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海
学海

胡传胜

双月刊

1001-9790

xue-hai@jlonline.com;xuehai1990@126.com

025-83391490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学海/Journal Academia Bimestri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类国际交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儒家学说的国际传播:回顾及启示

    佘远富莫凡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儒家学说的国际传播分为三个阶段,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主题为"以'研究'推动'传播'",从哲学视角研究与传播儒家学说,注重儒家学说的社会背景,孔子本人是研究重点;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主题为"文化、历史与文学的交汇",既从教育与文学的视角向世界介绍儒家学说,也从文化的视角向国际社会阐述儒家学说;从2010年至今,主题为"著作、内核、教育与世界文化的交响",多角度阐述和传播儒家学说.儒家学说传播,有利于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世界交流.

    新中国儒家学说国际传播启示

    国际制度性话语权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

    赵利群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期通过自身经验、智慧和能力参与到全球治理体系中,维护世界和平,与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进步、共享繁荣.然而,在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中心的国际话语体系中,"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却遭遇到西方话语的压制.中国要积极主动参与到新型全球治理的过程中,牢牢把握中国国际制度性话语权,抓紧"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机遇,将"制度性"纳入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之中,依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助力国际制度性话语权的建立,利用互联网优势,完善话语体系规范.

    国际制度性话语权"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

    早期法家由儒入法的学理进路论析

    赵滕王浦劬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般认为,早期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一定联系.但问题在于,儒法学理逻辑根本上是对立的:儒家强调道德居先,以"礼"治国,注重主观服从动机的柔性统治;而法家强调功利优先,以"法""术"治国,注重客观力量"势"之下的刚性统治.那么,是什么力量、按照什么逻辑推动了儒家向法家的转化?其中经历了怎样的学理变异和过渡?这就需要从儒家与法家基于道德与功利孰为居先的伦理论证分野,以及儒法内部是否同时承认义利的两分来进行分析.早期法家思想强调功利居先、兼顾道德的范式,这实际上与儒家事功思想强调道德居先、承认功利的范式具有学理承继性.这体现在早期法家并未凸显后期法家的概念体系、对儒家文本的重新诠释、强调将道德视为实现功利的工具,以及吴起、李悝等人的儒家渊源等诸多方面.逻辑上看,从人之"善"的伦理论证,到社会之"善治"的政治论证,早期法家体现了"利先义从""'霸'主'王'辅"的过渡性特点.具体而言,就是在伦理层面强调功利对道德与政治的决定地位,同时又重视道德对功利的工具性作用.在政治层面,首先将权威重心转移至客观的普遍服从,以客观的政治利益吸收主观认同;其次将统治规范由儒家"礼"治转为"法"主"礼"辅;对于政治人的理解,由道德居先变为才能居先、兼用德行.延伸至经济政策,将公有制的全面管理转为私田基础之上的"平粜"调控.早期法家的这些"中继性"特点,对于理解儒家正统思想、儒家事功思想、早期法家思想与后期法家思想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揭示先秦儒法学脉的演进,理解先秦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都有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孔门事功思想吴起李悝功利思想

    激情与社会:休谟的情感学说

    杨璐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尝试从霍布斯秩序问题入手,围绕激情与社会的关系来阐释休谟的情感学说.本文认为,休谟解构了基督教神学先验的本体自我观,揭示了以同情心理机制为基础建立的社会性自我观.不同于霍布斯,休谟看到了俗人以自我为起点产生的诸如亲友之爱和尊卑之感的自然道德观念.商业正义的心理起源正是人们对彼此协助和社会依存性的强烈意识,以及对彼此利益的同情.相较于弗格森对商业社会的焦虑,休谟积极拥抱现代潮流,但他并不像曼德维尔那样将贪欲视为私利变公德的转换机制.对休谟情感学说的阐释有助于丰富我们对英国社会思想传统的理解.

    激情自我同情社会秩序

    西方分离主义理论研究的转向及其批判:以道德、权利与法律为逻辑的分析

    周光俊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国家形成以来,分离主义思潮甚嚣尘上,分离运动层出不穷.在对于这一主义和运动的证成上,西方政治学界回到自由主义.基于同意理论与最低限度原则的道德理论、基于自决权理论与唯一补救理论的权利理论和基于国内法与国际法的法律理论成为诠释这一思潮的三个维度.然而,回到自由主义的分离主义理论不得不面临着理论上意识形态化的弊端和实践上削足适履的尴尬,分离问题的广义理论是难以建立的.更重要的是,今天的民族国家不得不面对如何从横向上将社会群体加以融合的问题,这就需要从民族团结与民族国家建设的角度重新认识和批判分离主义理论,而不是试图去证成这一理论.

