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

袁继炎

月刊

0253-3006

zhxewk@263.net

027-82846835

430014

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胜利街155号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小儿外科专业的高水平学术期刊。充分报道中国小儿外科学科领域基础及临床研究的先进理论、新兴技术和前沿成果,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促进中国小儿外科学科的发展。本刊读者主要为从事小儿外科临床、教学、科研的工作者及外科、儿科、产科有关人员。本刊辟有述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综述、会议纪要、研究报告、技术革新、病例报告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85例儿童卵黄囊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汪刚潮敏张晔张殷...
    385-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卵黄囊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8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就诊的卵黄囊瘤85例患儿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85例患儿中位年龄为20.5(0.03~166.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2.1(1.5~133.1)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为 87.1%(95%CI:79.7%~94.5%),5 年无进展生存率为 79.8%(95%CI:70.6%~89.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生活地区、远处转移、延迟化疗、术前血清甲胎蛋白、术后2个月血清甲胎蛋白、复发均与其预后有相关性(P<0.05),是影响患儿生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居住于农村地区(HR=7.830,95%CI:1.60~38.41,P=0.011)、延迟化疗(HR=5.323,95%CI:1.14~25.64,P=0.047)、术后 2个月血清甲胎蛋白未降至正常(HR=15.704,95%CI:1.65~149.18,P=0.017)、肿瘤复发(HR=26.046,95%CI:3.03~224.07,P=0.003)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生活于农村地区、延迟辅助化疗、术后2个月内甲胎蛋白未恢复正常、肿瘤复发可能提示预后不良,需要根据生活地区、化疗意愿、治疗后持续监测甲胎蛋白与影像学表现,对卵黄囊瘤儿童进行个体化治疗和随访.

    内胚层窦瘤卵黄囊瘤预后儿童

    婴儿及新生儿永存动脉干的外科治疗

    黄景思许伟滨王楚杰饶姣...
    393-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婴儿及新生儿永存动脉干非心外管道的外科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1年7月至2022年1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心脏中心手术治疗的12例永存动脉干婴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新生儿8例.患儿的中位手术年龄为30(8~201)d,中位体重为3.3(2.8~5.1)kg.所有患儿均行超声心动图及心脏CT检查,按Van Praagh分型:A1型6例、A2型4例、A4型2例.采用自身肺动脉与右室切口上缘缝合或左(右)心耳代替肺动脉后壁,结合带单瓣的牛心包补片重建右室流出道与肺动脉,同时矫治其他心血管畸形.术后常规随访评估疗效.结果 所有患儿无手术死亡.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13.8±9.0)d,住院天数为(25.4±11.3)d.随访时间为(61.0±36.4)个月,1例因远端左、右肺动脉狭窄于术后9个月再次手术治疗,其余患儿心功能Ⅰ级或Ⅱ级.结论 非心外管道的外科手术治疗婴儿及新生儿永存动脉干是安全有效的,近期和中期的疗效满意.

    心脏缺损,先天性永存动脉干心脏外科手术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合并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李丹李霞郑林朱之苑...
    397-4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onthyroidal illness syndrome,NTIS)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2年3月至2022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402例CHD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5例,女207例;中位年龄17(5~48)个月,中位体重10(6~15)kg.根据定义分为NTIS组(76例)和非NTIS组(326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评价CHD患儿NTIS的危险因素,并针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02例CHD患儿中,18.9%(76/402)的CHD患儿心脏术后发生NTIS.相较于非NTIS组,NTIS组患儿平均年龄偏小(12个月比19个月,P=0.04),且平均体重更低(8.2 kg比10.6 kg,P=0.016),NTIS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显著高于非NTIS组(28.5 h比6 h,P<0.001),平均ICU时间显著高于非NTIS组(10d比3d,P<0.001),且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更高(11%比1%,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是CHD患儿心脏术后NT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36,95%CI:1.69~17.01,P=0.004),且游离三碘甲状腺素原氨酸fT3和体外循环时间呈负相关(r=-0.274,P<0.001).结论 较长的体外循环时间是CHD患儿心脏术后NT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NTIS可能是影响复杂CHD患儿体外循环术后恢复的主要因素之一.

