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术交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常延廷

月刊

1000-8284

xsjl@chinajournal.net.cn

0451-82808211

150001

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中宣街20-6号

学术交流/Journal Academic ExchangeCHS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刊登社会科学领域各学科的学术论文,注重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人民理论的演进逻辑与当代境遇

    张奎良龚小聪
    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西方哲学思想的嬗变中,人民的政治性是人的本性,政治成为人民"无法超越且只能永远陷溺其中的现世",而人民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性意旨的范畴,最深刻的表现是统治与被统治.马克思人民理论的创立及其逻辑的展开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先验的政治预设,它立足人民的现实境遇,明晰了"人民理性"的哲学原则,将无产阶级作为"真正的人民",重构其政治范畴、主体范畴以及历史范畴,揭示了人民主体的历史根基在于劳动实践,劳动解放是其超越传统政治性,实现人民现实性与神圣性的根本途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具体实践出发,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马克思人民理论进行了全面性拓展、系统性运用与创造性实践,为马克思人民理论在当代的发展做出了卓越努力.

    马克思人民理论人民理性

    从《论犹太人问题》到"犹太人问题":更具普遍性的历史反思

    包大为
    1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犹太人问题》是一本标准的当代著作,不仅因为布鲁诺·鲍威尔所构想的激进却又抽象的方案在当代仍然是值得批判的理论对象,更因为马克思所关注的导致犹太人受压迫的历史机制及其话语在当代仍然存在并发展着.在该文本中,马克思试图以更为客观且普遍的方法来分析作为历史现象的族群、宗教与政治矛盾.但在当下的流俗的话语中,"犹太人问题"却成了特定族群、特定宗教以特定程序所占据的特殊、绝对且排他的道德问题.该"问题"被宣告随着二战结束而被终结,故而在同等压迫逻辑之下被剥夺、驱逐和屠杀的人们,却因为无法上升至"概念犹太人",或是被犬儒主义地当作用于远观文明边缘的景观,或是被当作游离于现代文明的潜在"他者".作为一种不断追寻真理的思想事业,哲学的当代职责绝不应被局限于重复着某种构成政治正确的虚假的解放或道德的言辞,而是应当为那些尚未实现自身的旧批判去辨识老问题的当代形态,抑或向着尚未到来的新的批判去识别新问题的古老内核.

    论犹太人问题历史反思道德政治哲学历史唯物主义

    公共数据合作开发的动力机制与风险规避——基于政府与大数据平台企业合作的视角

    王张华李赛赛
    3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数字化时代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寻求与大数据平台企业等主体展开合作是公共数据开发的重要趋势.政府与大数据平台企业合作开发公共数据受到资源互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三重因素共同驱动,而公共数据开发可能存在权力解构效应和权利诱导倾向,衍生出以"管制俘获、市场支配和公共意志裹挟"为代表的权力型风险和以"算法合谋、算法歧视、算法操纵和租值耗散"为代表的权利型风险.为此,可以通过明晰公共数据权属边界、落实公共数据权属责任、协调政企合作伙伴关系与激发政企合作主体动能等路径规避公共数据合作开发的潜在风险,真正走向公共数据价值共创.

    公共数据政企合作价值共创权力风险权利风险

    单边制裁对海洋命运共同体下海洋权益的破坏及应对机制

    王国华杨园硕
    4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的重要成果,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海洋体现,其中包含了"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等一系列思想精华.系统地梳理我国海洋历史,就是梳理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过程,也就能更好地体会其中包含的海洋权益思想.霸权主义下的单边制裁不但历来被我国反对,更会对海洋命运共同体以及海洋权益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所以我国必须更加全面地了解单边制裁的方法、效力和影响,进而找出更好的应对措施以防止其对海洋命运共同体下海洋权益的破坏.

    海洋权益海洋命运共同体单边制裁影响应对

    论中国海洋安全法治的现实困境与完善路径

    郭萍严凌成
    6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应当贯彻新的海洋安全观,并深入思考中国海洋安全法治保障体系建设中的现实困境与完善路径.当前我国海洋安全法治保障体系建设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海洋安全立法呈现碎片化现象、海洋安全司法机制不健全、海洋安全执法主体职责交叉与执法程序不清、海洋安全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尚需完善.为更好地维护我国国家海洋安全利益,建议在明晰新时代"3+1"式海洋安全观的基础上通过以下路径来完善我国海洋安全法治保障体系建设,即明确海洋的宪法地位、制定"海洋基本法",并确立"保障海洋安全原则"、有序推进海事法院"三审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厘清海洋安全执法主体的职责分配和执法程序、构建特色鲜明的海洋安全法治人才培养体系.

