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术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术月刊
学术月刊

月刊

0439-8041

021-53060399 53069080

200020

上海淮海中路622弄7号(乙)社联大楼4F

学术月刊/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推进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为宗旨,倡导学术探索与争鸣。在发扬哲、经、文、史优势的同时,加强对文化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及一些新兴学科的研究。主要反映国内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发表海外作者的学术论文及各类学术短文和综述,报道学术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越收入差距:幸福不平等与居民健康关系的新解析

    魏钦恭商巧琼
    13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缩小社会经济差距是否会促进居民健康是学界长期关注并争论的话题。既往文献多集中在经济收入客观侧而忽视了人们生活感受的主观侧,窄化了对社会发展的理解。主观幸福的分布态势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时所不应忽视的,其也可能影响居民健康水平的增进。基于对CGSS 2005-2021多期重复截面数据的分析,考虑遗漏变量、测量误差和反向因果等问题,一系列回归结果稳健地显示:在控制收入差距的条件下,一个地区的幸福不平等越高,居民的自评健康水平越低。进一步解析表明:这一关系的驱动机制既包括"机械关联效应",也包括"社会情境效应";而社会情境效应的影响作用在幸福不平等的地区间差异和地区内变动中都有体现。这些发现拓展和丰富了健康社会学的相关文献,为更好地增进民生福祉提供了参考。

    健康幸福不平等机械关联效应社会情境效应重复截面数据

    人工智能推动舆论生态转型及其治理进路

    张涛甫
    149-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推动了网络舆论环境的生态化转型,使得网络舆论热点的酝酿、发展与爆发环节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进而为智能媒体时代个体的信息接受与观点表达设置了新的"技术—文化逻辑"。具体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借由自动化信息生产、精准化算法推荐与情感化交互对话呼应了网络舆论在场景、主体与内容等维度上的发展趋势,在任务型知识生产与辅助型角色层面为网络舆论研究理论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舆论治理,须满足两个前置条件:确立技术向善的价值立场;科学把握人工智能时代的舆论生成、演化规律。

    生成式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网络舆论生态化

    中共抗战文艺政策的务实与前瞻

    张中良赵怡
    158-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艺工作。"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党从全面抗战的现实需求、形势变化与发展趋势出发,不断调整文艺政策,由对"抗战建国"的认同与独到阐释,到举起新民主主义旗帜,再具体到工农兵方向的倡导与实践,表现出浓郁的务实色彩与高远的前瞻眼光。中共文艺政策有效地应合了时代的召唤,引导延安与陕甘宁边区及各个抗日民主根据地创造出生机勃勃的人民文艺,推动并见证了从民族解放到社会解放的历史进程,至今仍有取之不尽的历史价值。

    抗战时期中共文艺政策务实前瞻

    《不成问题的问题》的多重意蕴空间——兼论抗战文艺的"情""理"之辩

    凤媛
    166-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成问题的问题》是老舍对抗战大局和抗战文艺综合而深入思考的一种集中体现。它既是老舍反思抗战文艺重宣传、轻艺术的一种转向,也是他深受抗战时局之刺激和抗战建国理想的感召,思考抗战文艺如何更好地反映现实,进而为新中国的未来建设服务。在这一过程中,老舍作为文化审视和人性批判者的意识被再度激发强化。他借树华农场这一经济实体在抗战时期如何运作的细致剖析,从经济问题延伸到了文化和人性问题,也牵涉出对抗战文艺如何处理"情"与"理"之关系的多重思考。老舍的"情""理"之辩,融合了他对抗战社会内在运作机制的犀利观察,实践了他对抗战文艺如何切实突进现实与生活的新思考,也寄托了他对抗战文艺淬炼民族文化传统、参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殷切期待。

    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抗战文艺"情""理"之辩

    历史罪证的"记忆场":军歌与日本的战争记忆

    陶赋雯
    175-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声音景观"和"听觉经验"在当代历史研究中蔚然兴起,但关于战争军歌与历史记忆的研究方兴未艾。军歌本身不仅是记忆的媒介,也是媒介的记忆,是一种易被历史表征化的政治声音。作为战争记忆的"同期声",日本军歌随之兴起,成为昭和战争的"进行曲",日军形象的"美化剂",历史罪证的"记忆场"。在1945年宣布战败后,日本军歌作为战败记忆的"回潮曲",仍依旧传唱复兴。需要警惕当代军歌"怀旧潮"中体现"历史伪饰"的情感共同体、假借"军事趣味"的代际延续、甄别"反战和平"的现实需要。

    日本军歌战争记忆情感动员历史罪责反战和平

    清季十年的"世界大势"论与辛亥鼎革的驱动力

    余露
    187-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源自佛教、原本虚拟的"世界"一词从中日甲午战争前后开始指称实际的全球,进而成为国人看待中外关系的重要概念。在此基础上,以列强推行"世界政策"造成激烈国际竞争为基本内涵的"世界大势"论风行于清季十年,从日本传到国内,从宏观判断到聚焦中国,由应对列强扩张而呼吁国内改革。梁启超倡导于先,留日学生群起呼应,国内士人鼓吹于后,最终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各层面,造成依据"世界大势"来变革中国的浓厚空气。"世界大势"论标志着士人的对外认知从局部、方面上升到全局、整体,同时又赋予"世界"观念以焦点和重心,对于近代中国"走向世界"一大跨步的辛亥鼎革,起到驱动作用。其笼罩性和规定性作用显示,在列国并立的时代,外部环境、士人意识、民心向背之于国家兴亡、政权存废的举足轻重。

    清末新政辛亥鼎革"世界""世界大势""世界政策"

    从无序到有序:全面抗战时期太行根据地村庄的粮秣存调

    冯小红
    197-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行山文书所见"平顺县李庄编村村公所凭条""涉县三和村、杨家庄、卸甲村凭条""涉县第六区匡门村仓库凭条及单据",可分别反映出全面抗战时期太行根据地村庄粮秣存调不同阶段的实况。经剖析凭条内容和形制可知,全面抗战初期,各军政单位均直接或间接向村庄摊派粮秣,村庄管理机构一般采取随派随筹随交方式加以应对,其相关工作呈现出紧迫性和随机性特点。全面抗战中期,村庄粮秣存调逐渐形成一套以"统一管理,分散保存"为原则的办法,村庄管理机构除调拨粮秣外,还增加了一项存储功能,其相关工作呈现出正常化和规范化特点。全面抗战后期,晋冀鲁豫边区公布了一系列粮秣管理制度,县以下基本形成由县仓库—分仓库—村仓库组成的垂直管理系统,专门负责粮秣的保管和调拨;村庄管理机构虽然不再负责粮秣的存调手续,但仍须对粮秣之运输、动员埋藏、保管等方面负全责,相关工作呈现出统一化和制度化特点。总之,全面抗战时期太行根据地村庄的粮秣存调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了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历程,在这个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缔造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对粮秣存调秩序化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粮秣存调秩序化凭条太行山文书

    实事与求是:值得一往情深的学术人生——张涛甫教授访谈

    张涛甫周奇
    211-216页

    投稿须知

    学术月刊编辑部
    封2页

    书讯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