    心肺流转术先天性心脏病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危险因素

    新生儿胃穿孔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万成亮白强张传勃方辉...
    402-4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胃穿孔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15例新生儿胃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6例,女39例;足月儿41例,早产儿74例;平均体重为2.37 kg,体重范围是1.15~3.85 kg;发病时平均日龄为3.25 d,日龄范围是1.23~7.55 d,其中发病日龄1~3 d的有88例;胃壁肌层缺损109例,胃壁炎症、坏死穿孔6例.根据患儿是否存活,将其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其中生存组85例,死亡组30例,比较可能影响新生儿胃穿孔预后的部分临床因素、手术因素及病理因素;对生存组患儿进行随访,了解其生存情况.结果 生存组与死亡组两组患儿间性别、是否早产、是否合并其他消化道畸形、是否存在胃壁肌层缺损、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术前降钙素值、术前血清白蛋白值、术前血红蛋白值、穿孔最大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乳酸值、是否低出生体重及发现临床症状到就诊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术前乳酸值、是否低出生体重及发现临床症状到就诊时间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得出影响新生儿胃穿孔预后的独立因素为发现临床症状到就诊时间(P<0.05).随访结果显示,生存组85例患儿中有2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1例行肠粘连松解手术治疗,1例经保守治疗后缓解,所有患儿生长发育正常,营养状况良好;新生儿胃穿孔死亡30例,死亡率高达26.1%(30/115).结论 发病到就诊的时间是影响新生儿胃穿孔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故及时就诊治疗是患儿获得生存的关键.

    婴儿,新生胃穿孔预后多因素分析

    儿童先天性门体分流分次结扎和封堵的诊治经验

    严志龙陈其民陈盛谢周龙龙...
    408-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门体静脉分流分次结扎和封堵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先天性门体分流患儿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4例.2例肝内门体分流和3例肝外门体分流;2例智力下降,2例紫绀伴轻度活动后气促.所有病例均先通过导管技术进行血管造影,并尝试用球囊封堵,术中测出封堵后门静脉压过高,改为手术结扎,分别采用分次结扎及部分结扎后再封堵的技术进行治疗.结果3例患儿术中采用部分结扎异常分流血管,术后B型超声监测门静脉血流,分别在术后7、10 d再次在床边完全结扎异常血管.2例采取部分结扎或缩小分流血管直径,再次通过血管介入技术,进行异常分流血管的封堵.2例术前智力下降孩子得到明显改善;2例紫绀患儿术后氧合也得到改善,并且肺动脉压力也明显下降.所有患儿空腹及餐后2 h血氨浓度下降至正常水平.随访2个月~3年,生长发育较好.结论 采用分次结扎和部分结扎后再封堵异常分流血管方法治疗儿童先天性门体静脉分流(特别是门静脉发育不良患儿)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门体分流,外科门静脉高压肺动脉高压儿童

    小儿胆总管囊肿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邹奇君闫学强
    413-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胆总管囊肿合并急性胰腺炎患儿与不合并胰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137例胆总管囊肿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107例,中位年龄3.00(0.02~12.75)岁,统计Todani分型、胆总管扩张类型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使用Fisher精确检验、卡方检验和Wilcoxon检验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7例胆总管囊肿患儿中,Ⅰa型占67.15%(92/137),Ⅰc型占29.20%(40/137),Ⅳ a 型占 3.65%(5/137).胆总管囊形扩张占 69.34%(95/137),梭形扩张占 30.66%(42/137).47.45%(65/137)的患儿合并有急性胰腺炎,52.55%(72/137)的患儿没有合并急性胰腺炎.与没有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患儿相比,胆总管囊肿合并急性胰腺炎在年龄偏大的患儿中更易发生(3.42岁比2.42岁,P=0.010);男患儿相比于女患儿更容易发生(30.77%比13.89%,P=0.023);胆总管梭形扩张比囊形扩张更多(41.54%比20.83%,P=0.010);合并有胰胆管汇合异常的患儿明显容易更多(78.57%比21.05%,P=0.002).Todani分型与急性胰腺炎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668).胆总管囊肿的患儿中,合并急性胰腺炎患儿的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C反应蛋白均高于没有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患儿.结论 与不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患儿相比,胆总管囊肿合并急性胰腺炎易在男患儿中发生,囊肿易呈梭形扩张,且更易合并胰胆管汇合异常.

    胆总管囊肿胰腺炎儿童

    T型肠造口术治疗新生儿暂时性短肠综合征

    颜景灏周玲李水学
    419-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T型肠造口术在新生儿暂时性短肠综合征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新疆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6例新生儿暂时性短肠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0例,手术时日龄为(9.1±2.3)d;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瘘手术组12例,即Ⅰ期肠造口术(单腔或T型)+Ⅱ期单腔肠造口改T型造口术+Ⅲ期造口还纳术,传统手术组14例,即Ⅰ期肠造口术(单口或双口)+Ⅱ期肠切除肠吻合.对比分析两组患儿造口还纳时间、造口还纳后排便时间、手术并发症和营养状况等指标的差异.结果T瘘手术组患儿手术日龄[(7.5±2.7)d 比(10.5±2.2)d]、手术时体质量[(1 253±442)g 比(1 882±190)g]、早产周龄[(28.8±2.3)周比(31.2±1.7)周]、可利用肠管长度[(42.5±9.0)cm 比(52.5±7.3)cm]均短于传统手术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瘘手术组患儿等待造口还纳时间[(12.0±2.8)周比(14.7±2.1)周]、造口还纳后排便时间[(3.8±2.4)d比(7.7±1.1)d]均短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瘘手术组患儿T瘘手术前与造口还纳术前比较,造口还纳术前与造口还纳后6个月比较,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有提高(P<0.05).新型肠造口封堵器封堵造口患儿封堵造口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封堵效果满意.结论T型肠造口术可以显著改善造口还纳手术等待时间和造口还纳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减少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

