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建华

双月刊

1009-4482

xuebao@hnust.edu.cn

0732-8290354

411201

湖南省湘潭市湖南科技大学期刊社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属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双月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反映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合作学习理论在二外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林晓玫
    164-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当前,提高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战略重点,也是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根据合作学习理论的内涵、特征,以及大学公共外语合班授课的特点,建议尝试在大学日语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理论来提高教学质量.

    合作学习理论大学日语教学质量

    实施达标测试提高英语专业语音教学质量

    唐文杰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音教学是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的重点.测试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测试对教学起良好的反拨作用.实施英语语音达标测试,开发、设计符合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的试题能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是大面积提高英语语音教学质量的保证.

    语音教学测试反拨作用动机

    以情带声寓情于声——声乐教学中的艺术处理

    张琼
    170-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声乐演唱是声与情的协调体现,"声"是歌唱的必要条件,也是声乐教学的基本内容;而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情感--传"情"则是歌唱的关键,又是声乐教学的重中之重.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在"声"和"情"这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使声情之间建立起自然的关系,使歌唱"以情带声,寓情于声",做到"声情并茂".

    声乐教学艺术处理

    地市电视媒体提升现实竞争力探析

    赵继光
    17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时代,渠道过剩,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处于弱势的地市电视媒体应对之策在于充分发挥其现实的竞争力.地市电视因其贴近性、接近性形成了本土市场的比较优势.地市电视媒体只要扬长避短,以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电视节目来打造频道品牌,就可以在竞争中赢得属于自己的天空.

    地市电视本土市场现实竞争力

    从《一家老小向前冲》看湖南经视自拍方言情景剧的兴盛

    谭晓宁
    175-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方言情景剧作为近年来被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电视剧形式,其兴起并不是偶然.本文主要以湖南经视自拍剧目<一家老小向前冲>为例,分析其兴盛的原因所在.

    湖南经视方言情景剧

    庄子的生死观

    龙江
    17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庄子是先秦诸子中对生死问题思考最深入、影响最大的一位.他以理性主义、自然主义、个体主义为出发点来探讨生死问题,形成了"全生"、"保身"、"逍遥"的生命观和超越、达观的死亡观,调和了生与死之间的紧张、对立和冲突,最后达到对生死的超越,以实现人生的大自由.

    全生保身逍遥自然主义超越

    试析非洲后裔民权运动与美国梦的相互影响

    刘春红
    180-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梦作为一种文化历史现象,其存在已有数百年了,直至今天,它仍然是广为美国公众甚至其他国家的人民所认同的一个概念.美国非洲后裔黑人虽非自愿移民美国,但美国梦所包含的自由平等和机会均等的理念却同样是他们所追求的.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权运动前,美国黑人所梦寐以求的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和宪法所述的美国梦能够切实得以实现,这样,他们才能实现个人的美国梦.因此,民权运动领袖对美国梦有过多次诉求,以寻求公众和联邦政府对运动的支持,而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使得美国梦涵盖的范围更加广泛,对黑人实现他们的美国梦有着积极的影响.

    美国梦美国非洲后裔黑人民权运动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三大歌剧派别的美学意蕴

    牟华
    183-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洛克时期的三大歌剧派别罗马乐派、威尼斯乐派、拿波里乐派,在吸收和借鉴他派歌剧的同时,逐渐形成了自身的艺术特色.从风格特点、艺术手法两方面阐述意大利三大歌剧派别蕴含的美学思想.

    巴洛克三大歌剧派别美学意蕴

    "香象渡河"源流考

    于朝兰
    185-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大词典>指出,成语"香象渡河"故事出自北凉昙无谶译<优婆塞戒经>,比喻悟道精深,后来也用以比喻评论文字精辟透彻,亦作"香象绝流".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香象渡河"故事来源于前秦伽跋澄译<鞞婆沙论>卷四,它的最早形式是"香象度河",历史上还有 "香象至底"、"渡河香象"、"香象蹴踏"、"香象截流"、"香象绝流"、"香象渡海"等众多形式."香象渡河"最初用来比喻悟道深刻,宋代以后它的使用范围从佛教扩大到诗文、书画领域,比喻诗文精美透彻,也比喻书画笔法的深刻独到.

    香象渡河来源流变

    青年农民工"远亲婚恋"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周亮红
    187-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青年农民工"远亲婚恋"现象是指农民工跨省、跨市两家相隔数千里的通婚方式.近年来这种婚姻模式越来越多,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婚姻的地域走向,有效地突破了农村传统婚姻模式,促进了农村地区思想文化的交流,但也对农村婚姻稳定性、家庭养老和子女教育等问题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远亲婚恋青年农民工社会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