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术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术月刊
学术月刊

月刊

0439-8041

021-53060399 53069080

200020

上海淮海中路622弄7号(乙)社联大楼4F

学术月刊/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推进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为宗旨,倡导学术探索与争鸣。在发扬哲、经、文、史优势的同时,加强对文化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及一些新兴学科的研究。主要反映国内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发表海外作者的学术论文及各类学术短文和综述,报道学术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想象、可能性与知识

    陈嘉明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想象研究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从模态知识论的角度来探讨想象问题。对于其中涉及的三个问题的回应是:其一,尽管在大部分情况下想象需要借助图像来进行,但可以有非图像的想象。其二,对于CP论题:"可设想性蕴含可能性",需要对查尔莫斯的"理想的正面可设想性"增加一项"需有充分理由"的条件。并且,由于CP论题的作用与"假设"差不多,因此似可被归入假设之类,其主要意义不过是丰富了假设的一种类别,引起人们对想象在假设中的作用的关注而已。其三,威廉姆森的"形而上学模态的知识论是反事实条件知识论的一个特例"的论断是可以接受的,但他将反事实条件句知识看作是与先验和经验知识并列的第三类知识的看法,却未必能够成立。

    想象可设想性可能性反事实

    汉语哲学的基本问题

    庞学铨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哲学"提出后,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为了更好地推进汉语哲学的发展,仍有必要对一些基本问题展开进一步讨论。就汉语哲学的规定性、理论性质和方法论意义三个基本问题而言,汉语哲学的基本任务是用汉语的哲学书写回应人类普遍关切的问题,它的主体内容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研究与重新阐释,对外国哲学思想的对置释解与术语创生,它的自主性知识体系是基于汉语世界思想资源的理论重构与创新,面向新的生活世界构建未来哲学是它的重要使命。汉语哲学是一种主题多样、内容丰富、面向未来的开放的研究领域,它揭示和呈现以汉语方式研究普遍哲学问题和表达特殊哲学形态的可能。汉语哲学的核心价值是其方法论意义,它将语言载具论转向语言存在论,使之摆脱西方哲学话语体系的境况并具有了作为哲学合法性的根基,启示我们要以跨文化哲学的态度和视域看待哲学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它的开放性跨学科特征,为我们揭示被遮蔽被忽视的问题、提出超越现有学科区隔的新论域新问题指示了道路、提供了可能。

    汉语哲学规定性理论性质方法论意义

    "所有事物都是永恒的"——论塞维里诺的虚无主义批判

    张红军
    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于雅克比、尼采、海德格尔等人,塞维里诺把虚无主义规定为对"物即无"或"存在不存在"的信仰,并认为从柏拉图开端的整个西方形而上学传统都在无意识中坚持着这种信仰。形而上学虚无主义在西方文明中的基本表现是上帝和现代技术,后两者虽然旨在使人摆脱痛苦,但又导致人们对不稳定的幸福的焦虑和对堕入虚无的恐惧。根据对巴门尼德残篇的重新理解,塞维里诺主张存在之真理即"存在存在"不是指纯粹的存在必然存在且永恒存在,而是指所有存在者都必然存在且永恒存在,并认为后者是克服现代技术所导致的焦虑与虚无的唯一根据。塞维里诺的虚无主义批判,有助于我们纠正对待事物的虚无主义态度,但明显有为今人开脱责任的嫌疑。塞维里诺缺乏历史意识和辩证逻辑,这又导致他对存在者能够真正获得永恒存在的权利持悲观态度。

    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上帝现代技术存在之真理

    观念与中国经济转型——以区域发展的空间政治经济学为例

    陆铭
    3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观念(包括情感)对于转型的影响能够被感知,但在经济学研究中较少涉及。有必要首先厘清一些看似观念实为制度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出观念受到历史、认知和个体出身的影响,并且容易通过社会身份和群分效应得以强化。在大国的区域发展政策中,很多阻碍政策实施及经济社会转型的空间政治经济学困境,都可以从观念中找到根源。观念会发生变化并且制约转型,因此,不可能存在事先计划的最优转型路径。转型路径是演化的,转型速度受制于观念及人们的相互影响,因此,通过转变观念来推进转型能够提升社会福利。

    观念转型区域经济政治经济学空间政治经济学

    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国际比较、本土特征及路径选择

    高帆张天帷
    4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基于国际视野来阐释中国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可以发现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是理论逻辑与本土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时序意义上看,中国城乡关系正由割裂对立走向融合发展,但二元结构失衡问题仍然存在。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城乡融合发展遵循一般规律,但农业农村发展绩效、城乡发展差距等维度呈现的独特性更值得研究。人多地少的禀赋条件、本土化的要素组合方式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是形成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独特性的关键因素。新时代中国推进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城乡融合发展应注重四个方面,即:客观评价和准确把握其历史方位,立足国情和制度背景选择其实践路径,增强政策的组合功能和制度之间的协同效应,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城乡融合发展跨国分析独特性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

    共益式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范式的新探索

    肖红军阳镇
    5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嵌入式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共享价值式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不同程度面临着企业与社会关系定位、企业运行制度逻辑、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维度以及企业价值创造等四个方面的系统局限。共益式企业社会责任范式在传统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追求企业多重使命导向、利益相关方全方位共赢共生以及利益相关方综合价值创造的多重均衡与共益,最终为企业个体、企业所处的商业生态以及企业链接的社会生态圈创造涵盖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多重综合价值与共享价值。共益式企业社会责任可以从组织使命观、制度逻辑观、组织类型观以及价值创造观等多个方面予以综合理解,其主要表现为多重使命驱动、多重制度逻辑共生动态平衡、共赢型价值创造网络重组、生态式综合价值引领以及共益式社会责任实践组织(共益企业)范式承载。

    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共益式企业社会责任综合价值共益企业

    国际关系学中的共生学派:中国经验与国际回响

    任晓
    70-76页

    国际关系知识生产的全球关系主义路径与中国关系理论

    季玲
    76-84页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的哲学考察——以库恩范式革命为视角

    彭成义
    85-90页

    西方理论对中国学派的回应:以ISA2023年年会为例

    鲁鹏
    91-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