同志担任。《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由原《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变更事项而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环境建设的理论审思

    冯刚梅科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推进环境建设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实践进程至关重要。当前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环境建设呈现出整体性与系统性统一、综合性与协同性并行、现实性与虚拟性融合的时代特征,同时也面临着在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的困境和挑战。为此,需要发挥宏观环境的保障功能,增强政策制度的科学性、延续性、长效性;着力构建贯通衔接、高效协同的运行环境,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精心培育文化环境,增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融入性与互动性;加强网络治理,打造有利于不同学段学生成长成才的清朗网络环境,从而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实践进程推向前去。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环境建设

    氢储能电站运营的模式优选与激励机制

    张荣达张庆斌高睿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再生能源发电需要大规模的储能设施进行跨季调节,氢储能具有储存成本低、自放电率低的优势,是跨季储能的最佳选择。当前,氢储能如何实现盈利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问题。通过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计算氢储能在各商业模式下的机组最佳装机容量及收益,探索氢储能的最佳商业模式,结果发现:氢储能电站通过电价差套利、售氢及建设可再生能源的方式可获得最大收益;在电价上限为2。56元/kW·h时,氢储能可以实现收支平衡;在2030-2037年间,氢储能可以实现商业化盈利;氢燃料电池成本下降对氢储能系统收益影响最大。当前,应通过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完善氢储能进入电力市场政策、重视氢燃料电池发展等措施,大力推动氢储能快速发展。

    氢储能商业模式实时电价激励机制可再生能源

    新时代讲好中国制度故事的要旨论绎

    郭超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导人民群众深刻认识我国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需要加强宣传教育,讲好中国制度故事。故事中蕴含着道理,讲好中国制度故事是为了讲好制度故事背后的道理,其重心在于讲好中国制度为什么"行"、"特"在哪里、"优"在何处、有什么"好"等道理。对此,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的滋养、世界优秀制度文明成果的资鉴等方面,讲好中国制度为什么"行"的根本归因;要从政治特质、价值特质、实践特质、精神特质等方面,讲好中国制度"特"在哪里的核心特质;要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等方面,讲好中国制度"优"在何处的显著优势;要从制度理念的先进性、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制度绩效的卓越性等方面,讲好中国制度有什么"好"的主要体现。

    中国制度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自信制度认同制度宣传教育

    新时代思政课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的着力点

    张莉廖静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创新成果,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故事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要主动承担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的光荣职责,深刻理解"为什么讲""讲好什么""如何讲好"的问题,重点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所具有的历史厚度、战略高度、实践温度、理论深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议题设置,进而在教学视域上处理好"回到文本"与"联系实际"的关系,在叙事方法上处理好"讲述"与"留白"的关系,在教学媒体运用上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在价值引领上处理好"知识传授"与"铸魂育人"的关系,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主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人民民主民主故事民主观

    古今中西之争: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二维架构

    崔发展黄荣琴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古今之争、中西之辩两个维度。"中国式"主要回答了这一"现代化"何以是中国的、为何不是西方的,有力回应了中西之争;"现代化"主要回答了这一"中国式"何以是现代的、为何不是古代的,有力回应了古今之争。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有效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不断深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认知与实践创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底、以中国共产党为统领、以人民群众为依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古今中西之争"两个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路径

    聂蕾徐晓莉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巨大的实践效力与发展特色,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对外话语体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对外话语体系,要通过审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外话语体系构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重点回答"为何说"的基本问题;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为面向,提炼出国情话语、价值话语、社会话语、生态话语、交往话语等核心话语,重点回答"说什么"的基本问题;要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的现实需要,以及化解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现代化的偏见与误读的紧迫任务,通过不断拓展话语视野、丰富话语主体、创新话语表达等路径,最大程度提升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力度、广度和深度,重点回答"怎么说"的基本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语境对外话语体系话语霸权中国视角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资金多元化来源制度体系构建

    李昕
    4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改革并未取得预期成效,重要原因之一是未建立有效的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导致回收处理资金严重短缺。基于庇古税的理论逻辑、"污染者付费原则"的法律依据和部分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经验,我国有必要构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实现"三化"治理目标的多元化资金筹措路径。在生活垃圾收费政策设计上,应以多元化的计量收费制为主、定量收费制为辅作为过渡方案;待政策环境成熟后,可全部实行多元化的计量收费制,包括随袋征收计量收费制、粗大型垃圾计量收费制、差别计量收费制、累进计量收费制、计件计量收费制等多种收费体系。能否有效实施生活垃圾计量收费,有赖于系统性地改革我国长期存在的废品回收模式,运用激励性和约束性并存的经济手段,规范引导生活垃圾排放行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三化"治理目标。

    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目标负外部性损害担责原则计量收费体系

    元宇宙视域下个人信息保护的困境及法规重塑

    傅琳雅邬慧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数字技术媒介。在元宇宙的中心化治理、分布式治理的场景下,个人可以实现深度媒介化的虚拟数字化生存,也伴随着数据安全的挑战,面临着个人信息外延持续扩大、个人生物信息被收集、"知情-同意"原则被冲击、传统信息监管模式被打破等个人信息保护危机。加强对元宇宙的规则建构探索,对于个人数据安全乃至国家战略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需要通过构建技术促进规则、厘清个人生物信息法律定位、重构分层—动态同意原则、平衡平台与个人权利关系等有效措施,积极解决元宇宙数字媒介空间下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元宇宙数据治理媒介空间个人信息数据安全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意蕴

    周竞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从其孕育生成的那刻起就带着深深的人民性烙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意蕴主要体现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三个维度。为了人民,即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了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依靠人民,即依靠人民担当推动文化传承赓续、依靠人民创造促进文化创新发展、依靠人民奋斗推进文化强国建设。造福人民,即在强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造福各族人民、在主张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造福全体人民、在倡导全球文明交流互鉴中造福世界人民。

    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精神生活文化发展文化强国

    论新时代"三个务必"思想的三重逻辑

    曹晓飞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个务必"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首次提出的重大理念和思想号令,具有深邃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就历史逻辑而言,"三个务必"思想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治乱兴衰历史规律、科学回答历史之问的重大成果,是对"两个务必"思想的历史性继承和升华。就理论逻辑而言,"三个务必"思想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宗旨立场、优良作风和政治本色、精神风骨和本领要求,是密切联系、相互支撑、有机统一的理论体系。就现实逻辑而言,牢记和践行"三个务必"思想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对于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个务必"思想"两个务必"思想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历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