    短肠综合征肠造口术新生儿

    腹腔镜非离断式Lich-Gregoir输尿管再植术治疗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傅淑琪张谦李骥王磊...
    425-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腹腔镜非离断式Lich-Gregoir输尿管再植术在治疗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特点与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31例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非离断式Lich-Gregoir输尿管再植术组(A组)17例和气膀胱经腹腔镜Cohen输尿管再植术组(B组)14例,两组患儿根据患侧数再分为单侧组(A1、B1组)和双侧组(A2、B2组),比较患儿手术前、后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肾盂前后径参数变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中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管天数,记录术后泌尿道感染、术后反流、术后吻合口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A1组手术时长为(150.8±12.6)min,B1组手术时长为(178.0±24.9)min;A2组手术时长为(238.8±9.4)min,B2组手术时长为(248.4±9.2)min.A组手术时长均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A、B组左右侧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手术前后肾盂前后径值分别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血尿天数等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36个月,获访病例临床症状均缓解,无一例出现高级别反流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非离断式Lich-Gregoir输尿管再植术治疗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疗效确切,相较于气膀胱经腹腔镜Cohen输尿管再植术手术时间更短,对膀胱的损害更小,术后并发症少.

    腹腔镜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输尿管再植术儿童

    成都地区住院儿童手外伤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赵徐英王丽丽
    431-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成都地区0~14岁儿童手外伤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儿童手外伤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四川现代医院住院治疗手外伤的1 20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82例,女420例,年龄为(4.98±3.78)岁,年龄范围为0~14岁.对年龄分布、受伤时间分布、受伤场地分布、致伤原因构成、损伤类型构成等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分析.结果 共纳入1 202例患儿,婴幼儿组(<3岁)占比最多(36.3%,436/1 202),初中组(12~14岁)占比最少(9.1%,110/1 202);3 月份发病率最高(11.6%,139/1202),11 月份发病率最低(6.6%,79/1 202);春季发病率最高(28.3%,340/1 202),秋季最低(22.3%,268/1 202);全天中18:00~19:59时段发病率最高(19.6%,236/1 202);家中是儿童手外伤发生的首要场地(71.0%,854/1 202);切割伤(38.9%,468/1 202)及挤压伤(29.4%,353/1 202)是主要的致伤原因,在切割伤中主要为刀具损伤(59.8%,280/468),在挤压伤中主要为门挤压(73.9%,261/353);手指是最主要的受伤部位(85.5%,1 028/1 202),其中末节损伤最常见(55.7%,573/1 028);离断伤(41.0%,493/1 202)及血管神经肌腱损伤(38.6%,464/1 202)为主要损伤类型,在离断伤中末节离断最常见(91.5%,451/493),本组患儿因离断毁损伤行截指手术共15例(1.2%,15/1 202).结论 儿童手外伤大多发生在家中,与刀具及门的相关性大,指尖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截肢(指)率低,总体预后较好.提高监护人的安全意识、重视家庭环境评估,特别是加强刀具的管控及采用保护门的装置可有效减少伤害.

    创伤和损伤流行病学儿童预防措施

    胫骨近端骺板延长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术后胫骨短缩畸形

    刘尧喜刘昆谭谦朱光辉...
    436-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he tibia,CPT)患儿使用伊氏外固定装置行胫骨近端骺板延长手术的愈合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因胫骨短缩而接受胫骨近端骺板延长手术的11例CPT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5例.根据胫骨延长1个月后的X线片检查结果和Li分类系统评估骨痂质量.随访延长段骨痂质量及胫骨延长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手术时患儿的平均年龄为8.8岁,平均随访时间为34.4个月,平均延长长度为6.5 cm.骨痂形态质量良好的发生率为100%,愈合指数为52.5 d/cm.伊氏外固定装置平均佩戴时间为319d.1例发生针道感染,1例发生踝关节僵硬;1例发生胫骨延长段成角畸形,1例踝关节跖屈20°畸形,1例膝关节活动受限,2例发生踝外翻.结论 胫骨近端骺板延长手术成骨质量良好,CPT伴有胫骨短缩的患儿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胫骨延长手术.

    胫骨骺板先天性胫骨假关节骨痂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