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术交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常延廷

月刊

1000-8284

xsjl@chinajournal.net.cn

0451-82808211

150001

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中宣街20-6号

学术交流/Journal Academic ExchangeCHS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刊登社会科学领域各学科的学术论文,注重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

    罗建文
    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重要论断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发展,是数字化智能化新实践中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化、系统化、学科化的理性结晶.新质生产力相对于传统生产力是具有适应新时代、集聚新知识、拥有新工艺、开发新产品、蕴含新动能、拓展新市场和满足人民新需求等质态内涵的生产力,具有许多新的基本特征.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由劳动者"自身上的自然力"和"蕴藏着的潜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生产工具劳动资料使用能力以及外在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时代价值和发展举措,对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以新质生产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的新篇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新质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新成果

    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意蕴、内在要求和实践路径

    英明
    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党的创新理论的标识性概念,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世界百年变局下各国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等问题的时代洞察,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意味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已经在传统社会生产力水平上有了新的跃迁升级.新质生产力在历史过程上体现为更高阶段,在价值目的上体现为更高质量,在要素驱动上体现为更高科技.新质生产力本质要求科技赋能生产力要素,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质生产关系.我们必须在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中把握新质生产力,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根本动力.

    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

    数字政府模式建构的法治困境与系统纾解

    张梁
    3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政府是对传统科层官僚制政府的模式超越,但数字政府穿透科层结构可能陷入新的技术治理陷阱,进而面临政府范式转型的法治风险.数字政府的建构呈现信息权力集中、治理过程封闭、发展目标偏离、职能边界模糊、行政责任虚化等诸种风险征象,亟需对以数治效率为发展导向所带来的法治冲击给予法理性回应.然而,数字政府与科层官僚制下注重形式理性的法治政府形态愈发脱嵌,使得它的法治化建构同样需要范式更新和优化.当下,"数字法治政府"已作为数字政府法治化建构的系统因应范式被提出,其对数字政府的法治塑造需从以下三个关键路径展开,即促进数治治理与行政法治双重目标的统筹兼顾,推动数字法治政府与数字法治建设的充分耦合,实现"透明政府—信息社会"的关系重塑.

    数字政府科层官僚制法治政府数字法治政府信息公民

    公众参与对环境治理满意度的影响——基于太原市的调查数据

    武照亮王斌
    5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太原市1 038 份居民调查数据为样本,基于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路径选择评估公众参与水平,并采用多元有序 Logistic 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公众参与对环境治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众参与力度不足 80%,参与水平有待继续提升,且不同路径下参与程度差异较大,政府路径及个体路径参与水平较高,社区路径次之,社会组织路径最低;公众参与水平的提高显著提升环境治理满意度,且主要表现在政府、个体及社区路径中;公众参与路径中的不同环节对满意度的影响不同,相较认知水平,公众环境行为水平对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更大;不同公众参与类型对满意度的影响强度不同,政府路径公众参与对满意度的边际影响最大,其次是个体路径和社区路径,而社会组织路径边际影响最小且不显著.公众参与有助于提升个体对政府的信任度、增强对环境治理的效益感知、满足环境诉求与期望及促进政府绩效改进,进而提高满意度评价.

    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满意度路径选择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

    检察机关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职能定位及法律优化方案

    赵俊
    7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有效推动"检察公益诉讼法"的立法进程,必须在重申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基础上,直面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监督职能的偏差问题.在民事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的职能偏差表现为监督职能的虚化;在行政公益诉讼中表现为法律监督对象的模糊或错位.为了有效矫正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监督职能的偏差问题,需要在理论上将公益诉讼定性为公法诉讼(含民事公益诉讼),并以此为基础,在"检察公益诉讼法"中通过四个路径的建构优化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分别是:明确检察机关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监督职能;确立行政公益诉讼优先于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则;明确检察机关与环境公益组织间不存在优先权问题;将行政行为确定为行政公益诉讼的监督对象,并避免将政策作为检察建议的依据等.

