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施荣

月刊

1001-506X

xtgcydzjs@126.com

010-68388406

100854

北京142信箱32分箱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Journal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被美国《工程索引》(EI)、英国《科学文摘》(SA)收录,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用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它是面向高科技开发和应用的跨学科期刊,以传播新技术、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坚持深度与广度、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方针,努力反映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两大领域的最新成就,报道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科学、军事系统分析、飞行器控制、雷达、光电探测技术、信息获取与处理、运筹学管理与决策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EfficientNet的多通道雷达目标微动特征分类方法

    王潇怡罗运华喻忠军孙浩...
    2988-2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在低空雷达监视场景下,行人、车辆、无人机等目标分类任务中目标微动特征难以提取导致分类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EfficientNet的多通道雷达目标微动特征分类方法。首先,根据杂波、目标和噪声信号的能量分布差异,提出多能量奇异值分解方法抑制杂波和噪声,增强目标微动特征。随后,联合雷达和差通道时频信息特点,设计多通道EfficientNet模型,结合多通道微动特性进一步实现目标的准确分类。最后,利用雷达实测目标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保证较低模型复杂度的情况下,相比于其他方法在准确率上有显著提升。

    多通道雷达微动目标分类EfficientNet奇异值分解

    一种ZC-OFDM雷达干扰一体化波形设计与处理方法

    刘方正曾瑞琪龚阳韩振中...
    2999-3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达干扰一体化是优化射频资源、实现定向干扰的有效技术路径,雷达干扰一体化波形设计是雷达干扰一体化研究的重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Zadoff-Chu序列和正交频分复用架构的雷达干扰一体化波形,研究了波形的设计与处理方法。波形以正交频分复用为调制方式、以时频分割复用为基本架构、通过Zadoff-Chu和Mersenne-Twister序列对频域子载波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制完成探测与干扰功能一体,在信号处理时采用先探干时频分离再脉冲压缩和相参处理的方式实现测距测速。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表明,所提波形同时具备脉冲压缩主副瓣比大、多普勒容限强以及频率对准灵活、干扰随机性强的探干一体性能优点。

    雷达干扰一体化正交频分复用Zadoff-Chu序列Mersenne-Twister序列

    基于深度残差收缩网络的雷达空中目标识别

    尹建国盛文蒋伟
    3012-3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达空中目标高分辨距离像(high resolution range profile,HRRP)中往往包含一定的杂波噪声,利用HRRP开展空中目标识别需要重点考虑噪声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残差收缩网络(deep residual shrinkage network,DRSN)的雷达空中目标HRRP识别方法。该网络将深度残差网络、软阈值函数和注意力机制结合起来,采用跨层恒等连接方式,不仅可以避免网络层数过深造成梯度消失或梯度爆炸,从而导致网络学习能力下降的问题,还可以有效过滤掉识别过程中噪声特征的影响,使模型专注于目标区域的深度特征识别,提升强噪声背景下模型的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常用的深度学习模型,所提方法在各个信噪比条件下,识别效果均有一定的优势,该模型对噪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空中目标识别高分辨距离像深度残差收缩网络噪声鲁棒性

    空间目标T/R-R型雷达多视角融合成像算法

    郭宝锋焦丽婷李胜朱晓秀...
    3019-3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T/R-R(transmitting receiving-receiving)构型雷达成像实际,结合空间目标的轨道先验和双基地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成像的体制优势,提出了 一种基于复贝叶斯压缩感知(Bayesian compressed sensing,BCS)算法的T/R-R型雷达稀疏孔径多视角融合成像方法。所提方法在建立双站雷达融合成像模型的基础上,利用Laplace先验在复数域建立目标的稀疏模型,提高了算法的稀疏促进作用,获得了高分辨目标图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可实现双站雷达多视角的融合成像,还可实现双站雷达各自存在稀疏孔径条件下的多视角融合成像,进一步拓展了应用场景,可有效提高方位分辨率和成像质量。

    T/R-R型雷达空间目标多视角融合成像

    基于焊层裂纹扩展的IGBT性能退化建模与分析

    康锐陈玉冰文美林张清源...
    3031-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疲劳载荷作用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会发生结构损伤与性能退化,影响电力电子系统可靠性。对此,首先基于传热学理论推导焊层疲劳裂纹长度与热阻的关系,并以Darveaux模型表征IGBT焊层裂纹演化规律,提出一种IGBT性能退化模型及其待定系数的估计方法。其次,考虑实际工况的非平稳特征,利用响应面法建立IGBT变幅疲劳载荷模型,并基于雨流计数法与线性累积损伤准则实现IGBT性能退化量的评估。最后,以一款IGBT产品为例,实施功率循环试验,基于试验数据开展性能退化建模与分析,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退化建模退化分析焊层疲劳

