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海
学海

胡传胜

双月刊

1001-9790

xue-hai@jlonline.com;xuehai1990@126.com

025-83391490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学海/Journal Academia Bimestri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类国际交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变与不变: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百年演进及规律探赜

    李前进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理论体系.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党的指导思想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生动实践,逐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系列理论成果.党的指导思想的百年发展演变不仅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深化与跃升,而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方法、观点,彰显出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演进

    安全食品的生产与社会信任的重建:CSA社会企业的探索之路

    郭于华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品安全危机突出体现着风险社会的来临,而现实的风险和信任结构瓦解造成的恐慌使得风险社会更具中国自身的特点.我们面临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就是这种风险的集中表现.着眼于结构层面,社会各阶层应对食品安全危机的方式呈现出结构化和分层的特性;在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时,CSA社会企业的生成和生产是社会自救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社会学问题是人们的信任能否重建和如何重建?在重新建立信任的过程中,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相互嵌合构成重要的基础.

    食品安全风险社会信任重建社会企业

    食物市民权、社会阶层与食品安全危机应对

    毕向阳晋军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品安全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领域.基于食物市民权的视角,本文采取量化研究分析了不同社会群体面对食品安全危机的应对措施.结果 表明,收入高、自我认同为中上阶层的社会群体更可能选择超市绿色食品、社会企业、进口商品/海淘的方式应对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市民权测量中的参与、环境因子普遍影响了是否采取措施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模型考虑联立内生性后可看到,权利因子提高了采取进口商品/海淘、社会企业等方式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能性,但相反方向呈现负向关系.从有关食品安全危机应对的实践中,既可看到食物市民权普遍性的促进作用,也可看到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分化.

    食品安全应对方式食物市民权社会阶层

    “半边天”的政治现象学反思:兼论新中国女性地位与角色的再构

    王海洲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半边天”一词能够以生动而直白的属性,映射状态复杂的“新中国女性”,从而在其诞生之初就迅速获得国家话语和民间话语的普遍青睐,成为“新中国女性”最为深入人心的代称.在政治现象学的观照下,“半边天”不仅是理解“新中国女性”的捷径,更是直指其本质的意识对象.本文依此思维与方法,将“半边天”的词语结构拆解为一个标点符号(引号)和两个语素(“半边”和“天”),并置于对其应用和传播极具影响力的《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语境中,通过重新挖掘和梳理文本数据,为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间女性地位和角色的定位和变迁提供新的认识.引号使得“半边天”成为女性的事实经验和理想形象的象征,发挥出强化和指引的作用.“半边”关涉男女平等的比例,在确定平等的权利、显示平等的能力和提升平等的地位等三个步骤中被动态调整;“天”是妇女解放的空间,通过女性参加公共劳动和政治活动,以及国家在全国和地域上的均衡统筹,其范畴不断扩大,从家庭扩展至社会和国家.

    半边天女性/妇女新中国国家建设政治现象学

    内战时刻与举国节庆——林肯与作为政治宗教的感恩节

    董成龙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立国八十余年后爆发内战,对此人道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解释均有不足,应当回到林肯本人的提示,借助政治现象学考察内战和战后重建.感恩节在内战时期被林肯确认为举国节庆,作为政治宗教与联邦戡乱相配合,推动战后国家重建.本文在调用亚里士多德、托克维尔等思想资源的同时,分析内战事件与节日构建的政治现象,使事件与文本的阐释朝向政治现象本身,还原感恩节在政教分离的共和国作为政治宗教的意义,呈现内战作为护国和护法战争的属性,以及林肯对“分裂之家”和“分裂的遗产”双重问题的解决.

    林肯政治宗教公民教育美国内战感恩节

    “责任到人”的治理机制及其作用——以脱贫攻坚战为例

    周飞舟谭明智
    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论是中国传统政治还是现代政治,在中国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国家,中央政府一直需要解决上层政策设计和政治意愿如何贯彻落实到地方的问题.通过对近年来脱贫攻坚战的运作形态进行分析,我们看到现有体制通过运动式治理模式,建立起一种普遍意义上的“责任到人”的机制来推动各项政策意图的落实.在这场运动中,中央地方关系以及地方政府间关系呈现出生动而复杂的运作形态,各项政策和各类主体的行为逻辑不断蔓延、复制、拓展,形成一种“自我要求”的氛围和导向,从而达到一定程度上的有效治理.

    治理机制责任到人运动式治理脱贫攻坚

    扎根生活世界:新时代社会工作的范式转变与实践逻辑

    汪倩倩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活世界是社会工作的真实根基,社会工作必须建立在生活世界基础上才能获得长远发展.然而自我国社会工作恢复重建以来,通过嵌入行政权力体系中来谋求发展,在现实样态中始终“悬浮”于生活世界之上,表现为对政府资源的非对称性依赖、专业主义的桎梏、本土文化的隔阂.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社会工作要摆脱“悬浮之困”,致力于人们美好生活的构建,必须扎根于生活世界,以生活世界为基点,实现社会工作在本体论层面、价值论层面以及方法论层面的转化.

    社会工作新时代范式转变生活世界

    社区居家养老智慧医疗空间优化配置策略分析

    姜清玉李亚军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养老智慧医疗护理设施的科学配置作为我国养老服务的关键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空间优化配置,可以“智慧社区”建设为依托,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和互联网技术,对医疗体系的空间设计提出优化方案,从而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提升城市公共医疗资源配置.

    智慧医疗医疗照护空间遥感信息工程遗传算法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多重失灵与优势整合:跨部门合作网络何以创造公共价值?

    周军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公共管理与政策领域,失灵几乎蔓延到了全部行动者领域,如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志愿失灵乃至公共价值失灵等.我们的研究主题不是创造更多失灵概念或单纯考察失灵后果,而是专注多重失灵之后的治理变革,即从多重失灵的逻辑和实践出发,整合多元行动者的特色优势,克服其缺陷不足,建构跨部门合作及其“行动者网络”,从而创造公共价值、维护公共性和实现公共利益.然而,跨部门合作网络并不会如我们所愿地自然发展、成长和完善,而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系统、持续的积极建构.对此,我们提出从基于共识的合作行动、行动者的特色优势整合、合作正面效应的增强、合作网络的资源管理等方面开展跨部门合作及其“行动者网络”积极建构的基本策略.

    公共价值失灵跨部门合作网络行动者网络合作治理服务型政府

    智慧社会治理中人机合作的边界

    王锋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管人们是否愿意,智慧社会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基本空间,智慧社会治理也就成为社会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智慧社会治理离不开入机合作,然而在智慧社会治理中人机合作是有边界的,这种边界取决于智能机器的能力,即智能机器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即使是智能机器可以做的也并不意味着其是应当做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智慧社会治理中为智能机器设定禁忌,划定其与人合作治理的边界,并且以代码化的方式嵌入智能系统中,从而成为智慧社会治理中人机合作的元规则.

    智慧社会社会治理人机合作边界元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