    检察机关监督职能公法诉讼"检察公益诉讼法"监督职能优化路径

    乡村人民调解数字化转型的权责困境及其破解

    危红波
    8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调解是理解我国乡村治理的关键视角,也是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以数字技术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有效化解乡村矛盾纠纷日益成为统筹乡村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议题.然而乡村人民调解数字化转型的权责意识缺失,各个数字权力主体之间还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权责错配和失衡困境,亟须我们在乡村人民调解过程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唯物辩证的数字调解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塑不同主体间的权责关系,实现技术赋权与政策赋权相结合,保持公权力主体和私权利主体权责利的动态平衡,增强乡村人民调解和乡村治理效能,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

    总体国家安全观乡村治理乡村人民调解数字化权责利

    专利密集型企业技术创新质量提升路径

    梁玲玲张悦
    100-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利密集型企业作为创新能力突出、创新资源集聚的典型代表,是驱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如何驱动专利密集型企业实现高质量技术创新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文章首先基于扎根理论构建了影响专利密集型企业技术创新质量提升的多因素模型.其次,借助相关文献进行机理分析并构建概念模型.再次,应用fsQCA探讨了这些因素之间的组态效应.结果表明:单一因素均不是驱动专利密集型企业实现高水平技术创新质量的必要条件;驱动专利密集型企业实现高水平技术创新质量的组态路径有 4 条,分别为双链融合能力驱动下的研发型路径、双链融合能力驱动下的数字化能力和政府主导型路径、双链融合能力驱动下的资产收益和政府主导型路径、研发强度支持下的数字化能力和政府主导型路径.研究揭示了专利密集型企业技术创新质量提升背后的复杂机理,旨在为专利密集型企业的管理者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合适的技术创新质量提升路径献计献策.

    专利密集型企业技术创新质量扎根理论fsQCA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探究

    朱红艳孔少华南楠
    119-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事关人民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时代特征和破解之道离不开其基本内涵、发展脉络与理论支撑.文化产业从赋能城市复兴再到赋能乡村振兴,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作为绿色低碳和延展性产业,文化产业可以从赋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方面促进乡村振兴:通过发挥经济效益,促进资源产业化、优化产业结构和催生新业态赋能产业兴旺;通过发挥生态效益,加强环境保护、传承文化资源和改善人居环境赋能生态宜居;通过发挥文化效益,促进乡土文化回归、提高乡村居民文化自信和加强农牧民思想道德建设赋能乡风文明;通过发挥政治效益和文化效益,促进乡村善治、提升组织凝聚力、加强民族团结赋能治理有效;通过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富裕、兴边富边赋能生活富裕.就推进路径而言,相关利益主体要在文化资源挖掘、人才队伍建设、数字技术助力、体制机制构建、文明乡风涵养等方面下功夫.

    文化产业乡村振兴赋能

    自主性权力的基层生成与特征分析——基于H县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案例研究

    卢元昕唐魁玉
    136-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新形势下,数量庞大的乡镇政府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中举足轻重,各界开始在政策制定和学术讨论中运用"乡镇治理现代化"理念来探索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国家自主性权力与乡镇治理具有必然的逻辑耦合.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国家自上而下的"专断性权力"的战略部署与地方自下而上的"基础性权力"的因地制宜双向奔赴、交织合一,共同塑造自主性权力在基层的生成图景,在作为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身上显现崭新的内在实质、外在表象和演化路径.H县作为全国试点县,通过推进公共服务均等覆盖来促进乡镇政府自主性权力优化,通过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来促进乡镇政府自主性权力释放,通过推动公共服务信息化来促进乡镇政府自主性权力延伸,通过夯实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来强化乡镇政府自主性权力保障.以H县为例探求乡镇治理表象背后乡镇政府自主性权力变迁演进的隐藏脉络,可为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提供理论分析和现实路径.

    自主性权力专断性权力基础性权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东北地区养老服务政策文本分析

    巨慧慧
    154-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东北地区在养老服务领域多角度制定了政策措施,充分体现出政府对老龄化工作的重视."服务""养老""机构"在东北地区养老服务政策关键词中位列前三,说明东北地区在政策制定中将养老机构放在重要位置,进行规范,给予支持.东北地区养老服务政策中,环境型政策工具占比最大,其次是供给型政策工具,需求型政策工具占比小,三种类型政策工具占比较接近,具有较好的均衡性.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支持、安全管理、产品研发与产业发展等工具的使用.结合研究结论,对养老服务政策制定与工作开展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紧密结合时代特性,强化信息技术支持工具的使用,探索新时代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提高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二是紧密结合地域特性,强化产品研发与产业发展工具的使用,探索开发东北地域特色适老化食品、保健品,满足老龄群体健康饮食需求.三是紧密结合群体特性,强化安全管理工具的使用,创新养老机构与居家养老安全管理模式,提升老年群体的安全感.

    东北地区养老服务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