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海
学海

胡传胜

双月刊

1001-9790

xue-hai@jlonline.com;xuehai1990@126.com

025-83391490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学海/Journal Academia Bimestri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类国际交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区域异质视角下中国工业CO2协同减排及扩展效应分析

    陈瑶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全球气候异常挑战及国内大气污染排放的双重压力,"协同控制"已经成为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和优化选择.文章基于区域异质视角,以工业CO2对SO2的协同减排为着力点,运用计量模型分析工业CO2对SO2的协同减排效应及扩展效应,论证工业部门CO2对SO2协同减排的区域异质性.研究表明:工业CO2对SO2的协同减排及扩展效应总体显著,但是技术创新能力与环境规制强度存在滞后效应,且低碳技术的滞后性会弱化协同减排效应,因此需要探索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技术工艺,加强协同创新;工业CO2对SO2的协同减排及扩展效应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具有更显著的协同减排效应,东北及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协同减排和扩展效应均存在滞后性,环境规制强度的政策效果在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滞后性也更加显著,因此应针对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协同减排实施方案.

    工业部门协同减排协同扩展效应区域异质性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实施中环境侵权的法律救济研究

    赵鑫鑫
    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的提出和落实推动了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迅速发展,但技术实施中不容忽视的环境风险需要明确有效的法律救济机制.在降低和减少该技术的负面效应,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方面,美国的妨害诉讼理论以及气候变化诉讼中采用司法审查的做法具有借鉴意义.为在该项技术大规模示范与产业化集群建设中争取最大减排效益,同时充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应当着眼于提高法律救济的实效,将该项技术纳入实现"双碳"目标的整体治理框架中,通过司法路径和行政路径,在更为宏观的层面完善和优化环境侵权的法律救济机制.

    碳捕集与封存环境侵权司法救济行政救济

    英国的工业落伍与技术人才政策调整(1900-1950年)

    张瑾
    116-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工业革命的起源国,英国在科技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英国科学家及其科技成果对现代经济社会有着突出贡献.20世纪上半叶英国政府未能适时调整科技教育政策和科技发展政策,导致教育和科技事业落后,在国际上失去竞争力."一战"后英国政府虽然意识到教育和科技的落后局面并力图改善,但因重视不够、投资不足和决策失误等原因而错失良机.20世纪上半叶英国的科技人才政策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层面的引导不成熟、不系统.尽管如此,作为科技活动主体的科技人才发展并没有受到局限.英国皇家学会等组织和各行业的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程度提升,对英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20世纪英国工业衰落技术人才政策科技教育

    从"自由进入"到"限制-融合":20世纪50-70年代英国移民政策的变化

    周顺康
    124-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50-70年代,英国对英联邦内亚非裔移民的政策经历了 自由进入到限制融合的变化.二战后劳动力的短缺使英国政府一度对这个移民群体持欢迎态度:只要是英联邦的公民,都有资格进入英国.大量移民的涌入影响当地居民的工作机会并引发了生活方式的冲突.1948年移民法案重申了英联邦与殖民地人民自动获得英国公民身份的权利.1962年法案规定只有在英国出生或持有官方签发的护照,方可移居英国,从而根据护照类别把移民限制在技术或紧缺人才范围内.1971年的移民法案进一步规定只有父辈或祖父辈具有英国国籍的人,才有移民英国的资格.这一措施几乎是完全阻止了来自英联邦的、以定居为目的的移民的进入.在对英联邦亚非裔移民进行限制的同时,英国政府对欧洲移民逐渐持开放态度.

    移民政策亚非裔英国-英联邦20世纪50-70年代

    作为生理、经济和社会过程的老龄化研究——以"共和国同龄人"为例

    严新明
    1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21世纪,中国迈入了老龄化社会.本文选取出生于1949年的人口为样本,分析其老龄化过程.他们是"共和国同龄人",因为他们的低龄、青年、中年和老龄阶段,完整地经历了新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体制建立及改革过程,他/她们进入老龄阶段的时间,与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几乎同步."共和国同龄人"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生理、经济和社会权利方面的"强"或"弱"的特点对养老社会保障造成了很大影响.这些影响也就是当前老龄化问题的症结所在.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养老金政策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老龄化共和国同龄人生命周期

    行政衔接自治: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的实践表达及逻辑审视——基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分析

    王琦
    142-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政与自治作为乡村治理的两种基本方式,不仅权力主体不同,也各有一套自己的规则程序,并显现出不同的治理效能.但二者并非独立运行在两个不同的平行体系中,任何一种单向度的治理方式在越来越多元化的乡村社会中都将遭遇瓶颈.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经济基础的差异性与利益主体的多元性需要村民自治组织予以协调,且基层政府注定无法全部包揽,而改革本身的专业性和关联问题的复杂性又超出了村民自治的能力范畴,因而又需要行政力量的适时补位.实践中行政与 自治的衔接衍生出预防型、保障型、纠偏型和疏堵型四类代表性机制,反衬出乡村治理的多重面相.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关键在于因时因事实现行政衔接自治,在化解两者内在张力的同时,调和行政的效率追求与 自治的民主价值.在巨变中的乡村社会,探索行政衔接自治的不同优势组合与配置,对于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走向乡村善治具有积极意义.