    道德权利法律自由主义民族国家建设

    当代德语话语研究的多层面分析模式

    李彬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学话语分析(LDA)是在德语语言学界占据主导地位的话语研究流派,体现出鲜明的语言学学科定位.LDA在话语观和方法论方面的创新对当下以批评性话语分析(CDA)为主流的话语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从历史维度梳理该流派25年以来的研究发展过程,厘清其以知识分析为主线的研究思路,重点考察多层面分析模式的应用现状及其局限性.本文还探讨了LDA未来如何进一步融合分析层面、完善研究方法,以及拓展研究对象.

    语言学话语分析多层面分析模式知识论证

    权力分享的治理困境:基于贝宁与肯尼亚的对比分析

    祁玲玲
    99-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度设计被认为高度影响一国的政治发展与治理水平.根据利普哈特协和式民主理论的框架,权力分享机制会较好促进一国民主发展;然而在面临国家力量弱小、政治精英的民主妥协精神缺乏的情况下权力分享机制存在着相当的脆弱性,甚至表现为民主发展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张力.本文基于对两个新兴的非洲选举民主国家贝宁与肯尼亚的分析发现,在以比例代表制及高度分化的政党体系为基本特征的分权制度下,贝宁虽然民主发展相对稳定但治理水平始终止步不前;而肯尼亚的多数制选举制度则带来权力相对集中的政党体系,民主发展受阻但国家治理却在稳步提升.该发现挑战了利普哈特关于权力分享制度设计的乐观结论.

    权力分享国家治理选举制度政党体系贝宁肯尼亚

    丰裕社会的减贫实验:西方全民基本收入运动及其困境

    林红
    109-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民基本收入是一种兼顾减贫济困与普惠式再分配的激进构想.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在地方层面陆续进行各种相关的政策实验,全民基本收入遂被视为一项应对当下西方面临的诸多社会经济挑战的潜在对策.这些挑战包括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大规模技术性失业、全球化导致的严重不平等与贫困问题、民粹主义的兴起及对主流政治的挑战.然而,在自由观念、权利意识根深蒂固的西方社会,追求结果平等和分配正义的全民基本收入难以见容于既有制度体系和主流价值观,而它本身也面临着成本和伦理的双重障碍.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冲击下,各国政府实施的种种现金补助式财政干预政策具有某种程度的全民基本收入的特色,但是,作为一项替代性的普惠式再分配政策,全民基本收入在后疫情时代的常规治理中仍将是一种构想和有限的实验.

    全民基本收入福利政策经济不平等技术性失业民粹主义

    文化再生产系统政治性的意识形态权力意涵

    梁晨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再生产是国家政权稳定的基础,作为文化再生产最重要载体的高等学校必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的政治性是其应有之义.在理论上,"强化高等学校政治导向"的命题体现的是作为国家权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形态权力理论.作为意识形态权力载体的高等学校不仅履行着思想文化代际传递的政治社会化功能,还承担着合法性论述功能.在现实中,高校政治性挑战主要来自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观念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化研究是因应这种政治性挑战的根本性途径.

    文化再生产高等学校政治导向意识形态权力

    项目制与水资源管理:基于甘肃省三大河流的分析

    张倩KuoRay Mao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0年以后,中国开始采用项目制的水资源综合管理办法来应对中国西北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政府对于水资源管理的投入也越来越多.虽然这一方法在减少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和生态退化问题上有相当多的成功经验,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限制和障碍.本文选取甘肃省三个水资源综合管理规划进行分析,并对石羊河流域内的民勤县进行案例调研,归纳分析这些规划的三方面措施,即采取自上而下的实施办法解决环境问题、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减少不确定性和依靠市场调节改变农民用水行为.本文认为,这些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忽略了地方社会经济背景和内在的矛盾关系,导致三方面措施面临诸多限制,最终破坏了水资源管理的综合性特点,甚至引发了新的不确定性.针对这些新的问题,本文从自下而上的小规模项目和制度框架设计两方面提出了项目制下水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流域管理可持续性水资源综合管理治理规划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