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海
学海

胡传胜

双月刊

1001-9790

xue-hai@jlonline.com;xuehai1990@126.com

025-83391490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学海/Journal Academia Bimestri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类国际交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同异之间与方法内外: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之辩

    罗宇维
    121-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方的思想史研究在内部有着明显的区域国别差异和学派方法差别,观念史、概念史、话语分析、语境主义政治思想史等都有其代表人物、研究方法和研究特色,大多不限于政治领域.在这些流派中,将研究对象聚焦于政治思想的主要是从 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以斯金纳等历史学家为代表的语境主义政治思想史,其方法论与研究步骤也最贴近政治活动本身.国内学界对思想史研究方法的介绍运用,往往更强调方法的跨学科性,而忽略了不同方法本身的针对性和限制性.本文从归纳西方思想史研究的五项基本预设出发,试图进一步厘清西方思想史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进而指出西方思想史研究的价值定位与方法论意义上的功能局限,以期为本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观念史概念史话语分析语境主义西方政治思想史

    三元辩证法:一个城市社区空间生产的分析框架

    郭明兰
    132-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社区空间生产从增量的拓展变为存量的更新,空间开始成为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本文通过元哲学还原并超越二元空间,以"空间实践""空间表象""表征性空间"这一空间三元辩证法为分析框架,解构隐匿的主导-被动、确定-偶然、中心-边缘传统空间生产问题.通过构建"共建""共思""共享"的差异性社区空间,形成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现代社区生产正义格局.

    三元辩证法社区空间生产

    哈尼梯田的文化空间意蕴

    阎莉李桃
    140-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文化空间"一词开始出现在人类学领域之后,学界纷纷借用这一概念来探讨传统的或民间的文化表达方式.文化空间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人们理解文化的理论和实践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基于文化空间的重要性,我们选择哈尼梯田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哈尼梯田的文化空间构成、活态性特征、社会性表述.通过探讨,我们发现哈尼梯田文化空间是在哈尼人利用自然环境构建农耕场所中形成的,是哈尼人生存实践的产物.这一特征也使哈尼梯田文化空间脱离了作为生产场所的局限而成为活态性文化,与哈尼人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梯田文化空间作为社会性表述将哈尼人凝聚在一起,让哈尼人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成为被群体认可和接纳的社会成员,使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借此感受到民族凝聚的力量.这正是哈尼梯田文化空间所体现的意义和价值.

    哈尼梯田文化空间活态性社会性表述

    对标CPTPP协定:中国跨境服务贸易制度的审视与革新

    李烨徐澜波
    149-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申请加入CPTPP协定的背景下,跨境服务贸易的制度型开放是中国融入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路径之一.对标CPTPP协定,中国跨境服务贸易制度存在偏向保守、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待优化、跨境服务"当地存在"要求过多的问题.中国跨境服务贸易制度要实现革新,就应当确立普惠共享的制度理念,完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通过细化措施内容,调整措施结构,优化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升数字化跨境服务贸易监管能力,减少"当地存在"要求,统筹推进跨境服务贸易领域的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

    CPTPP协定跨境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负面清单当地存在

    家户制下宋代女户的法律地位及其制度展开

    潘萍
    158-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代是传统中国女户制度发展史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历史时期,既如前朝一样,从矜恤的角度在律法层面给予女户一定的优待,又因熙宁变法中免役法的推行,对女户的优待逐步限缩,使得女户渐渐等同于普通编户.宋代女户一直呈现着规范上的优待与事实上的限制共生的情态,典型如赋役征派中的优待使得宋代尤其是南宋时期诡名女户林立;而在具体执行中,尤其是理学盛行的南宋后期,女户在规范上的优待并未切实落实.宋代女户法律地位及法律规制的复杂性,是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体制的体现.

    女户家户制宋代理学

    全球视野下中国企业海外社会责任形象的构建路径研究

    刘海建李海燕
    170-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企业海外社会责任形象不仅是国际化战略新动能新优势的体现,还是展示开放包容大国形象的重要窗口.然而当前针对中国企业海外社会责任形象的理论研究相当不足,构建形象的实践进程中也有着多重障碍.本文剖析了全球视野下中国企业所面临的三大困境:制度架构分歧、跨文化差异以及组织污名化;通过对诸多困境的理论梳理和现实反思,进一步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形象构建机制:扎根嵌入、联结共鸣和污名治理.研究结论有助于中国企业精准识别并有效应对海外社会责任形象构建的障碍,树立和维护负责任的海外社会责任形象,进而实现与国家形象的高度耦合.

    海外社会责任形象全球视野制度架构分歧跨文化差异组织污名化

    基本权利与政府能力之平衡:公共服务基本尺度的新分析框架

    钟裕民
    179-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公共服务的"基本"尺度,是公共服务理论建设及国家制定公共服务发展战略的前提,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遵循这一原则,不仅要确立基本权利思维,而且要充分认识政府能力的限度,考量基本权利与政府能力的协调平衡.一般而言,依据政府能力与基本权利的平衡程度,可以把基本公共服务分为强-高型、弱-高型、弱-低型、强-低型等发展样态.其中,强-高型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样态,应该成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方向.在具体实践中,要根据"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确立公共服务的"基本"尺度:既要以基本权利为基准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范围和标准,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又要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和财政承受能力,做到基本公共服务的"量力而行".

    基本公共服务基本权利政府能力动态调节

    本体·认识·价值:关于共同富裕的哲学阐释

    钟清莲刘华
    188-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既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哲学追求".从本体论视角来看,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通过人类劳动创造自在财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现实的人、人类劳动、自在财富共同构建了解释"共同富裕"何以存在的逻辑演绎体系,以纯粹原理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类自我意识不断觉醒、人类生活达到应然秩序的内在向往.从认识论视角看,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发展之本质规律的理性认识,既包含对社会生活"富裕"的基本共识,也包括对社会财富"共同"的美好期许.从价值观视角来看,共同富裕作为衡量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阶段性目标,充分彰显其关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规范.

    共同富裕本体活动理性认识价值规范

    场所·记忆·重构——村上春树《木野》论

    李娇霍士富
    197-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野》是短篇集《失去女人的男人们》中最具代表性的杰作.村上春树在该短篇中描绘了三个世界:一是木野工作的"均质空间"也即现实世界;二是因妻子的背叛迫使木野移向具有"场所性"的异空间木野酒吧;三是在神田的督促下外出旅行的混沌世界.在这三个不同空间中,木野通过唤起记忆,将过去的意识言语化.在此,木野"自我"的解体与重构之原理,有着冷战格局解体后,处于混沌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软着陆"的隐喻.此世界观对未来世界如何建构新的世界秩序具有启迪意义.

    村上春树记忆场所

    经世以德:眉山苏氏家学传承及其意蕴

    严孟春
    205-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眉山苏氏家学以德性为核心而展开,针对社会关系做出了三大原则性的文化规范,即孝、忠、仁.三大规范共同构建起一套责任框架.在此框架下,血缘共同体与政治共同体依靠德性实现了连接,从而为以家国一体为重要特征的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做出论证.在传承路径上,苏氏家学凭借独特的地位实现了对于血缘范围限制的突破,并实现了对文化传播主体的拓展.苏氏家学的独特意蕴也在德性要求与实践效果互动的过程中得以体悟和升华.

    眉山苏氏家学家风文化传承责任政治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