    新时代国家安全"3+1"式海洋安全观现实困境法治保障

    海事网络风险与海洋安全:关系、问题及中国治理

    王柳
    7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事网络风险包含海事数据和海事设施双重风险.已经发生的海事网络攻击证明海事网络风险会在各行业产生连锁反应,从海洋经济、海上交通秩序、海上通道、海洋环境等多个方面深刻地影响一国的海洋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通过对海事网络风险的预防和应对,检视我国的法律可以发现,我国法律规范存在诸多问题,如"海洋""海事"的称谓区分削弱了海上交通安全在海洋安全中的地位,海事海洋数据分类分级制度不完善,海事网络风险法律保障措施缺乏,涉海法律体系不健全等,均不利于保障我国的海洋安全.因此,中国在应对海事网络风险和保障海洋安全时,应以海洋命运共同体为战略目标,不断推进海洋安全共同体,加快完善我国涉海法律规范体系建设,增强对海事网络风险的预防和应对,从法治角度全面保障我国的海洋安全.

    海事网络风险海事数据海洋安全海洋命运共同体海洋基本法

    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转型逻辑与实施路径

    张震宇
    9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也是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新质生产力对于乡村建设有多重实施路径,通过产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进步赋能数字乡村建设.当前,数字乡村建设中存在着城乡数字鸿沟加剧、乡村经济结构受限、区域外部风险增加、农村专业人才不足、地区基础设施缺失等问题.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应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数字化发展为手段,以人为本为目标,提升乡村地区生产力水平.具体实施路径包括提升乡村技术水平、完善区域监管方式、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培育乡村专业人才,以及普及数字基础设施.加速新质生产力在乡村地区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设水平,从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数字乡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促进跨境电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

    周科选罗学强余林徽
    10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跨境电商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是中国跨境电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对中国跨境电商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不同地区、不同企业规模、不同股权性质、不同技术水平的企业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最后,机制检验结论发现,综合试验区的试点政策主要通过政府财政补贴、降低制度交易成本和增强产业集聚程度来推动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为理解综合试验区的试点政策对中国跨境电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全面推进综合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支撑.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企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集聚双重差分法

    城市社区数字化治理中居民权利保障的机遇、困境与优化

    王延川吴海燕
    13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居民权利保障是城市社区数字化治理的应有之义.居民在城市社区中的基本权利除包括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积极的治理权利外,还包括平等权、隐私权和安全权等消极的生活权利.城市社区数字化治理既要保障居民积极权利的落实,也要保障居民消极权利不受侵害.城市社区数字化治理可为居民权利保障提供平台载体、技术支撑和环境基础.不过,由于种种因素,当前城市社区数字化治理中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平等权、隐私权和安全权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和侵害,因而影响了城市社区治理效果.对此,应从完善公开透明机制、打造多元协同的治理共同体、强化多元监督体系、构建相关主体数字素养和技能的培育机制、健全数据安全防范体系等方面探索城市社区数字化治理中居民权利保障的优化路径.

    城市社区数字化治理居民权利保障优化路径

    群际帮助的动机之维:既有模式与超越创新

    艾娟
    147-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复杂的群际语境中,群际帮助是探析群际关系机制的重要视角,可为明辨群体心理过程、解释群体行为差异提供新的框架.既有研究认为,群际帮助的产生源于地位维持、形象维护、策略意图等三种不同的动机,由此导致施受双方群体的行动逻辑存在明显差异.既有的群际帮助动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群际帮助积极功能的发挥.因此,我们需要超越上述三种动机,构建更具积极情感价值主导性的理论,尤其在社会实践中更有必要以群际帮助来缓和冲突关系,通过创新群体帮助模式来推进群际关系高质量发展,发挥群际帮助的亲社会效应.

    群际帮助地位关系刻板印象本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