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爱好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爱好者
新闻爱好者

孔祥科

月刊

1003-1286

xwahz@sina.com

0371-65795932 65795931

450008

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段28号

新闻爱好者/Journal Journalism Lover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新闻爱好者的上半月大众版”,是河南省唯一公开出版的新闻学专业杂志。以探讨新闻理论、研究新闻业务、传播新闻知识、交通新闻工作和新闻事业发展和经验、培养新闻人才、宣传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和先进人物为己任,坚持面向读者,面向基层的方针,突出“权威性、思想性、针对性”。办刊宗旨“关注新闻、追踪热点、传递信息、普及知识”。栏目有本月评论、特稿、新闻记者、新闻故事、理论与思考、传媒观察、网络传播、封面人物、报海钩沉、采写编、语言文字、序与跋、办报经纬、大河上下、通讯员园地、广告探微、随笔、新闻与法制、新闻大学、声屏世界、国际新闻界、党政论坛、形象与风采等。读者对象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媒体时代涉农报纸的突围路径——以《燕赵农村报》为例

    宋国刚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媒体遍地开花、新平台日趋丰富的传播新时代,传统媒体在内容建设、传播手段、生存方式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作为区域性的涉农纸媒,《燕赵农村报》创新思路,紧跟形势,通过丰富服务新手段、打造媒体新生态、拓展营收新渠道,破圈突围,寻找到一条新媒体时代的生存发展之道.

    变革平台服务生态渠道

    历史人文类纪录片对文明交流互鉴观念的呈现与传播——以《大敦煌》为例

    侯小天郭可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倡导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历史人文类纪录片《大敦煌》以敦煌文明交流互鉴历史为线索,通过追寻、发掘敦煌的史实例证,再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传奇历史.《大敦煌》借由文化景观的示现与媒介记忆的形塑双重路径完成对文明交流互鉴观念的影像呈现,通过建构价值共通、命运共联的共生文化身份,为文明交流互鉴观念的跨文化传播带来了现实可能.

    文明交流互鉴历史人文类纪录片媒介记忆跨文化传播

    "破圈"与坚守:全媒体转型路径研究

    赵志疆
    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全媒体"是媒体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也是媒体融合战略向纵深推进的必经之路.实现媒体转型"破圈",需要破除思想禁锢圈,走出表达舒适圈,拓展融合朋友圈,拥抱创新技术圈.

    媒体转型全媒体传播新格局

    地方主流媒体以新质生产力推动融变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

    李洪志卢占恒王春宇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遵循,也为地方主流媒体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地主流媒体"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发展媒体新质生产力,为地方主流媒体推动融变转型发展提供了典型案例.以此深思细悟总书记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归纳出地方主流媒体应聚焦"新""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深融变促转型的实践路径,进而更好地实现众媒齐鸣、奏响和声的主流舆论宣传新格局.

    地方主流媒体新质生产力融变转型实践路径

    新媒体赋能传统戏曲的融合传播研究

    魏洁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作为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应与时俱进,创新表现形式,开拓融合传播的新局面.在新媒体时代,多元化的媒介形态对传统戏曲的创新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从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对传统戏曲传播的意义入手,探讨利用数字化手段、创新传播形态内容、进行破圈跨界、构建多元化传播平台体系等方式来实现戏曲的融合创新传播.

    新媒体传统戏曲融合传播

    河南海外形象构建的问题与路径

    韩福乐周延涛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正以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部署,河南海外形象构建已逐渐成为影响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河南海外形象现状的调研,针对河南海外形象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围绕构建河南海外形象体系的方法和路径,从而加快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树立良好海外形象,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河南海外形象问题和路径

    从部落文化到媒介社会:民族志的物质性转向及意义

    徐天博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人类学的核心方法,民族志在被引入传播学领域的过程中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初期,芝加哥学派将其从人类学领域引入传播学领域.它挑战了实证主义范式,以建构主义立场发掘观察数据的意义.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后期,以丹尼尔·米勒(Daniel Miller)为代表的学者们倡导"物质性转向",促使民族志把研究焦点从文化符号转移到技术的"物质性"方面.方法论的嬗变暗示了人们对"传播"的认识论立场发生改变.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媒介是人的延伸"的隐喻正在实现,民族志为研究"人和技术交互"提供了量化分析和理论批判之外的第三条路径.

    民族志物质性转向人机关系文化表征媒介技术

    海报设计·作品

    刘蕊李霞
    封4页