    行政衔接自治基层善治乡村治理体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共同富裕背景下中等收入群体的社会公平感——基于CSS2021数据的实证分析

    黄永亮
    150-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在社会总人口中占据一定比例.客观上,公众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扩大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现实基础.本文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的数据,对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社会公平感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同时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对中等收入群体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个体客观收入水平的高低并不会直接对其社会公平感产生显著影响;(2)参照群体比较视角下的相对剥夺感会显著影响中等收入群体的社会公平感,其中"近位剥夺感"的影响效应要强于"远位剥夺感";(3)性别歧视、户籍歧视以及家庭背景歧视均会对中等收入群体的社会公平感产生显著性影响.因此,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在主客观两个层面协调推进,在客观经济层面,需要不断提升公众的收入水平,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在主观认知层面,需要通过降低公众的相对剥夺感,减少各类社会歧视,增强其社会公平感,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夯实公众的心理基础.

    共同富裕中等收入群体社会公平感相对剥夺感

    基于三维视角的贸易强国建设:理论逻辑及中国实践

    陈思萌王维
    158-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中国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刻演变,中国对外贸易"大而不强"的矛盾日益凸显,贸易强国建设迫在眉睫.本文构建了基于国际竞争力、国内资源配置和国际规则话语权的三维视角分析框架,通过与公认的贸易强国相比较,深入揭示中国贸易强国建设的现状、差距及问题.研究发现:(1)中国的出口竞争力迅速提升,主要源于出口扩张能力的大规模增长,但是仍存在高级要素禀赋匮乏、国内市场容量不足等问题,导致中国进口替代能力相对较弱,出口竞争力水平与美国仍有不小差距.(2)中国出口贸易对国内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不大,主要是由于价格机制不完善、市场基础设施跨区域衔接不畅,以及要素跨区域流动存在障碍.(3)中国并未获得与全球贸易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规则话语权,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中的强势干扰给中国参与全球经贸治理设置了多重挑战.因此,要想深入推进贸易强国建设,需要培育本土高级要素、激发国内市场潜力、健全国内市场机制、厘清政府管理边界、保障要素自由流动,以及参与国际规则建设.

    贸易强国国际竞争力国内资源配置国际规则话语权

    "双循环"战略下企业供应链风险控制的多目标优化策略

    申远刘海建
    168-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双循环"战略下国际化企业供应链需要同时在两大不同规则市场中运营,企业供应链呈现多目标的管理现状,外循环需要按照国际规则运营,内循环则据国内市场规则运作.兼顾内外市场的双循环供应链的风险控制需要采取多目标优化管理策略.企业面临多目标风险控制管理问题,所以"双循环"亟须研究企业供应链的多目标优化策略方法.本文试图研究"双循环"下企业双循环供应链的风险来源与识别,明晰双循环中企业供应链的管理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验证模型运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为企业双循环供应链风险控制提供多目标优化方法和策略.

    双循环新格局企业供应链风险控制多目标优化策略

    合作治理视域下企业合规的刑法立法研究

    丁胜明张阳
    174-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犯罪治理的责任分担和国家刑事法上的制度激励,形成二元互动式合作治理的基本格局.以合作治理为目的导向,我国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还存在犯罪预防职能尚未转移、司法协作职能发挥不足和合作治理范围狭窄的现实缺陷.症结在于,当前以合规不起诉为核心建构的"事后合规"激励体系,导致企业在涉案前缺乏对合作治理的参与.强化合作治理的根本路径是强化"事前合规"的制度激励,刑法立法应当对事前合规和事后合规做出激励程度上的区分.具体而言,应当通过司法解释将合规计划确立为单位犯罪意志认定的中心,以"合规出罪"激发企业事前合规建设的积极性;在从宽量刑的激励上,对事前合规和事后合规进行从宽幅度的梯度区分,对事前合规的企业进行更大幅度的量刑激励.

    合作治理企业刑事合规事前合规事后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