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南石油大学

朱世宏 教授

双月刊

1674-5094

028-83035158

028-83035260

6105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中心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国际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4-5094;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51-1719/C(C为社会科学总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号已于2008年12月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了。《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设置的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石油天然气经济、理论与方法、语言及其他、探讨与争鸣等,主要刊登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管理学研究、文学研究、企业文化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内容。《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由我校党委书记朱世宏同志担任。《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由原《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变更事项而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发展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的路径思考

    庞敏张益畅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二氧化碳驱油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油田采收率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创造社会经济价值、实现生态环境目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手段。在中国,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已经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大规模推广应用还需要较长时间;同时,全球低碳合作和能源市场转型为中国发展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提供了机遇,但是也面临着经济成本高和环境风险大的挑战。今后,中国要全面发展和推广二氧化碳驱油技术,需要从构建产业法律体系、促进技术研发创新、完善合作交流机制、提高环境风险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

    碳达峰碳中和二氧化碳驱油二氧化碳埋存态势分析法

    教育投入对农村劳动力永久性转移影响机理探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考察

    马光威李蓬实王方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序推动农村劳动力永久性转移事关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败。以社会收入最大化为前提、以救助模型为基础构建农村人口永久性转移动态分析模型,探究教育投入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永久性转移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教育投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由户籍政策驱动的永久性转移可能导致无效城镇化;加强教育投入力度尤其是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永久性转移的有效途径。因此,应通过增加公共教育投入、改革高等教育录取政策、抑制城镇通货膨胀、发展城镇第二三产业等措施,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永久性转移。

    教育补贴受教育水平农村劳动力永久性转移乡村振兴

    国内大循环格局下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基于空间杜宾计量模型

    李保华齐心怡
    1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国内大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需求侧改革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提升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则是需求侧改革的重点。通过选用2013年至2021年期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计量模型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改善居民收入、城镇化、医疗水平,不仅能促进本省居民消费,还能带动邻省居民消费水平。因此,在新发展格局下,通过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推进城镇化进程、积极优化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

    国内大循环需求侧改革新发展格局居民消费空间溢出效应

    海南自贸港发展离岸贸易的政策研究

    王翚王哲轩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离岸贸易作为外贸活动中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型贸易方式,在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之际,着力推进离岸贸易新业态的发展势在必行。首先对离岸贸易的概念、特征与类型进行系统梳理,认为离岸贸易服务体系的完善、税赋水平的降低、外汇管制的宽松以及金融市场监管体制的完善是持续推进离岸贸易发展的重要条件。然后从政策角度出发,参考现有国际自贸港发展离岸贸易的成功经验来可视化政策效果,最后建议海南自贸港应更加注重离岸贸易与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和加强专业监管三个目标相结合,应以打造优秀的离岸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紧紧围绕税收制度的设计、外汇管理模式的变革、金融监管方式的完善等来建立政策框架以加快离岸贸易发展步伐。

    海南自贸港离岸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税制环境外汇管制金融监管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段丽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自信是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的一个重要政治概念,坚定历史自信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历史使命而作出的又一重要政治宣示。学界对历史自信的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主要围绕历史自信"是什么""从何而来""有何内容""如何深化"等核心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理论内涵、生成发展、价值意义、培育路径等方面。未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研究,应着眼于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从应然层面增进理论阐释,提升历史自信研究的学理性与系统性;从实然层面突出问题导向,提升历史自信研究的实践效度;从必然层面注重多学科视域融通,拓展历史自信研究的学科视野。

    历史自信历史认知历史自觉历史主动四个自信

    启蒙·嬗变·经验: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探析——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化解视角

    刘水波汪勇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革命思想与革命实践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话语有着深远影响,为我们党的早期革命话语奠定了基调并提供了指引,是党的革命话语启蒙。围绕引导化解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党的革命话语经历了"原义出场—转义延伸—新义开辟"的语义嬗变,实现了从"暴力革命"到"建设"和"改革"再到"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指向跃升。在此过程中,党的革命话语积累了诸如实事求是的原则、问题导向的方法、守正创新的思维、贴近群众的风格等丰富的话语生成与运用经验,这些可以为构建引导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革命话语提供借鉴。

    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社会主要矛盾启蒙话语嬗变话语经验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指向

    樊博文毕红梅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蕴含着科学机理,它遵循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科学内容、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淬炼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的智慧结晶、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有益精髓。习近平文化思想极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系统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重大时代课题、独特展示了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中国智慧"等原创性贡献。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新征程上我国的文化建设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文化建设的人民主体性地位、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实践指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建设生成机理原创性贡献实践指向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司法实践问题

    王志刚徐亚琼
    6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自2015年入刑后,近年来在司法实务中被大量认定。学界认为此举有违刑法的谦抑性。通过整理100个样本案例,分析司法实践中的"重罪行为轻罚化"以及"过度扩张"两种观点,发现该罪在具体适用时存在"明知"的认定不明确、与掩饰和隐瞒犯罪所得罪认定存在争议、刑罚的适用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当前,为了有效治理信息网络犯罪,应从明确"明知"的认定、正确区分该罪与掩饰和隐瞒犯罪所得罪、统一刑罚适用标准等方面入手,确保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实现应有的治理效果。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重罪行为轻罚化网络犯罪司法实践刑法谦抑性

    数字时代劳动者离线权入法的必要性探析

    卢荣婕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的到来,在给劳动者就业方式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导致劳动者工作时间对休息时间的侵蚀。劳动者即使在非工作时间也无法得到彻底休息,甚至是没有休息,仍然需要对用人单位下达的任务予以确认与完成。面对劳动者隐形加班认定难的困境,现有研究主要通过生活安宁权、休息权等其他权利予以保障,然而,上述权利却无法实质性解决劳动者能否离线以及离线程度问题。因此,在厘清劳动者离线权概念、属性以及工作时间与非工作时间认定的基础上,通过将离线权引入《劳动法》的方式予以破解,实现劳动者离线权益保护的法定化、劳动者人格尊严权的实质性保障,以期实现对劳动者离线权益的保护与救济的规范化。

    数字劳工离线权拒绝权休息权数字人权

    项群理论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谢玉萍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强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改革创新、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体育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度有待提升、公共体育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有待提高、课程思政评价标准泛化等现实困境。构建"项群+思政"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体系,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构建"广谱+精准"的课程思政立体资源体系,是实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课程思政项群理论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