    流程驱动的导弹装备保障资源配置仿真与优化

    崔巍巍王德芯李连峰王亮...
    3040-3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导弹武器装备实战化、体系化发展需求的不断深化,导弹武器装备的保障活动日益复杂,给保障资源的配置带来了挑战。为此,提出基于流程驱动的导弹装备保障资源配置仿真与优化方法。首先,基于导弹装备的保障活动对时效要求高、资源约束多等特点,建立流程驱动的导弹保障活动仿真模型与算法。然后,考虑经济规模约束,构建了面向保障效率的导弹装备保障资源优化模型。最后,以典型导弹保障流程为例,对所提模型与方法进行应用分析,验证其有效性与适应性。结果表明,基于流程驱动的保障资源配置仿真与优化方法能够有效规划导弹装备保障活动方案,评估装备保障能力,实现装备保障资源配置方案优化,为导弹装备的合理运用与资源调度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

    保障资源优化仿真优化导弹装备保障活动仿真

    基于MBSE的民机飞行控制系统架构设计

    王乾郑党党佟瑞庭韩冰...
    3050-3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已被广泛应用于复杂系统设计之中。通过构建功能、行为和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基于MBSE的多层级递进式架构设计流程。随后,以高度控制需求为导向,对民机飞行控制系统进行了示例化建模。结果表明,基于MBSE的民机飞行控制系统多层级递进式架构设计能够充分发挥数字模型可重用的优势,保证需求与功能、逻辑和物理架构的紧密结合,提高系统设计的可追溯性,可为后续领域层阶段模型设计提架构参考。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飞行控制系统多层级递进式架构设计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航天器功率-信号复合网络优化算法

    张庭瑜曾颖李楠黄洪钟...
    3060-3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航天器电源系统的灵活高效并网,最大化有限能量的利用,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的功率传输与信号传输复合网络拓扑优化模型,并使用知识蒸馏原理的多种可解释组件模型对优化过程进行剖析。首先,分析在轨运行阶段航天器母线电压调节控制域变换规律,并结合节点传播性参数,建立功率传输与信号通信的复合网络拓扑模型。然后,利用A3C(asynchronous advantage actor-critic)算法,对信号传输网络路由分布、拓扑结构等方面潜在的运行可靠性风险进行自适应性优化。最后,结合多种可解释组件对已训练的DRL模型进行知识蒸馏,形成一种可解释的量化分析方法。所提方法可以指导空间电源在随机阴影影响下选择最佳并网方案,并为更高任务要求和复杂环境下空间电源控制器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空间电源系统复杂网络深度强化学习可靠性优化可解释性分析

    基于深度Q网络的无人车侦察路径规划

    夏雨奇黄炎焱陈恰
    3070-3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战场环境下,无人侦察车有助于指挥部更好地了解目标地区情况,提升决策准确性,降低军事行动的威胁。目前,无人侦察车多采用阿克曼转向结构,传统算法规划的路径不符合无人侦察车的运动学模型。对此,将自行车运动模型和深度Q网络相结合,通过端到端的方式生成无人侦察车的运动轨迹。针对深度Q网络学习速度慢、泛化能力差的问题,根据神经网络的训练特点提出基于经验分类的深度Q网络,并提出具有一定泛化能力的状态空间。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路径规划算法,所提算法规划出的路径更符合无人侦察车的运动轨迹并提升无人侦察车的学习效率和泛化能力。

    深度强化学习无人侦察车路径规划深度Q网络

    基于数据挖掘的前沿技术识别方法与实证研究

    苗红连佳欣李伟伟耿国桐...
    3082-3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前沿技术的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及颠覆性特征,构建基于数据挖掘的前沿技术识别方法,可为高效制定技术发展策略、合理调整技术规划布局提供支撑。首先,以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EI)和德温特创新(Derwent innovation,DI)平台数据库为数据源,制定检索表达式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其次,建立表征前沿技术特征的指标体系,并对据此筛选出的技术文本数据进行挖掘,识别前沿技术主题。最后,以量子计算领域为例开展实证研究,识别出量子纠错技术、光量子芯片技术等前沿技术点,经技术专家等验证,表明识别结果科学有效。

    数据挖掘技术识别前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